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心理咨询师经典例题7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年心理咨询师经典例题7卷.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1年心理咨询师经典例题7卷21年心理咨询师经典例题7卷 第1卷下面是某求助者的EPQ测验结果如下。该求助者的量表得分,说明他()。A.情绪稳定B.情绪不稳定C.内向D.外向答案:B,D解析:P值T分70,为典型型精神质、分数高表现出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环境;E值T分73,为典型型外向,表现为人格外向,情绪不稳定;N值T分为70为典型型神经质,分数高表示常常焦虑。第一,根据题目要求,需要关注的要点是:是单选还是多选,EPQ。第二,考察对EPQ的应用。1EPQ属于人格测验,E(内向外向),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情绪易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情绪较稳定。N(神经质),反应的是正常行为,
2、并非指神经症,分数高表现常常焦虑;分数低表现为稳重和自我控制。P(精神质),并非暗指精神病,分数高表现的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环境;分数低表现的可能是与人相处亲和,态度温和。2计分解释:根据标准的分布,规定各量表的T分在385分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型,385433分或567615分为倾向型,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3EN关系图(见下图)。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叫()理论。A.控制点B.三维C.可控性D.平衡答案:A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B)以一种动物为实验对
3、象,并与其他动物的实验结果相比较(C)通过人的行为功能实验,推论动物的心理现象(D)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与思维的关系答案:A解析:比率智商(IQ)是()与实足年龄之比。(2022-05)A:生理年龄B:真实年龄C:心理年龄D:智力商数答案:C解析:比率智商被定义为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对抑郁症自评量表的评价是()。A.不需要经专门的训练B.对分数的分析相当方便C.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化D.对严重阻滞的抑郁病人,评定有困难答案:A,B,C,D解析:在摄入性谈话中对倾听的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随意地倾听,不要随便打断B.全神贯注地倾听,给予恰当评论C.自然随意地倾
4、听,给予恰当评论D.全神贯注地倾听,不要随便打断答案:D解析: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5岁,高中一年级学生。案例介绍:半年前,求助者升入重点高中。两个月前,求助者因为感冒发烧,导致期中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一个多月前,求助者在复习功课时,头脑中突然闪念“期末考试再考不好怎么办”。这种想法让求助者非常紧张,竭力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可越是这样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还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这些情况让求助者非常担心,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会一直下降,将来考不上大学,没有光明的前途,甚至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这些担心让求助者紧张不安,很烦躁,只有不想学习的事情,心情才会好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
5、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学习成绩优异,父母要求严格,性格内向,追求完美。该求助者面对的压力源是()。单选 A:生物性压力源B:精神性压力源C:社会性压力源D:叠加性压力源答案:B解析:对求助者突出症状的把握焦虑是指一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案例中求助者“紧张不安,很烦躁”,表现出对未来的无固定目标的担心,因此本题目答案为B。对求助者目前状态的判断、把握认知是指个体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选项B、D是求助者的情绪表现。本题目答案为AC。对求助者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求助者的病程应从最早出现症状算起,求助者虽两个月前发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事情,
6、但真正出现症状是在“一个多月前”。本题目答案为A。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可分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三个方面。生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脑病变、神经生化变化、神经内分泌、躯体疾病等;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学校因素、经济因素等;心理因素包括心理动力学因素、学习因素、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等。由此可知,选项A是家庭因素,选项B是学校因素,选项D是认知因素,选项C是求助者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不是问题发生的原因。本题目答案为ABD。求助者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搜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症状作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需要搜集的资料包括:1.一般资
7、料(人口学资料、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和社会交往、娱乐活动、自我描述和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2.成长史资料(婴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的生活,成长中的重大转折)。3.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交往状态(心理、生理、社会)。案例中的描述缺少生理方面的资料,因此还需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本题目答案为C。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能力该案例中求助者虽有考试成绩不理想事件发生,但其症状并不是针对该事件,而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担忧,与现实情景无关,属于心理冲突变形。但求助者病程不足3个月,初步考虑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本题目答案为C。对不合理信念的掌握和识别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
