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_支振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_支振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宄所副研宄员,法学博士。 习近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 ( 2016年 11月 16B,人民日报 2016年 11月 17日,第 1版。 参见支振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愿景与中国担当 ),光明日报 2016年 11月 27日,第 6版。 参见支振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反对网络霸权 ),求是 2016年第 17期,第 57页。 理论纵横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 支振锋 # 摘要:互联网在给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当前,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不均衡,规则不健 全,秩序不合理,结构畸形、霸权宰制、法治贫困。形式上技术社群自发制定规则,实则从根本
2、上受到美国的控 制,从而形成国际互联网去中心化掩盖下的权力垄断,一家独大下的丛林社会,对国际正义、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 极为不利。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国际社会需要公正的互联网治理法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 会上提出了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 “ 四项原则 ” 和 “ 五点主张 ” , 2016年乌镇峰会上又提出了构建网络 空间命运共同体的 “ 四个目标 ” ,为互联网全球治理贡献出了中国方案,指出了法治之道。互联网的全球治理法治 化 要坚持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建立平等参与互联网规则制定的机制,增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制度供给,最终实现全 球互联网共享共治。 关键词:互联网全球治理;
3、法治贫困;中国方案;法治建构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网络空间促生美丽新世界,也带来未知新领域。互联 网发展迅疾,变化万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 战 =“ 互联网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 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构建 “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是互联网发展的美好 愿景,也 是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的重要保证。 现实发展却不容乐观。在互联网技术创新、社会应用及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国际互联网 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个人信息泄露、侵害个人隐私、侵犯
4、知 识产权、网络犯罪猖獗等威胁仍然严峻的基本现状没有变;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等 全球公害依然有待解决的基本格局没有变。 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 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网络空间鱼龙混杂。尤其是少数网络 强国,凭借不对称甚至压倒性互联网技术与资源优势,奉行网络霸权;发展中国家受制于人,公民 个体网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连国家安全都处于危险之中。 廓清观念迷思,解决实践问题,就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首先解决的困扰。构建网络 同注 。 参见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 i龄,人民日报 2015年 12月 17日,
5、第 2版。 由传播学家马歇尔 麦克卢汉 ( Marshall McLuhan)于 1967年首次提出;参见 )卩 马歇尔 麦克卢汉:理 解媒介:论人的 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 2000年版,第 66页。 参见支振锋为互联网的国际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红旗文稿 2016年第 2期。 参见注 。 实际上自 2001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 13个根服务器不再有主根和辅助根之分,在 13个根服务器之上,多 了一个 “ 隐藏发布主机 ” ,互联网根区文件和系统,都在那个主机上, 13台根服务器从那个主机里直接读取配置。这个配置 的具体操作,由美国公司威瑞信掌握。参见沈逸互联网迎来 “ 独
6、立曰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年 3月 21日,第 8 版。 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对当前互联网全球治理现状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人类福祉和前途命运为驱 动,以推动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为途径,探索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之道。 一、沉疴缠身的互联网全球治理 在 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亲临并发表主旨演讲,就推进互联网全球治 理体系变革提出了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为全球性互联网治理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刚 刚闭幕的 2016年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再次强调: “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 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
