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_严立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_严立冬.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DOI: 10.13246/j. cnki. iae. 2008. 01. 016 衣业鳗齐问超 (月刊 ) 2008年笫 1期 河南省鹤 MWM 现状分析 严 立 冬 刘 新 勇 内容提要 :本文从河南省鹤壁市实际出发,对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动力机制和特征 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指出了制约当前农村土地有效流转的因素,提出从外部环境、市场化服务、土 地流转程序和管理机制入手进一步完善与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有故流转。 关键词:土地流转 ;现状 ;制约因素 ;讨论 实践证明,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体制与机制 创新,必须破除户籍、土地等体制上的障碍。在破 除土地体制制约方面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
2、 流转,使农民摆脱土地 “ 束缚 ”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 移,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最终提髙农民收益。 一、 表封土地洗转的现狀 +折 农地产权在现有制度下被分解为三种权利: 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使用 权)。现阶段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 地使用权的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 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 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同时保留土地承包权 和转让使用权。随着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的不断加 快,土地将日益成为稀缺的资源和生 产要素。 参考文献 1. 杜鹰 ,白南生 .走出乡村 一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 2. 李培
3、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社会学研究 ,1996(4) 3. 谭深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性别差异 .社会学研究 ,1997(1) 4. P. A. Samuelson, and William D. Nordhaus, ECNOMICS, R. R. Donnelley & Sons Company, 1989 5. Cai Fang and Yang Du, The Dual Motivation in Migr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 Economics and Social Analysis,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4、s Press, 2003 6. De Brauw, Alan, Jikun Huang, Scott Rozelle, Unxiu Zhaang and Yigang Zhang,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Rural Labor Maricets During the Reforms, Journal of Coraparalive Econornics,30(2) ,2002: 329 -353 7. Lin Justin, Cewei Wang and Yaohui Zhao,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Labor Transfers in
5、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52 (3),2004: 587 -603 8. Zhang Linxiu, Jikun Huang and Scott Rozelle, Employment, Emerging Labor Markets, and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Rural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9 , 2001 : 505 -526 9. Zhao Yaohui, Leaving the Countryside: Rural to
6、 Urban Migration Decisions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2) , 1999: 281 286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 100094) 贵任编辑:吕新业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公益性专项研究项目 “ 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 ” ( 编号 :CZB2060302200701) 90 严立冬等:对糸省鵠壁市农付土地洗榦现狄分斬 (一 ) 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 近年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河 南省鹤壁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探索符合 本市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形式,涌现出一些好的典 型和可资借鉴的
7、流转形式。 1. 土地转包。承包方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在 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转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 其他农户耕种,土地接包方向原土地承包经营人支 付转包费。一些外出打工且已找到相对固定或收 入丰厚的职业、但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的农户或 无力耕种的农户,采取委托转包、自行转包两种形 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给他人经 营。如黎阳镇的蒋军墓村、花地村、水裕村 3个移 民新村的部分农户将自己的 750亩土地以 50 200 亩不等的规模转包给相邻的村民。 2. 土地置换(土地互换)。为解决土地分散和 地块零碎问题、方便生产、发展规模经营,农户将部 分或全部承包地块进行互相调换。这种模式一般
8、是在农户与农户或经营大户与农户间产生,还有公 益事业占地、村镇建设统一规划用地等对部分地块 置换。如善堂镇寨里村的 26户农民集中建设 10 座温室发展蔬菜种植 ,其建设用地就是由农民通过 地块互换达成的。 3. 土地租赁。承包方作为出租方将自己承包 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租赁给本集体经 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并收取一定租金。如 钜桥镇前岗村种植大户刘天河租赁本村农民 380 亩土地用于发展葡萄、西瓜、红枣及杂果种植 ;新镇 靳福叶养殖协会建设肉鸡养殖小区租赁土地 25. 8 亩。农场、林场、示范场临近村的部分农民积极租 赁集体的土地用于发展规模经营。浚县军农场周 围的小河镇、白寺乡个
