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数》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数》数学教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然数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试验活动,了解体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2、结合生活实际阅历,能干脆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 3、通过试验活动、探讨沟通等形式,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阅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不计损耗的状况下,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阅历。 教学过程: 一、揭示“体积”概念 1、理解“空间” (1)出示:一个空杯子 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呢?看不见的东西有吗? 师:像这样杯子里被空气占据的地方就是
2、杯子的空间。板书:空间 (2)问:那假如我们教室没有桌子也没有学生,都被什么占据了?被空气占据的地方叫做教室的“空间”。 (3)问:你们知道我们外面最大的空间是什么? (4)师:刚才我们说这里面就是杯子的空间,(师倒水),现在这一部分的空间被谁占据了?(水),说明水也占有肯定的“空间”。 2、理解“空间有大有小” (1)师:现在假如我将这个小石块放入杯中,请大家先想象一下,可能会怎样呢?(水面会上升)你们都同意吗? (2)师操作,学生视察,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因为石块占有肯定空间。) (3)师:假如老师把这一块石块放入杯中,现在又会怎样呢?(水会溢出来)都同意吗? (4)师操作,学生视察
3、,师:水真的溢出来了,那为什么后面这一次水会溢出来呢?(因为其次块石头占的空间大。) 师:也就是石头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是吗? 3、揭示体积概念:从刚才的试验中,我们知道两块石头都占有肯定的空间,并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其实,生活中任何一个物体都占有肯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齐读、出示课题、问:什么是体积? 二、“体积”的干脆比较 1、出示:小老鼠和大象 师:现在你看到了什么?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刚刚学过的哪个词来描述一下这副图? (大象的体积大,老鼠的体积小。) 师:大象占的空间大,体积也就大;老鼠占
4、的空间小,体积也就小。 2、下面两幅图中,你能干脆说说,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西瓜和橘子,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为什么? 3、师:那么你能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谁的体积较大,谁体积较小? 4、比较两根木棍的体积大小 师:刚才我们举的这些物体特别明显地可以推断出体积的大小,所以我们用眼睛干脆来推断了,下面老师供应这样一种状况: 1)甲乙两根木料一样长,他们的体积( ) (1)甲乙 (2)甲=乙 (3)甲 (用手势表示)师:大家看法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 (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们觉得选择几呢?说说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根木棍一样长,但是红色的木棍比较粗,它所
5、占得空间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一样长的状况下,还要看粗细。 5、比较两本书的体积大小。 师:下面老师再供应一种状况: 1)丙丁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它们体积( )。 (1)丙丁 (2)丙=丁 (3)丙 (用手势表示)师:大家看法又不统一,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图片)师:我们来看图,现在你选几呢?为什么? 3)小结:虽然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但乙书比较厚,所占空间比较大,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封面面积一样的状况下,还要看厚度。 5、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活动中,我们知道在比较物体体积大小的时候,要全面考虑,也就是要看他所占的空间大小,它占的空间大,那么它的体积就大。 三、“体积”
6、的守恒性 师:接下去,老师要请你来思索这样3个问题: 1、 思索1:将一杯水倒入长方形盒中,水的高度变了吗?水的体积变了吗? (同桌沟通看法,全班沟通)还有不同看法吗? 试验操作,问:水的高度发生改变了吗? 水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来证明? (总量没有变,还是同样这些水,体积没有变;把水倒回去,还是达到杯中原来的地方,这些水占的空间还是原来这些空间;把杯中水、盒中水分别倒入第三个容器中,到同样一个高度) 师操作:水在倒的时候,可能有少许水会沾在杯壁上,但是在不计这种损耗的状况下,可以说水的体积是不变的。 2、思索2:同一块橡皮泥,捏成各种样子,形态变了吗?体积变了吗? (同
7、桌沟通看法,全班沟通)不同看法有吗? 试验操作:将一块橡皮泥搓成一个球、搓成一长条 问:橡皮泥的形态发生改变了吗?橡皮泥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将球和长条分别放入水杯中,水上升的高度一样,水上升的高度就是橡皮泥的体积) 师操作:在搓的过程中间,既没有又添加橡皮泥,也没有拿掉橡皮泥,所以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3、思索3:把一个西瓜切成几块, 它的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同桌沟通看法,全班沟通)都同意吗? 图片出示:把一个西瓜切成4份 问:怎么证明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把切开西瓜再合起来,发觉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体积没有发生改变) 4、问:请你们