8、概括化、糟糕至极。案例中求助者因为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即做出“期末考试再考不好怎么办”、“自己学习成绩会一直下降,将来考不上大学,没有光明的前途”,“自己没有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的全面推论,显然是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本题目答案为BC。对影响求助者的压力的分析能力按照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三种: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社会环境性压力源。求助者虽有考试失败的经历,但其痛苦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的担心,与自身人格特点和认知因素密切相关,属于精神性压力源。本题目答案为B。对保密原则的理解、掌握保密原则是咨询师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保密是指对求助者在咨询中陈述的任何内容,无论是否
9、涉及求助者隐私,咨询师都应进行保密,不得透露给无关人员。在学术交流中引用案例时应征得求助者同意并隐去求助者个人信息。保密原则在以下情况有例外:涉及自杀、他杀等重大伤害时;公检法机关要求司法调查时;其他特殊情况时。遇到保密例外时,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本题目答案为CD。对放松训练的理解和掌握放松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可采用其中之一,也可混合使用。本题目答案为ABC。咨询关系的匹配问题咨访双方不适宜的情况包括三大类:欠缺型、忌讳型、冲突型。当咨询师意识到咨访关系不匹配时,应主动加以处理,主动化解冲突。当无法实现匹配时,可进行转介。本题目答案为ACD。对咨询效果
10、、咨询目标的理解咨询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标准是是否实现咨询目标。咨询效果的评估要紧紧围绕咨询目标进行,离开咨询目标谈咨询效果是没有意义的。本题目答案为B。一个高中生在分科时,既想学理科也想学文科,这时他的冲突属于( )A. 双趋式冲突B. 双避式冲突C. 趋避式冲突D. 双重趋避式冲突答案:A解析: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 /意志 双趋式冲突(想要A,想要B,AB不能同时要);双避式冲突(不想要A,不想要B,AB必须要一个);趋避式冲突(A好也有不好,想要又不想要);双重趋避式冲突(A有好也有不好,B有好也有不好,不能好处都占着,反复权衡)。一个高中生在分科时,既想学理科也想学文科,想要A,
11、想要B,AB不能同时要,双趋式冲突。求助者的一般资料:王倩,女性,28岁,某国企出纳。 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以前因为头痛经常吃止痛药,一直持续到现在。求助者最近觉得记忆力大不如以前,自认为是止痛药造成的。求助者最近反映迟钝、什么都记不住,觉得无法胜任现在的工作,申请休假。求助者很担心自己的病情就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的谈话: 心理咨询师:请问您希望我怎么帮助您? 求助者:我要变为一个智障人了,您能帮助我走出困境吗? 心理咨询师:怎么回事,您能具体一点说吗? 求助者:去年年底的时候,公司比较忙,家里的事情也多,累得我头痛,就经常吃止痛药,同事都说经常吃止痛药对大脑不好,好像会影
12、响记忆力,我赶紧停服。可是我最近发现记忆力减退,什么都记不住,反映也迟钝,以后我还怎么工作呀,我的生活该怎么办呢? 心理咨询师:我们都是有家庭的人,你面临的问题我可以理解。如果如你所说那样,那么你岂不是连自己及家人的名字都记不住吧。 求助者:那倒没有,我的名字是,丈夫的名字是,女儿的名字是。 心理咨询师:你前面不是说什么都记不住吗,现在却能说出家人的名字,你不觉得矛盾吗,这个你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沉默)这些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很多年了,我是说我的工作,一些数字我现在很容易就忘记了。 心理咨询师:果真如此吗?如果你认真努力去做的话,一门心思地记那些数字,你觉得可以记住吗? 求助者:那一定会记住的
13、。 心理咨询师:你是没有努力还是? 求助者:(沉默)您的意思是我可以做到,只是没有努力罢了? 心理咨询师:那你怎么认为? 求助者:嗯,原因在哪儿? 心理咨询师:工作是要付出努力的,你说自己记忆力不好,首先就否定自己了,不肯定自己,不努力,这些理由足可以让你不去上班,别人还要同情你,你觉得呢? 求助者:好像有些道理“你不觉得有矛盾吗,你能解释一下吗?”,采用的提问方式与技术是( )。A开放式提问 B封闭式提问 C直接式面质 D尝试性面质答案:A,D解析:开放式提问技术就是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的答案,求助者也不能简单的用一两个字,或一两句话来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尝试性
14、面质一般来说,在良好的咨询关系没有建立前,应尽量避免面质。若不得不用,应使用尝试性的面质,如:“我不知道我是否误会了你的意思,你上次似乎说你学习挺轻松,成绩亦好,可刚才你却说学得很累,老担心学习成绩,不知哪一种情况更确切?”在此运用了“似乎”这一不肯定的用词,而开始时又先说明自己可能误会了对方的意思,最后又用问题作结束,这样的面质就为求助者留有了余地。21年心理咨询师经典例题7卷 第2卷关于社交焦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A: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B: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没有生理上的症状C: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D: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
15、境,通常会减少社会交往答案:A,C,D解析:社交焦虑是与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2022-05)A:被害妄想B:钟情妄想C:关系妄想D:夸大妄想答案:C解析:关系妄想属于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把现实中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
16、有关。 归纳和解释临床资料的先决条件是( )。(A)资料的可靠性(B)使用统计方法(C)赋予恰当意义(D)进行迹象分析正确答案:A霍妮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是由( )决定的。(A)文化因素 (B)环境(C)遗传因素 (D)力比多答案:A解析: 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包括()(A)对成长中事件的评价(B)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状况(C)朋友的身体状况如何(D)最喜欢的人状况如何正确答案:A个体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种症状是()单选A.病理性赘述B.思维不连贯C.破裂性思维D.逻辑倒错性思维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变态与健康心理学/思维障碍 人类“性”之功能多样性的主
