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颐和园》教学设计_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颐和园》教学设计_6.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1页共 128128页20222022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颐和园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颐和园教学设计 1颐和园 教学设计与反思北常保小学 马艳君1、相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隐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依次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
2、视察点视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美丽句段。第 2 2页共 128128页4、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培育民族骄傲感。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依次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视察点视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漂亮景色。颐和园风光片 3 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1 课时。教 学 过 程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师:是的,她,构思奇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著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
3、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留意“颐”的写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 3 3页共 128128页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会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 87 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索: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2、生读课文,老师巡察。3、反馈。(1)认读生字新词。大殿 长廊 堤岸 雕刻 画舫 横槛 栽满 葱郁 掩映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隐约 姿态不一(2)沟通: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 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4、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4)反馈沟通。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终自然段)齐读句子。第 4 4页共 128128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巡游了哪几处景点呢?(学生边说老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觉了呢?A 自由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
5、明湖。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B 师:这些句子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思索:作者是按什么依次叙述的?理清叙述依次。(板书:按巡游的依次)(7)用上表示方位的词语,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发觉了什么?第 5 5页共 128128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师生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过渡句的连接。)三、品读 4、5 自
6、然段,感受昆明湖的漂亮1、在课文中作者用的笔墨最多,写得最具体的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呢?干脆出示第 5 自然段,师说: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先来领会昆明湖的美。2、生自由读课文,思索: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3、预设:(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有长长的堤岸,有数不清的垂柳,这使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第 6 6页共 128128页(2)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A、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范读句子,你好象看到什么?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
7、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美美地来读读,齐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3)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A、生找到句子,出示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爱。B、给“姿态不一”找个近义词。(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C、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狮子图,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D、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吧!拿出练习纸,学生动笔写句子反馈。第 7 7页共 128128页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似乎;有的,似乎?
8、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E、这些活灵活现、姿态万千的狮子,真是巧夺天功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本句。4、出示第四自然段:师:在第 4 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昆明湖的句子,你们发觉什么了吗?生找。(1)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2)你读出了什么?理解“滑”与“划”,哪一个更好更合适。预设学生多种答案。联系生活实际。(3)指导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5、师:同样是写昆明湖,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字放在第 5 自然段呢?(一是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一个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远第
9、 8 8页共 128128页到近的依次)师小结写法:由此可见,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视察点,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也各不相同。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师:“碧波 画舫 游船;绿岛 石桥 狮栏”多么美的画卷呀!(配乐朗读昆明湖的片段。)这节课我们徜徉在昆明湖畔,尽情领会了昆明湖的美,颐和园还有很多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巡游。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教学反思:依据课文特点,本课较为恰当地采纳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学生犹如置身其中.教学步骤的支配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整体感知到颐和园的大与美,从课文找出干脆写颐和园特点的段落进行教学,理清文章结构,再通过文中的过
10、渡句,理清文章叙述的依次,层层深化,环环相扣。教学中穿插生字教学与朗读指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学习生字,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激发感情,培育学生爱美的情操与民族骄傲感。让学生去朗读、背诵、复述,将语言自然内化,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切实积累,不失语文教学之本色。第 9 9页共 128128页但在教学中亦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师在设计的一个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告知我们颐和园又大又美的?学生在文中找了许多地方反映出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而师的用意是想让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终一个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由于老师表述问题不够明确,所以指引学生的过程花费的时间较多,对整堂课的教程造成了肯定的影
11、响。又如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依次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学问点,而老师却放得太开,先让学生理清什么依次,再说通过哪些词知道。虽然只是一个教学依次的变更,却没有了先扶后放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此都较茫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对问题的表述必需明确,切不行因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放得太开,导致阅读学问的把握不够扎实,费时又少效!颐和园教学设计 2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乌市第三十小学 杨蓓蓓第 1010页共 128128页1.通读课文,学会认读“颐、耸、阁”等生字,理解“横槛、堤岸,神清气爽”等词语,初步了解“巡游依次”。2.学习“长廊”、“万寿山脚下”两处景点
12、,感受景物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不同的描写方法和视察依次。3.感受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恢弘的气概和漂亮的景色。通过抓住动词驾驭“巡游依次”中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景物的不同描写。体会作者如何依据景物的不同特点采纳不同的描写方法。一、课前谈话:1.大家出去游玩过吗?都去过哪?2.假如大家出去游玩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游记”。3.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游记。我信任,学完这篇游记,对于大家怎么来写游记会有肯定的启发与帮助。二、揭题导入:1.这篇游记的题目叫做颐和园。(课件 1 出示课题)伸出你的第 1111页共 128128页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
13、这个“颐”字。一起来读课题。2.析题意,简介颐和园。(1)知道这个“颐”字是什么意思吗?(课件 2 出示字意选项)颐:脸蛋;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应当选择哪种字意?(第种)(2)谁在这里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呢?(慈禧太后,皇帝)(3)这颐和园是北京西郊的一个清代皇家园林。园内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流连忘返。三、初读感知:1.那课文究竟是怎样将颐和园内的景色描写下来的呢?抓紧打开课本 P87.2.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谁能告知我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3.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我读 1、6 自然段,四个小组分别读 2、3、4、5 自然段。打算好了吗?好!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这一篇游记。4.