8、想一想,刚才我们的3个试验,从数学角度动身,你发觉了什么? 生:物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但只要总量不变,体积就不变。(板书) 四、巩固“体积”学问 1、师:分散的3块体积和叠起来的3块体积改变吗?形态发生改变了吗?体积没有变?为什么? 2、下列各种状况体积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一个足球被踢进球门。 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 一块砖被敲碎了。 3、哪个杯子里的水的体积大?为什么? (用手势表示) 师:假如让你证明,你怎么证明? (把两个苹果全部拿出来,你说哪一杯水的高度高?) 4、比较体积大小 (同桌互讲) 5、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1、 甲乙 2、 甲 师:老师这里有2个长方体,哪一个长方
9、体的体积大?(同意1的举手,2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分歧?(这两个长方体体积很难看出) 凭眼睛看,很难看出,那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生自由回答) 现在老师把这2个长方体分割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现在你们能推断他们的体积大小了吗? 五、总结:今日你有什么收获? (什么是体积、体积有大有小、物体形态变了,总量没变,体积不变)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23页例7)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2、培育学生的实践实力,思维的敏捷性,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10、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 2.6 1 4.17 9.25 7.03 8.96 ; 保留两位小数:1.832 4.347 3.295 10.403 2、师:求小数的近似值在除法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今日这节课就来一起探讨求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平常你 们喜爱运动吗?你们最喜爱参与什么运动? 生:“师:看来同学们都喜爱参与体育运动,真不错。” 师:有个小挚友叫王鹏,他特喜爱打羽毛球,这天他爸爸
11、给他新买了一筒羽毛球。瞧(课件出示例7) 师:那你们知道这一筒羽毛球有多少个吗? 生1:10个。 生2:12个。 师:你怎么知道有12个? 生:一打就是12个。 师: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打就是12个。 师:那你们现在能算出一个羽毛球是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计算出结果。 (老师巡察,学生沟通) 师:好了,同学们,请大家停止计算,你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这个算式除不尽! 师:呀,这样啊,那一个羽毛球究竟是多少钱呢?这个1.6166666究竟是多少钱呢?是不是我们就没方法定出一个羽毛球的价钱呢?这样好了,你们四人小组探讨一下,你们打算怎么给这个羽毛球定价,为什么? (生四人小组
12、探讨,老师巡察,听取学生看法,探讨结束后,各小组成员发表看法) 生1:我们小组确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1.6元,因为1.6元比较接近1.6166666元。 生2:我们小组确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1.61元,干脆把后面哪些6去掉,因为货币最小面值是分。 生3:我们小组确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1.62元,因为1.6166666保留两位小数是1.62. 生4:我们小组确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2元,因为这样比较便利,给整数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没人给这个羽毛球定价1.617元或者1.6167元? 生:因为1.61元就是1元6角1分,在往下就没法付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都不错,这么多定价,你们觉得哪种更合理些?为
13、什么? 生1:我觉得定价1.6元比较合理,因为现在很少看到一分两分的了。 生2:我觉得定价1.62元比较合理,不同意定价1.61元 ,因为随意把后面的6去掉不是很好,应当用四舍五入法。 师:(询问刚才定价1.61元的小组)别人给你们提的建议你们接受吗? 生:接受。 生3:我也觉得1.6元和1.62元比较合适,假如定价2元,差距太大了。 师:看来经过其次轮的思索,大家考虑问题越来越细致,大家倾向给这个羽毛球定价1.6元和1.62元。这两种定价有什么不同呢? 生:假如定价1.6元,是保留一位小数,假如定价1.62元是保留两位小数。 师:假如定价2元呢? 生:是保留整数。 师:那这种价格是不是一个羽
14、毛球的最精确的价格呢? 生:不是,它们只是接近精确价格,它们是近似数。 师:当近似数作为结果的时候,应当用什么数学符号呢? 生:应当用约等号。(老师板书)19.4121.6(元) 或19.4121.62(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小数除法除不尽的状况,假如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 你们会解决吗?怎样解决? 生1: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生2:可以依据不怜悯况保留肯定的小数位数。 师:不错,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些题目,有信念吗? 2、探讨求商的技巧 出示一道计算题4823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尝试,老师巡察,发觉问题,指出学生的计算错误) 师:同学们计算出结果了吗?是
15、多少? 生1:约等于2.09. 生2:约等于2.08. 师:看来,大家的看法不同,那究竟谁做的又对又简练呢?(老师展 示几个学生的计算过程) (生1: 4823 2.09 除到2.08695 ) (生2: 48232.09 除到2.086 ) (生3: 48232.09 除到2.08 ) 生1:我认为前两位同学做对了。 生2:我也认为前两位同学做对了,第三位同学之计算到了两位小数,就没方法推断第三位小数是大于5还是小于5. 师:同意这两位同学看法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指着前两位同学的算式),谁的比较简练,为什么 ? 生:(齐答)其次个同学的比较简练。 生1:第一个同学步骤比较多,