17、要体现在()。(A)不同的文化则有不同的性活动形式(B)能满足人的生殖需要(C)在维系夫妻关系上起纽带作用(D)能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正确答案:BCDWAIS-RC中数字广度分测验包括( )。 (A)顺背 (B)自由回忆(C)倒背 (D)自由联想答案:A,C解析:数字广度主要测量人的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包括顺背和倒背。与心理诊断概念不符合的是()。A.内延方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B.多采用心理评估一诊断的概念C.不应限制在临床心理学范围内D.能确切说明治疗前的决策过程答案:A,C解析:21年心理咨询师经典例题7卷 第3卷案例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7岁,某公司职员。案例
18、介绍:求助者因女友反对不得不戒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但效果不佳。为戒烟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求助者:我和女友感情很好,但她坚持我戒烟后才能结婚。我也认为吸烟不好,也同意戒烟,但没成功,所以我想请您帮助我改掉这个毛病。心理咨询师:你既然试过很多方法都没有成功,我看还是别戒了,烟生产出来就是让人吸的。求助者:不戒烟我女朋友不和我结婚啊,我都27岁了,我妈也总催我,我还是戒掉吧。心理咨询师:好吧,我可以帮助你,我们可以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厌恶疗法是怎么回事啊?具体怎么做呀?心理咨询师: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的吸烟行为和厌
19、恶刺激结合,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再看到烟时,就会产生恐惧,出现生理、心理上不愉快的感觉,你就不敢吸烟了,烟就戒掉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靶行为,就是吸烟: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第三步,明确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吸烟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求助者:我有点明白了,那您用什么厌恶刺激啊?心理咨询师:我决定给你使用电刺激,我用110伏的直流电,你吸烟,就给你电刺激。求助者:110伏?不会出事吧?我有点害怕。心理咨询师:你不用害怕,这个刺激强度还算温和的,如果你担心,实施厌恶刺激的时候你可以看看光碟,分散一下注意力。求助者:好吧,咱们大约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心理咨询师:看你的表现吧,
20、你能戒掉就不做了。这种方法是否有效,等疗程结束才能评估。求助者:我知道了,万一没有效果,还有其他方法吗?您可要好好帮助我。心理咨询师:有啊,还可以使用阳性强化法,就是你不吸烟,我给你奖励。还可以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等等。求助者:奖励好啊,我还是用奖励的方法吧。厌恶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多选A. 明确目标行为B. 构建恐惧等级C. 明确厌恶刺激D. 实施厌恶刺激答案:A,C,D解析: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厌恶疗法 三步:1. 明确靶症状(目标行为),2. 选用厌恶刺激,3. 实施厌恶刺激。我国修订的联合型瑞文测验,每次施测的时间是( )。单选A. 20 分钟B. 30 分钟C. 40 分钟D
21、. 50 分钟答案:C解析: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CRT 联合瑞文测验限定在40分钟内,能做多少做多少。可以参考心优雅测试题库的联合瑞文智力测验了解此测验。“人逢喜事精神爽”,所描述的情绪是()。A.情调B.心境C.激情D.应激答案:B解析:非言语行为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是( )。多选A. 避免失误B. 实现反馈C. 配合言语D. 传达情感答案:B,C,D解析: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影响性技术 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包括:加强言语、配合言语、实现反馈、传达情感。根据材料,回答题求助者一般资料:小刘,男,28步,某公司程序员。求助者主诉:由于该求助者的工作原因,求助者一直没有女朋友,一年
22、以前在QQ聊天的时候与一个女孩聊得比较投机,双方互相有好感,就发展为男女朋友。后来该女孩以小刘没有钱为由提出分手。自此以后小刘就认为现在的女孩都变坏了,找男朋友的目的都不单纯。现在他总认为有人暗中跟着自己,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总认为女孩都在观察他,那些女孩肯定认为自己有钱,原因就是想搞到自己手中的钱。求助者最近总呆在家里,很少外出,不喜欢说话,家人询问时,他说:“在家里可以听到大海的声音,这些就足够了。外面的女孩都不是好人,总是想着我手里的钱。我喜欢听的大海的声音。”晚上睡觉时情绪很不稳定,而且影响邻居们的生活。家里人没有办法,只好送来进行心理治疗,而求助者说自己没有病,说:“有病的是那些女孩,她
23、好了我就没有事情了。”本案例还需要和()多选作鉴别诊断。A 、 焦虑症B 、 创伤后应激障碍C 、 社交恐惧症D 、 恐惧神经症答案:B,C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的症状表现部分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社交恐惧神经症的表现,但不是主要的,故需鉴别。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 家( )。 (A)霍曼斯 (B)布劳(C)埃莫森 (D)蒂博特答案:A解析: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2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业务经理。案例介绍:求助者父母的家在郊区,自己结婚后在市内购房生活,平时与父母、哥哥、姐姐的关系很融洽。因城市改造,求助者父母的房子被拆迁了,得到了两套
24、房子和大笔拆迁款。求助者的父母自己住一套房子,另一套给儿子,拆迁款没有分配。求助者提出建议,房子可以给哥哥,但拆迁款应该兄妹三人平分,但父母没有同意。求助者怪罪父母偏心,怪罪姐姐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为此与父母、哥哥、姐姐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苦恼,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求助者:我父母家拆迁了,房子给了我哥哥就算了,可拆迁款总得三人平分吧,可我父母就是不听我的,我父母偏心,一心想着儿子,我哥分到了房子,占了便宜还卖乖,说我惦记父母的财产,我姐是想要钱不想出头。多年来我为家里付出很多,孝敬父母,母亲病了我陪