7、方向迈进,推动网络 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 乌镇峰会以来,国际互联网治理 体系变革的中国主张,己经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 自 2003年联合国举行信息世界峰会始,互联网全球治理就已成为攸关世界各层次主体切身利 益的时代性新难题而备受瞩目。那么,宄竟何谓 “ 互联网全球治理问题 ” ?它缘何成为一个多年聚 讼纷纭却始终难有共识的难题?本文将基于以习近平主席互联网治理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立场、中国 智慧与思想资源,从 法治建构的角度,探索互联网治理的可能方向,并试图就此问题提出有中国特 色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也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 作
8、为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 “ 地球村 ( global village) ” , 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 发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它是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意见表达的 广阔平台。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实现一瞬间的资 讯分享、刹那间的信息分发,人们前所未有地被连结在一起,结 合成声息相连的网络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还具有极大的聚合性,新闻、教育、医疗、政务、金融、交通、科技、市场等几乎人类所有 的一切都可以被放置在同一个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同一个网络、同一个世界。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给人类带
9、来了无尽的困扰、风险甚至灾难。银行存款可能因不知何处的一 个人的键盘敲击而不见踪影,个人隐私可能因点开一个网站而公之于众,国家的机密数据可能会在 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敌国了如指掌 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危险正通过互联网悄然发生。 而更严重的问题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从根本上支撑全球互联网运转 的关键资源和基 础设施,以及互联网核心软硬件技术,几乎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为其控制全球互联网、 施行网络霸权提供了技术基础。 全球互联网唯一的 1个主根服务器在美国,其他 12个辅根服务 器也有 9个在美国,另外 3个分别分布在日本、英国与瑞典。 2001年之后,网络空间核心资源有 所变化,美国在
10、 13台根服务器之后又设置了被称为 “ 超级根 ” 或 “ 超级源 ” 的 “ 隐藏发布主机 ” , 其位置是不予公开的绝密。这使得几乎所有其他国家的互联网,都事实上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参见中国网民一年损失 915亿元 ,深圳都市报 2016年 6月 24日,第 2版。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载俞可平主编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第 13页。 See Eric Brousseau and MeryemMarzouki Internet Governance : Old Issues, New Framings, Uncertain Implications, in E
11、ric Brous- seau, Meryem Marzouki and ecile Meadel (eds. ), Governance, Regulation and Powers on the Interne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p.369. 美国可以利用所掌控的互联网关键资源与基础设施,大兴通信拦截与监听监控。结果是,互联网发 展极度失衡,数据鸿沟日益拉大;网络霸权堂皇行之,许多国家都处于极度的风险之中。 在国家利益方面,网络监听、网络监控、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日渐肆虐;许多第三世界国 家甚至连基本的网络运行安全都无法保证,如 200
12、7年爱沙尼亚国家网络遇袭瘫痪、 2010年伊朗布 什尔核电站遭遇 “ 震网 ” 病毒袭击、 2013年美国 CIA雇员斯诺登所爆出的 “ 棱镜 ” 监听事件等。 2015年 12月,乌克兰电力部门遭到网络攻击,造成全国超过一半地区大面积停电; 2016年 4月, 土耳其近 5000万公民姓名、身份证号、父母名字、住址等一系列敏感信息泄露; 6月,俄罗斯最 大社交网站被黑, 1.7亿个用户信息外泄; 10月,美国东海岸网络遭遇攻击,导致大范围网络瘫 痪。尤其是,美国率先宣布其网络部队已初步具备实战能 力,在国际社会开启了一个恶劣的危险先 例。在其大选期间,美国官方及候选人还多次指责俄罗斯对美国展
13、开有目的的网络攻击,窃取并公 开选举人隐私,试图影响选举结果,甚至因此威胁、筹划对俄罗斯发动网络攻击,差点打响大国网 络战。 在用户个人利益方面,在弥漫一切的互联网中,隐私权、财产权、信息自由权都岌岌可危;个 人账户、电子财产、电子邮箱、社交网络,频受威胁。现实中,诸如震惊中外的 “ 要塞 ” 僵尸网 络,入侵全球 500万个人电脑及数十家国际金融机构,于半年内盗窃 5亿美元。中国互联网协会 2016年 6月发布的 ,政法论坛 2009年第 4期,第 73页。 联合国安理会秘书长关于冲突中和冲突后社会的法治和过渡司法的报告( 3/2004/616), 11):/而 .1111. 巧 /此 /(
