《我国油脂加工业发展及外资对我国油脂加工业控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油脂加工业发展及外资对我国油脂加工业控制分析.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l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9年5月7日专刊1827期(总922931期)我国油料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战略研究1. 我国油料作物生产能力分析(专刊18期)(1)2. 我国油料和食用油需求变动及前景展望(专刊19期)(11)3. 我国油料生产区域布局演变及发展趋势(专刊20期) (21)4. 油料生产成本收益及价格变动分析(专刊21期). (31)5. 我国油脂加工业发展及外资对我国油脂加工业控制分析 (专刊 22 期) (43) 6. 我国油料及食用油的国际贸易格局(专刊23期) (53)7. 主要油料及食用油供求平衡分析(专刊 24 期) (61)8. 我国油料支持政策的演变
2、及国际经验借鉴(专刊25期) (71)9. 我国油料及食用油发展战略与对策 (专刊26期)(97)10. 世界油料及食用油市场的供求格局及市场变动 (专刊 27 期)(113)我国油料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战略研究”课题组课题顾问:张玉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 谢伏瞻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陈锡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课题主持人:韩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农村经济研究部 部长 油料课题组组长;谢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油料课题组成员: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金三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王
3、汉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陈永福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张照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殷 艳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前 言近年来,我国油料与食用油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油料及食用油需求迅速增加,而油料生产连续下滑,油料(主要是大豆)进口量加大,国内油料及食用油自给率逐年下降。外资逐步控制了我国油料及食用油产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把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战略研究确立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研究重大应急课题,其中设立油料及食用油生产 能力与供求平衡战略研究专题。为了开展此项研究,2008年3月组建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
4、统计局、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等相关部委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油料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及其它数据,借鉴和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于2009年3月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本课题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油料作物生产能力及潜力、油 料和食用油需求变动及前景、油料生产区域布局、油料生产成本收益及价格变动、油脂加工业发展及外资控制情况、油料及食用油的国际贸易格局、油料及食用油供求平衡变动及前景。并在总结我国及国际油料支持政策基础上,提出我国油料及食用油发展的战略与对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2009年5月7专刊18期(总922期)我国油料作物生产能力分析内容摘要:油料作物
5、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农产品。草本油料是目前国产植物油主要来源,木本油料是我国植物油重要潜在资源,其它兼用型油源是我国植物油重要组成部分。制约我国油料生产的因素主要是耕地资源缺乏,国际市场冲击严重,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成果 转化率低等。油料作物增产潜力主要在于充分利用冬闲田、盐碱地等适当扩大面积,大力提高单产和含油量,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其他兼用油源。关键词:油料作物生产能力潜力一、我国油料作物生产发展现状油料作物是重要的大宗农产品,食用植物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曰常生活必需品,油耔饼粕是养殖业主要蛋白质来源,是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油料生产对于增加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有效供给,稳定
6、物价,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油料资源主要包括草本油料作物、木本植物和其它兼用型油源。当前我国油料生产以草本油料作物为主,其它兼用型和木本油料为辅。2007年全国国产植物油(指国内原料国内加工)产量为 923万吨,其中源于草本油料作物的食用油679万吨(占国产植物油的73. 5%),源自其它兼用型作物的食用油217.4万吨(占23.5%), 源于木本油料植物的食用油近30万吨(占3%)。草本油料是目前囯产植物油主要来源。草本油料为一年生专用油料作物,包括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和胡麻等,其中源自油菜、花生和大豆的植物油产量最大,占国产植物油总产的7
7、0%。 油菜是产油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之一,2007年播种面积564.2万公 顷,总产1057.2万吨,均居世界首位,菜籽油年产量370.1万吨(占 国产植物油总产40 % 以上),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花生2007年播种面积394. 5万公顷,总产1302. 7万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花生油年产量约为209.7万吨(占国产植物油总产22.7%),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2007年播种面积875.4万公顷,总产 1272.7万吨,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四,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油用约占1/3,豆油年产量约为60.8万吨(占国产植物油总产6.6%),主要分布于东北松嫩平原、华北和长江流域。
8、其它如向日葵、芝麻、胡麻等特殊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合计约153.3万公顷,总产为200万吨, 主要分布于黄淮海、西北等地区,产油量为38万吨,占国产植物油总产量的4%左右。木本油料是我国植物油重要潜在资源。木本油料为麥年生木本植物,包括油茶、油橄榄等,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油质好的特点,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为主的丘陵山区,多种植在荒山荒坡,其中油茶的现有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全国种植面积达302.7万公顷,但单产较低,产量仅106万吨,年加工茶油27. 7万吨。油橄揽等其它木本油料多处于发展初期,没有形成规模。由于我国荒山面积较大,未来木本油料是我国重要植物油来源。十五”以来全国油料生产情况年份20
9、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平均大豆面积948. 2872. 0931. 3958. 9959. 1928.0875. 4904. 2产量1540. 71650.71539. 41740. 41634. 81596. 7127.2, 71444. 9油菜面积709. 5714.3722. 1727. 1727. 9688, 85642639. 6产量1133. 11055.21142. 01318. 21305. 21264. 91057.21130.2花生面积499.1492. 1505. 7474. 5466. 3457. 1、394. 5881. 5产量1441.
