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这三类植物的不同特征及生活环境,并归纳出与人类的关系。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发散,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广东地区物种丰富,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2、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又该如何分类以及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用一些同学经常吃过或是经常见到的植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科学化的素养提升,同时增强学生对所生活城市(省份)的了解,渗透地方文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的作用。2、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有关资料分析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会自己思考和结合信息得到正确的结论。(3)通过观察、类比、
3、推理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亲自对三种植物的观察,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验发现共性的科学思想,促进质疑、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领悟科学研究方法。(2)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三种植物的外形特征,归纳、比较三种植物的异同点。2、教学难点:对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不同绿色植物的理解。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五、设计思路: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除了教授一些生物学知识及科学方
4、法,更应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节课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学科融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第一: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的融合,在我国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梳理出和植物相关的诗词、谚语、文字演变等,作为课程的引入和串联,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碰撞,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美感的教学环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及文化自信。第二:生物学与地理科学的融合,在讲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广东省、深圳市的地理、地形、气候、人文等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学生的各学科横向知识联动起来,形成更科学、完善的知识网络。第三:生物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在授课过程中用解决生活中“养鱼”、建发电厂、养护景观瓶等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将课堂知识
5、与生活实际、劳动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幸福生活的能力。六、课型与课时1、课程类型:新课。2、授课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中的生物学在很多诗词中,都蕴藏着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比如,很多诗词都描写了植物的结构特征和生理特点,教师通过吟诵列举古诗词引出本节课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等等这些诗词中都描写了不同种类的植物,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他们形态,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成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种子
6、植物是同学们更熟悉的类群,生活中常见的能够开花结果、形成种子来繁殖后代的植物就是种子植物,种子是它的生殖器官。藻类、苔藓和蕨类这三种植物是不结种子的,它们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这类植物叫做孢子植物。【设计意图】:通过古诗词的吟诵,在欣赏韵律美、语言美的同时,引出新授课内容,创设一个充满美感的授课环境,也让学生理解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种类繁多。(二)、新课讲授-身边的植物类群1.藻类植物1.1生活环境教师富含深情地朗读书中优美的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里的绿色是指藻类植
7、物。作为美丽的海滨城市-深圳,藻类资源丰富。教师就可根据这一优势,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图片展示广东常见的藻类植物:海带、石花菜、石莼、紫菜、衣藻、水绵,根基生活实际和图片展示,得出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水中(海水和淡水分别举例),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暗潮湿处。展示汉字“藻”的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藻类多数生活在水中的理解和记忆。【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有认知总结得出规律性知识,并结合文字演变加深印象,汉字演变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和真实记录,培养学生相应的科学素养。1.2形态结构展示海带和紫菜的叶状体和跟状物,观察与思考: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与我们平常所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
8、观察、对比,思考得出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的特点: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1.3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从藻类的光合作用引申出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1)作为生产者,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95%)。(2)有些可供人类食用,和供药用。思考:藻类植物的好处这么多,是不是在水体中数量越多越好呢?以此引出赤潮和水华两种生态现象,呼吁学生保护环境。1.4生活中的生物学思考: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水就会变成绿色,仔细观察发现缸的内壁上长出了绿膜,你知道这些绿膜是哪类植物吗?【设计意图】:讲刚刚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与
9、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获得“知识和实践”互相促进的成就感。2.苔藓植物2.1生活环境通过刘禹锡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诗引出苔藓植物。图片展示常见的苔藓植物,广东地区苔藓种类多达900余种,结合图片及广东的气候特点,得出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必须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2.2形态结构图片展示海带和葫芦藓的形态结构,观察与思考:从形态上看,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有什么主要的区别?通过观察、对比得出:苔藓植物植株低矮弱小,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即无输导组织),叶中没有叶脉,根是假根。图片展示苔藓的孢子体,讲解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
10、。生活中的生物学:展示一张苔藓植物繁茂的图片,思考: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年后,这里还会有这样的绿茸茸的苔藓?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形态学上的学习,强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点。并通过建发电厂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呼吁学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3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发电厂的例子得出苔藓植物在环境监测和美化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沼泽地带生长的苔藓植物,遗体一年年地堆积后会形成泥炭。在我国西部和东北的一些地区,泥炭是重要的燃料资源。3.蕨类植物3.1生活环境用诗词“如何归故山,相携采薇蕨”引出蕨类植物的学习,蕨类植物和恐龙曾经同
11、时分别在地球上占据着植物和动物的霸主地位。随着地质的变迁,恐龙灭绝了,但蕨类植物还留有他的后代。【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恐龙作为对比,学生会迅速理解蕨类植物是一种古老的植物,对与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进化等都有积极意义。广东广东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图片展示常见蕨类:铁线蕨、观众、桫椤、肾蕨、卷柏、满江红。通过生活实际经验以及观察图片得出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中,少数生活在水中。3.2结构特点图片对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观察并思考:蕨类植物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通过强调蕨类植物大多比较高大,得出结构特点:有根、茎和叶的分化,并形成专门的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3.3生物
12、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结合图片、广东地区饮食习惯、蕨类的形态特点等得出蕨类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做为绿肥和饲料、古代蕨类形成煤等。再次展示桫椤的图片,强调桫椤是古老的世界性濒危物种,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现存唯一的高大蕨类。【设计意图】:桫椤是深圳常见蕨类,通过强调其珍稀性,提高学生保护蕨类植物、爱护环境的认识。4.孢子生殖展示蕨类植物的孢子囊。藻类、苔藓、蕨类都能进行孢子生殖,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生殖细胞)。成熟孢子从叶表面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萌发生长成新的植物体。思考:孢子生殖和种子生殖相比的特点?【设计意图】:为后续学习绿色开花植物做好铺垫,
13、同时通过对比,让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点,为学习植物分类积累知识。(三)、归纳总结-对比异同1.对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的环境、结构和生殖方式。2.学以致用: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中,哪一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说说输导组织对于陆生植物的生活和生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中,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植物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能力,因而使植物能在陆地上生活。【设计意图】:本节课学习了三个植物类群,通过对比形成更清晰的认识。通过输导组织对于陆生植物的生活和生长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丰富的植株种类中梳理出更清晰的结构学上的特点。(四)、课后生物活动要求:采集周边环境中的苔藓或蕨类植物制作景观瓶,结合你所采摘的植物特点对景观瓶进行养护,做好记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成功或失败经验,分析原因。注意:禁止过度采摘破坏环境。不要私自采摘进行食用、药用!【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是线上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虽有大量的图片,但学生没有真正看到、摸到真实的生物材料,因此课后设计采集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真实的植物。通过养护这些植物可以加深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精神、劳动意识。在后续的交流分享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额能力和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