9、别村的 20余户农民承包军 农场的 2300余亩土地,每户承包 50 560亩不等, 其中小河镇后冯庄村农民胡海涛承包 560亩,胡林 承包 500亩;白寺乡林场的 500亩、屯子镇示范场 的 120亩、新镇镇示范场的 70亩土地 ,也分别被临 近村的农民租赁耕种。 4. 土地人股 (股份合作)。农户将自己承包的 土地使用权作为资本投人或折价人股,由村集体经 济组织或其他企业实行股份合作经营,并按章程规 定取得股份收益。如姬家山乡沙锅窑村以土地人 股发展樱桃种植 ,实行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销 售、按股分红,共发展櫻桃 1500亩。淇县裕丰果业 合作社,以社员土地人股和合作社整体租赁的方 式
10、,将 67户农民的 1000多亩土地进行整体开发, 再由农户承包经营。 5. 反租倒包。乡村集体组织根据群众意愿和 产业化发展需求,将已发包给农户的土地进行租赁 并投资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后再发包给农民。如钜 桥镇政府将该镇钮庄村 1亩耕地租赁后,建设曰 光温室 6座、塑料大棚 50座 ,再将所有温室、大棚 发包给该村农民种植瓜菜,每亩增加效益 5000 8000 元。 6. 使用权拍卖。一般指 “ 四荒 ” ( 荒山、荒沟、 荒地、荒滩 )使用权拍卖。所谓使用权拍卖实际上 是一种长期租赁行为。如钜桥镇岗坡村的 500亩 荒岗地,承包给鹤壁市饮马泉绿色生态园,承包期 50年,种植髙档无核葡萄 1
11、00亩、五彩红薯 200亩、 无公害蔬菜 200亩。 以上形式,按土地流转主体可归纳为 3种类 型 :一是 农户间流转,包括农户间的土地转包、土地 置换(互换)、土地租赁等 ;二是农户与经济组织间 流转,主要有农户与企业的土地租赁、土地人股 (股份合作)等 ;三是村集体直接经营的土地流转 形式,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机动地和集体 林地、果园、渔塘以及 “ 四荒 ” 地等农村土地流转。 从调査情况看,鹤壁市以农户间土地流转为最主要 的形式,占全市的 90%以上。 (二 ) 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 鹤壁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农民自主流转的 基础上注重市场力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 经济
12、组织、经济能人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 土地的合理流转。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 “ 企业 +基地 +农户 ” 的模式,把农户土地纳人到龙头 企业的基地中,既促进了土地流转又吸纳了劳动力就 业。目前 ,鹤壁市农业龙头企业共建设 230多个养殖 小区,带动 7600多亩土地有序流转,提高了土地产出 率和劳动效率,农民亩均增收 300元以上。 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目前,鹤壁市 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30多家,其中 比较规范的有 117家,有力促进了土地流转。 “ 合 91 表洚两超(刀刊 ) 2 8年弟 1期 作社 +基地
13、+农户 ” 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髙了农户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帮助农民规避了风险 ,消除了 后顾之忧。如钜桥镇岗坡村薯业种植加工专业合 作社租赁土地 1000亩,集中连片种植红薯、葡萄、 芦笋等作物并进行加工包装销售,亩效益在 2500 元以上。 3. 市场带动型。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的 发展带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不断壮大,附近村的农 民为了不断扩大规模,农户之间通过土地置换、转 包等形式 ,使土地相对集中用于发展规模经营,形 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如善 堂镇寨里村依 托善堂蔬菜批发市场 ,发展蔬菜种植 1300多亩,其中 26户农民通过土地置换集中连片 建成了占地 50亩的 10座
14、温室,方便了统一经营管 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 4. 经济能人带动型。经济能人利用自身的信 息、资金、技术等优势 ,租赁集体或农户的土地集中 连片开发,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 营,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鹿楼乡故县村的 7 户农民以平均每亩每年 260元的价格从村集体和农 民手中租赁土地 3320亩,投资 176万元对其进行综 合开发,种植生态经济林 30万株,建成了集髙效农 业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桐岭绿色农业生态园。 5. 农民自主流转型。由于近几年外出务工农 民较多,部分进城农民有了固定的收人,工作较忙, 顾不上耕种土地,就把土地交给邻居、亲戚朋友耕 种或租赁给他
15、人经营,产生了农民间的土地流转。 (三)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分析 1. 农户间土地自主流转比重大,产出效益不 明显。农户间自发土地流转对防止土地荒芜起到 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流转后仍然没有改变农户各自 分散经营方式,缺乏组织化规模经营,市场博弈能 力差,经济效益低。据调査 ,全市农民自发流转土 地占以上 ,有组织主导流转不足 10% ,推动规 模化流转效果不明显。 2运作规范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少,对 土地流转拉动不足。近儿年,鹤壁市虽然加大了对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农民合作经济 组织发展较快 ,但运作规范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数 量仍然较少。目前,鹤壁市共有较规范的农民合作 经济组织
16、117家,带动土地流转不足丨万亩,对土 92 地流转有效拉动不足。 3. 现行土地流转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土地 流转的具体实施细则不健全,在流转程序、流转手 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制约了土 地流转的进程。而且当前土地流转大部分是群众 的自发性行为,缺乏规范性 ,政府在土地流转上的 管理、引导和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提髙 ;一些 基层组织没有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放到推进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人这个大局来认识,对 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也不够 深人。 4. 部分土地流转程序和流转合同不规范 。土 地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是导致土地流转纠纷的重 要原因。目前农户间土地流转大部分只是口头协