10、61481.81342. 01434. 21434. 21466. 61302.72736. 1向日葵面积101. 6113.1117. 393. 5102. 098. 871. 9176.3产量147. 8194. 617.4.4155. 2192. 856. 9118.8272.4芝麻面积75. 875. 968. 762.459. 356. 948. 6115. 1产量80. 489. 5 59. 370.-4 :-62. 566.655. 7131. 7其它面积77. 181. 385.285. 676. 372. 152. 3131. 9产量62. 075. 193. 487. 98
11、2.481. 134. 3114. 6合计面积2411. 32348. 62430.32402. 02390.92301. 62006. 94387. 7产量4405. 64547. 94350.44806. 34711. 94656. 13841. 48421. 1 (单位:万公顷、万吨)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农业年鉴。其它兼用型油源是我国植物油重要组成部分。兼用型油源为棉花、水稻、玉米等粮棉作物的副产物,包括棉籽、玉米胚、米糠等,可用于生产棉籽油、玉米油和米糠油。我囯棉籽2007年产量762.4万吨,棉籽油产量152.4万吨,占国内植物油总产16%以上,主要分布于黄淮海、新疆、长江中下游等棉花
12、主产省。玉米油和米糠油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等粮食主产区,年产量约55万吨(占国内植物油总产6%左右)。二、制约我国油料生产的限制因素分析(一)土地资源缺乏据有关部门分析,近期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预警区间为1.0 亿1.1亿公顷,而2007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为1.1亿公顷,目前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巳进入预警红线。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只能在3%左右范围内调整,也即我国耕地面积的70%必须种植粮食作物,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只能在30%左右的耕地上发展。我国油料作物除油菜为冬季作物外,其均方夏季作物。如果通过扩大夏季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填补我国食用油60%左右的缺口, 需要增加占用耕地700万公顷
13、(以生产含油量最高的花生计算),即需占用7%的粮食面积,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不现实的。因此,耕地资源不足是我国夏季油料生产规模扩大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二)国际市场冲击严重近年来,大豆、油菜、棕榈油等大宗油料市场被国外粮油巨头控制,受国际市场投机等影响,油料价格波动剧烈,对我国油料生产造成严重冲击,年度间面积和产量波动大。同时,国外廉价的油料及制品大量进入我国,国内油料市场趋于饱和,油料生产效益下降,农民种油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导致我国油料生产近几年来连续下滑。 2003年我国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430.3万公顷,此后几年一直持续卜滑,2007年下滑最严重,为2006.9万公顷,是
14、近几年最低水平,较2003年下滑17. 4%;我国油料作物总产量2004年达历史最高水平为4806.3万吨,此后几年一直持续下滑,2007年下滑到3841. 4万吨,较2004年下降20. 1% .受全球油籽产量大幅下降和需求持续强劲的影响,2007年全球花生、大豆和油菜籽价格大幅上涨,并创下了历史新高。受此影响,2007年5月份以来国内油菜籽和大豆、花生等油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不断刷新历史新高。2008年受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高位回落、国内植物油供应充足和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国内油菜籽、大豆、花生等油料价格加速下跌。(三)机械化程度低除东北产区大豆外,我国其他油料作物的播种和移栽、施肥、 收获等
15、配套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缺乏,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料作物品种研究才刚起步,油料机械化生产程度低,我国油料生产目前基本以手工为主。与水稻、小麦等作物相比,我国油料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收获等环节的劳动强度很大,一般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成本6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益。如油菜用工达11.4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成本调查资料),比同季的小麦多3个工; 花生为13. 9个,比同季旱地作物玉米多3个。此外,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情况下,现有留守的老弱劳动力无法承担繁重的劳动任务,对生产规模的扩大也造成限制。(四)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油料生产应用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品种、栽培、机械化和加工等技术
