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应急抗旱预案.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01866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应急抗旱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某市应急抗旱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应急抗旱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应急抗旱预案.docx(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工作原则11.3 编制依据21.4 预案分类及适用范围21.5目标和任务32 基本情况52.1自然地理情况52.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72.3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82.4旱灾概况112.5抗旱能力153指挥体系与职责223.1指挥体系223.2组织机构职责233.3 县(市、区)级抗旱组织机构293.4 其他抗旱组织指挥机构294预防和预警机制304.1预防304.2预警335应急响应365.1响应的总体要求365.2I级响应(红色)375.3II级响应465.4级响应525.5IV级响应555.6 响应结束586后期处置606.1损失评估606.2灾民救助

2、616.3效益评估627 保障措施637.1资金保障637.2物质保障637.3应急队伍保障647.4技术保障657.5宣传与培训668 附则698.1编制与审批698.2预案修订695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做好防旱抗旱减灾工作,提高抗旱应急处置能力和抗旱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加强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推动抗旱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以适应新时期抗旱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此预案。1.2 工作原则1.2.1抗旱实行全面规划、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重科学、讲求效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1.

3、2.2抗旱工作从“以农业抗旱为主”到向“以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主”的全面抗旱转变,抗旱工作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统筹兼顾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推进抗旱工作规范化。1.2.3.抗旱工作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人为本,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共同参与的原则。1.2.4.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1.2.5.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科学调度、全面节约、优化配置、开源节流并重,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1.3 编制依据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

4、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1.3.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城市抗旱工作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等部门规章和文件。1.3.3*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水资源规划、*市水利发展规划等地方性规章和文件。1.3.4抗旱技术、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等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4 预案分类及适用范围1.4.1预案分类本预案为*市总体抗旱预案,用于指导所辖行政区域的城乡全面抗旱工作。1.4.2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抗御本市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程度干旱灾害。干旱

5、灾害,是指由于天然降水量减少,河流及其它水资源短缺,不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对水的正常需要而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的灾害。抗御干旱灾害是指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采取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行防旱抗旱,减少干旱灾害损失的活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预案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辖区抗旱应急工作预案,并报*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1.5目标和任务1.5.1目标通过预案的实施,使本市抗旱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本达到下述目标:发生中等干旱时,城乡生活、工业生产用水有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不遭受大的影响。发生严重干旱时,城乡生活用水基本有

6、保障,工农业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发生特大干旱时,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尽量保证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用水。1.5.2任务调查全市干旱历史资料、抗旱工程情况、抗旱减灾管理体系现状等,分析干旱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综合评估现状抗旱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制定全市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方案,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预案制度、抗旱投入机制、抗旱服务组织、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宣传培训等。建立全市抗旱指挥体系并落实职责,制定预防措施,制定不同预警信号及响应情况,制定旱灾过后的后期处置措施(包括灾情损失评估、灾民救助、效益评估),制定抗旱救灾的保障措施

7、(包括资金、物资、应急备用水源、应急队伍、技术等)。2 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情况2.1.1地理位置*市古称*,位于*省东南隅、*山南麓,因四周多山,与周边省、市多以山为界,分别为:东与*省的*县、*县接壤,*交界,西与本省*市的*市的*为邻,北与本省*市的*相连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511337,北纬35113604,东西跨经度142。全市国土总面积9490km2,折合949千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其中山地面积为562.5千公顷,占59.2%,丘陵面积为262.52千公顷,占27.7%,平川为123.96千公顷,占13.1%。2.1.2地形地貌*市的平面轮廓呈一卵圆形,地势起伏较大

8、,海拔高度在6001200m之间。最高点为西边*县的*坪,海拔2322m;最低为*、*下游河谷,海拔不足300m。相对高差约2000m,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800m以上。本市的地貌以山区丘陵为主,东西部群山连绵、崇山岭峻,中部丘陵起伏盆谷相间。2.1.3主要河流*市境内河流分属*、海河两大水系。主要河流*与*,均属*水系。两河主干均由北向南流,支流均由东、西入注干流。*是境内最大的河流,流经*两省,是*间一条较大的一级支流,它发源于*市*县沟,流经*市的*县,*市的县,在*县官附近进入本市,经*、*至*县附近入*省。*干流总长485km,其中*境内为363km,*境内168km;*流域面积13

