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ocx

上传人:ylj18****70940 文档编号:44513020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ocx(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隋唐制度的革新(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础学问目标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和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二、实力培育目标 1通过对隋唐时期实行的各项制度的分析,培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视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实力。 2通过隋唐各项制度的内容及其作用的学习,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 三、思想教化目标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因其具有主动作用而被历朝所沿用。 2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因而被历代沿用。 3租庸调制的实行使农夫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2、,是唐朝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缘由之一。 4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它变更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表明封建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有所松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主动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及其作用;租庸调制 的进步作用;两税法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府兵制的崩溃;两税法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三省六部 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确立 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心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为中心最高统治机构。 2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 A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B门下省是审

3、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有不行行的应驳回。 C尚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A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 B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 C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 D兵部主管军政; E刑部主管刑法; F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三省六部制的主动作用和意义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 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心的统治力气。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减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

4、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 这种制度。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士族门阀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兴起; 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接着下去,隋文帝即位后被废除。 2科举制的形成 隋文帝即位后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文帝令“诸州岁贡三人”参与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 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3科举制的发展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4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 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5、,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 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学问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与了政权;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心政府,大 大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隋朝沿袭前代的府兵制,并加以改革。 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扩大了兵源,也清 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这有益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2唐朝调整、

6、健全府兵制 府兵制也是唐朝的基本兵制。 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增加了军府的数量,支配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驻 守关中,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 府兵制的兵将平常不在一起,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 了农夫身上。 3府兵制的崩溃 武则天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 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 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 唐玄宗为增加军事力气,实行了募兵制。 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应

7、衣食,免征赋役。 募兵制减轻了农夫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但是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 导致军阀的形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四、租庸调制 1隋朝租调制和赋役制度的改革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夫服役时间也短。 隋朝后又规定交纳肯定的绢代替服役,以庸代役的制度起先部分推行。 2唐朝的租庸调制 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 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肯定量的谷物,叫作“租”; 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作“调”; C服徭

8、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唐朝的庸不再 有年龄限制。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农夫生产的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很多荒地开垦出来; 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五、两税法 1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由于土地兼并严峻,政府干脆支配的土地削减,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财政收入已大为削减。 2实行两税法的目的和两税法的内容 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 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 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3两税法的作用和意

9、义 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肯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变更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夫的人身限制有所放 松; 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也相对减轻了农夫的负担。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驾驭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内容和主动作用。 2驾驭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和进步作用。 3驾驭隋唐两代对府兵制的改革和府兵制的作用、弊端及其崩溃;驾驭募兵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对封建统治的利弊;驾驭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异同点。

10、 4驾驭隋唐时期租庸调制的调整及其进步作用。 5驾驭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结果、影响。 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完备和科举制的形成、发展,分别相识我国封建社会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和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进一步相识它们都因曾在历史上发挥过进步作用,而被历朝历代所沿用。 2通过学习府兵制崩溃的缘由,相识到均田制是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均田制遭到破坏是府兵制崩溃的根本缘由,从而使学生深刻相识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作用。 3学习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和结果、影响,相识到两税法的推行表明封建政府对农夫人身限制有所松弛,但是唐朝实行两税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客观上导致土地兼并

11、日益严峻,从而激化了阶级冲突,也使唐朝的统治日渐衰败。 4隋唐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基本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但隋朝短期而亡,唐朝却旺盛强盛。相识一个盛世社会的出现须要一个统、安定的社会环境,须要统治者留意发展生产,养精蓄锐,勤政爱民。 实力目标 1指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各项制度对封建统治的利弊,培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视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实力。 2指导学生分析隋唐各项制度的内容及其作用,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 3指导学生对比分析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不同之处,培育学生用比较法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三省六部制的确

12、立、完备和主动作用与意义。 2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及其作用和意义。 3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4两税法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难点 1府兵制的崩溃。 2两税法的局限性。 3唐朝基本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但隋朝短期而亡,唐朝却旺盛强盛的缘由。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叙述隋唐两代的统治制度,内容比较散,涉及政治上的官制、选官制;经济上的赋役制度和军事制度。 1本节内容分两课时。在支配教学内容时要留意详略得当。 2对一些重点、难点以探讨法和讲解法为主。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然后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讲解。 3对一些有继承、发展的事务,如科举制的发展,以及一些