25、床近一个月。侄女上大学时周末都在我家里过,我为她找工作四处张罗。我为父母和哥哥姐姐付出很多,他们怎么能这样对我呢?我很寒心,越想越生气!为这些事我们现在关系很紧张,经常吵架。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你很孝顺,过去为父母哥哥姐姐付出了很多,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求助者:对啊,就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咱们前面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减轻你的情绪困扰,现在先看看你是怎么生气的吧。求助者:怎么生的气?当然是他们这样对我让我伤心、让我生气,如果他们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了,我怎么会生气?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如果他们听你的,按你的要求做了,你就不生气了
26、。按你所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呀,我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怎么就是不听呢?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求助者:对啊,应该的呀。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按别人要求的去做。你丈夫让你不要唠叨,你肯定马上住嘴,你女儿要求你给钱做整容,你肯定就出钱。求助者:(沉默)不对,那怎么成呢?我丈夫做事很粗心,当然得说啦,我女儿小小年纪,怎么能做整容呢!心理咨询师:你刚讲过一个人要求别人怎样做,别人就应该怎样做,而你实际上并没有按照你丈夫、女儿的要求去做,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求助者:(沉默)他们要求得
27、不对,当然不应该听了。心理咨询师:你看,尽管别人对你有要求,可你实际上并没有按别人要求的去做。求助者:好像是的。心理咨询师: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求助者:(沉默)可我说的是对的呀。心理咨询师:可你父母、哥哥也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有些明白了,就是当人提出要求时,别人可以不按要求去做?心理咨询师:是的,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不合理的信念会造成你的情绪困扰,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变自己的情绪。例如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
28、希望”,当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求助者:我明白了,实际上就是我提出要求,别人可以听,也可能不听,我要能接受两种可能,就不会生气了。按照埃利斯的ABC理论,本案例中的C是()。单选 A:哥哥占了便宜B:父母非常气愤C:姐姐不愿出头D:求助者很生气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情感反应技术中参与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参与性技术有:倾听、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鼓励和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和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而常见的影响性技术则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
29、行为的运用。咨询师运用参与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和启发、引导求助者的自我探索。其中,选项A的内容反应技术,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选项C的情感反应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对求助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其最有效的方式是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最大的作用在于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一般地说,情感反应与内容反应是同时的。虽然情感反应技术表面看与内容反应技术很相近,都是咨询师将求助者陈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后再做出反馈,但有所区别,内容反应着重于对求
30、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而选项B的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选项D的情感表达则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这两者均属于影响性技术。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听明白了,也知道了你内心的想法这次因为拆迁的事与他们产生了矛盾”,属于内容反应技术,“这让你非常生气”则属于情感反应技术,整句话的询问方式则是封闭式提问。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的掌握
31、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说:“因此,别人对你怎样要求你肯定就出钱。旨在根据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推理,从而得出互相矛盾的结论(咨询师使用苏格拉底的产婆辩论术与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先让求助者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照求助者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启发求助者进行思考,并主动加以矫正。因此,这段对话处于修通阶段)。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面质技术的掌握情况。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属于影响性技术,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
32、矛盾。常见的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在本案例中,咨询师指出了求助者的前后言语不一致,故属于面质技术。选项A的自我开放技术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两者的一种特殊组合。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1)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2)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选项C的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选项D的澄清技术表述不当,准确的说法应为参与性技术,用参与
