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一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五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愿象,深化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品尝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背景介绍: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诗哲等,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曾留学美、英。“唯爱而生,为爱而死”是他一生的写照。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生于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高校,并于同年应
2、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国留学,1920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因,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婚,同年8年离别剑桥起程回国。历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相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高校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高校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来回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疲于奔命,但照旧难以满意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陷
3、入深深的苦痛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名人评说 梁启超说:“徐志摩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胡适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就是为着他单纯的信仰而活。 一是自由。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推崇自由的生活。 一是爱。徐志摩一向将爱情奉若神明,他认为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他自己也曾经说过“生命之所在,就是为了爱”。 一是美。他的诗歌有三美的追求: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作品简介 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4、 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 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我敢说,康河是世上最美的一条水! 康桥情结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康桥。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1922年8月,他离开康桥返国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再别康桥这首传世之作。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诗作大意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在诗中,诗人
5、将自已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炼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 全诗感情线索 第一节:透露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其次五节:浸透诗人无限高兴和眷恋的感情; 第六七节:由幻想回到现实,低落下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康桥对母校的眷恋不舍之情? 明确:云彩、金柳、青荇、虹、星辉等自然景物。 构成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营造了怎么的意境?) 安静清丽幽美迷人静谧幽美 诗人其次天就要离校远去了,作者徘徊在母校这熟识的环境中,一股恋恋不舍之情不禁袭上心头。 静静地,不愿惊动母校,不愿打破母校的安静与和谐。 奠定下难分难舍的感情基调。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
6、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把目光投向康河两岸:那河畔的垂柳是多么的熟识,火红的夕阳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色,多象一位秀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里也投影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涟漪,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着迷,怎能不动情? 比方,将夕阳中的柳树比作新娘,形象地写出了河畔柳树在夕阳覆盖下妩媚多姿的光彩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极度痴迷。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再看看软泥上的翠绿的水草,它们好像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从前的老友热忱致意,它们能与这里的白
7、云蓝天、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相厮守,是多么的华蜜,难怪诗人甘心作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对这里美景的宠爱之情、愿与自然融为一体之意溢于言表。 拟人手法,化无情为有情,青荇似在向诗人招手,表示欢迎。这种移情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与热情的爱恋。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把目光投向了榆阴下的河面:浮藻间,荡漾着绚丽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亦真亦幻,如歌似梦,怎不让人心动神摇,如痴如醉! 比方,写出了潭水之静美,表达了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 梦:暗喻诗人当时美妙的志向与愿望。 诗人乘兴撑一支长篙,荡一叶小舟,披着满天星光,向青草更
8、青处慢溯,去追寻过去的快乐。星汉绚丽,星光点点,诗人忘情在这迷人的康河夜景中,不禁放声高歌,抒发难以言表的喜悦之情。 寻梦?撑一支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过去的康桥生活和无限留恋之情。 但我不能放歌,静静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 比方:将离别时的缄默比作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表现出离别时的低落与抑郁的情怀。 高潮诗节:此时由梦境拉回现实,别情幽幽,离情重重。 这个高潮以心情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记。唯其如此,才能表达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或许是报时的钟声惊醒了诗人,猛
9、然间回到了现实中,意识到康河的一切将离他远去,怎不让人黯然神伤,那还有闲情逸致唱歌?连往日鸣噪的夏虫也默然无声,也好像感觉到这位从前常客此时沉重的心情。还有那熟识的康桥仿佛也沉醉在这浓浓的离愁别绪之中。 静静的我走了, 正如我静静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形成首尾呼应,通过词句的改变融入更多的熟识,末两句比开头更为精妙。运用了夸张的,表露不愿打搅母校的赤子情怀。在静静与轻轻中将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带着难以割舍的眷恋,我们的诗人走了!挥一挥衣袖,别了,康桥!别了,云彩!我们的诗人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只带着伤感的无奈和决绝! 金柳 行踪: 游康河 来康桥 寻好梦 别
10、康桥 青荇 潭水 脉络小结 情感: 依恋 仰慕憧憬 欢乐 惆怅 进一步品读观赏诗歌之美 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其二美在语言,即音乐美: 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 其三美在意境,即绘画美: 云彩、金柳、青荇、清潭、星辉等。 比较探异:再别康桥与传统写离别的诗歌有什么特殊新奇之处? 1、离别的对象特殊。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是“西天的云彩”。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营造的气氛轻松。一般离别总是免不