14、1 11- ments/view_ doc. asp? symbol = S/2004/616, 2016 年 3 月 25 日访问。 同注 。 参见注 。 参见注 。 参见鲁传颖网络空间治理博弈与中国战略分析,载惠志斌、覃庆玲主编网络空间安全蓝皮书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发 展报告 ( 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第 246页。 对象与要突破的困境,使得对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思考有的放矢。 这一方案确立了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建构的价值基础。互联网的本质在于沟通,网络空间应 成为各国人民推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共赴美好生活的新领域,而不应成为各国角力的战场,更 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
15、=“ 和平安全 ” 、 “ 公正有序 、 “ 开放共享 、 “ 繁荣发展 ” 才是互联网的 价值方向,也就是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建构的价值基础。 这一方案切中了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建构的成败关键。习近平主席指出,尊重网络主权是 联合国宪章之法治的自然延伸。当前互联网治理体系丛生的弊端及其面对问题时的束手无策深 刻反映出了法治构建的成败关键,即网络主权是否受到尊重。一个不体现国家利益的治理体系是不 可能的,任何试图超越 国家主权的尝试往往导致的是霸权的幕后宰制。 这一方案指明了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建构的结构保障。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构建不是孤立 的,而是与政治、经济和文化互相影响。比如全球网络基
16、础设施的均衡发展是互联网法治公正的战 略性保障。因此要厘清结构性关系,重视互动,促进互联网全球治理法治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协同 发展。 这一方案提出了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建构的具体路径。一方面,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点明了互 联网全球治理法治化的战略任务,即推进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遏制网络霸权,保障网络主 权,以国际法治打击网络犯罪与侵 权。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法治构建的现实路径,即坚持多边参与、 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 等各个主体作用,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一方主导或由几方凑在一起说了算。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 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
17、总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在深刻体察当今互联网全球问题的基础上,切中了当前互联网全球治 理体系中的法治贫困,揭示出了治理体系法治化的逻辑必然,是 “ 网络霸权 ” 向 “ 网络主权 ” 的 转型,从价值基础、成败关键、结构保障和方法思路上为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建构贡 献出了中国 方案。 四、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建构 (一)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原则 在国际互联网治理领域,长期活跃着一群 “ 网络自由主义者 ” 。但这种网络自由主义,并不同 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那种在网络世界里获取信息或相互交流的自由,而是一种关于互联网全 球治理的不同认识。一方面, “ 网络自由主义者 ” 以天真的技术决定论作为基础
18、,他们认为,互联 网的自由就 “ 写在 ” 它的协议中。最终解放我们的不是法律与制度,而是技术。在这个世界上, 任何强制性的权威都没有必要,民族国家被视为过时落伍的产物、令人分神的政治干扰。因此,甚 至没有必要去讨论治理制度与政策或国际政治活动,更不用说去设计新的制度和政策了。 另一方 面, “ 网络自由主义者 ” 又为一些政客所利用,尤其成为某些西方国家以宣扬 “ 互联网自由 ” 为 名,实则将互联网自由奉为维护自身利益、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工具。始于 2010年并引发一系列 西亚北非国家动荡的所谓“ 中东之春 ” ,就有这种互联网自由战略的影子。 网络主权就是要破除 同注 。 参见支振锋网络
19、主权指引国际治理新格局 ,人民日报 2016年 1月 5日,第 5版。 参见支振锋网络主权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 P餘,法制日报 2015年 12月 18日,第 7版。 参见支振锋网络主权保障网络权利 ,法制日报 2015年 12月 25日,第 7版。 参见注 。 这种虚伪的 “ 互联网自由 ” 战略。 尊重网络主权是互联网全球治理的法治构建的逻辑前提,只有在尊重主权的前提下所实现的规 则之治才是公平正义的法治化治理。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原则要求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能够尊重所有 相关国家的话语权。历史形成的互联网全球治理模式由技术社群自发组织,从技术角度选择这些组 织的管理人。然而,互联网及其技术社群
20、源于美国,而且人毕竟有国籍,技术发展的国家差异必然 导致管理者运营者的国籍差异。如今全球互联网的技术社群中的管理者罕有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基 本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科技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哪个国籍的科学家掌管科技将直接影响 这个国家的网络安全。和平年代尚难公正,一旦发生国家利益冲突则更是将其他国家安全置于巨大 风险之中。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互联网管理组织以用户个人为互联网建设的基本单位,以个人利益作为互 联网发展和治理的落脚对象,国家整体利益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状态,即基本不为一国家的利益考 虑,当然美国等 发达国家的利益除外。然而问题是,用户的个人利益并非在所有时候都与国家利益 重合。当前的