33、性技术旨在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实践。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影响性技术的掌握情况。常见的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运用。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常见的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而情感表达是指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促进求助
34、者的探索和改变,促使咨询顺利进行。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提出要求,别人就应该按你所说的去做,而别人提出要求,你却可以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同样是提出要求,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怎么解释呢?”属于面质技术,旨在指出求助者的言行不一致;同时也是对求助者的反馈,以启发求助者进行深层思考,故也是内容表达技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的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
35、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家拆迁,没有分配拆迁款)无关。注意:求助者的“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属于“反黄金规则”,是一种对人或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故是一种非理性信念。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
36、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家拆迁,没有分配拆迁款)无关。注意:由于本题是多选题,故选项BD都是符合不合理信念表述的。本题旨在考查考生
37、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认为外界的诱发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在本案例中,咨询师通过面质技术指出求助者的情绪困扰C(求助者伤心和生气)是由其不合理的信念B(“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怎样做,另一个人就应该怎样做”)所致,而与事件A(父母家拆迁,没有分配拆迁款)无关。本题旨在考查考生
38、对心理咨询技能中沉默的掌握情况。咨询时,沉默的感觉有时来自咨询师,但大多数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有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或者不说某些信息)、茫然型(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情绪型(由气愤、恐惧、羞愧等情绪所致)、思考型(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似有所悟,或回忆对咨询有意义的事)、内向型(由于个性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反抗型(不愿意讲,或者不愿参与咨询)。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在思考为什么自己的想法会互相矛盾。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合理情绪疗法是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
39、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可见,这是一个对有情绪障碍的人实施再教育的过程,咨询者训练求助者科学地进行逻辑思维和分析,使其学会客观、合理地思维,用以代替旧的非理性的思想,是认知的、直接的、主动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的功能和角色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有根本不同,他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的信息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故选项D错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的掌握情况。案例中的咨询过程主要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绝对化的要求进行辩论的过程,通过让求助者说出自己的观点,同时推论引出谬误,让其认识
40、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建立新的理性信念,即对别人提出绝对化的要求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地怨恨别人,自己也可以免受情绪的困扰。注意:合理情绪疗法不同于行为疗法,不鼓励情绪宣泄,认为这反而会强化求助者的问题,使其陷入自己的情绪困扰中而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故选A错误。选项B的“改变求助者的处境”不在咨询的范畴内。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咨询技能中合理情绪疗法使用的掌握情况。在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时,应当注意的是,各种阻抗也会在辩论中产生,使辩论显得难以取得进展或没有效果。出现阻抗的原因有咨询师和求助者两个方面。一方面,
41、如果咨询师在辩论时没有结合对方的具体问题,或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甚至是为博得求助者的好感而不直接提出他的非理性之处,或提的问题过于婉转和含蓄,那么就会使辩论停留于表面形式。因此,咨询师一定要对辩论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一定要保持客观化的身份,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应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而不要因害怕遭到对方拒绝而姑息迁就。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求助者本身。主要表现为他对咨询师的辩论和质疑会存有顾虑:“如果不属于EPQ分量表的是( )。单选A. E量表B. D量表C. P量表D. N量表答案:B解析:知识点: 心理测验技能 /EPQ 艾森克人格维度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根
42、据 此理论编制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包括四个量表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和说谎L量表。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个体的侵犯行为( )。(A)倾向于减少(B)倾向于增加(C)不受影响(D)会迅速停止正确答案:B基础P133 21年心理咨询师经典例题7卷 第4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6岁,已婚,退休职工。案例介绍:求助者23岁结婚,33岁怀孕,但怀孕5个月时检查出胎儿畸形,被迫做人工流产手术。术后求助者情绪十分低落,经常流泪。在丈夫、家人及朋友的陪伴和帮助下,求助者一年左右才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之后虽然用尽各种办法,但始终未能生育。2个月前求助者参加同学聚会,聊到子女问题时,求助者突