11、了一种沉重愁绪,但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静静的”“缄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宁静环境,这样增加一份飘逸的成分,而少了一份沉重。如: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3、意象的选择新奇。 诗人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物,这样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的是一种清爽之感。 写作特色 l1。构思新颖,不流于浅露(情感美) 1。2。色调显明,具有流淌感(画面美) l3。富有节奏感,旋律回荡。(音韵美) l4。诗行有改变,但又相对整齐。(建筑美) 1。5。表现了对于特性自由的
12、追求,显示了“五四”民主精神。 总结 再别康桥作为一首离别诗,以其轻灵飘逸的情感和美丽的康桥景物以及这首诗的完备的形式,显示了徐志摩的才情和特性,也成了中国20世纪一首最为精彩的离别诗。 课后小结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登记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闻名剑桥高校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妙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辞了,千缕柔情、万种感受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 课后习题 1。填空。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有_,_。自由体诗歌在五四新
13、文学运动中取得肯定地位后,他们不满意于新诗的自由散漫,努力追求新的格律。闻一多先生就主见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建立了_的新格律诗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 2。根据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仿写两句话。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温柔而美丽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其次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调显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心情由舒缓转
14、向激扬,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缄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静静”紧承上一节的“静静”和“缄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心情已由淡淡的愁闷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像一支美丽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温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备的色调变化与意象组合形成流淌的气韵,明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备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整,和谐,于清爽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
15、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肯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二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诗歌; 2、了解徐志摩的经验和诗歌创作背景; 3、以本诗教学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爱好,走进徐志摩; 4、品读诗歌意象,理解情感,感悟诗歌的美。 【教学设想】 1、以多媒体协助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综合呈现,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重在诵读和感悟,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结合徐志摩的经验和时代背景,理解诗情。 3、品读鉴赏,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6、播放英国剑桥高校的照片,配以轻音乐,了解康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高校、天津北洋高校和北京高校。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高校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高校的探讨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高校当特殊生,探讨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
17、西方教化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高校教授。1926年任光华高校(华东师范高校前身)、大夏高校(华东师范高校前身)和南京中心高校(1949年更名为南京高校)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高校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高校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重点信息: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写
18、于他其次次欧游归来之时,实是回忆之作。“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在伦敦北面八十公里左右,靠近康河(剑河),以剑桥高校驰名于世。1920年9月徐志摩因景仰罗素,放弃了他在美国即将获得的哥伦比亚高校的博士学位,前往英国,想成为罗素的弟子,但罗素因在欧战时力倡和平而被康桥的三一学院解聘,离开康桥。徐志摩只好当一名没有学籍的选修生,在康桥度过了一年(19211922),攻读经济学学位。本诗作于1928年秋再次访问母校后的归途中。 三、诵读体悟,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2、学生分角色朗读,情感重现; 3、探讨: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诗人的情感是怎样改变的?请结合诗歌意
19、象详细分析。 明确: 这首诗写的是离别康桥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 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以“作别”开头,营造了一种别离氛围,无限依恋。 其次、三、四节:“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意象,分别写出康桥的漂亮、慈祥和浪漫,并逐步推动,将“我”对康桥的依恋、难忘等困难的感情详细化、形象化。 第五、六节:诗人对康桥的情感在“寻梦”中达到高潮!诗人多想“放歌”,但此时此境,离愁别绪,只能是“静静”与“缄默”。 第七节:“静静的我走了,正如我静静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与开头呼应,节奏一样却又富有改变,回环往复。看似潇洒的离去,却有着逝者如斯的无奈
20、。云彩虽然带不走,但康桥在诗人心中恒久定格,那是一种情结、一种永久的怀念。 点拨: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中写道,“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的学习经验对于徐志摩来说,是意义非凡的,让他的思想和意识发生了变更,所以作者对康桥这一详细的环境,有一种依恋,一种情结。 四、再读诗歌,感悟提升。 探讨:这首诗是一篇华美的乐章,请细致阅读、思索、分析、归纳,你觉得它的美
21、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诗歌的美体现在许多方面,这种美感是丰富而多样的,语言、意境、意象、韵律等等,请大家结合详细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新月诗派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一)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美丽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二)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好像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三)绘画美即