9、532km2,其中*境内12264km2,*境内4858km2。*是*最大的支流,也是本市第二条大河,流域总面积2945km2,干流总长169km,境内长128.65km,发源于*市北部下的附近,流经*市、*县,在*县村附近入*汇入*。属*流域的还有*县境内南麓直接入黄的诸小河和在*境内的*麓入汾河的河。详见图2-1*市水系图。2.1.4气候、气温本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强盛而持久,境内地形地貌又较为复杂,形成了各地小气候的较大差异。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四季中,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秋季温和凉爽,阴雨稍多;冬季寒冷雪少。

10、据*市气象资料,本市各地年平均气温为7-12摄氏度,其中东西山地为7-9,*县最低为7.9;*县最高为11.7。*、*、*、城区均在10左右。平均日照时数2563小时。无霜期在4月10日至10月12日之间。无霜期一般在165198天,平均185天左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624.6680.8mm之间,年平均降水日数9098天。各地降水量的平均相对变率为1620%,年际变化很大。以市区为例,年平均降水量633.6mm,年平均相对变率20%,即年降水量一般变化在506.9760.3mm之间,特殊年份差异更大。如1956年的年降水量达1010.4mm,而1997年只有247.8mm,最多年是最少年的4

11、.1倍。全市各地的年平均蒸发量为13772135mm。2.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市现辖城区、*市和*县、*县、*县、*县(详见图2-2*市行政分布图),共74个乡镇、10个办事处、54个居委会、2432个行政村。全市2011年总人口228.6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19人。农业人口约占84%,非农业人口约占16%。201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49.98亿元,财政总收入153.23亿元。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市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43%。其中:农业产值29.40亿元,增长6.28%;牧业产值33.17亿元,增长33.92%。2011年,全市粮食

12、播种面积205.82千公顷,总产量92.04万吨。其中:小麦总产量22.86万吨,玉米谷物总产量55.54万吨。2011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42.72千公顷。2.3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3.1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据*市水资源评价(2008年)资料,*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水资源总量为131688万m3/a。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13153万m3/a,地下水水资源量89279万m3/a,河川基流量(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资源重复量)70744万m3/a。按流域分,*流域为69850万m3/a,占53.0%;*流域为35003万m3/a,占26.6%;卫河流域为17847万m3/a,占13.6%;

13、其余入黄、入汾区为8988万m3/a,占6.8%。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1320万m3/a,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1459万m3/a,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39420万m3/a,重复可利用量为29559万m3/a。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626m3(2000年),比*省人均381m3多245m3,是北方较富水地区之一。本市水资源主要特点:(1)水资源流域分布不均衡。*上游除*源头还有约0.1m3/s的清水流量外,从*市掘山以下到*县水东龙门河段河道基本干枯(雨季除外),绝大部分在下游的郭壁以下以泉水形式流出,常年流水不断;*在润城段以下河道泉水出流量增加,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卫河各支流则均处于

14、*县山大沟深、人口较少的的东南部石灰岩地区,其水资源量占到*县水资源总量的80%。*、*及卫河支流大量的地表水集中在河道下游,山大沟深,开发利用难度均较大。按地域分布可概括为:“*富,*贫;山区富,盆地贫;下游富,上游贫”。另外,全市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的布局也极不协调,工农业产值占全市25%的*流域拥有全市53.1%的水资源量,人均808m3;而工农业产值占全市66%的*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市的26.6%,人均仅298m3,属资源型严重缺水区。(2)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平衡。受降水影响,河川径流量的60%以上集中在汛期7-9月,同时年际变化亦大,丰枯交替发生,常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干旱年,由