13、联系比较的问题,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既帮助学生记忆,又可以使所比较事务的异同点显得一目了然。 4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驾驭所学学问。 教学媒体 1投影仪。 2自己课前制作的投影图片唐朝历史发展状况表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演化府兵制、募兵制对比表北魏、隋唐赋税制度简表。 教学方法 1探讨法:组织学生对府兵制崩溃的缘由、府兵制与募兵制的比较、两税法的局限性、唐朝基本沿袭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但隋朝短期而亡,唐朝却旺盛强盛的缘由等问题绽开探讨。 2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探讨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做讲解。 3联系比较法: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

14、对一些问题绽开比较。如:府兵制与募兵制、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等。 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结构和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之一:内容概括式导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章,封建社会的旺盛阶段隋唐的前三节,我们知道,隋朝建立于581年,589年统一中国,虽然隋炀帝残暴的统治,使隋朝只存在了30年,但是却为唐朝的旺盛奠定了基础。唐建立于618年,经过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到唐玄宗统治前期进入开元盛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755年到763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唐朝后期的统治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现象,严峻减弱了唐朝的统治力气,进一步促使唐朝的衰弱。经过唐末农

15、夫起义的打击,唐政府从今分崩离析、名存实亡。繁盛的唐王朝统治了中国近300年,是封建王朝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 一个30年。一个近300年,但是他们的统治制度却基本相同。今日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之二:复习提问式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发展过程。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个过程。 生唐建立于618年,经过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到唐玄宗统治前期进入开元盛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755年到763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唐朝后期的统治出现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现象,严峻减弱了唐朝的统治力气,进一步促使唐朝的衰弱。经过唐末农夫起义的打击,唐政

16、府从今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师回答得特别好。我们可以把唐朝历史的发展状况总结为下列图式。 投影显示 师大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旺盛强盛的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旺盛强盛的王朝。在前面两小节,我们已学习了唐朝旺盛强盛的缘由。大家是否还记得贞观之治的表现。 生政治方面,一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二是革新政治。经济方面,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二是戒奢从简。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师很好。今日我们详细来学习唐太宗是怎样革新政治的。 板书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一、三省六部制 老师提问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推行的一种官制,请大家回忆下。隋唐以前的官制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秦朝设“三公”“九卿”制,“

17、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政务。 老师提问好。这是秦朝,那么汉朝呢? 学生补充两汉基本沿袭秦朝的官制,但汉武帝以后,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建立了刺史制度。东汉时期,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老师提问很好。那么大家有没有思索过,隋唐为什么要改革原来秦汉的官制呢?大家可以探讨探讨。 学生甲回答原来的官制简单形成丞相专权。 学生乙回答原来的官制分工不明确,导致办事效率低。 老师讲

18、解并描述常好。从我们学到的丞相的职能、刺史权力的演化,我们可以看出原来的官制有简单形成丞相专权、分工不明确,导致办事效率低等缺点。所以,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心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权。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看书,然后来说说三省及其长官的职能。 学生回答三省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行行的应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老师提问六部是哪六部?他们的职责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

19、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老师讲解并描述大家定要把三省和六部的职责记清晰,不行搞混淆。中书省在隋朝时称内史省,负责草拟政令,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掌政令政策的审核,是审核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即为行政机构,下设六个部。六部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详细做事的机构。吏即官吏;户即户籍;礼即礼仪;兵即军事;刑即刑法;工即工程。其中户还要管理赋税,这是因为古时收税是依据户口的。为了便利记忆,我们可以把三省六部制制作成下列图表。 投影显示 老师提问三省六部制的推行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心的统治力气。其次,使宰

20、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减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老师讲解并描述在秦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记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老师过渡隋唐不仅改革了官制,还改革了选官制度。 板书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科举制形成的缘由 老

21、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所学的内容,我们曾经学到哪些选官制? 学生回答汉朝时建立了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魏晋以后形成士族制度。 老师提问这几种选官制度有什么局限性呢? 学生回答察举制主要依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声望影响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并发展起来。以后,进一步促进了汉魏之际士族的形成以及西晋以后:上族制度的巩固与发展。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享有特权。东晋末年以后,士族在奢侈腐化