22、是辞藻美,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这些形象具有色调,而且有动态感和优美感。诗人将详细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显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奇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五、拓展延长,走进志摩。 课后活动: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徐志摩的生活经验,再读一读徐志摩其他的诗歌和散文,推断一下徐志摩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诗文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意 象:金柳 柔波 星辉 软泥 青荇 情感:静静 轻轻 缄默无限依恋之情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四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设计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 2、
23、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重点: 从诵读加深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诵读实力。 教学难点: 从诗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诗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会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人教版语文再别康桥教案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阅读注释
24、回答问题: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康桥=剑桥 想到了英国的剑桥高校,牛津高校以及美国的哈佛高校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高校、清华高校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高校探讨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华蜜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惋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 2、指名朗读 3、观赏配乐诗朗诵 4、体会、找差距 感情: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
25、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浓)(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的高潮在第几节?(第五节)因此全诗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句式:四行一节(整齐) 节奏: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语气:舒缓、温柔、低沉(静静、轻轻、缄默) 5、学生默读、体会感情(2分钟) 6、指名朗读,留意感情与节奏 四、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1、问:读了很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漂亮) 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尝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板书:风
26、光如画) 2、找寻意象:这康桥以及它周边的秀丽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感受的。 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这些事物都是优美而抒情的事物。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 3、总结意象:这些景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这种“经诗人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称之为意象。 五、比较阅读 与白居易的南浦别和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本诗的艺术特色。 特点: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一般别离的诗,告辞的是人,而此诗不是,告辞的是康桥,
27、作别的是西天的云彩。 一般别离的诗,告辞时会有千言万语的嘱托与吩咐,或牵手顿足,或肝肠寸断;而此诗却从“轻轻、静静、缄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色不摹声的宁静环境,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独具特色的意象选取。 没有告辞送行的人,以及车水马龙,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种清爽感。 六、学生探讨作鉴赏小结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了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于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品尝,意象的选取也值得我们学习。鉴赏这样的诗歌精品,朗读与理解相互促进,我们便仿佛步入艺术殿堂与作者做心与心的沟通这莫非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 七、再次朗读 找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配乐朗诵
28、,全班深化体会。 八、迁移拓展。 分析徐志摩生活一诗,找出诗中的意象。 生活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 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 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 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 除了歼灭更有什么愿望? 写于1928年5月29日,初载1929年5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和3号,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课后习题 读再别康桥中的三节,完成12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
29、着彩虹似的梦。 1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耀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恒久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操碎了的彩虹和漂移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犹如彩虹似的梦一般。 2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A作者用“新娘”来比方“金柳”,显得明丽妩
30、媚,表现了作者无限高兴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看法。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妙,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参考答案: 1B(“恒久记在心上”不对,应是作者对此感到激烈沉醉) 2D(“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 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本文是高一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首新诗,本课的教学意在使学生培育起对新诗的观赏爱好,初步了解新诗鉴赏的基本学问,学习感受新诗语言和意境的技能。为此,本诗的教学采纳如下方法:、知人论世法: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情
31、感历程与他对诗歌的美学追求有着亲密的联系,也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休戚相关。徐志摩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康桥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具有某种相像性。引导学生理解徐志摩一方面有助于加深诗境的理解,同样也能发觉康桥情结在诗中的隐喻意义。、品读入境法:本诗所采纳的意象高雅优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意境显明美丽,让人沉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留意领悟意象的特别内涵,品尝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对比鉴赏法: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可以与古典诗歌的送别诗在告辞对象、告辞时的情感、告辞时的氛围等方面构成对比,在对比鉴赏中领悟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点击下载:高一语文教案:再别康桥5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