21、数字鸿沟日益严重,互联网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程度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深入程度, 在全球互联网用户的国籍构成中,大部分用户来自发达国家;在信息世界中数据的 “ 国籍 ” 上, 大部分数据出自于发达国家。这也就意味着,缺乏国家利益视角而以用户个人为治理视角的治理体 系,必然主要关注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利益,尽管有时是在无意识之中。 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原则要求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尊重各国在发展互联网上的自主权。习近平主 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 式上指出,尊重国家网络主权就 “ 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 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 ” , 这是确保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公平性的根本前提,也是衡量这一体系 公正程度的
22、基本标准。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国家自主权就是在互联网的全球问题上维护自己国家利 益的权力。公平正义的治理体制,是每个国家的利益都得到了公平正义地对待的体制。任何将维护 本国家利益的权力交给其他国家的天真做法,在缺乏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公正政治权威的国际社会 中,势必会使自己沦为遭受压迫和宰制的对象。这背后不仅有利益冲突时利己本能的原因,也有价 值观冲突下互相理 解困难的原因。国际社会成员的道德在利益面前是不堪一击的,任何幻想道义而 放弃自主权的国家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全球互联网实现公正的法治化治理的前提,是要有一套公正的法律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执行机 制。只有各国家在互联网全球规则制定中具有足够国家话
23、语权,才能保证本国利益在法律规则中充 分体现;只有国家具有对本国互联网利益的自主决定权和自主支配权,才能确保在缺乏政治强制力 的条件下公正的法律规则能被遵守。因此必须将主权国家置于重要地位。在互联网发展前期,互联 网并未延伸及国家利益,就算在现在也是以个人用户为基本单位 。然而当今不仅互联网触及国家利 益,而且网络主权构成了国家主权的新的重要方面。网络主权是传统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现 实主权在网络虚拟空间的逻辑映射, 它是国家网络安全的保障, 是公民网络权利的保障。 质 g之,网络主权针对的是网络霸权,是以反对网络霸权来保障网络权利,其要义就是在国际 互联网领域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和
24、构建良好秩序。 由于不合理的互联网国际治理机制和 严重失衡的国际互联网基础资源分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鸿沟不断拉大,某些网络强国的全球 监控以及正在蔓延的网络犯罪,不仅严重威胁全球所有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也使许多被监 控对象的国家安全和利益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大数据沉淀、挖掘和利用能力上的差别,使得发展中 国家在自由贸易中面临不公平竞争,发展权利受到侵害。而在坚持网络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加快全 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推动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可以保障各国网络安全和国 家安全,真正使互联网发展惠及全球所有地区和国家,造福人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主 权是包括国家、地区和普
25、通公民在内,所有网络主体平等享有网络权利的重要基石。 (二)增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制度供给 当前的互联网全球治理领域充满霸权与宰制。一方面,导致了一个有治理但实质上的丛林社 会。负责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的 ICANN, 为互联网制定标准的国际互联网协会 ( ISOC)、 定 义整个互联网发展规划并进行技术协调的互联网架构委员会 ( IAB)、 负责互联网技术规范研发和 制定的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中 ( IETF)等等,一系列国际互联网运行管理的主要机构,其成员构 成和管理层主要体现网络发达国家利益,第三世 界国家话语权缺失。另一方面是有规则但无法治的 技术治理。形式上技术社群或国际组织自发制定
26、规则,实质是从根本上受到某些国家控制从而形成 国际互联网的丛林社会,对国际正义、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不利。这实际是一种霸权之下宰制与被 宰制的国际关系。由于国家之间巨大的信息鸿沟,以及在现行国际互联网治理体制中权力分配的严 重失衡,导致有些掌握压倒性先进互联网科技优势和垄断互联网治理权力的国家几乎为所欲为,但 国际法治却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 互联网治理是跨领域的、集管理和运营为一身的多层系统,涉及标准制定、网络安全、互联 协议等方方面面。 ” 当前,关于全球互联网治理并非没有规则与制度,问题在于规则制定权的公 平参与,以及规则本身的公平。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公正与否有赖于一套公平正义的全球互联网
27、规则,公平正义的全球互联网规 则的产生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全球互联网规则制定机制,它包括各方平等参与的交流平台、各国平等 参与的议程设置机制。为解决当前的互联网乱象,需要在各方平等参与的全球互联网交流平台的基 础上,增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制度供给,制定各种相关的网络空间国际标准,包括网络安全标准和 网络技术标准;制定国际规则,包括利益攸关主体的 行为规范。 一是以充分的民主参与,制定国际互联网治理的良好规则。在国内,一个充分反映社会主体利 益的立法机关和一套公正合理的立法程序是 “ 良法 ” 产生的重要因素,这在互联网全球治理问题 的规范制定上同样适用。哪些主体来参与立法、怎么来立法将决定制定出来的