22、中起先走向衰落,于是庶族地主代之而起。 老师讲解并描述对原来的选官制度,发展到士族制度时,危害已经很严峻了。一方面出现了危及统治的特权阶层士族,另一方面政府也难以找到真正的有用人才,而且还会激化社会冲突。这样就促使统治者变更选官制度,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动也导致了科举制度的推行。 自从北魏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庶族地主阶级也相应得到发展,形成了一种社会力气。他们要求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这样,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科举制就形成了。 板书 1科举制形成的缘由:士族的腐朽导致衰落 农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庶族地主的兴起 2科举制的形成和发

23、展 老师讲解并描述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形成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称为科举制度。到唐朝科举制度发展到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老师板书并讲解并描述 老师提问我们一起来看课本其次目,来归纳一下科举制的作用。 板书3科举制的作用 学生回答科举制的作用可以归纳为(1)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2)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3)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养;(4)大大加强中心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24、 老师提问归纳得特别好。除了这四点外,联想唐朝文化发展中的特色,科举制还可以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促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唐朝诗歌的旺盛。 老师讲解并描述很好。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但是科举制也有局限性,造成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好用性的学问。 老师讲解并描述我们来看一个例题,这是2000年全国文科综合卷中的一个题目。 投影显示 学生回答答案是A。 老师讲解并描述隋唐科举制是当时加强中心集权的统治措施之一,所以可以解除B选项。科举制抑制的是原来的士族门阀,并不抑制其余显贵,所以可以解除D选项。科举制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是并不主要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所以又可以解除C选项。

25、 老师过渡在唐朝,其统治制度基本都沿用前朝,包括土地制度。 板书三、均田制 老师讲解并描述唐朝的土地制度沿用北魏的均田制。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北魏均田制的内容。 学生回答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国家将驾驭的土地实行安排,给农夫肯定数量的田地。二、土地不得买卖。三、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四、受田的农夫每年必需缴纳肯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肯定的徭役和兵役。 老师讲解并描述隋唐都沿用了这一制度。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是封建国家利用其所驾驭的无主的荒地,使广阔丢失和缺少土地的农夫同土地重新结合起来的制度,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同劳动者分别的问题。而且统

26、治者有了较为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力役、兵役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隋唐政府得以实行府兵制度和租庸调制。 课堂总结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旺盛阶段,这种旺盛,在政治上就主要体现在对中心集权制度的完善。,虽然唐朝在制度上并没有什么创新,但是唐初统治者擅长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以及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完善都促进了唐朝的旺盛。 其次课时 导入新课 之一:叙述式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隋唐时期在中心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有: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

27、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有比较主动的作用:一加强了皇权;二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另外,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科举制。隋文帝时,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建进士科,形成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称为科举制度。到唐朝科举制度发展到完善。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

28、制。 科举制的推行,也有比较主动的作用,一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二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三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养;四大大加强中心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五促进了唐朝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唐诗的旺盛。 隋唐时期的土地制度是沿用北魏的均田制,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是封建国家利用其所驾驭的无主的荒地,使广阔丢失和缺少土地的农夫同土地重新结合起来的制度,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同劳动者分别的问题。而且统治者有了较为稳定的财政收入和力役、兵役的来源。在此基础上,隋唐政府得以实行府兵制度和租庸调制。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朝的兵制和赋税制度。 之二:复习提问式: 师上一节课

29、我们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官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科举制。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首先来看一下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作用。 生三省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是草拟政令、审核政令和执行政令的机构。作用是:一加强了皇权;二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老师讲解并描述答得很好。大家来看一下投影。 投影显示 师我们再复习一下科举制的建立、完善和作用。 生隋文帝时起先采纳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增加取士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

30、科举考试地位。作用是:(1)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2)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统治基础;(3)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养;(4)大大加强中心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5)促进了唐朝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唐涛的旺盛。 老师讲解并描述答得很好,我们来看一下投影显示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状况表。 投影显示 师好,我们接着回忆:隋唐的土地制度是 生均田制。 师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唐政府实行了 生府兵制和租庸调制。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朝的兵制和赋税制度。 板书四、从府兵制到募兵制 1隋文帝继承和改革府兵制 (1)措施 老师提问府兵制源于西魏,隋文帝继承了府兵制并对府兵制进行了改革,那么隋炀帝对府兵制的改革