16、储备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生产形势需要,导致我国生产成本偏高、劳动力投入多、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益差,生产效益较低,农民生产积极性较低,生产规模难以突破。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单产和品质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突破性高产品种和技术少,单项技术创新更少,突出的是缺少解决季节矛盾的早熟高产油菜品种和机械化生产发展滞缓,大豆等抗病性和丰产性还有待提高,花生抗病性和抗逆性急需.改善等。三、我国油料作物增产潜方分析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为保证粮食安全,油料作物增产只有充分利用冬闲田、盐碱地、瘠薄地、荒坡地等边际土地适当扩大面积的前提下,大力提高单产和含油量,降低生产成本。(一)单产和品质提高的潜力近年来,我国对油料
17、产业技术改进与创新方面加大了投入,在高产品种选育,高含油量资源发掘与创新,高产、高效、节本、轻简栽培技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储备,为今后挖掘单产和品质潜力、扩大边际土地利用等提供了较好基础。我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杂交化率巳达60% 以上,国家审定品种的产量达到26253000公斤/公顷,今年审定的大部分品种含油量超过44%(个别品种超过49%) ,抗病性、抗逆性 显著提高,为油菜单产和含油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大豆获得了一批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研制了窄行密植、垄上三行窄沟密植、行间覆膜、大型机械深松等高新技术,通过推广使大豆良种补贴项目区 的平均单产达到2625公斤/公顷,为
18、全国大豆单产提高奠定了技术基础。花生审定新品种的单产巳达5250公斤/公顷,含油量达到 55%,研制成功了提高单产30%以上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与选育一批高产、高油、抗病性强、适应性较广的向曰葵 新品神,极大地提高了葵花籽的产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向日葵主产地平均单产为 2562公斤/公顷。随着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我国芝麻单 产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前的不足600公斤/公顷上升到 2007年的1147公斤/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 5倍,近年来我国育成的芝麻品种都有2250公斤/公顷以上的产量潜力,大力推广种植优良
19、品种,尤其是在低产地区,提高芝麻单产的空间是很大的。木本油料方面的品种和技术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其中油茶优良品种选育和无性繁殖技术的突破可提高单产1倍以上。油棕和油橄榄经过引进试验种植,巳初步筛选到适合我国生态气候的品种。(二)恢复和扩大面积的潜力坚持不与粮食争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冬闲田、撂荒地、河滩和边角空闲地等,恢复和发展油料作物面积的潜力仍然很大。据测算,我国还可以利用长江流域冬闲田、盐碱、瘠薄、荒山荒坡等边际土地扩大油料生产面积639万公顷,使我国油料生产总面积达到 293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南方约1140万公顷冬闲耕地和滩涂(其中长江流域约1025万公顷,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
20、徽、江西、湖北、湖 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河南13个省市区)扩大410万公顷的油菜面积,全国油菜总面积可达1000万公顷。通过合理轮作和间套复种等方式,我国东北、黄淮和南方大豆产区可扩大133 万公顷的大豆面积,使全国大豆面积达到1000万公顷。虽然我国花生主产区耕地面积有限,进一步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困难较大,但利用撂荒地、河滩和边角空闲地种植花生,仍具有一定的潜力,同时西部地区资源相对丰富,加上花生具有耐旱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在西部发展花生生产具有一定的潜力。利用向日葵、胡麻等耐旱、 耐贫瘠、抗盐碱等特性,可以在西北地区利用盐碱地、干旱贫瘠地发展约100万公顷。此外,我国适合油茶生长
