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3655460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第六图书馆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离薄煤层群和内蒙古酸剌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工程实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研究成果扩大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对衰老矿区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大型现代化新型矿区的开发规划及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表3,参9.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

2、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离薄煤层群和内蒙古酸剌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工程实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研究成果扩大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对衰老矿区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大型现代化新型矿区的开发规划及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表3,参9.近距离煤层群 上行开采 上位煤层覆岩 判别方法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马立强 汪理全 张东升 刘玉德 刘江1,3 张太平 欧阳广斌 1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3、江苏徐州221008 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 3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4平煤集团四矿,河南平顶山4670002007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第 2 2卷第 4期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7年 l 2 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 U n iv e r s i t y o f S c ie n c e&T e c h n o lo g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V0 l _22 No 4 De c 20 0 7 近距离煤层群

4、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马立强,-,汪理全,张 东升 一,刘玉德 一,刘 江,张太平。,欧阳广斌(1 中国矿业大学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 2 1 0 0 8 3 内 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 1 7 0 0 0;4 平煤集团四矿,河南 平顶山 4 6 7 0 0 0)摘要:在分析 近距 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 与主要影响 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 开采判别方 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 层 的覆岩状况与上行 开采 的关 系进行 了阐述 给 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 离薄煤层群和 内蒙古

5、酸剌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 开采的工程实 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 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 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 研究成 果扩大了近距 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 用范围,对衰老矿 区遗 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 大型现代化新型矿 区的开发规划及 西部矿 区的 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表 3,参 9 关键词:近距 离煤层群;上行 开采;上位煤层覆岩;判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 T D3 2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2-9 1 0 2(2 0 0 7)0 4 0 0 0 1 0 5 传统理论认为上下煤层之间的层间距和下位煤层 的采厚是影响上行顺序

6、开采的主要技术因素,采矿工程 师研究上行开采时,常把上、下煤层之间的层间距 与 下煤层采高 之比 称为采动影响倍数,当下部开采 多个煤层时,综合采动影响倍数称为 基于此,目前国 内关于煤层间或煤层群间能否采用上行式开采的各种 判别方法,基本都围绕层间距和下位煤层采厚进行 即通 过对已成功的上行开采实例进行研究,获取不同开采条 件下 和 的临界值【因此,研究仅局限于需要上行 开采的上位煤层的下伏岩层,而没有对上位煤层的覆岩 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先对上行开采的 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现行的上行开采 可行性判别方法进行了评述,阐述了上行开采机理,进 而结合工程实例对上位煤层

7、覆岩岩性及其结构与近距 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1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 1 1 采场上覆岩层裂隙场发展规律 上行开采破坏了采场上覆岩(煤)层的原始应力 平衡状态,引起岩体应力重新分布、当重新分布后的 应力超过岩(煤)极限强度时,必然引起上覆岩(煤)层 的横向及纵 向变形与破坏 上覆岩(煤)层 的横向及纵 向离层变形主要产生大量采动裂隙,破坏煤层,但 随 时间延长,此采动裂隙会重新 闭合压实、而纵向剪切 变形则表现为煤(岩)层发生 台阶错 动,破坏煤层结 构,这是影响上行开采的根本障碍 控制煤(岩)层纵 向台阶错动,就是采场围岩力系平衡问题 因此,研究 层间岩性及其形成平衡

8、岩层结构 的条件,是研究上行 开采机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1-2 围岩平衡机理 由采场上覆岩层破坏及移动规律可知,采场上覆 岩层体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垮落带、断裂带及弯曲下 沉带 从围岩平衡 的观点可分 为非 平衡带(即垮落 带)、部分平衡 带(相 当于断裂带下 位岩层)、平衡带(相当于断裂带下位岩层之上的岩层)沿走向可分为 原始应力区、煤壁支撑区、离层 区、重新压实区及稳定 区 在煤壁支撑区内,下有采面煤壁及其上方岩体所 收稿 日期:2 0 0 7 0 5 2 2 基金项 目: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NC E T-0 5 0 4 8 0);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基金(2

