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于武陵专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于武陵专题练.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于武陵专题练夜寻僧不遇于武陵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注:双树: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题目即点明了时间、事件及其结果,写作者夜里到寺院中寻访僧人却寻而不得。B.首联写去寻僧的路上多次歇息,走过烟雾迷蒙的溪河后,周遭的景色渐渐不同寻常。C.颈联表明作者来回几趟寻访寺僧,却都只见其居所房门紧闭,唯门前石径雪落无声。D.本诗最后作者因未遇而生发感叹,与贾岛寻隐者不遇“云深不知处”异曲同工。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联。答案:1、C
2、“唯门前石径雪落无声”说法错误,“石路几回雪”不是实写雪,而是用比喻的手法写此时的月华如雪,以此描写作者在通往寺僧居所的石径上几趟来回时的感受。2、视听结合。泉水叮咚,环绕山寺,月色朦胧,月华遍野。通过视听的角度写出了高僧居所周围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泉声入秋寺”,一个“入”字,赋予了“泉声”以灵性和动感,写泉水一路蜿蜒流入寺庙,鲜活生动,形象可感。通感。“月色遍寒山”,“寒”本为触觉,此处将月华遍野的视觉,转移成夜色微凉而生发的寒意触觉上,打破了视觉和触觉的界限,丰富了审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
3、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的鄙薄进行了批判。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16.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15.C.作者并没
4、有嘲讽卖松人,只是进行规劝,晓瑜。16.参考答案:本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本诗的“讽”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讽刺。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一样正直而有才干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之人的重视,他们所需要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之人。(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语言含蓄委婉。第一点答“象征”也对,结合全诗对“婉”“讽”理解对就可给分,答对一点3分)赠卖松人于武陵注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据唐才子传
5、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分)答:_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8【答案】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或:比喻(象征
6、、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诗意为“你想把耐寒的松树,卖给京城里的富贵人家。”这里就将松树生长的“寒涧”与富贵人的“翠楼”形成对比。这里的寒涧松是一种象征,指地位卑下境遇坎坷的寒士,卖松给富贵人象征得到权贵们的赏识。9【答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首讽喻诗歌,托物言志表达了当下权贵们趋炎附势、不识人才的讽刺,也表达对像松树一样风格高洁寒士之人的同情,同时也传递出了要洁身自好、不媚流俗的高尚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