16、算到了2.08695,其次个同学才算到了2.086. 生2:看到其次个同学的算式,我知道不用算太多位,只要算到小数第三位就够了。 师:为什么算到第三位就够了? 生:要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只要看小数第三位上的数字是不是比5大就可以了。 师:那要是把题目改改,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应当计算到什么位? 生:(齐答)计算到两位小数。 师:保留三位小数呢? 生:(齐答)计算到四位小数。 师:保留八位小数呢? 生:(齐答)计算到九位小数。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们的发觉呢? 生:保留几位小数,只要计算到比保留位数多一位的小数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真聪慧,当我们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 到比需 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
17、一位,再根据”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展示)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可以减轻我们的计算步骤,可以让我们计算快点。 师:做一做 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61.7 197 保留两位小数 三课后巩固 P35 练习5 四、全课总结 师:同 学们,这节课都有什么样的收获?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面积估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面积估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初步驾驭“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驾驭“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难点:驾驭“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
18、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打算: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打算: 1.54= 2.54 = 0.13 4= 2.4-0.8= 5.410= 4.21000= 0.450.15= 3.60.1=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复习各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二、新授 1、出示课题面积的估测 2、首先出示例1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不规则图形如何进行估测面积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数方格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是37平方厘米。 (1)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估测 . (2)方法: 大于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3)估测结果,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 22+1
19、5=37cm2 其次种方法先画一个三角形通过计算得出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约与 三角形的面积差不多。 (1)把这个图形近似地看作三角形来估测它的面积. (2)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1072=35cm2 (3)估测结果: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35cm2. 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异同: (1)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不一样. (2)其次种方法运用的是新的估测方法,所须要的条件: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从而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不规则图形与已经学习过的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或者是多边形的组合图形)的形态相像的状况。 二巩固深化,敏捷应用 1. 练一练P5 估测下列
20、图形的面积: 解:432=6m2 解:7630=2280cm2 解:(20 + 50)302 =1050m2 1、 练习册第3页 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2、 估测下图的面积:(组合图形) 作业布置:练习册P6 板书设计: 数格子的方法 大于或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 近似图形的估测; 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从而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不规则图形与已经学习过的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或者是多边形的组合图形)的形态相像的状况。 教学效果的反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1、初
21、步体会在详细的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 2、 经验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式子的过程,初步体会 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与作用。 3、在详细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的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逐步 体会数学的抽象性,感受数学思索的条理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详细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 示数量关系。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师:上节 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 2、 生: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用来表示常见的计算公式。 3、 师:同学们回顾的很好。今日就让我们接着学习用 字母表示数(三) 板书