9、o o 5 B o o 2)作者简介:马立强(1 9 7 9 一),男,宁夏吴忠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开采方法及采动覆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 http:/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支撑,故上部水平拉伸及下部压缩变形剧增;在离层 区,铅垂方向受拉伸,故上下离层变形最充分;而在重新 压实区内,顶板下沉被采空区矸石所支撑,故采动裂隙 重新闭合压实 从而说明断裂带岩层在下沉过程中岩块 间相互咬合可形成“采面煤壁及其上方岩体 一采空区跨 落矸石”为支撑体系的平衡岩层结构 平衡岩层结构能 阻止上覆岩(煤)层纵向台阶错动 因此,当上煤层位于 距下煤层最近的平衡岩层之上时,即可上行开采 1

10、 3 围岩平衡高度 设从下煤层顶板至平衡岩层顶板的高度叫围岩 平衡高度 围岩平衡高度一般用下式求算:H 式中,为下煤层采高,m;。为平衡岩层本身的厚 度,m;K。为距煤壁(周期来压步距)处的岩石碎胀 系数 此式表面上看来关键是与下位煤层采高和煤层 间岩层的性状有直接关系,但不能忽略岩石碎胀系数 的大小与矿 山压力即煤层 间平衡结构的形成除与煤 层间岩性和下位煤层采高紧密相关外,还与上位煤层 覆岩条件有关在设定岩石碎胀系数时一定要考虑上 位煤层的覆岩条件对周期来压 的影响 因此,在考虑上 行开采可行性时,不能只将 和 的临界值来作为 判断依据,必须考虑上位煤层覆岩岩性与结构 2 上行开采影响因素

11、与判别方法分析 2 1 上行开采的主要影响因素 传统研究方法忽略了上位煤层的覆岩岩性 及结 构对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的影响,上位煤层覆岩如能形成稳定的力学结构,则使上 位煤层失去了产生 台阶下沉的动力,大大减小其台阶 下沉量,有利于上行开采 尤其是当上位煤层覆岩有关 键层时,其破断与运动对整个采场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都有决定性影响,可大大减小上行开采必要的层间 距,而这恰恰在以往的研究中被轻视了 2-2 上行开采判别法的分析 目前较常用 的上行开采判别法是比值判别法,煤 矿煤层间上行开采 的实践及研究证明:当上、下煤层 之间为坚硬岩层 时,K=8;中硬岩层 时,K=7 5;软弱岩 层时,K

12、=7 先采下部一个煤层,一般可以不影响在上 2 煤层 内正常准备和采煤 此外,我 国煤矿煤层群上行 开采的实践及研究证 明:当上、下煤层之间为坚硬岩 层时,6-3;中硬岩层时,K =6 0;软弱岩层时,5 5 上述值是根据大量工程实践统计 出来 的,简单适 用,但 比较保守,只宜在地质条件不清楚时作为参考 我国还常用“三带”判别法 其依据是当上位煤层位于 下位煤层开采引起的垮落带之内时,上位煤层的结构 遭到严重破坏,下位煤层先采后上位煤层无法开采 并且统计 出了煤层顶板覆岩内为坚硬、中硬、软弱、极 软弱或其互层时,垮落带高度的计算公式 但此处 的 岩性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层间岩性,且这些公式也都

13、 是统计得来的或是 由破断岩体的碎涨系数来反推,而 在下位煤层开采前又不能准确实测 出其垮落带高度 和碎涨系数此外北京开采所分析回归出了受下部煤 层采动影响的上行开采的必要层间距计算公式,但此 判别式也都是由工程实践统计出来的 上述这些判别方法都只着重考虑了下位煤层的 采高、层间距和层 间岩性,没有认识到上位煤层 的覆 岩岩性及结构对必要层间距的决定性作用,限制 了近 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 3 近距离薄煤层群上行开采 平顶山四矿 己组煤层 中的己。煤层较薄,厚度为 1 3 1 5 m,而己。煤层厚度多在 3 5 4 0 m,煤层倾 角 7。1 2。,己。和己。煤层间距较小(平 均 8

14、m,最 薄处 4 m),按照传统的上行开采判别方法,不能进行 上行开采,因此在己。煤层采过之后,上覆己。煤 层被遗弃3 4】为让薄煤层近层距综采上行开采成为可能,以挽 救那些曾被遗弃的己。煤层,该矿在己。采空区之 上,选择己 2 3 0 6 0采煤工作面进行了上行开采工业 性 试验 3 1 数值模拟 首先采用 U D E C进行数值模拟,对上行开采的可 行性进行了研究 模拟方案走 向模型的范围取 5 0 0 x 4 5 m,倾 向模型的范围取 3 0 0 x 1 0 0 m(倾角为 l 0。)围 岩物理力学性质参照平 四矿工作面实际岩体力学特 性确定,见表 1 节理特性考虑采动影响,围岩本构关