14、听出来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在这里,老师有几个生字的读音要提示大家的。第 1212页共 128128页(课件 3 出示字词):横槛(1)指名认读,请他当小老师领读。(课件 3 出示生字):堤(1)谁能把这个生字读精确了?指名读,齐读。(2)你在哪里看到过堤?堤就是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3)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两个难读的生字读一读。5.咱们一起读过课文了,那作者笔下的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公园?你能从文中找出明确的语句告知我吗?(引导学生找出第 1、6 自然段)(课件 4 出示这两个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2)颐和园到处有
15、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6.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开头出现了一句,结尾又出现了一句与开头照应。老师告知大家,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或者“首尾照应”。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采纳这种写法。四、梳理文脉,学巡游依次:1.同学们都挺会读书的!那接下来,拿起你的笔,一边默读课文,第 1313页共 128128页一边用横线划出交代作者巡游路途的句子。2.指名沟通,(课件 5 出示找出的四个句子):(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
16、明湖。3.依照作者的旅游路途,你能找到作者游了哪些地方吗?(课件6 出示红色突显地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4.总结规律: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欣赏各个景点的写作依次为巡游依次。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做好批注。5.我们再来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整个巡游依次。6.现在,老师再把我们刚才对颐和园总印象的句子分别给他加在首尾。(课件 7 出示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2)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第 1414页共 128128页(3)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4)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5)从万
17、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6)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7.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男生读首尾句,女生读中间交代巡游路途的句子。8.好,你看,开头和结尾都有了,中间的巡游依次写得也很清晰了。我们巡游的文章就这样写,行不行?9.对啊,文章要写得生动,不仅要写清晰巡游的依次,还要把景物描写详细。五、品尝语言,学景物描写:(一)走进长廊1.那接下来跟随作者的脚步去观赏景物。我们的第一站是长廊。2.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看看这个长廊究竟是怎么样的?让你觉第 1515页共 128128页得印象深刻的词句,可以做上记号。起先吧。3.同学们读得很仔细,谁来说说,长廊给了你怎
18、样的印象?4.学生探讨沟通。(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273 间。A.自由读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长廊的什么特点?(长)B从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这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还有呢?这长廊究竟有多长啊?(点出数字)找得真精确!七百多米长,咱们这教学楼前面的走廊也许 100 米长,哪位同学帮老师算一算,得须要多少个这样的走廊啊?对啊!7 个!长不长?让我们来读这句话,体会它的长!C老师小结:这句话用了详细的数字:七百多米,273 间,把长廊的长形象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用详细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来,再来把这两句
19、话来读一读!过渡:你还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第 1616页共 128128页(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A这句话能让人感受到这个长廊很美!B谁知道横槛是什么意思呀?课件出示“横槛”。C 横槛上都画着什么呀?仅仅是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并不只有这些的?对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出示动画。你从横槛上的画中都看到了什么?D 喜爱这些画吗?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仅仅喜爱还不够,这长廊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珍宝啊!你们该不该感到骄傲呢?那再来读一读!过渡:长廊横槛上的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你还觉得长廊哪美?(3
20、)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A我么一起来读一读。神清气爽什么意思?对啊,站在这里,感觉空气特殊清爽,忽然身心愉悦。咱们再来读一读。5.师总结:这就是又长又美的颐和园长廊。让我们再来把这描写第 1717页共 128128页长廊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二)抬头望万寿山1.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此时,作者抬头望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2.瞧,这就是颐和园的佛香阁。这跟你平常在生活中看到的什么很像?(塔)3.课文是怎么来描写佛香阁的?课件出示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屹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
21、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4.你体会出这是一座怎样的佛香阁?(闪闪发光)这就是闪闪发光的佛香阁。咱们再来读一读。5.排云殿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句子: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6.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排云殿啊?(金碧辉煌)瞧,这就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一起读这个句子。7.站在万寿山的脚下,我们看到了闪闪发光的佛香阁,看到了金第 1818页共 128128页碧辉煌的排云殿,感觉气概是如此宏伟!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六、总结:(结合板书)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走访了长廊,感受到那是一条又长又美的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我们被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宏伟气概所震撼。那作者笔下的昆明
22、湖又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下节课接着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游赏!18.颐和园 游记首尾照应巡游依次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景物描写长、美 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教学反思:颐和园这篇课文,根据巡游的依次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课文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的设计意图即是要以课文为载体,用阅读教第 1919页共 128128页写作。通过句子的提炼来渗透文章是按“巡游依次”谋篇布局;通过语言的品尝来感悟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一课时的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颐和园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学会 11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7 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依次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