22、:用字母表示数(三) 二、 探究新知: (一)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1、 师:我们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课件演示) 小胖今年11岁,他想知道某些年后自己的年龄。 2、 师: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帮助他呢? 3、 生: 用列表的方法,每一年增加1岁。 1、 师:但是这样的话,方法比较繁 琐,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就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几年后小胖的年龄吗? 2、 学生小组探讨沟通。 3、 汇总反馈: 4、 小结: 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在表示数量关系时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5、 师: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时还须要留意什么呢?(自学书本P44) 6、 完整写出,强调在用含有字母的式
23、子表示时括号的运用。 (二) 试一试: 1、 师:学校实行图书义卖活动,图书一律3元一本。(课件演示) 2、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这次义卖活动一共筹集到的款项吗? 3、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解决。 4、 汇报沟通。 假如用n表示卖出图书的数量,那么义卖活动共筹集到(3n)元。 假如本次活动共卖出1300本图书,那么共筹 集到3900元。 5、 小结。 一、 巩固练习: (一)填空: 1、 写出表示下面数量关系的式子: 1) a与b的差_ 2) 比b的3倍少c的数_ 3) a除以b的商_ 2、 用式子表示下面数量关系: 1) 长方形的长是 8米, 宽是e米,面积是_平方米,周长是_米。 2
24、) 某车间生产的男袜有a双,生产的女袜是男袜的6倍,女袜有_双。 3) 每瓶可乐a元, 每瓶雪碧x元,9瓶雪碧比3瓶可乐贵_元。 4) 一堆黄沙,每次运走b吨,运了5次,还剩8吨,这堆黄沙原有_吨。 (二)填表格: 1、 依据条件填下表: 3、 依据原有的橙汁喝掉的橙汁剩下的橙汁就可以填表了。 课堂小结 总结: 师:说说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发觉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日的学习评价如何? 课后习题 作业设计 练习册54页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相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相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化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31 :教案 【教学目标】
25、 学问与技能: 1、通过详细的事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概念; 2、知道求“平均数”的一个基本方法-平均数=总和个数; 3、知道平均数是个“虚拟”的数,它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通过视察、比较、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和驾驭求平均数的意义与方法, 2、培育学生肯定的估测实力,能对平均数的结果做出简洁的推断和预料。 3、培育学生具有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用途,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欢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
26、解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打算】 教具打算:夹玻璃球的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 1、师:老师这里有200个玻璃球,要平均分给我们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能分到几个玻璃球?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要用除法来做? 生:2005=40(个) 平均分 2、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玩夹玻璃球的嬉戏,先听清嬉戏规则 (1、不能用手拿2、掉在桌上和地上的不算,时间:30秒钟。好,谁情愿来做裁判,帮大家看时间?我也加入一组玩。) 3、请小组长负责统计每组夹玻璃球的总数。 按组汇报板书 【教学策略说明:从夹玻璃球的嬉戏导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学问产生亲切感,能更
27、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爱好。】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每组夹玻璃球水平的凹凸是怎样的? 2、师:就请大家把自己这组平均每人夹的个数算一算。 生:汇报各组平均每人夹的个数。 师:这些表示各个组平均每人夹玻璃球的个数叫作“平均数”,也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师:算出了平均数,现在可以比出夹玻璃球水平凹凸的名次了吗? 3、师:在平常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许多,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出示: 同学们跳集体舞得分统计表 年龄低年级组中年级组高年级组总分760588480人数865 师: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 4、通过第一个嬉戏和为集体舞竞赛排名,谁能说说求平均数的方法
