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函数可以应用于 [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外科托法实验研究设想]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希函数可以应用于 [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外科托法实验研究设想] .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哈希函数可以应用于 代谢组学应用于中医外科托法实验研究设想 摘 要:托法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是异病同治的良好方法。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机制不明限制了其作为特色疗法而被国际同行认同。代谢组学技术是目前对中医证候、治法、方剂探讨的良好技术方法,可以结合诸多现代试验手段应用代谢组学方法对中医外科托法补益与透毒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及代表方剂进行试验探讨。对促进中医学特色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和得到国际同行承认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外科;托法;代谢组学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185-03 Assumption of Exp
2、erimental Research on Metabolism Group Applying in TCM External Disease CHEN Dexuan,YAO Chuang,ZHU Yongk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Abstract:Expelling pus is a characteristic therapy of TCM external disease and widely used in clinic, which is a good trea
3、tment for different diseases. The unclear materials and mechanisms have restrained its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Metabolism group is a better technology for TCM syndrome, treatment and prescriptions in current.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expelling pus therapy and typical prescription can be carried
4、 on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modern applying of mechanism group. It is important for TCM characteristic therapy popularization and admission by international medical field. Key words:surgery of TCM;expelling pus from inside;metabolism group 托法属于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中的特色有效疗法。根据李曰庆教授主编的新世纪版中医外科教材,其定义为:“是以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
5、,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目前临床对托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往往是取得“奇效”的法宝。外科精义云:“凡为疡医,不行一日无托里之药”。郝福明 1总结了托法在目前临床的应用状况,发觉托法的应用领域渐渐拓宽,适用病种日益增多,由一般疮疡延长到糖尿病合并症、前列腺炎;从外科扩展到内科、妇科,表现出良好的外延拓展态势。然而其作用机制及作用的物质基础等至今未明,虽说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但是并不能为现代医学所接受认同,须要更多的试验探讨阐述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机制。 1 托法的治病模式 外科启玄云:“托者,起也,上也。”托法的基本治疗模式是以补益药物加活血透毒(透脓)药物构
6、成,是以补益药物尤其是补益气血的药物为基础,扶助人体“正气”,配伍活血清营透毒药物,以开邪气外出之门,促使“邪气”移深居浅,排出体外。补益药常规应用的有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白术等,活血清营透毒药常用的如穿山甲、皂角刺、乳香、没药、赤芍、川芎、丹参等,其中穿山甲、皂角刺为代表性的透毒药。药方的配伍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法则在外科学上的详细应用。托法之中,以“透脓散”为基本代表方剂。透脓散出自明代医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由生黄芪、当归、川芎、炮山甲、皂角刺5味药组成。为托毒溃脓之剂,功效补益气血,托毒透脓。主治疮疡内已成脓、外不易溃、漫肿无头之时,为外科托法中的闻名方剂。特点为祛邪中兼扶正,并能祛
7、腐生新。方中生黄芪益气托毒,鼓动血行,为疮家圣药,生用能益气托毒,炙用则能补元气而无托毒之力,且有助火益毒之弊,故本方黄芪必需生用、重用。当归和血补血,除积血内塞,川芎活血补血,养新血而破积宿血,畅血中之元气,二者常合用活血和营。穿山甲气腥而窜,无微不至,贯彻经络而搜风,并能治瘕积聚与周身麻痹。皂角刺搜风化痰引药上行,与穿山甲助黄芪消散穿透,直达病所,软坚溃脓,以达消散脉络中之积,祛除陈腐之气之功。 2 托法及其补益/透毒的治疗模式的探讨现状 狭义的托法,是中医疡科临证治表之法。然而中医治疗疾病强调“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临床工作中,我们常以补益/透毒的治疗模式的代表方剂透脓散为基础方,加