23、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 7 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酷爱首都之情。教学重点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酷爱首都之情。课时支配:2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学会 11 个生字及新词,认读 7 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依次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重点第 2020页共 128128页学生能够体会同为游记但记与颐和园的写作依次不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学生在颐和园中照的照片,说一说你们去过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新授(一)学习生字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两个同学相互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
24、认的生字,你们相识吗?找同学读全班齐读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全班齐读词语3出示会写的生字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第 2121页共 128128页读课文中的词语4记住生字字形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同学相互沟通视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美丽自己练写生字全班进行沟通5这些生字你们都相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娴熟吗?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请同学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查阅汉语词典,驾驭词语的意思请同学沟通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1自己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什么?把每
25、一个自第 2222页共 128128页然段的内容进行批注同学之间进行沟通,订正再读全文,思索记与颐和园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小组内沟通,请同学发言。2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认为能够解决的同学之间相互解决最终提出解决不了的三、巩固朗读课文作业1读课文2写生字词语作业收集有关的资料课后小结:帮助学生比较了记与颐和园的写法的不同,并且进行了分段,还给学生补充了一篇根据巡游依次记叙颐和园的例文,学生更是对写作的依次一目了然。第 2323页共 128128页其次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依次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 7 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
26、生酷爱首都之情。教学重点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酷爱首都之情。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她,构思奇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出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漂亮的大公园。二、新授1仔细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索: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么特点?第 2424页共 128128页自由选择最喜爱的一处景点,结合课外资料,变文中语句为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要求突出景物的特点;语言简练。2学习并背诵第 7 自然段。自由默读,思索:这段是围围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
27、?各有什么特点?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独立背诵。3出示两个句子比较,体会逗号和句号的用法不同。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用法的不同,练习朗读这样的句子三、巩固以竞赛的形式训练词语积累。课后小结:文章语言美丽,内容非常简单理解,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请学生多读书的方面上,采纳了品读,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能够感受景色的壮美与美丽。颐和园教学设计 4第 2525页共 128128页、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依次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一、导入、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文颐和园。颐和
28、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多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这节课通过视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根据巡游的依次,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好游记的方法。二、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巡游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大家细致看,仔细听,想一想录象主要介绍了颐和园哪些景点?(播放录象)、沟通:第 2626页共 128128页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是怎么描写颐和园的景色的?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详细描写颐和园的?(第自然段)、自己读读这个部分,思索:作者是按什么依次巡游颐和园的?填空练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
29、,就来到出名的()。走完长廊,就到了()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明确:作者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三个景点。老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课文哪个自然段写长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依次介绍长廊的?、沟通,老师相机板书:第 2727页共 128128页廊内廊两旁、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长廊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沟通明确:长廊又长又美。感觉到长廊的长,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那么,你又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长廊的美?长廊不仅又长又美,而且连它四周的环境也怎么样?在这么美的长廊巡游,游人的心情怎样?、看长廊图片。、出示句子:每一
30、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指读,思索:这句话中哪儿写得好?为什么?画多而美,作者描写详细生动,用词精确。、观赏着精致的画面,感受着四周美妙的环境,现在我们仿佛第 2828页共 128128页就在巡游长廊。让我们把长廊又长又美的特点读出来,好吗?(齐读其次自然段)、小结:长廊真美啊,年它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的绘画,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接下来我们学习写万寿山的这部分内容,请大家默读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依次来描写万寿山的景色的?沟通板书:山上、山下、那么作者在山下看到了什么景色呢?指读第三自然段,