15、于长期缺乏地表水控制利用工程,难以实现以丰补枯。2.3.2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取水量占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指取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百分比。据统计,2010年全市取水总量44040.48万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131688万m3/a的33.44%,占全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71320万m3/a的61.75%。(1)地表水开发利用率2010年全市地表水取水总量为13960.48万m3,占地表水资源量113153万m3/a的12.34%,占地表水可利用量61459万m3/a的37.02%,属于低度利用区。其中海河流域地表水取水量为529.38万m3,其开发利用率为3

16、.86%,属于低度利用区;*流域地表水取水量为13431.1万m3,其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为13.5%,属于低度利用区。以上指标反映了我市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总体较低,从技术经济和工程条件等方面分析,今后应加大地表水的开发利用能力。(2)地下水利用程度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用地下水开采系数(指多年平均开采量与当地地下水可采量之比)来评价。根据*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2012年),20012010年*市地下水资源(含泉水)年平均总开采量为19921.8万m3,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K)平均为0.51。总体上未超采,但城区工农业、城镇生活主要依靠地下水,地下水开采系数最高,为2.49,属地下水严重超采

17、;其它县(区)地下水均未超采;*县开发利用程度最低,开采系数仅0.28。(3)岩溶泉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分析评价因此,今后全市的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因地而宜,合理开发。2.4旱灾概况2.4.1旱灾简况(一)干旱的特点和成因*市地处东部季风气候与蒙新高原气候的路径过度地带,受季风气候影响,全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水量624mm,最大866.4mm(1963年),最小326.3mm(1997年)。按气象标准来衡量,属半干旱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也是造成气候干旱的重要原因,冬季(12-2月),降水量极小,只占年降水的3%左右,春季(3-5月),仍在大陆高压控制之下,降水依然偏少,占全

18、年降水的15%,有效降水很少,加之干热风不断,所以冬春旱象出现频繁。夏季(6-8月)是降水最集中时期,约占年降水量的60%,但正值经济作物和大秋作物需水旺盛期,只要出现降水偏少或关键节气无降雨,伏旱就很严重。秋季(9-11月),降水约占全年22%,往往由于降雨少或降雨不适时,给秋播构成威胁。(二)旱灾规律及历史上的旱灾旱灾是本市最重要的自然灾害,历史上就有“十年九旱十春旱”和“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等对旱灾规律的描述。境内有记载的旱灾共110多次。记录最早的旱灾是公元前470年(周元王六年),“水断绝3日”和公元前423年(周威烈王三年)“大旱,地生盐”。最近的是1997年的百年大旱,全市年

19、平均降水量326.3mm,比历年平均降水量减少297.7mm,境内20条清水河断流13条;101座水库62座干涸。全市受灾面积249万亩,其中成灾201万亩,绝收102万亩,分别占当年秋播面积的80%、40%,损失粮食34756万公斤,造成农业经济损失6.8亿元。从公元109年(汉安帝永初三年)到1900年,境内较为严重的灾害有86次,平均21年一次;其中出现饥荒至“人相食”的有37次。19021929年,境内出现较大的旱灾有5次;19421944年是20世纪本市境内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19551992年,境内共发生较大旱灾和严重旱灾20次。2.4.2旱灾规律和发展趋势(一)旱灾规律:一是

20、连续干旱。有时连续2年、3年甚至连续4年干旱。如15861587年、16911692、18021805年全境大旱,18821883、18911892*大旱;16561657、18591860、18801881、18981900年*大旱,16531655年*大旱;18021805年、18451848年*大旱等。最严重的旱情是清光绪三年前后连续4年的旱,*县持续干旱达6年之久。二是十年九春旱。1942年夏,*、*等县发生特大旱灾,大部地区春季无雨,秋收微薄,*两岸赤地千里,饿死人的现象举目可见。1943年春至1944年夏,饿死26400人,外出逃荒77430人,共减少10万余人,*县麦苗枯死,草根