21、的荒山荒坡资源十分丰富,可通过油茶新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管理水平、退耕还林等措施,促进我囯油茶面积扩大100万公顷,达到400万公顷的规模。可利用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荒坡地等资源发展扩大40万公顷以上油棕和油橄榄面积。(三)提高生产效率的潜力釆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模式,可提高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可以集成栽培技术,实现节本增效。通过开展耕作栽培技术、养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在现有技末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形成适用于不 同生态区的现代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重点推广大豆垄三栽培、窄行密植等技术,油菜免耕直播、 秋冬发、
22、机械化生产技术,花生地膜覆盖、麦茬夏播高产栽培技术, 芝麻防溃害、合理轮作技术,向日葵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技术等,可以大力挖掘油料生产潜能。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实行稻油水旱轮作,如栽培管理得当,不仅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实现油菜与水稻、棉花科学轮作最有效办法是釆取以秸秆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在水稻直播条件下,稻田复种油菜免耕相对于翻耕,免耕直播油菜的产量得到提高,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比翻耕高出28.6%和7.4%。(四)挖掘其它兼用型油源的潜力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玉米、棉花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我囯 年产稻谷1. 8亿吨以上,可得
23、米糠约1000万吨以上(6%);玉米产量在1. 5吨以上;棉花产量6. 7亿吨,生产棉籽1000万吨以上。 因此,充分利用水稻、玉米、棉花的副产品,可以大幅增加我国食用 油的产量。谢扬 张云华 王汉中 殷艳 执笔专刊19期(总923期)我国油料和食用油需求变动及前景展望内容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油料和食用油需求都 呈现了快速增长,其中大豆和豆油占主导地位。需求的较快增长主 要归因于人口规模扩大、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率上升。据本 课题组及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的预测,未来我国油料 及食用油需求仍将呈递增态势。关键词:油料食用油需求预测一、我国油料需求变动及前景展望 我国
24、油料需求变动分析。从油料需求变动情况来看,油料需求呈增加态势(下图),油料需求量从1993年的382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8200万吨,增幅高达1. 15倍;在各种油料需求中,大豆需求量的增加最大,从1993年的1504万吨急剧扩大到2005年的 4254万吨,增幅高达1.83倍,其次是油菜籽的需求增幅,达到 95%,再接下来依次是花生(增幅为71%)、芝麻(增幅为71%)、棉 籽(增幅为53%)和向日葵籽(增幅为49%),只有胡麻籽出现需求 减少,从1993年的49万吨减少到2005年的36万。中国油料需求变动趋势(图略)油料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伴随国内人均收入水平以
25、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所导致的入均油料需求量的增加。从2000年到2005年,油料需求量增加了3461万吨,其中夹源于人口增加的贡献为12%,来源于人均油料需求增加量的贡献为88%。可见,油料需求增加的关键在于人均油料需求量的增加。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年均人口递增数量出现下降态势,但人均油料需求量呈上升态势。人均油料需求量的增加主要归因于人均直接食用量和榨油用量的增加,其中,榨油用量的增加占据主导地位。可见,油料需求增加归根结底是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不断增加。表1中国人口及人均油料需求量的变动情况年份总人口(年末)城镇乡村总人口增加量油料需求量人均油料 需求量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19931
26、185173317328. 08534472. 038223219941198503416928. 585681 .71. 5133341413519951211213517429.08594771. 0127143013619961223893730430. 58508569. 5126842293519971236263944931 .98417768. 1123746063719981247614160833. 48315366. 7113549494019991257864374834.882038 65. 2102552454220001267434590636.28083763.