28、法律是什么样的法 律。要保证未来产生的全球性互联网治理之法是 “ 良法 ” ,则必须保证当前参与立法的主体 “ 合 理 ” 、立法所遵守的程序 “ 正义 ” 。 二是互联网治理规则的主体,应以政府间多边或双边谈判为主导,并涵盖所有利益攸关方。由 于技术发展的时空差异,互联网最初只由欧美 一小部分人和国家来管理和使用,但经过互联网数十 年的全球化发展,它己经覆盖全球很多地区、深入各类主体的许多方面,所涉及的利益方越来越 多。当互联网的运行与这些人和国家的利益休戚相关时,这些人和国家便理应获得参与运行管理的 权利,尤其是在制定约束他们日常互联网使用的规则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29、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 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 同注 ,第 253页 等各个主体作用,不搞单边主义。 ”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新规范必须充分体现全球范围内各个利益 攸关方的利益,只有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表达,才能谈得上利益的协调与共识,才能有 效回应问题背后的需要。一套约束互联网行为的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体系才成为可能。 (三)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 当今世界,每四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网民,中国理应肩负起网络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近 年来,中国基于自身的网络主权,在国内加强了依法治网、依法管网
30、的力度,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 治化,在依法加强互联网基础性管理、整治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坚决打击网络暴恐和网络犯 罪、创造未成年人良好上网环境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倡导和推 动互联网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互联网安全和发展,共同分享全球互联网机遇和成 果。 2014年 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国会演讲时,提出了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 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中国主张 ; 2015年 9月,他在西雅图会 见中美互联网论坛双方主要代表时强调,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 ,对一国乃至世界和平 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 正
31、是在中国的参与甚至主导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法治化才得以不断推进。 2013年 6月 24 日,第六次联合国大会发布了 A/68/98文件,通过了联合国 “ 从国际安全的角度来看信息和电信 领域发展政府专家组 ” 所形成的决议。决议第 20条规定: “ 国家主权和源自主权的国际规范和原 则适用于国家进行的信息通讯技术活动,以及国家在其领土内对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的管辖 权。 ” 这一条款的本质就是承认国家的 “ 网络主权 ” 。 2015年 7月,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 法国、日本、 巴西等 20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的联合国信息安全问题政府专家组 ( UNGGE)向联合国 秘书长提交报告,各国
32、首次同意约束自身在网络空间中的活动,具体包括不能利用网络攻击他国核 电站、银行、交通、供水系统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不能在 IT产品中植入 “ 后门程序 ” 等。 中国还积极搭建互联网治理中国平台。 2014年 11月 19日,中国在浙江乌镇举办首届世界互 联网大会; 2015年 12月 16-18日,又举办了规模更大、规格更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2015 年 9月 10日,中国举办首届 “ 中国 -阿拉伯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论坛 ” ,打造中 阿人民网上丝绸之 路;中国还举办了两届 “ 中国 -东盟网络空间论坛 ” ,打造中国 -东盟信息港。 2007年以来,中国 先后与美、英、韩、俄、印
33、度、巴西、南非举办一系列双边或多边网络会议。 2013年始,中美两 国确定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设立网络安全工作组。在 2015年底的乌镇峰会上,由中国倡导 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表示,中国曾对世界的脱困作出了 68%的贡献,以后要为消除数字贫 困作出应有的贡献,互联网建设也是亚投行的题中之义。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行业组织合作。 2003年和 2005年,中国政府及民间互联网 组织全程 参与了信息世界峰会 ( WSIS), 参加了历届全球互联网治理论坛 ( IGF),还高度重视与 ICANN以 及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 ( APNIC)、 互联网协会 ( ISOC)、 互联网架构委员会 (