43、然感觉胸口憋闷、心慌气短,头晕、头痛,手心出汗,只好以身体不适为由提前离开。此后,求助者经常会有类似的症状,同时伴有紧张和担忧,想到自己和丈夫老无所依十分害怕,担心自己躺在病床上无人照料。不愿做家务,对生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觉得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徒劳。求助者担心这样下去丈夫也会因无法忍受而离开自己,以后就彻底无依无靠了,越想越害怕,经常失眠。内心十分痛苦。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曾经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作,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在丈夫的陪伴下前来咨询。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评估,首先应排除的是()。单选A精神病性障碍B人格障碍C疑病症D躯体疾病答案:D解析: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评估必须首先应排除
44、没有躯体的器质性病变,只有明确求助者的问题在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的范畴,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有意识 (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C)有目的 (D)受无意识支配答案:A,B,C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脑神经有()。A.21对B.13对C.12对D.5对答案:C解析: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外周神经
45、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负责传递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骨骼肌信息)的躯体神经系统,其控制行为是随意的(随自己意愿的,自己可控的),而负责支配内脏和腺体器官活动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其控制的活动是非随意的(不随自己意愿的,自己不可控),其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因此本题选C。 1860年,( )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A)布洛卡(B)斯佩里(C)巴甫洛夫(D)艾宾浩斯正确答案:A
46、“由一个偶然事件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这种歪曲认知是()单选A.主观推断B.选择性概括C.过度概括D.夸大或缩小答案:C解析:考察知识点:国家心理咨询师(2级)/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共用题干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9岁,工人。案例介绍:求助者去年体检发现肺部有阴影,经检查确诊为肺癌早期。经过半年多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各项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但住院期间看到许多癌症转移复发的病友,很担忧自己的情况,于是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身上长出任何东西都很害怕,时常摸到自己腋下有小疙瘩,觉得肯定是癌细胞转移病灶。去医院看,可医生说没事。他觉得是医生不重视他的病情
47、,或者癌细胞还没有成形,于是又去其他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他还是不踏实,又到国内有名的大医院检查,还是没查出来明显异常。但仍不放心,每日生活在疑虑和恐惧之中,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悲观失望,情绪低落,主动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敏感内向、胆小,听话,谨小慎微。长大后也安分守己,生活中无重大打击和挫折。对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可以采取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是()。多选 A:放松训练B:阳性强化法C:认知疗法D:适当用药答案:A,C解析:初步诊断的症状诊断本题主要考察初步诊断的情绪诊断。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求助者对疾病的疑虑、害怕和悲观失望的情绪,“但仍不放心,每日生活
48、在疑虑和恐惧之中,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是焦虑的主要情绪症状表现。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有疑病,但是并没有出现幻觉,所以排除D。造成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造成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包括知识性的认知偏差和个性认知偏差。知识性的认知偏差,如错误使用概念、对事物缺乏深刻了解;个性认知偏差,多表现为逻辑使用失误或固执的思维方式。选项中的过于敏感属于个性认知偏差,疑病观念属于知识性的认知偏差。故本题答案为AB。心理正常与异常的诊断标准定性分析主要是指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鉴别精神异常与正常的标准是根据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以及求助者是否能够主动求医、自制力完整等。本案例中求助者主动求治意愿强烈,故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因此本题选择B。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学原因求助者的心理特点即为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首先从四个选项来看,A选项是心理学方面行为特点;C选项“强迫就医”意味着明知道就医没有必要,但是还是控制不住,求助者并未表现出这样的症状,而是表现出对自己的躯体症状坚信不疑,怀疑临床诊断,为疑病的症状。所以也可以排除。心理问题产生的愿意可以从“生理一心理一社会”三个角度来分析和寻找。本题主要是考察心理问题产生的心理学因素。心理学因素主要从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来考察;题目中的B选项“害怕转移复发”体现了求助者过于敏感的心理特点,D选项“个性内向胆小”是性格上的因素。心理问题产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