8、减一些药物取得“异病同治”的良好效果。外院的诸多医家亦多有敏捷运用。如上海龙华医院的阙华发教授等2运用扶正托毒、清热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有头疽62例,其中临床痊愈51例,好转11例,痊愈率为82.3%。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杨海奎等3应用补托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6例,并设前列泰片比照组,发觉补托法组疗效及对于前列腺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均优于前列泰片组。解放军其次军医高校长征医院许玲4等认为,放射性损伤的局部相当于一个疮面,可将治疗疮疡的托法用于放射性肠炎疮面的治疗。上海中医文献馆的杨悦娅5认为,盆腔附件之炎症与疮疡、内痈、内疡可视为同属之类,故将托法用于其正虚邪恋、虚实夹杂阶段,并举慢性
9、盆腔炎1例作为佐证。杨悦娅6等还认为,托法可用于炎症性不孕的正虚邪稽阶段,并介绍了以自拟妇托方为基础方的随症加减,效果良好。 由上可以发觉,托法基本方由补益气血与活血透毒药物组成,其中并无明显的“杀菌”药物,但是临床应用却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之中,其中的机理原委如何?是否补益类、透脓托毒类药物,如黄芪、当归、穿山甲等能够通过某种机制杀灭病原菌而达到治愈感染性疾病的目的?张成明等7探讨了黄芪对感染性休克的作用及其机制,发觉黄芪能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TNFA和IL-6的产生,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具有明显的爱护作用。郝丽莉8等总结了中药补虚药抗感染作用的传统应用以及现代药理探讨的结果,列举了补虚药
10、为主的传统方剂的抗感染作用,说明补虚药一方面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防卫功能等非特异性抗感染实力,另一方面部分补虚药对细菌、病毒、真菌有干脆的杀灭和抑制作用。认为补虚药除传统应用病证外,还应重视该类药在抗感染方面的潜力,拓展其抗感染的应用,以期研发出更多、更好的疗效准确、稳定的抗感染中药,增加开发新药的途径。由此可以发觉,通过现代药理对补益类药物的探讨,发觉了其抗感染方面的潜力,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补益与活血透毒”相结合的“托法”是否更好用,运用此类药物时人体原委发生了何种物质基础的改变?其机理原委为何?近年来的“代谢组学”探讨可以用来探讨探讨。 3 代谢组学应用于托法试验
11、探讨的合理性 3.1 代谢组学与中医现代化 近年来的中医现代化探讨业已证明,很难以某一单元的特异指标来说明一种中医理论,这就提示,应当从一系列信息的系统集成(“组装”)来说明困难性理论,并进一步说明其如何“组装”而体现出相应功能。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新兴的一种组学方法,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探讨的核心思想在于利用高通量、高灵敏度与高精确度的现代分析技术定量测定生物体液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探讨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生理病理状态、给药前后等)其代谢产物的改变规律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 代谢组学的出现为探讨中医药供应了全新的思路和工具。由于代谢组学具有的
12、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与中药“多组分、多靶点、整合调整作用”以及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的特征相吻合,故运用代谢组学的探讨方法和探讨思路,已经成为探讨中药的物质基础、作用机理、作用靶标、药效作用、组方依据、配伍规律和不良反应、中药种质资源以及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等的重要途径。 3.2 代谢组学探讨的优势与方法 与探讨蛋白组或基因组相比,探讨代谢组具有很大优势:生物体的小分子代谢产物所构成的代谢组要比转录物组、蛋白组简洁得多,分析代谢组就降低了样本的困难性。代谢组是基因功能活动的终点,代谢限制理论(MCA)9和试验证明代谢组学针对代谢改变重大的代谢物进行分析更加直观,也更加
13、敏感。与蛋白组或基因组相比,代谢组具有终点放大的特征10。探讨表明代谢通量不仅受基因表达限制,而且还受环境的调整,因此,测量下游产物代谢物较为合适11。代谢组改变揭示的是系列关联生物标记物的综合差异,要比传统依靠单一标记物的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性。代谢物谱在不同生物样本中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再加上其检测技术的多样性,代谢组学的探讨具有较好的便利性12。 完整的代谢组学探讨步骤包括:前期的样品采集与制备、中期的样品分析与鉴定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个部分。代谢组学探讨样品最常用的是尿液、血浆或血清。采集后的样品需首先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应尽可能保留和体现样品中完整的代谢物组分信息。完成样本的