21、、树皮食尽。人口由战前的29万人减少到19万人。1965年4-7月,*连续70天未下透雨,大秋作物几近枯死,33万亩复播作物不能下种。三是春夏秋连旱。1969年,*县持续干旱240天;1989年7-9月,全市干旱3个多月,小麦不能按时下种,人、畜吃水严重困难;1991年全市大范围严重伏旱,秋、冬旱象仍严重,秋粮严重欠收,冬小麦枯死过半。根据*水旱灾害统计分析资料,*地区干旱评价分区为沁*上游*分区,评价总年数为36年,评价干旱年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下表2-1。表2-1 *上游*分区旱年分布规律干旱状况年数频率(%)重现期(年)极重干旱000严重干旱12.835.7中等干旱1130.63.3轻干旱1

22、747.32.1不干旱719.45.2概括起来讲,*市是十年九旱,旱灾频繁,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用水大量增加的影响,全市干旱灾害呈现频次增加、范围扩大的趋势。*、*、*属严重易旱县,城区、*市、*县属一般易旱县,抗旱任务艰巨。全市每年因洪涝灾害和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2.4.3主要抗旱减灾措施评价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各级政府始终把防旱抗旱减灾作为大事来抓,兴修水利,大规模发展农田灌溉和城市、工农业用水设施;推广和发展集水灌溉技术,注重工农业和生活节水;加强了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及合理分配城市、工业和农业用水;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努力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初步形成了以

23、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各级水利管理部门组成的综合性防灾减灾管理系统,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并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防旱抗旱减灾工作是一项巨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潜力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存在的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全市现在各类水利工程30-40%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工程前期工作做的不够,造成工程质量差,隐患多。多年来,虽然经过不断的维修,但由于投资不足,许多工程得不到彻底处理,目前相当一部分工程处于超期服役、多病多灾的状态中,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二是重建设轻经营,管理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

24、善,运行机制不活。由于管理不善,某些工程从建成起就没有发挥效益,即使运行的工程由于经营机制不活也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三是节水意识不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市对部分水利工程进行了节水改造,同时新发展不少喷滴灌节水工程,节水总面积达到12万亩。但由于部分群众存在大水漫灌、粗放经营的不良习惯,工程实际没有很好地得到节水目的。四是有水不用。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老百姓兴水、用水的意识明显增加,但部分地区,由于调产缓慢,增收效益不明显,群众灌溉主动性不强。守着水不用,看着水不浇,用水积极性不高。五是抗旱水源工程还大有潜力可挖,需进一步建设,以提高抗旱灌溉效益。2.5抗旱能力2.5.1主要抗

25、旱工程情况(一) 水利工程及供水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小型水库98座,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1座,为水库(其库容为3.94亿立方米)。库容在1000万至1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7座。库容在100至1000万立方米的小(I)型水库38座。库容在10至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52座。全市水库总库容7.34亿立方米,兴利库容4.26亿立方米,设计供水量为3.2亿立方米。全市有各类饮水工程2161处,自来水入户率88%。小型泵站492处,机电井1341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428处,有效灌溉面积6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48万亩。水电站66座,装机容量8.0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04亿度。根据*市水

26、中长期利用规划(2013年)资料,截止2010年底,全市现有各类水利工程的总供水能力为44040.48 万m3。其中:地表水13960.48万m3,地下水22753万m3,其它水源7327万m3。全市2010年总取用水量为41555.57万m3,其中农业用水14048.22万m3,工业用水17968.85万m3,城镇生活用水4774.4万m3(指小生活),农村生活用水1958.56万m3,生态环境用水706.82万m3。 (二) 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措施1、抗旱水源工程1)“八库四供”工程,是*市目前在建或新建的一批新水源项目,这些工程可以为全市的抗旱提供应急水源。其中位于*的水库可供城市生活、工