15、 系采用 M o h r C o u l u m b模型 模拟结果表明:己。煤层开采后的垮落带高度 约 67 m,在工作两端头、开切眼和停采线对应位置 己 煤层有一定的台阶下沉,但台阶下沉量没有超过 维普资讯 http:/ http:/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己 煤层厚度的一半(7 5 0 m m),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可以不影响工作面正常开采认为可以进行上行开采 分析认为,平四矿上行开采的两个有利条件是:两层煤之间的岩层为软弱岩层;上位煤层(己。煤层)的直接顶为 8 m的软弱岩层,老顶为 2 0 m较坚硬的岩 层(关键层)第一个条件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 第二个条件,原理在于:己。,煤开采后,

16、己 煤层 的 老顶(关键层)基本不会破断,承载了上覆岩层 的大部 分压力;再通过直接赋存在己。煤层上的 8 m软弱岩 层的消化吸收,己 煤层所承受的压力和变形都 比较 均匀,失去了产生剧烈 台阶下沉 的动力 5-7 1 为了验证 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合结构有关,作者将己 煤层直接顶和老顶的岩性改变,即在模拟 计算 中将直接顶变为坚硬岩层,老顶变为软弱岩层进 行数值计算 在己。煤层底板设置监测线,其计算后 得到的走向(水平)模型监测线 4(己。煤)的变形量总 结如表 2所示 改变岩层性质后的计算结果证 明:己。煤的变形程度整体变大了,不利于上行开采 煤层开 采后的垮断和变形状 况,

17、不但与直接顶有关。还与上 覆大范围的岩层覆存条件有关 因此,上行开采的可 行性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上、下两层煤之间的岩层,还 应考虑上位煤层覆岩覆存状况 表 1 U DE C模拟中煤岩层岩力学参数 Ta b 1 M e c h a n i c a l pa r a me t e r s o ft he c o al s e F D a n d s t r a t a i n t h e UDEC 表 2 己 煤最大变形量 Ta b 2 Th ei n a x d e f o r ma ti o n o f J 1 5 c o al s e a l T l 3 2工业性试验 己1 5 2 3 0

18、6 0 工作面采用 Z Y 2 6 0 0 1 0 2 2 型支撑掩 护式液压支架进行上行综采 工作面顶板压力显现整体 不明显,通过采取超前移架、补打煤壁护帮点柱、浅截深 割煤等措施,没有出现大的冒顶或其它异常情况初期 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都 比己 伽 的来压步距小 己 5-2 3 0 6 0 工作面安全回采煤炭 3 8 3 7 9万 t,工 作面采出率达9 8 8 7 上行开采还提前释放了己。煤 层的瓦斯,且更为有利 的是下层煤 己,的开采使其 上覆岩层压力得到了适 当卸压,高地压转移,己。煤 层工作面巷道压力减弱,使 2 3 0 6 0 工作面得以顺利掘 巷和维护 平四矿在上位薄煤层中采

19、用综采工艺,工作面平 均最高达单产 5 7 2 6 0 t 月,最高 日产达 2 2 6 4 t,已成 功 回收出 6 4 6万 t 煤炭,创造了约 5 8 1 4万元的经济 效益,解放了己 煤的 2 7 6 5万 t 储量 系统各环节基 本正常,未出现安全事故,充分证实平 四矿近距离煤 层群上行开采是切实可行的 同时也说明上位煤层覆 岩岩性和组合关系对上行开采的意义,扩大了上行开 采范围,为复采采空区上部遗留煤炭资源提供了依据 和经验 4 近距离厚煤层群上行开采 内蒙古 伊泰集 团酸 刺沟煤矿 设计生 产 能力 为 1 2 0 M t a,自上而下赋存有 4煤、5煤、6 E 煤和 6煤等 近