31、读后沟通:佛香阁、排云殿。、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和描写排云殿的句子?其他同学想想佛香阁和排云殿有什么特点?指读,出示句子,自读谈体会。第 2929页共 128128页、谁再来带着感情读读这一自然段,让同学们通过你的朗读,体会到万寿山的宏伟壮美。、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登上了万寿山,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大家边读边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读后沟通。、这段中还有哪些景物也写得很美?“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指导朗读句子。出示句子: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向东远眺,
32、隐隐隐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万寿山的景色特殊美,你能把这种美的感受、美的心情表达出来吗?齐读第四自然段。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第 3030页共 128128页、过渡: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宏伟壮美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指读,思索: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点?重点描写了哪个景点?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堤岸湖心岛十七孔桥重点写了十七孔、那么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呢?你能不能从文中的语句中体会出它的特点?桥洞多,狮子姿态不一。、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指读,从“姿态不一”体会到古代雕刻艺术的宏大
33、。齐读句子。六、总结全文、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自然段,领会了颐和园的秀美风第 3131页共 128128页光,请大家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颐和园的特色?第一句。板书:漂亮的大公园、在颐和园中除了精致的长廊,壮丽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知春亭、玉带桥、石舫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学生齐读。出示最终一节: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板书:说也说不尽“说也说不尽”是什么意思?、课文最终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作者按巡游的依次,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精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几处景物的漂亮景色,使我们感受到了了第 3232页共 12812
34、8页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才智。七、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视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依次把它写下来。颐和园教学设计 5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学生的民族骄傲感。2、能根据课文所记叙的巡游依次,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 14 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屹立”和“隐隐隐约”2 个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4 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教学时间第 3333页共 128128页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35、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和 12 个新词。(三)练习按作者的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二、教学重、难点(一)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和 12 个新词。(二)练习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老师板书课题)那里有闻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日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踪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二)出示幻灯片,相识颐和园的几个闻名景观,从直观入手,第 3434页共 128128页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相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
36、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四)学习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声韵两拼法和三拼连续法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用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煌、廊、葱”的字形。“阁”第
37、3535页共 128128页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煌”属于左形右声类,左边“火”形旁表意,右边“皇”表声。“葱”属于声占一部类,“匆”表声只占中间一部分。“廊”属于外形内声类。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精确地表示读音。如:“恍、晃”两个字就不能念成(gu1ng)。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用比较法(依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分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
38、”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漆、朱”的字形。突出强调“殿、廊、葱、爽、漆”的字形。“殿”字的左下角是个“共”字;“廊”字“广”的里面是“郎”字,右边是“阝”不要写成“卩”;“葱”字中间部分是“匆”字不要少写一点写成“勿”;“爽”字的写法,笔顺应是“”要把字写美观;“漆”的右第 3636页共 128128页下角是“”不要写成“氽”。记忆字形时,不肯定就是一个生字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可以几种方法并用。比如“雕”字,我们可以用形近字区分对比的比较法来记字形;也可以用拆合法来记,把“雕”字拆成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周”,右边是“隹”(zhu9)。学生要能够依据汉字特点敏捷选择记
39、忆字形的方法。(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老师要重视培育学生查字典运用工具书的这种实力。学生具备了这种实力将终生受益。2、说明下列词语: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醒悟,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样华丽,光芒耀眼。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态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艳丽、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第 3737页共 128128页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远眺:往远处看。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郁:青翠茂密。介绍几种常用的解词方法:1)、直观、演示法。表示事
40、物名称的名词,而又是学生没有驾驭的,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让学生干脆看到词所表示的详细事物形象,以获得清楚的印象。例如“琉璃瓦、横槛、画舫”这三个词语,老师就可以出示幻灯或图片指给学生看,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远眺”一词,老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去做,以理解词义。2)、形象描绘法。有些形容词的词义可以用语言描绘形容词所表示的情境,启发学生想象,以达到理解。例如:“金碧辉煌”、“葱郁”这两个词语就可以用形象描绘法来说明。3)、讲解词素法。有些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组成的,讲清学生不理解的词素,把各个词素的意思合在一起加工整理一下,学生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了。例如:“姿态不一”、“神清气爽”就可