27、农业用水2.07亿m3/a;位于*干流的水库年可供水1000万m3;*水库年可供水1600万m3;*水电站水库年可供水1400万m3;*水电站水库年可供水600万m3;*水库年可提供工农业用水600万m3。水库年可供水600万m3;*水库年可提供城市生活、工业用水1500万m3;位于*的供水工程供水4400万m3;*下游供调水工程年供水规模3450万m3;*水库供水工程年可提供工农业用水500万m3;固截潜流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820-910万m3,“八库四供”可增加供水2.72亿m3。2)灌区工程:节水灌区工程总干管由水库水电站尾水渡槽取水,全长18.km。灌区受益范围共32.2万亩,按地域分

28、,*县5.4万亩,*县5万亩,*县16.8万亩。“十二五”期间,*、*、*还将规划建设一大批引、蓄、提等小型抗旱节水灌区、园区。2、集雨蓄水工程。境内东西部山区多选择山场开阔、坡度较大,容易形成地面径流的区域,修建集雨蓄水工程,把汛期降雨形成的径流引到蓄水工程中,用于春播夏种和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用水。*市中南部、*县巴公一带、城区北石店到市区一带等由于多年来煤矿开采,造成地面塌陷、裂缝成网状,雨洪入渗强烈,井下巷道在闭矿后形成了很大的地下库容,可通过滞蓄、分洪等措施,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3、节水工程。结合*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建设,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形

29、式,缓解缺水矛盾。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在桑蚕(?)园区对大田作物以低压管道输水和喷灌为主,经济林果以微灌、渗灌和喷管出流灌溉为主;温室大棚以滴灌为主;大型灌区以渠道防渗为主。4、生态水保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退耕还林还草,绿化自然环境,涵养水源的生态工程建设,增加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变全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5、现有水利设施配套改造工程。全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现有工程的整修、配套、改造和管理,以恢复、巩固和提高现有工程灌溉效益,在此基础上,适当外延,续建和新建必要的工程,有计划地扩大灌溉面积。*市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详见附图2-3*市水利工程现状分布图、表

30、2-2*市抗旱应急水源大中型水库情况表、表2-3*市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水源地情况表。 表2-2 *市抗旱应急水源大中型水库情况表 单位:km2、万m3、千公顷水库名称建设地点所在河流流域面积总库容年供水量供水对象有效灌溉面积供水范围(乡、镇、办)*49903940020700工业、农业城市生活1.35*12408050248工业、农业0.79*879928005000工业、农业*235922881000工业*河4101432600工业、农业获泽河3382347262工业、农业0.87涧河127.61028650工业、农业0.2*12611728农业0.03*1041400农业0.23表2-3 *

31、市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水源地情况表单位:万m3应急水源地名称所属辖区(县)水源类型地下水可采量供水能力供水对象供水状况供水范围(乡、镇、办)泉水、井水4400340工业岩溶水泉水66002300工业供阳电岩溶水泉水、井水31503100城市生活、工业供市区岩溶水泉水30003000生活、工业供*县城岩溶水岩溶井水547200工业岩溶井水730150工业岩溶井水365310生活、工业孔隙井水700700工业、农业、生活截潜流岩溶井水295458城市生活、工业地下水超采区岩溶井水720903城市生活、工业地下水超采区岩溶井水12301564城市生活、工业地下水超采区岩溶井水18102200城市生活、工

32、业地下水超采区2.5.2非工程体系建设情况(一)抗旱服务组织情况全市现有6个县级抗旱服务队、为推动乡镇、村庄、农户的抗旱积极性,提高总体抗旱服务水平,全市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中心,现已发展中心乡镇服务分队39个、抗旱协会86个、农户2818户,专业从业人员221人(其中正式职工165人);主要抗旱设备中移动提灌设备1109台(套)、输水管道3.8万米、机动车辆39辆、大型设备23台(套);抽水能力1.3万m3/h;应及送水能力677吨/次;抗旱设备固定资产1633.6万元;每个县的抗旱设备固定资产在120万元以上。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实行售、租、修、配、浇一条龙服务,公开抗旱服务热线电