20、距离煤层,见表 3 传统的上行开采判别方法认为综 合采动影响倍数 K z 太小,不能进行上行开采 但为 了 尽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减少初期巷道工程量、投资 及建井工期,同时为了不在生产初期开采浅埋煤层使 浅表水资源流失,避免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 响,决定实行下行与上行相结合的开采方式 即先依 次采 6 煤 和 6煤两个厚煤层,再依次上行开采上方 的 4煤和 5煤 表 3 酸刺沟近距 离煤层群综合柱状表 Ta b 3 Compr e he ns i v e c o l umn of t h e Su n c i go u c oa l s e a n 2 s 3 维普资讯 http:/ ht

21、tp:/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4 1 可行性分析 综合考虑上位煤层覆岩与上行开采 的关系,认为 对 4煤和 5煤上行开采有直接影 响的岩层还有 4煤 的上覆岩层 4煤的上覆岩层中有两个关键层,这种覆 岩组合关系特别适合上行开采,主关键层老顶基本不 会垮断,即使垮断后也可以形成具有很强承载能力的 大结构 5 1,承载了上覆岩层的大部分压力 加之主关键 层 与 4煤之间软弱岩层的传递消化,4煤和 5煤所受 压力 已比较均匀,失去了产生台阶下沉 的动力,有利 于上行开采 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对 6 E 煤和 6煤开采后,4煤和 5煤的可采性进行了研究 为清晰直观地研究 6 E 煤和 6煤依次开采后的 4

22、煤和 5煤变形状况,模型采用 1:1 0 0的比例 6 E 煤埋深 2 0 0 m,模型前后局部采用有 机玻璃板和钢板及角钢封闭,以防模 型坍塌 模拟中 6 E 煤分两层开采,上分层采用大采高(4 5 m)开采工 艺,下分层放顶煤开采工艺;6 煤采用放顶煤工艺一次 采全高 模拟结果如图 1 所示 图 1 6-L 煤和 6煤采后的状 况 Fi g 1 M od e l c o nd i t i o n a f t e r 6 a nd 6 c o a l s e a r l mi ne d 物理模拟结果表明:6 上 煤分两层开采后且再采煤 之后,4 煤层和5 煤层虽然有明显的弯曲下沉,但其整 体

23、连续性保持完好,可以上行开采 4 2 关键技术措施 上煤层工作面回采期间 4 煤老顶可能随 6 E 煤层 老顶同时断裂,可能出现台阶下沉,容易发生局部冒 顶或大面积 冒顶现象,有可能压死支架;上煤层回采 巷道部分地段可能出现底板裂隙,容易造成支柱钻底 量大,降低超前支护效果;特别是进人工作面超前移 动支承压力影响区时,围岩变形可能急剧增大,巷道 断面有可能无法满足需要;下煤层的采动裂隙可能会 在上煤层生产期间溢 出瓦斯 针对回采期间可能出现 的问题,宜采取以下关键技术措施:(1)上煤层工作面采用追机移架的方式对顶板进 4 行 及时支护,移 架采用带 压移架 即少 降快移 的方 式,顶板破碎时可

24、紧跟采煤机前滚筒移架或超前进 行移架(2)上煤层回采巷道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 3 0-4 0 m,并采取相应安全保障措施 (3)上煤层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要严格保证工作 面的支护质量 (4)上煤层掘进和回采期间都应根据底板裂隙的 发育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通防措施(5)为使上煤层移动曲线达到充分采动,要求下 煤层工作面尺寸足够 大,应采用长壁采煤法,使上煤 层达到该地质技术条件下 的最大面积均匀下沉 同 时,要合理布置上煤层的开采边界 上煤层工作面应 位于下煤层工作面采奎区的内部,避免受到下煤层工 作面开采边界处覆岩台阶下沉的不利影响(6)下煤层应采干净,不留残余煤柱,故下煤层最 好采用无煤柱护巷(7

25、)加快下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 受下部采动影 响的上煤层总要经历拉伸、倾斜和压缩变形作用而后 趋于稳定 提高采面推进速度,连续采煤,可缩短变形 过程,减少变形程度(8)上下煤层开采均采取小控顶小步距直接顶充 分垮落充满采空区的开采方案,使煤层开采后其直接 顶充分垮 冒,碎胀充填实开采空间,上覆岩层均匀下 沉,不致发生大的错动和扭曲移动 5 主要结论(1)下位煤层开采后,上覆岩(煤)层的横 向及纵 向离层变形主要产生大量采动裂 隙,破坏煤层,但随 时间延长,采动裂隙会重新 闭合压实;而纵向剪切变 形则表现为煤(岩)层发生 台阶错动,破 坏了煤层结 构,是上行开采的最大障碍 因此,上行开采 的关键是