41、以用这种方法。第 3838页共 128128页4)、举例说明法。5)、和同义词、反义词比较法。6)、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7)、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词义。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方法,讲解一个词时,不肯定就用一种方法,有时几种方法并用,会更便于学生精确地驾驭词义。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宫殿 堤岸 掩映 雕刻 长廊 葱郁 杨柳 屹立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细细游赏 隐隐隐约4、听写词语,当堂检查识字效果。宫殿 堤岸 雕刻 长廊 葱郁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细细游赏(五)齐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做到“讲其所当讲”。(六)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1、用自然段
42、归并法给课文分段。(1)默读课文,思索: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位置相邻的自然段哪些联系比较紧密?(第 3、4 两个自然段的联系就很紧密。第第 3939页共 128128页3 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视看到的景色;第 4 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我们可以把第 3、第 4 自然段合并为一段。这种分段方法叫自然段归并法。)(2)利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学生探讨后,老师归纳订正,其分段结果是:一(第 1 自然段);二(第 2 自然段);三(第 3、4自然段);四(第 5 自然段);五(第 6 自然段)。2、根据作者的巡游依次给课文分段:(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
43、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上领会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巡游依次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对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 4040页共 128128页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晰地交代了作者的巡游依次;(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
44、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4)划分段落,标出起止。分段结果:同上。3、两种分段方法进行比较:自然段归并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应用范围广,在理解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自然段归并法比较费时费劲;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适用于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活动的文章,应用范围较窄,但具有便利、快捷的优点。(七)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1、分段的方法步骤:(1)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确定分段依据。(2)细读每个自然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课文有没有可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的标记。第 4141页共 128128页(3)精读全文,根据分段的依据,正确标出段落的起止。2、分段的依据:(1)按
45、时间依次分段。(2)按事情发展依次分段。(3)按空间不同位置分段。(4)按不同内容分段。(5)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分段。总分式(包括总分段式;总分总段式;分总段式)顺承段式并列段式因果段式转折段式递进段式点面段式(先概括后详细的段式)3、分段的标记:(1)以时间词语为分段标记。(2)以地点词语为分段标记。第 4242页共 128128页(3)以总起、总结的句段为分段标记。(4)以过渡句、段为分段标记。老师要依据课文特点适时地教给学生的分段方法,培育学生的分段实力,不要急于求成。学生要擅长抓住课文的特点,找准分段的依据和标记快速精确地给课文分段,在练习中不断积累阅历,提高分段实力。(八)作业。1
46、、抄写生字新词。2、组词。堤()阁()漆()昆()殿()爽()提()各()膝()混()臀()大()栽()堂()廊()裁()党()郎()载()赏()朗()3、练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2、4 自然段。4、思索课后思索练习中的 1、2、3 题。其次课时第 4343页共 128128页一、教学目标(一)图文比照,学习课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二)会解答课后思索练习中的第 1、2、3 题中的有关问题。(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第 2、4 两个自然段。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详
47、细的。三、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加民族骄傲感。四、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讲读第 1、6 自然段。1、齐读课文。2、提问:(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白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美丽;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第 4444页共 128128页(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巡游那里的美景。)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根据作者的巡游依次来巡游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二)明确作者的巡游
48、依次。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三)讲读,学习课文其次段。1、指名朗读,思索探讨,老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出名的长廊。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是用详细精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 700 多米长,分成 273 间。”)(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详细的?(分层次写详细。重第 4545页共 128128页点段分层,这是把文章写详细的常用方法。)2、根据提示给其次段分层。(1)分层的提示是: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
49、旁风景宜人。(2)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 1、2 句;其次层是第 3 句;第三层是第 4、5 句。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其次层)(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学习其次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白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绚丽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才智。)(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白什么?(说明长廊两第 4646页共 128
50、128页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白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白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了。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1)老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2)老师范读,学生仿照。(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指名朗读或齐读。留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5、完成课后思索练习第 1 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