33、话,开展全方位抗旱服务,利用技术、设备优势组建抗旱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二)旱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市、县(市、区)两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积极开展旱情预报、监测和会商制度。对旱情、降雨、气温、风力、土壤墒情等有关数据进行适时观测和预报。旱情严重时,水利、农业、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定期召开碰头会,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干旱等级,提出抗旱措施。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雨情、墒情自动预测预报系统包括一个中心站(市防汛办)、5个县级站(县防办)、13个雨量站、7个雨量水位站、30个雨情墒情监测点,结合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完善我市的旱情监测预警具有

34、重要作用。(三)其它非工程体系建设1、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压缩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种植面积,培育优质作物和扩大棉花、油葵、杂粮及小日用品种等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2、推广抗旱新技术,实行科技抗旱。推广地膜覆盖、IC卡浇地技术,使用FA-旱地龙等保水利、抗旱剂等,通过采取科技抗旱措施,减少作物水分损失或消耗。3、充分利用灌区工程,发挥公司、站、组等作用,组织好各灌区供水抗旱,使有限的地表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4、抗旱物资储备。抗旱机具、维修零配件、抽水设备等抗旱物资较为齐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对抗旱物资建章立制,加强规范化管理。5、探索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增加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通过加强

35、农业保险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改变单纯由政府提供灾害救济为由社会承担,增强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解除农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民遇灾不返贫。3指挥体系与职责3.1指挥体系3.1.1 抗旱指挥机构的组成 (一)*市人民政府设立*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组织和指挥全市的抗旱工作。市防指总指挥及副总指挥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由市水务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军分区、武警*支队、市公安局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有:市水务局、*军分区、武警*支队、市公安局、市广电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住建局、市卫

36、生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统计局、市气象局、市交通局、市农机局、市林业局、市水文水资源勘测部门、*供电分公司、市石油公司、联通*分公司、移动*分公司、等(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辖区的抗旱救灾工作负总责,并成立相应的指挥机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指挥,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为成员单位,按职能分工积极配合,共同协作,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抗旱工作。3.1.2 办事机构设置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属常设机构,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市城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县长*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

37、县长*市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市水务局、*军分区、武警*支队、市公安局、市广电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住建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统计局、市气象局、市交通局、市农机局、市林业局、市水文水资源勘测部门、*供电分公司、市石油公司、联通*分公司、移动*分公司等*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图2 -1 *市抗旱指挥体系示意图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3页 共74页3.2组织机构职责(一) 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职责(1)在*市人民政府和上级防汛抗旱指

38、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抗旱工作的法规、政策和同级人民政府、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决定、指令。(2)制定和修订各级抗旱预案。(3)在全市行政区域内有干旱灾害发生时,组织召开抗旱工作应急会议,听取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利、水文、农业、气象等部门的灾情汇报,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应急工作。 (4)统一指挥全市的抗旱工作,组织市级相关部门、驻市部队按本预案规定职责对受灾地区进行抗旱救灾。(5)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干旱灾情和救灾应急工作有关情况。(二)总指挥、副总指挥及成员单位职责(1)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对全市抗旱工作负总责,统一指挥全市抗旱救灾工作,对抗旱水源配置和发生特大干旱时抗旱救灾部队的调用等重

39、大问题做出决策。(2)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指挥全市抗旱救灾工作,对总指挥负责。(3)当长时间无有效降水,主要河流水情接近历史最低流量,抗旱水源枯竭,发生严重干旱以上灾情时,副总指挥应组织防汛抗旱办公室及成员单位进行旱情会商和抗旱题研究,报总指挥决策。(4)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在总指挥、副总指挥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做好全市防旱抗旱救灾工作。(5)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抗旱法规、政策,督促本系统组织做好抗旱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防旱抗旱救灾意识。(6)了解全市防旱抗旱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检查督促进行应急抗旱工程建设,制订抗旱水源调度方案和各项抗旱措施