26、分析和控制煤(岩)层纵 向台阶错动,即采场上覆岩层 纵向裂隙场发展规律 上位煤层如位于最低平衡岩层 之上,可保证其 比较完整连续,可上行开采(2)上行开采的可行性与上位煤层覆岩性质及其 组合有关系,不能只局限于上、下两层煤之间的距离 和岩性 在上位煤层覆岩能形成较好的力学结构的地 质条件下,会使上位煤层所受压力 比较均匀,失去 了 产生台阶下沉的动力,有利于上行开采 (3)在适宜地质条件下,上位煤层覆岩与上行开 采的可行性 的关 系扩大 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 的 应用范围 层间岩层为软岩时,采动影响倍数大于 3 维普资讯 http:/ http:/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5就可上行开采,即上煤

27、层位于规则垮落带以上即可 上行开采 参考文献:【I】汪理全,李中期 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 9 9 5 WA N G L i-q u a n,L I Z h o n -q i T e e h ulq u e o f C o a l S e a ms As c 咖Id i n g Ml n i I I g【M】B e ij i n g:V r e s ofC oal I n d u s tr y,1 9 9 5 【2】S I N G H A R U N,K U MA R S I N G H,R A J E N D R A,e 以 ind i n e d S li c i

28、 n g o f a T h i c k C o a l S e a m i n A s c e n d i n g O r d e r-A C a s e S t u d y L 玎 aM B u l l e t i n,2 0 0 2,9 5(3):1 2 4 1 2 8 3】沈五名 近距离薄煤层上行低综开采实践 叨 煤炭技术,2 0 0 5,2 4 (1 0):5 0-5 2 S HEN W u I n i Il g P r a c t i c e o n Up h i l l L o w S u p p o S y n t h e s i s Me c h a n i z a t i

29、o n E x t r a c t i o n of N e a r D i s t a n c e Th i n C o a l B e d 叨 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2 o 0 5,2 4(1 0):5 0-5 2 4 韩万林,汪理全,周劲锋 平顶山四矿上行开采的观测与研究L 玎 煤 炭学报,1 9 9 8,2 3(3):2 6 7 2 7 0 HAN Wa n-l i n,WANG L i-q u a n,Z HOU J i n f e n g Ob s e r v a ti o n a n d I n v e s ti g a ti o n of As

30、 c e n d i n g M i n i n g of S e a m s i n P i n d i n g s h a n N o 4 Mi n J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C o a l S o c i e t y,1 9 9 8,2 3(3):2 6 7 2 7 0 【5】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等 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M】徐州:中 国矿业 大学 出版社。2 0 0 3 Q I A N Mi I】g-群10,MI A O Xi e-x i n g,X U J i a-f i n,e t Ke y S t r a t a T h e o r y i n

31、 Gr o u n d C o n t r o l【M X u z h o u: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 Mi n i I 1 g an dT e c h n o l o g yP r e s s,2 0 0 0 6 彭苏萍,凌标灿,郑高升,等 采场弯曲下沉带内部巷道变形与岩 层移动规律研究叨 煤炭学报,2 0 0 2,2 7(I):2 l 一 2 5 P ENG S u-p i n g,L I NG Bi a o-c a n,ZHENG Ga o-s h e n g,e t a 1 S t u d y o n Ov e r Ro ck Mo v i n

32、 g an d Ro a d w a y De f o r ma t i o n Wi t h i n the C u r v e S u b s i d e n c e Z o n e 叨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o a l S o c i e t y,2 0 0 2,2 7(I):2l 一 2 5 7】钱鸣高,石平五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 版社,2 0 0 3 Q I A N Mi n g-g a o,S H I P i n g-w u Ro c k P r e ml r e a n d S t r a ta C o n t r o

33、l 【M X u z h o u:I n d u s tr y P u b l i s h i ng H o u s e,2 0 0 3 【8】张东升,马立强,缪协兴,等 综放巷内充填原位沿空留巷技术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 0 0 5,2 4(7):I 1 6 4 一 I 1 6 8 Z HANG D o n g s h e n g,MA L i-q i a n g,MI AO Xi e-x ing,e 以Th e T ech niq u e of G0 b 一 6 i d e En t r y Re ta i n i n g Wi th En tr y-in P a c k i n g