17、 议,有些虽然签订了书面流转合同,但内容不完整, 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乡镇政府没有建立比 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管 理缺乏。这些将会造成土地流转协议 无法生效和 履行,从而形成农民与受让方之间的矛盾,严重的 甚至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阻碍土地流转进程 ,影 响农村稳定。 二、影响土地洗转的 !的因棄 (一 ) 农村土地产权虚位是限制土地流转的根 本原因 产权清晰是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然 而,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权能较混乱,主要表 现在 :一是承包地的产权主体不明确。虽然土地 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但集体所有的范 围又包括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集体
18、,产 权主体不明确。土地所有权实际上归行政负责人 掌管,农民处于无权状态 。二 是土地的各种权益模 糊,没有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及土地使 用权流转合同的债权属性,如承包权、使用权、出租 与买卖权、继承权、抵押权、收益权和转作他用权等 权益,以及如何在集体和农户之间具体划分等。三 是土地承包权的性质界定是以政策为主,土地权利 的规定还没有被完全上升到法律髙度 。因此 ,承包 土地的各项权能还不能完全受法律保护,权利边界 模糊,弹性较大。 (二) 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是土地流转缺乏中介服务组织,信息服务滞 严立本等:对岛省鵠壁 t农村土地洗转现狀分折 后。目前,鹤壁市大部
19、分乡镇没有专门的土地流转 服务机构 ,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使得土地供求双 方的信息流动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和效益 。二 是管理 监督薄弱。农户间的土地流转多为口头协议,根本 没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农户与业主间的土 地租赁合同多数是双方自行草拟,合同具体条款不 具体,权利义务等事项设定不规范。部分草签了的 书面合同没有报告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更没有到主 管部门备案,合同监督执行不力。 (三)农村社会保晴制度严重滞后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土地在为农民提供 就业 岗位和收人的同时,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保障职 能。鹤壁市是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在建立健 全社
20、会保障机制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但还没有能 力建立全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的流转,阻碍了农业、农 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人增长乏力,农业现代 化进程也相对缓慢。 三、付於 (一)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1.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权利和 法律保障。法律应对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所有权 代表和相应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允许并鼓 励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法流转。同时要研究 并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土地流转办法,使相关 法律具有可操作性。 2. 深化各项配套制度改革。在切实提高农 业市场化程度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 以及农村资源的市场优化
21、配置。大力推进农村 税费改革,并在有效提髙农业生产与土地经营 比较效益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的土地流转工作。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将农村的 社会保障由依靠承包土地转变为依靠社会保障 制度,还土地以正常生产要素的性质,尽可能发 挥土地的经济功能。 3.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与农村的城镇化进 程,通过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土地流 转创造条件。 (二) 培育和完善土地流转的市场化服务 1. 积极培育市场化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 织。中介服务组织可以依托各县、乡(镇)政府土 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建立,行政村可以单独设立, 也可以由村合作经济组织承担,从事农地流转中介 服务,加强合同纠纷调解工
22、作。 2. 积极建立土地流转的交易信息网络。由政 府有关部门或中介服务机构调査、搜集土地流转的 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和 预测,积极开展土地评定和评估工作,对外公开 发布。 (三) 进一步规范与健全土 地流转程序与管理 机制 1. 规范农地流转程序。流转双方在自愿、平 等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协商,特别是由村集体牵头的 反租倒包和委托承包等形式的流转 ,要有农户本人 的签字或协议。土地流转合同要明确流转地块的 位置、面积、价格及支付方式、期限、双方的权利义 务以及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式等细节。流转合 同签订后,要经公证机关公证,也可由乡镇农经管 理部门鉴证,严格报批管理。 2.
23、 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登记管理。有关部门对 每一起农村土地流转都要依法及时办理相关登记手 续,需要办理承包合同变更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 更的,应及时予以变更登记 ;搞好土地流转合同的签 订和鉴证 ;加强土地流转资料的信息化 管理。 3. 加强土地流转事后监管,保证土地流转合 同中权利及义务的顺利履行。 参考文献 1. 张光宏 ,杨明杏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管理世界 ,2001(4) 2. 李萍 ,胡俊波 .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与农村土地流转 .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3) 3. 吴郁玲,曲福田 .土地流转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农村经济, 2006(1) 4. 魏世军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8) (作者单位 :严立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 刘新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武汉 ,430070)责任编辑 :段轉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