14、采集和预处理后,样品中的代谢产物需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进行分析与测定。近年来,各种分别分析手段如色谱13 、质谱14 、核磁共振(NMR)15 、毛细管电泳16、红外光谱17等及其联用技术都应用于代谢组学的探讨中,其中最常用的分析技术是NMR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各种联用技术。代谢组学是通过数据引导的一门学科,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探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充分运用化学计量学理论和多元统计分析新方法,对采集的多维海量原始数据进行压缩降维和归类分析,以实现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挖掘出隐含其中的有效信息,最终实现代谢模式的正确识别。 3.3
15、代谢组学应用于托法试验探讨的设想 托法属于中医外科的内治法之一,其作用仍旧是通过应用以透脓散为基本方的诸多方剂的口服达到治疗不同疾病的目的。中药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中药方剂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协同、将药效进行整合,从而在一些困难疾病的治疗中体现出优于单成分、单靶点药物的疗效优势,但其作用机制不明,这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对于诠释中药方剂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探讨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王喜军等17基于代谢组学的系统化理论,探讨诱导肝损伤大鼠的代谢组改变,以及茵陈蒿汤干预后的肝损伤大鼠代谢组的回调趋势。确立了5个表征大鼠肝损伤的内源性特
16、征生物标记物,还原肝损伤的机制和实质,以及对肝损伤的防治机制,从药物代谢组学角度对经典方剂防治肝损伤给出全新说明。唐文富等18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方剂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靶点以及“阳明腑实证”的证本质,阐明白方剂作用途径和药效学,进而提出了方剂代谢组学新假说。范群丽等19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的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和痰湿壅盛证,应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GC-T OF/ MS)法测定阴虚阳亢证与健康人、阴虚阳亢证与其他证型患者的血清内小分子,采纳主成分分析( 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PLS-DA)法探讨中医证型的组间差异并鉴定差异化合物。结果显示代谢组学分
17、析不但可以区分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与健康组人群,还显示出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不同于其他证型的显著特点,即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病人体内绝大部分小分子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及其它证型(P 12 Johnson H E,Broadhurst D,Goodacre R,et a1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of salt-stressed tomatoesJPhytochemistry,2003,62(6):919-928 13 Yang J,Xu GW, Zheng YF,et al.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 using HPLC- based metabono
18、mics avoiding false-positive result from hepatitis and hepatocirrhosis diseasesJ.J ChromatogrB,2004,813(122):59-65. 14 Det tmer K, Aronov PA,Hammock BD,et al.Mass spect romet ry-based metabolomicsJ.Mass Spect romet ry Reviews,2007,26(1):51-78. 15 Govil G.Metabonomics : a new frontier of nuclear magn
19、etic resonance (NMR) J.Natl Acad Sci Lett India,2004,27(9210):289-299. 16 Ramautar R,Demirci A,de Jong GJ.Capillary elect rophoresis in metabolomics J.Trac Trends Anal Chem,2006,25(5):455-466. 17 Lasch P,Boese M,Pacifico A,et al.FT-IR spect roscopic investigations of single cell s on the subcellular levelJ.VibSpect rosc,2002,28(1):147-157 18 王喜军,孙文军,孙晖,等.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的代谢组学及茵陈蒿汤的干预作用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8 (6):101-106. 19 唐文富,陈光远,黄熙.方剂代谢组学新假说J.中草药,2007,38(6):801-803. 20 范群丽,王广基,阿基业,等.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的代谢组学内涵探讨J .南京中医药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6):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