34、o n I ts Or ig i n al P o s i t i o n i n F u l l y-mec h a n l z e d C If a c e W i t l l T o p-c o a l C a v i n g 叨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o c k Me c h a n i c s and-g ine e r ing,2 0 0 5,2 4(7):I 1 64一 I 1 6 8 9 李鸿昌 矿山压力的相似模拟试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社,1 9 8 8 LI H o n g-e h a n g P h y s i c a

35、 l S i mu l a t i o n o f Gr o u n d p r e s s u r e【M】Xu z h o u:Pa b s h i n g Ho u se of Ch i n a Univ e rsi ty o f Mi n i n g and Te c hn o l o gy,1 9 8 8 A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S t u d y o n Fe a s i b i l i t y o f Ne a r Di s t a n c e Co a l S e a m Gr o u p As c e n d i n g M i n i n g

36、MA L i q i a n g ,W ANG L i-q u a n ,Z HANG Do n g-s h e n g ,L I U Yu d e ,一,L I U J i a n g ,Z HANG T a i-p i n g z,OUYANG Gu a n g b i n 4 (1 S c h o o l o f Mi n e r a l a n d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X u z h o u 2 2 1 0 0

37、 8,C h i n a;2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o f C o a lR e s o u r c e sMi n i n gS a f e ty,Xu z h o u 2 21 0 0 8,C h i n a;3 Yi t al C o L t d ,Er d o s 0 1 7 0 0 0,C h i n a;4No 4C o a l Mi n e o f P i n g d i n g s h a nC o L t d P i n g d i n g s h a n 4 6 7 0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38、t:T o s o l v e t h e t r a d i ti o n a l j u d g m e n t s d i ff i c u l t i e s o f the a s c e n d i n g m i n i n g,t h e r e l a t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asc e n d i n g mi n i n g a nd the o v e r l y i n g s tra t a o f u pp e r c o al s e a n l was e x p a t i a t e d,b a s e d o

39、 n t h e an aly s i s o f the me c h an i s m o f as c e n d i n g mi n i n g an d the tra d i t i o n al ma i n f a c t o r s th a t i n flu e n c e i t T he i n d u s t r i al t e s t o f asc e n d i n g mi n i n g o f the ne a r d i s t an c e th i n c o al s e a l l l g r o u p i n P i n g d i n

40、 g s han No 4 c o al mi n e an d t h e n e ar d i s t a nc e thi c k c o a l s e a n l g r o u p i n Su an c i g o u c o al mi n e,an d the ke y t e c h n i c al me asur e s o f as c e nd i n g mi n i n g we r e p ut f o r ward Th e o r e ti c an aly s i s,n ume r i c al s i mu l a t i o n an d i n

41、d u s t r i al t e s t p r o v e d tha t the l i th0 1 o g y and i t s s t r u c t u r e o f o v e d y i n g s tra t a o f the u p p e r c o al s e a n l h a v e i nfl u e n c e t o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asc e n d i n g mi n i n g T h e s t u d y a c h i e v e me n t s b roa d e n t h e a

42、p p l i c a t i o n are a o f asc e n d i n g mi n i n gI t i s i mpo r t a n t t o i n c r e ase t h e r e c o v e r y r a ti o o f l e a v i n g b e h i n d c o al r e s o u r c e s i n the o l d mi n e are a a n d l a y o u t the mo d e m o v e rsi z e rai n e are a andp rot ect the e n v i ron m

43、e n t i nthew e s t e rn mi n ea r e a 1 fi g s ,3 t a b s ,9 r e f s Ke y w o r d s:n e ar d i s t a n c e c o al s e a IT l g r o u p;asc e n d i n g min i n g;o v e rl y i n g s t r a t a o f u p p e r c o al s e a m;j u d g m e n t s me tho d Bi o g r a p h y:MAL i-q i an g,ma l e,b o r ni n 1 9 7 9,P h D,l e c t u r e r,i n s t r u c t o r a n dmi n i n groc k c o n tr o 1 5 维普资讯 http:/ http:/ 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