40、的落实。(7)及时了解旱情,指导督促及早做出部署,与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共同组织指挥当地群众抗旱救灾,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抗旱调度指令。(8)指导全市在旱情发生后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做好抗旱水源调度和应急供水,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做好本行业、本部门的抗旱工作,督促本行业、本部门抗旱职责的落实。(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传递上级抗旱救灾工作指令。(2)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和抗旱救灾应急工作情况,并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为指挥部主要领导提出防旱抗旱决策的科学依据并具体实施防旱抗旱救灾的调度工作。(3)组织协调防汛抗旱指挥部

41、各成员单位的联系,督促其各自防旱抗旱工作职责。 (4)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新闻报道工作。(5)处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水务局负责组织会商,分析水文、气象实况、土壤墒情及旱情形势,协调组织实施人工增雨工作;制定防旱抗旱及救灾方案,对防旱抗旱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供指挥部决策;负责水利工程调度,编制城市和农村抗旱应急供水计划,统一合理调配抗旱水源,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效益;组织实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抗旱应急工程修复,定期向防汛抗旱指挥部报送物资储备情况,收集分析水文、气象及旱情资料,下达抗旱调度指令,做好旱灾的调查、核实和统计。

42、*军分区负责协调驻军、组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参加抗旱抢险救灾。根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令,组织车辆运送抗旱物资,为乡村群众开展送水解困工作。武警*支队负责紧急组织调拔抗旱应急队伍,做好抗旱应急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市公安局负责维护抗旱救灾秩序,做好灾区治安工作,打击偷窃抗旱器材、破坏抗旱与灌溉工程设施的犯罪。市广电局负责抗旱救灾新闻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实事求是地报道发生的旱情灾情,宣传抗旱方针政策和防旱抗旱及救灾动态。市财政局负责协调市防汛抗旱办公室申报、筹集、安排应急干旱所需资金。对市防办提出的资金分配方案进行协商,及时下拨,监督使用。市农委负责灾后到各

43、乡镇指导农民改种、补种旱地作物,帮助调集、调剂旱地作物种子、种苗;协调全市农业生产的抗旱救灾工作,按照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及旱情、苗情,推广应用农业抗旱新技术;制定农业救灾措施、技术指导,帮助灾区群众搞好抢收抢种,恢复生产。市住建局:负责市区抗旱日常工作及城市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市卫生局负责疫情防治工作,负责组织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工作,指导群众做好饮用水消毒,保证饮水安全。市环保局负责灾区饮用水源的监测和保护,做好饮用水质的检验工作;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负责污染源防控和工农业用水污染防治工作。市民政局负责灾情调查和灾民安置生活救济工作,及时申报和发放救灾物资,帮

44、助重灾乡村和重灾农户生产自救,使灾民有饭吃,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全市干旱灾害的救灾及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查灾、报灾和赈灾工作;负责赈灾物资的筹集、管理、发放。市统计局负责调查干旱灾害损失,并及时向市防指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干旱灾情及救灾动态。市气象局负责全市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并向指挥部及有关成员单位提供气象信息;从气象角度对旱情形势作出分析和预测和建议,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人工增雨工作。市交通局负责抗旱救灾及重点工程的物资运输;组织协调抗旱救灾及撤离人员的运送;协调组织防汛抗旱车辆投入抗旱救灾工作,解决旱区临时人畜饮水困难。市农机局保障抗旱农业机械优先供应。市林业局负责全市主要林区的抗旱及森林防火工作。市水文水资源部门负责全市主要河道的水文测报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防汛办提供水情,并做好河道沿途的旱情预报工作。*供电分公司负责提供所辖电站运行的实时信息,负责受旱地区电力设施的重点检查和维护,做好抗旱用电的调配,保障抗旱救灾的电力供应。市石油公司负责抗旱时期灌溉等用油的供应工作。联通*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负责全市防旱抗旱及救灾工作的通讯联络,做好干旱灾害发生时通信保障工作。根据旱情需要,协调调度全市电信运营企业的应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