31、有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隋文帝时把军人户籍编人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老师讲解并描述西魏初创府兵制时,基本上实行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称为军户,不属于州县管理。隋文帝改革的关键措施就是有原来的兵农分别发展为兵农合一。与农夫一样接受政府的土地,平常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府兵及全家都归人州县户籍,只有府兵本人由军府统领。后又改革为,府兵从均田农夫中征发来,服役时的衣粮装备由个人负责,但租调全免。 老师提问这样的改革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2)隋朝府兵制的作用。 学生回答作用有第一,有利于农业生产;其

32、次,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户口和赋税收入;第三,扩大了兵源;第四,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 老师讲解并描述对,由于“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因此就增加了农业人口的数量,这样就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又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另外又变更了原来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这样就既扩大了兵源,还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总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 老师提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府兵制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均田制。 老师提问唐朝的基本兵制也是府兵制。唐太宗时。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我们先来看详细的措施。 板书(1)措施 学生回答详细的措施有:第一,增加府兵的数量,且将三分之一以上的军府设置在关中;其次,实

33、行兵将分别;第三,府兵服役期间,免征租庸调,但自备武器、粮食等。 老师提问唐太宗对府兵制的改革有什么作用和不利影响呢? 板书(2)唐朝府兵制的利弊 学生探讨后,回答作用是,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不利影响是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到了农夫身上。 老师讲解并描述唐太宗即位后,进一步整顿和充溢府兵制,使府兵制更加完备。主要措施有:一是增加军府数量。唐太宗共设军府643个,将其中的261个设置在关中地区,约占军府总数的41。这种将强大的武装集中在中心地区的做法,是“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形成外轻内重的局面,从而有利于限制地方性事变,大大加强了中心集权。其次实行兵将分别。府兵服役后不

34、脱离本乡、本土,户籍仍归州县,挂籍军府,田地也照旧杂于农户之中,只有在番上(指轮番抽调府兵到其所隶卫府或边防重镇服役)校阅时,才集中于折冲府或番上的场所,过军队生活。府兵的调遣、征发权驾驭在皇帝手中。如有战事,由皇帝下敕书,通过兵部传达执行,朝廷临时点将,让其率领从各地临时征发的府兵出征。斗争结束后,大将回朝廷,府兵回军府,因而有效地防止了将帅拥兵作乱事务的发生,有利于中心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 府兵服役期间,虽免征租庸调,但出征时要自备武器、粮食等沉重的军费负担都加在了农夫身上。在均田制顺当推行期间,农夫还能担当,但随着均田制的被破坏,府兵制就崩溃了。 板书3府兵制的崩溃 (1)缘由 (2

35、)时间 老师提问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府兵制崩溃的缘由。 学生回答第一,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夫得不到土地,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其次,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第三,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 老师讲解并描述府兵制以均田制作为推行的经济基础。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税的加重,均田制被破坏了。失去土地的农夫非常贫困,他们已无力担当自备武器、粮食的重负,有的农夫为了躲避沉重的兵役,只好“自残手足”;另外,自高宗、武后起,边疆地区斗争频繁,府兵不能定期轮换,甚至出现“壮龄应募,华首未归”的情形;而且,府兵地位急剧下降,唐玄宗时,戍卫京

36、师的士兵,往往被驱作权贵们的奴仆,戍边的士兵白天做苦工,夜晚人地牢,能够活着回乡的“十无二三”。在这种状况下,府兵大量逃亡。有权势的想方设法躲避兵役。他们或行贿免役,或雇人代役,造成兵源严峻不足,番上制度也遭到破坏。到开元年间,府兵制名存实亡。 老师过渡府兵制崩溃后,唐玄宗为了增加军事力气,实行募兵制。 板书4募兵制的兴起 老师讲解并描述募兵制基本上由国家供应衣食,减轻了农夫的兵役负担,节约了府兵往来于路途的消耗。 老师提问我们来看募兵制的利弊有哪些? 板书5募兵制的利弊及与府兵制的异同 学生回答募兵制的实行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其弊端是募兵制的土兵以当兵为职业