27、895764195120011276274806437.77956362. 388467255320021284535021239.17824160. 982664165020031292275237640. 57685159. 577470985520041299885428341.87570558.276177776020051307565621243. 07454457. 07688200632006*1314015838943. 97374256. 1646885067(单位:万人、万吨、公斤/人)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油料榨油用量来看,各植物油料的榨油用量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
28、的增加,只有胡麻压榨用量出现减少。其中,大豆压榨用量的增量最大,从1993年的1077万吨扩大到2005年的3368万吨,其次是油菜籽的压榨用量,从658万吨扩大到1283万吨,再次是花生,从391万吨扩大到711万吨,接下来依次是棉籽、芝麻和向曰葵籽的压榨用量的增量。截止到2005年,植物油料榨油用量为6310万吨,与1993年的2774万吨相比,增加了 1.27倍,并从约占世界植物油料榨油用量的1/10增加到约占世界植物油料榨油用量的1/5。从油料其他用量变动情况来看,油料其他用量从1993年的 1047万吨扩大到2005年的1889万吨,增幅为80%,小于榨油用量的增幅;油料其他用量在油
29、料需求量中的比重从1993年的27% 增加到1998年的32%之后,逐步下降到2005年的23%。从各种油料的其他用量变动情况来看,向日葵籽的增幅最大, 其次依次是大豆、油菜籽、芝麻、花生等其他用量的增幅。其中,向曰葵籽其他用量的增加主要归因于向日葵籽直接食用量的增加较快。二、我国油料需求前景展望(一)中国油料需求的模拟预测结果根据课题组食用油供求模型,以2005年为基准年度,对2006 到2020年度间的中国油料和食用油供求进行了政策模拟预测。下面分别对模拟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均油料需隶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未 来中囯油料需求将呈递增态勢,到2020年将增加到11650万吨
30、,与 2005年相比,将增加42%。其中,大豆需求量将增加到6299方吨, 油菜籽需求量将增加到1280万吨,花生需求量将增加到2033万吨, 棉籽需求量将增加到1625万吨。表2中国人口与油料需求量的预测结果(单位:万人、万吨、公斤/人)年份总人口城镇乡村总人口油料需人均油(年末)人口数人口数增加量求量料需求2006131402 58389730126468850672007132168 60079720897668858672008132932 61811711217648913672009133698 63555701437669127682010134469 6534869120771
31、9401702011135246 67186680597779628712012136026 6904566981780983172201313680170949658527751004873201413755772894646637571027575201513828674875634107281050076201613898276881621016971072377201713964578903607426631095078201814026780954593146221118080201914084183027578135731141381202014135985120562395181
32、165082从人均油料需求水平来看,到2020年中囯年人均油料需求量 将达到82公斤,与2005年相比,将上升31%。从油料需求的不同用途来看,到2020年,榨油用量将达到9332 万吨,占油料需求量的比重将达到80%,而其他用量将达到2318万 吨,占油料需求量的20%。(二)有关中国油料消费量预测结果的比较:表3有关中国油料消费的预测结果(单位:万吨)年份美国农业部和FAPRI的预测结果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 联合(OECD - FAO)预测结果附录:本课題估计和预瀏结果油料消大豆消油菜消向曰葵籽花生消油料消油料压油料直接油料消大豆消油菜消向曰葵籽花生消费置费量费置消费霣费量费量榨用量
33、食用貴费霣费量费董消费量费量20036047343811841.671258478837481041620635871158168129320046845402113501441330551543901125.662737251361148139420057362445413731821354600848531155715942541335181138920067469456313661811359613049641166763646021406176145220077609483512851691321616750871080761047121371171135620087736495713
34、011671312628551481137760047031280172144620097948515912861651339654954151134775548291245171151020108192535113211661355679156471144797550061235171156220118425554513491661364699958471152815051361233171160920128621572613621671366722760601167830552441236171165420138844592413851671368743962621178847653681
35、2401711697201490686126140716713686376_ _ 64791184865955031245171174120159309634414291671369785766-69118888415634125017117862016954865611452167136880676875119290225763125617018322017979567831478167136782717077119-49207589512621701880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和FAPRIOECD-FAD农业展望的网站。从国际组织有关中国油料消费的预测结果来看,中囯油料消费量均呈递增态势,这
