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袁宏道专题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袁宏道专题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袁宏道专题练闻省城急报袁宏道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二百年来好纪纲,辰裂星纷委平地。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注】省城:湖北武昌,作者系湖北人,当时告病家居。急报:紧急上报皇帝的突发事件,指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朱蕴珍为首的皇族哗变,杀死湖广巡抚赵可怀事。蒿篱:蒿草编成的篱笆,指隐者、寒士所居。买山: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此处指避乱。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门见山,直斥宗人变乱分子。“如儿戏”既突出了暴乱分子的无法无天,也表现了作者闻讯
2、之后难以扼制的愤激情绪。B.“敛手”此指袖手旁观,皇帝无比贤明,能胸有成竹的处理好天下的事情,大臣们却袖手旁观。作者把批判锋芒指向臣子。C.洪武皇帝朱元璋开创的好纪纲,到现在已如星陨辰崩不可收拾。作者运用比喻,表明国家的命运将被断送,末日为期不远。D.本诗前后六句各为一层,第一层叙述省城急报事,第二层是诗人由急报事引发出的议论和悲慨。层次安排清晰,脉络分明。16. 这首诗语言凝练生动,请简要分析。(6分)15.【答案】B【解析】“作者此时把批判锋芒转向臣子”表述有误,作者此处用反语,暗讽皇帝昏庸。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16.【答案】(1)表现:以“红染泪”三字概括宗
3、室哄变造成的惨状;以“臣敛手”来形容大臣不劳费力;用“辰裂星纷”来比喻纪纲之败坏;又以“健马”“朽辔”来比喻国家的命运;用“买山”的典故表明无处避乱归隐等。(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得满分)(2)效果:这些词句化繁复为简练,变抽象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整个时局的忧虑、痛心和失望。(2分)【解析】通过审读题干,考生要明确答案包括两方面内容:语言特点的表现,表达效果。特点已知,考生只需按图索骥,从诗中找出运用比喻、用典等手法的语句即可。表达效果和语言特点是紧密相关的,最后往作者的感情方面靠一靠。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别王百谷袁宏道河
4、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锦帆泾绕郎官舍,冠子桥通处士家。好事每供挥林下塵,清斋长谷前茶。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注】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塵: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指拂尘。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送别季节为秋季。B颔联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C“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塵清谈。D“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E“浣纱”
5、本义是洗衣衣服,常用来代指西施。诗人以西施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愁。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14BEB项二人身份不同。“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E项“诗人自比西施”有误,应为诗人把朋友王百谷比作西施。15羁旅游漂泊之愁。首联写清霜大雁,西风匹马,作者又要浪迹天涯,表达了漂泊之苦。依依惜别之情。中间两联写作者和朋友常相往来,彼此对于各自居所周围的景物十分熟悉,常在一起交谈饮茶,离别在即,依依不舍。对王百谷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尾联以西施之美来比喻王百谷之才,无人了解王百谷之才,友人才华得不到施展,作者深表惋惜。(每点2分,共6
6、分。)偶 成【明】袁宏道谁是乾坤独往来,浪随欢喜浪悲哀。世情到口居然俗,狂语何人了不猜。彭泽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岂无才。百年倏忽如弹指,昨日庭花烂熳开。【注】李贽睥睨一世、顶天立地的人格精神和直抒个体赤子之心的“童心说”之文学主张,引起了少年才子袁中郎的强烈共鸣,他写下了多首对李贽表达钦敬的诗词,偶成是其中的一首。彭泽: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著有归去来兮辞。漆园曳尾:用的是庄子中“曳尾于途”的典故,常用来比喻虽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但丧失了自由,不如过贫贱的隐居生活而得逍遥全身。8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5分)9诗的最后一句“昨日庭花烂熳开”运用了什
7、么表现手法?这一句的意思,有人认为是“人生短暂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也有人认为是“人生短暂,但只要如那秉天机得地气的庭中花卉,自得自在地开放过,就不虚此生”。你认可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说明理由。(6分)试题答案:8.刻画了特立独行、顶天立地、狂放不羁(不为世俗所拘束的)、具有很强叛逆性的人物形象。(3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答出4点得3分。大意对即可。) 或刻画了一个清高、孤寂、孤傲、随性(率真)、狂傲、多才、具有独立人格等特点人物形象。(3分。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答出4点得3分。大意对即可。诗中“独”句说明是特立独行,“随”句表明随性、狂放不羁。(1分)“
8、彭泽去官非为酒,漆园曳尾岂无才”句借用陶渊明和庄子的两个典故,旨在表明其不为世俗所囿,多才且具有独立人格的特点。(1分)9.借景(物)抒情,或以景结情。答隐喻、象征、间接抒情亦可。(2分)观点:认为第二种观点比较贴切。(1分)分析:这首诗表达对顶天立地、狂放不羁的这类人物的钦敬之情,同时在诗中借用陶渊明和庄子的典故进一步表达对这种狂放不羁、不为世俗所拘束、具有独立人格精神的向往之情。基于此,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自得其乐、如庭中花一样自在而烂漫开放,也是值得回味的人生。(3分)观点:认为第一种观点比较贴切。(1分)分析:这首诗表达对顶天立地、狂放不羁的这类人物的钦敬之情,虽然也借用陶渊明和庄子的典故表达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但人生短暂,还是要让生命像庭中花一样烂漫绽放一次,这样的人生才值得回味。(3分)说明:第二种观点偏于道,第一种观点偏于儒。第二种观点更接近愿意。但认为第一种观点对的也可得满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