28、是什么? 板书:总和个数=平均数 5、例题教学 师:同学说得很好,现在来看看这几座大桥,你们都相识吗? 师:现在老师把五座大桥的长度告知你们,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忙算出五座大桥的平均 长度是多少? 师:完成后翻开书P31进行校对并读一读书上是怎样介绍平均数的。 师:(媒体上)在这道算式上,括号里的一组加法运算表示的是什么?5表示什么?得到的最终结果叫什么? 师:这个平均数6584.6米又表示什么意思?那么这五座大桥的长度有没有等于这个平均数的?说明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它是一个“虚拟数”。 师:再来看看我们一开 始做的两组题,2005=40是平均分,40是一个什么数?而右边一列算出每组夹玻璃球的
29、平均数是个什么数? 6、了解了平均数的一些学问后我们来看这道题 有一篮子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如下: 56g,55g,54g,58g,55g,53g,54g 先请同学估计一下这篮子鸡蛋平均一个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 生:试做并沟通 (56+55+54+58+55+53+54)7=55 (g) 师:请将平均数55与每个鸡蛋的实际重量比一比,结果怎样?这道题算出的平均数与条件中一些数据会一样,是不是平均数就变成实际数了?为什么? 师:视察平均数和每个鸡蛋的重量,你发觉了什么? 7、小结:今日我们学了什么学问,怎样来求平均数?还明白了哪些道理? 【教学策略说明:比一比每组夹玻璃球水平的凹凸引出要“算出
30、每组平均每人夹的个数比”,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让同学们依据跳集体舞得分统计表来排名,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实际作用以及计算的方法:总和个数=平均数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选择题: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中是最矮的一位。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1)他的身高是160 cm 。 (2)他的身高是160 cm 以下。 (3)他的身高是160 cm以上。 (4)他的身高以上三种状况都有可能。 2、拓展题: 有3包糖,第一包35个糖,其次包有40个糖,第三包有45个糖 有3组小挚友,第一组12人,其次组有8人,第三组有10人 怎
31、样分糖,比较合理? 四、总结: 你们今日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懂要问的吗? :教案设计说明 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大到科学探讨,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统计无处不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将“平均数”支配为统计中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本单元是由平均数的相识,平均数的计算和平均数的应用三个部分组成。本课则是第1课时,让学生相识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驾驭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集中趋势,用途很广泛。所以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驾驭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平
32、均数”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结果是不同的,要弄清“虚拟数”和“实际数”是教学的难点。 (一)从夹玻璃球的嬉戏导入新课 1、先让学生将200个玻璃球,要平均分给五个小组,引出2005=40(个)平均分的意义。 2、接着组织学生玩夹玻璃球的嬉戏。 3、请小组长负责统 计每组夹玻璃球的总数,按组汇报结果 这个开头既很快的复习了平均分的意义,又特别吸引学生,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嬉戏其实就 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察、思索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由熟识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学问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爱好
33、。 (二)、探究新知。 1、比一比每组夹玻璃球水平的凹凸引出问题-因为每组人数的不同,看夹球的总数比哪组夹玻璃球的水平高,有学生认为是不合理的,由此引发-“怎么比才合理”,通过学生的探讨问题最终获得解决的方法,“算出每组平均每人夹的个数比”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 2、让同学们依据跳集体舞得分统计表来排名,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实际作用以及计算的方法。在两个生活实例的引导下 ,学生就比较内容能够得出总和个数=平均数的结论。 3、有了上面两道题的铺垫,书上P31的例题我就让学生去体验求平均数的完整过程与方法。 4、了解了平均数的一些学问后让我让学生来看这道题“有一篮子
34、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如下: 56g,55g,54g,58g,55g,53g,54g 先请同学估测这篮子鸡蛋平均一个有多重? 再计算”。这道题是例题下的试一试,因为数字比较小而且较接近,所以我利用学生估测的结果和实际的平均数引发探讨出“平均数”是个虚拟数的的意义所在之处。以实例来证明,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支配了基础题和拓展题,基本题就是选择题,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真正含义,也是检测本课学问目标是否达标的有效方法。 拓展题让学生悬念顿生,迫使他们自觉 产生思维碰撞,多角度思索问题,激励学生 充分发表看法,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一般方法。 总之,这堂课力求使既定的三维目标都能达