36、种态势与本课题的估计结果也基本一致。美国农业部和OECDFAO的预测结果不同,主要是三者所包含的油料种类不同。与本课题的估计相比,美国农业部的预测结果中仅包括了大豆消费量、油菜消费量、向日葵籽消费量和花生消费量,没有包含棉籽消费量、芝麻和胡麻籽消费量。与本课题的估计结果相比,美国农业部的预测结果高于本课题的预测结果,但本课题的预测结果远高于QECD FAO的联合预测结果。美国农业部和本课题预测的区别在于美国农业部对于大豆消费量和油菜籽消费量的预测较高,而对于花生消费量的预测结果较低。三、我国食用油需求变动及前景展望(一)我国食用油需求变动分析中国食用油消费量受收入增加、人口规模扩大、在外饮食消
37、费习惯的形成等因素的影响,从1994年的108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 2209万吨,增幅超过1倍以上。在食用油消费量不断扩大的同时, 虽然食用植物油各个品种的消费量均呈不断扩大的态势,但食用油消费的构成发生了重大转变。首先,从菜籽油消费位居首位的局面 转变为豆油位居首位的局面,菜籽油消费量则下降到第三位,其他植 物油消费量依然位居第二位。其次,食用动物油消费量呈不断减少 的态势,从1994年的167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29万吨。从豆油消费量来看,其消费量从1994年的232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758 万吨,增幅超过两倍以上。从其他植物油消费量来看,其消费量从 1994年的269万吨扩大
38、到2005年的647万吨,其中棕榈油消费量的增加是主导原因。同时,菜籽油消费量和花生油消费量分别从1994 年的295万吨和269万吨转变为2005年的464万吨和211万吨。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从1994年的9.04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16.92公斤,增幅为0.87倍,人均直接食用消费量从7.33公斤增 加到11.2公斤,增幅为0. 53倍;在人均直接食用消费量中,人均 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其他植物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菜籽油的增幅最小,仅为2%,而人均豆油的直接食用消费量的增幅 较大,为1.51倍,人均花生油直接消费量的增幅为0.6倍,其他植 物油直接食用消费量的增幅为1.13倍。人
39、均动物油消费量呈长 期下降趋势,从1994年到2005年出现了 31%的下降。可见,人均 其他植物油消费量和豆油消费量增加是非常显著的,这也表明中国人均植物油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变化。在食用油消费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食品加工用油的不断增 加,中国食用加工用油已经从1994年的173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20万吨,这也与中国方便食品消费的增加、黄油等加工用油的 增加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将是未来直接导致中国食用油进口增 加的因素之一。(二)我国食用油需求前景展望1.食用油供求预测。有关食用油需求的预测方法与数据来源 与油料需求的预测方法是一致的,课题组预测结果表明,从食用油消 费量来看,与2005年
40、相比,到2020年食用油消费量将增加1307.5 万吨,增幅为59%,达到3517.5万吨。其中,其他植物油的增加量最 大,从2005年的647万吨增加到1124.2万吨,增幅为74%,其次依 次是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的增加量,分别从2005年的758.4万吨、 211. 2万吨和463. 6万吨增加到1271.4万吨、402.4万吨和618. 7万 吨,增幅分别为67.7%、90. 5%和33.4%,而动物油脂消费量将出现下降。从食用油消费量的构成来看,从2005年到2020年;其他植物 油消费量在食用油消费量中的比重将上升2. 7个百分点,花生油 的比重将上升1.9个百分点,豆油的比重将上
41、升1.8个百分点,而菜籽油和动物油脂的消费比重将分别下降3. 4个百分点和3个百 分点。可见,其他植物油、花生油和豆油在食用油消费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从食用油用途来看,食用油加工用量的比例呈上升态势。从人均食用油消费的预测结果来看,到2020年中国人均食用油年消费量将达到24. 9公斤,与2005年相比增幅为47%,其中,人均 豆油年消费量为9公斤,人均其他植物油年消费量为8. 0公斤,人均菜籽油、花生油和动物油脂年消费量分别为4.4公斤、2. 8公斤和0.7公斤。在各食用油品种中,与2005年相比,人均其他植物油消 费量和人均花-生_油-消潰量讲棄分_别为60. 1%和76.1%。 此外
42、,2020年人均食用油消费水平虽然高于日本2005年的人均食 用油消费水平,但2020年人均直接食用食用油的消费量为16.1 公斤,而日本2005年的人均食用食用油的消费量为19. 7公斤。 这也表明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未来中国人均直接食用食用油消费 水平依然具有一定的潜力。2. 有关中国食用油消费的预测结果的比较。表4有关中国油料消费的预测结果一览(单位:万吨)年份美国农业部和FAPR丨的预测结果经合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 联合(OECDFAO)预测结果附录:本课题预测结果植物油豆油消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棕榈油植物油亘油消菜籽油花生油其他植物动物油脂食用油消消费量费量消费量消费量消费量消费貴消
43、费量费量消费量消费量油消费量消费量费量合计20051974761455362264981748758464211647130221020062134860489442285141909752463237718129229820072226960468312175501980791481250710127235920082356991493382096252040822505259742125245320092442102748639210681205851508269776122252620102529106249340213722211088151.6280809120260520112633110351041215764220891452290841117268720122729115051541217807227794753430187311527712013283612005234222085223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