37、,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老师提问答得很好。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府兵需自备兵器、资粮等,募兵的衣食等由国家供应;若有征战,府兵临时从各地征发,朝廷临时派军官指挥,募兵则以当兵为职业,由将领长期统帅。 老师讲解并描述对。府兵是兵将分别的,因此不会出现将领拥兵自重。威逼中心统治的局面。而募兵的兵将间有隶属关系,这是产生军阀割据的根源。天宝年间,地方节度使自行募兵,成为军阀割据势力。 投影显示府兵制、募兵制对比表 区分府兵制募兵制 士兵性质兵农合一职业士兵 器粮来源士兵自备国家供应 兵将关系兵将分别隶属关系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易

38、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老师提问结合以前所学学问,我们来比较一下唐末藩镇割据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异同点。 学生探讨后,甲回答产生背景是相同的。都是在镇压农夫起义的过程中发展势力的。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乘机发展势力;唐末藩镇割据是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乘机发展势力。 学生乙回答最好讲都是在镇压农夫起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势力的。因为他们在镇压农夫起义之前就已经有了。所以背景不完全一样,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是在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的基础上;唐末藩镇割据是在节度使势力的发展基础上。 老师讲解并描述很好。那么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比较吗? 学生回答产生的影响是相同的,都减弱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势力

39、,减弱了中心集权制。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减弱了东汉王朝的势力,帮助东汉政府镇压了农夫起义军,最终废除了东汉政权。唐末藩镇割据减弱了唐王朝的势力,帮助唐政府镇压了农夫起义军,最终废除了唐政权。 老师过渡回答得特别好。隋唐时期,在土地制度上,沿用北魏的均田制,在赋役制度上,沿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板书四、租庸调制 1隋朝赋税制度的改革以庸代役 老师提问大家还记得北魏的租调制吗?租是什么?调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租就是交纳谷物,调就是交纳布帛。 老师讲解并描述我们知道北魏均田制的主要内容中有一点规定:受田农夫每年必需缴纳肯定数量的租调,租就是交纳谷物,调就是交纳布帛,丁男还要负担肯定的徭役和兵役

40、。 老师提问隋朝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学生回答隋朝的租调数量比原来轻。农夫服役时间也短,后来又规定年满五十的可以交纳肯定的绢代替服役。 老师讲解并描述隋朝在赋役制度上的改革,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以庸代役。保证了农夫的生产时间。 老师过渡唐朝时沿用了隋朝的租庸调制,但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板书2唐朝的租庸调制 老师提问唐朝改革赋役制度的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轻徭薄赋的思想。 老师提问唐朝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缘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老师讲解并描述对,唐初统治者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他们看到隋朝的重税,繁役,激化了阶级冲突,导致农夫起

41、义。另外,唐朝初年,政局还没有稳定,经过隋末农夫斗争的打击,经济衰败,政府财政困难,人民流离失所。因此,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冲突,成为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好,我们一起来看书,了解唐朝租庸调制的内容。 学生回答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肯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师讲解并描述我们来看这张北魏、隋、唐的赋役制度简表 投影显示 北魏隋唐 农夫必需交纳肯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定的徭役和兵役租调数量减轻,服役时间缩短,年满五十可以庸代役租调数量更轻,以庸代役不受年龄限制

42、 老师提问隋唐的租庸调制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3隋唐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 学生回答主要表现在:农夫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也相对减轻,使很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得到巩固。这些都使国家富强起来。 老师讲解并描述隋和唐朝前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有明显的进步作用,首先,减轻了农夫的一些负担,且保证了生产时间,垦田数增加。其次,增加政府的收入。第三,巩固了府兵制。促使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的强盛。 老师过渡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一样,它得以推行的基础是均田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也就无法推行。唐政府推行新的赋役制度两税法。 板书六、两税法 1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老师提问两税法是在怎样的状况下推行的? 学生讲解并描述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干脆支配的土地日益削减,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削减。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德宗接受宰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