34、 IAB)等国际互联 网行业组织的交往合作。中国还积极建立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机制,与东盟、上合组织签订了相 关合作框架或协定;2014年,中国公安机关与 6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边和双边执法合作机 同注 参见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 - 在巴西国会的演讲, http: /news, xinhuanet. com/world/2014-07/17/c_ 1111 665403. htm, 2016 年 3 月 31 日访问。 参见马闯习近平出席中美互联网论坛:中国倡导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http: /china, 20150924/t20150924_ 51995
35、5675. shtml, 2016 年 3 月 31 日访问。 联合国从国际安全的角度来看信息和电信领域发展的政府专家组的报告, http: /www. un. org/zh/documents/view_ doc.asp? symbol = A%2F68%2F98&Submit =搜索 &Lang = C, 2016 年 3 月 31 日访问。 制,连续侦破 20余起跨国网络犯罪案件。在 2015年乌镇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各国应该共同 努力,防范和反对利用网络空间进行的恐怖、淫秽、贩毒、洗钱、赌博等犯罪活动。不论是商业窃 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应该根据相关法律和国际公约予以坚
36、决打击。维护网络安全 不应有双重标准,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 更不能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 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也应该平衡自 由与秩序。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 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一方主导或由几方凑在一起说了算。各国应该加强 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宄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 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 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希望搭建全球 互联网
37、共享共治的平台,共同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 Abstract: The internet brings benefits to human beings as well as challenge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unsound rules and unreasonable order are the current reality of the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system. 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hegemony domination absence of rule of law are pr
38、oblem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internet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International rules in internet governance formulated by the technical communities on the surface are fundamentally manipul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ituation obscures United States monopoly of power in internet g
39、overnance. In this governance system, decentralization is the appearance, power monopoly is the substance. This leeds to a jungle society which is dominated by one great power. This internet governance system is unjust and unfavorabl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yberspace is not the lawless area?
40、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eeds a fair rule of law system which governing the cyperspace. China proposed Chinese Proposals for internet governance at the 2015 Wuzhen summit. Chinese Proposals advocate the rule of law. The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by law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res
41、pecting national sovereignty,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equ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et rules, enhance the institutional supply of global internet governance? and realize the co-governance system for internet and a global shared internet. Key Words: Global Governance of the Internet; Absence of Rule of Law; Chinese Proposals; Construction by Rule of Law 责任编辑:侯学宾 参见注 。 参见支振锋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新规则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 1月 6日,第 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