35、到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能够初步形成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实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社会,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统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的学问点包括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洁数据的平均数等。粗略地看,这部分内容似乎无异于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内 容,但细致品尝,我们可以发觉 ,虽然学问还是这些学问,但通过这些学问所要传递的理念和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平均数的教学应当呈现出新的气象。本学期,我就以“平均数的相识”开了一堂课,颇有感受。 一、让学生在详细的活动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
36、平均数是表示“集中量数”,这样的专业术语是难于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景:分小组在30秒内,玩夹玻璃球的嬉戏,然后统计每个小组夹玻璃球的总个数,最终进行比较哪组夹得多。因为我将每组的人数支配的有多有少,所以学生在比较时提出看夹球的总数比是不公允的,引起争辩,为解决问题大家经过探讨想起了算出每组平均每人夹的个数来比就公允的,从而我很自然的介绍了平均每个人的夹球数又叫做“平均数”。运用统计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本质内涵,把握平均数的意义。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全部学生共同参加,好玩的嬉戏吸引了每一位学生的留意力,这样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乐在其中,整个学习活
37、动没有一位学生是等待状态的。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对“平均数”得到多方面的感受。 二、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必需的,但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感受。本节课在练习设计中,我大幅删减了纯粹的技能训练,每个练习题在保证基本的双基训练功能的前提下,都力图呈现各具不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在学问技能以外的其他方面得到提升。 自然数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1、这是一堂由数星星引出的数学课相识自然数。数学课在我们的印象中,原来就枯燥、乏味,加上这节课就是相识数,更会让孩子们无精打采。怎样点燃孩子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学习变为一种内在的须要?我反
38、复翻阅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材情境图中正好为我们供应了猜谜语引入新课,(青石板青又青,青石板上挂银灯。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学生初步感受星星有多数个。 2、以亮亮和红红夜晚数星星的挂图为情境,让学生搜集图画中的有效信息,把学生数星星的感受与自然数是无限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自然数的初步体验。 3、利用丫丫和聪聪到大众电影院看电影找座位号的对话这一情境,由学生熟识的单数、双数很自然地引稀奇数、偶数。这些情境的创设,更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更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 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
39、学要体现生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学习并理解数学学问;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学问的理解,并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三、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我将枯燥乏味的自然数用形象直观的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既让学生学会直线上表示数的方法,初步感受自然数的特征,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能细致视察直线上的数,说出自己的发觉,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四、让学生全员参加 素养教化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化,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满意每一学生,让学生全员参加。如:当一排学生做完体育课上报数嬉戏后,我问:还有哪排同学情愿试一试
40、?当学生举手,跃跃欲试时我趁机给每个同学一次机会,那就请大家闭上眼,听老师说数,认为是奇数的举左手,认为是偶数的举右手,好吗?然后我说数,学生举手推断,有效的调动学生全员参加。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理解和驾驭简洁方程的求解过程,并能正确 书写解题格式与检验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来求方程的解。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那么,在当时的状况下,聪慧的曹冲是怎么来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生答) 师(归纳):由于大象的重量就相当于那堆石头的重量,因此,只要把那些石头的重量相加,我们就能得到大象的体重了。(媒体演示) 出示等量关系式: 石头的总重量 大象的体重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相识方程 1. 出示(课本45页的图1) 师:图上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平衡状态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天平左边物体的重量天平右边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能否把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呢? 生:2x250 2. 出示(课本45页的图2) 师:小丁丁的身高和爸爸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