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抗日主题练.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4318943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抗日主题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抗日主题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抗日主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抗日主题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抗日主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最后八小时童村他一定不会想到,在吕家菜园子,当那几个身背长枪的日伪军七手八脚把他抬到爬犁上的时候,他的时间还剩下最后的8小时。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着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那些没完没了的严刑审讯,无非是让他带领抗联缴械投降。对于审讯,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头年十月,他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当他看到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经暗暗在心中发誓,从此之后宁肯死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

2、死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坚决不再回头。自然,那个时候,他还想了很多。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复告诫战士们,在防奸反特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点马虎大意。但是他怎么能想到,虽然倍加小心,却还是跳进了他们的陷阱。尽管那个名叫刘德山的陌生人,曾经一度让他产生过怀疑。事到如今,也只能责怪自己求胜心切,没有早些识破袭击日军分驻所,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骗局。午夜时分,当那一记枪声从吕家菜园子猛然响起,一瞬间,他便一切都明白了。子弹从他的后腰穿进去,又从他的下腹蹿出来,在轰然倒下的一刹那,虽说是侧身拔枪,连连回击,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当密探带着那队日伪军飞速赶到现场,并将吕家菜园子团团围

3、住后,又经过整整15分钟的激烈交战,直到打光了枪里的子弹,他这才无力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一拥而上的敌人,一边捂着血流不止的伤口,一边轻蔑地笑笑:“我是赵尚志,你们可以绑去请功了”一句话没说完,便倒头昏迷过去。雪色无边。那匹老马,终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紧接着,那几个背着长枪的日伪军,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一间冰冷的囚室里。抬头望去,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审讯开始了。审讯官问他,你到底是不是抗联的赵尚志?你们有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活动?一阵剧痛袭来,下意识中,他皱了下眉头。审讯官说,只要你老实交代,皇军马上就可以给你治疗,保住你一条性命。他不屑地笑笑,摇摇头拒绝了

4、,捂着枪伤骂道:“你们不同样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在卖国。我一个人死不要紧,现在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这个曾经一度让日军头疼的“大匪首”,说完这话,不论再说什么,一概冷眼斜视。窗外的雪,仍在疯乱地飘着。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义勇军的人见他个子矮小、身体单薄,不想收留他。可他并不灰心,他说,别看我个子矮,可啥都能干,当兵打仗、挑水做饭,样样都行!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日军企图在宾县东山围歼孙部。危急时刻,他果断献策,先是率队攻城、猛打猛冲,迫使敌军放弃对义勇军的包围来增援宾县;继而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取得大胜束多少次的

5、林海周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拔掉他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当局曾经开价一万元通缉他,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联内部,企图暗杀他。可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们对捉拿他的悬赏重磅加码,“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今天,他们终于得手了审讯一直没有停下来。于歇斯底里的叫嚣声中,他的耳畔还在一遍又一遍响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马蹄声、密集的枪声,还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如果最初不是叛变的抗联某军师长陈绍滨从苏联带回的那个口信,让他越境共商抗日大

6、计,也许作为北满抗联总司令的他就不会过江而去。一年多的时间,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率队返回东北的机会。紧接着,在黑龙江岸的佛山一带,他们先是攻打了乌拉嘎金矿,后又袭击了日本武装测量队,但是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残酷,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任务执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苏。但毕竟他乡非故乡。当机会再次来临,他终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东北战场上。可是这遍地的陷阱与雾障,让他最终没能逃过那一双双沾着鲜血的魔掌审讯最终失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就在这间冰冷的囚室里,眼睛不大却灼灼逼人,个子只有一米六的赵尚志,紧咬牙关,闭口不言,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一年他34岁。生命停止的那一刻,尊

7、严依然耸立。(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鞭的催促”一语,表现出日伪军押送着“他”去邀功请赏的急迫心情。B一个“猜”字,说明“他”对日寇的残暴与意图的认识是主观的,不充分的。C“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的悬赏从侧面衬托“他”抗日功劳之大。D最后一段高度赞颂“他”在日寇面前保持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民族的尊严。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紧扣小说标题“最后八个小时”,让读者产生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B通过“轻蔑地笑笑”“冷眼斜视”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C审讯官的诱降与“他”的严词拒绝形

8、成对比,以审讯官的卖国衬托出“他”的爱国。D文末写“他”身材矮小,使“他”的形象更丰满,也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残暴。8本文多处描写大雪,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作者是怎样把“他”战斗的一生在最后八小时里表现出来的?这样写对刻画“他”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理解与鉴赏小说文本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

9、人物形象的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作用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多角度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及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作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去分析。【解答】(1)B.“说明他对日寇的残暴与意图的认识是主观的,不充分的”错。“他”的认识应是清醒的、充分的,根据文中“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那些没完没了的严刑审讯,无非是让他带领抗联缴械投降”“他”以后的处境和结果进行了充分说明。故选:B。(2)D.“也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残暴”错。身材矮小不能直接反衬出杀害“他”的敌人的残暴,应是以其矮小的个子衬托他意志的坚强。故选:D。(3)

10、“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着”,这是文中对大雪的第一次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在东北严寒的冬天。“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赵尚志被叛徒所骗,受伤被俘,此处的关于雪的描写,反映了抗日环境的险恶。“雪色无边。那匹老马,终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紧接着,那几个背着长枪的日伪军,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一间冰冷的囚室里。抬头望去,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利用环境描写渲染“他”被捕、关押、审讯时严酷的氛围。“窗外的雪,仍在疯乱地飘着”,以“疯乱”的雪,衬托“他”坚定的意志。(4

11、)第一问:通过回忆表现。由“头年十月,他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当他看到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经暗暗在心中发誓,从此之后宁肯死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死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坚决不再回头”“尽管那个名叫刘德山的陌生人,曾经一度让他产生过怀疑。事到如今,也只能责怪自己求胜心切,没有早些识破袭击日军分驻所,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骗局。午夜时分,当那一记枪声从吕家菜园子猛然响起,一瞬间,他便一切都明白了。子弹从他的后腰穿进去,又从他的下腹蹿出来,在轰然倒下的一刹那,虽说是侧身拔枪,连连回击,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可知

12、,通过回忆,介绍了“他”的身份、回国抗日、上了汉奸当后被击伤的经过。由“陡然之间,他想起了1933年的那个春天。为了抗日,他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宾县,投奔了孙朝阳的义勇军。义勇军的人见他个子矮小、身体单薄,不想收留他。可他并不灰心,他说,别看我个子矮,可啥都能干,当兵打仗、挑水做饭,样样都行”“在随后的一次战斗中,日军企图在宾县东山围歼孙部。危急时刻,他果断献策,先是率队攻城、猛打猛冲,迫使敌军放弃对义勇军的包围来增援宾县;继而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取得大胜”“多少次的林海周旋,多少次的雪原决战,无论日军如何铁壁合围,重兵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了拔掉他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日伪当局曾经开价一万元通缉他

13、,并多次派遣日本特务混入抗联内部,企图暗杀他。可是,在一次一次的失手之后,他们对捉拿他的悬赏重磅加码,一两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可知,通过写“他”的回想,写“他”参加义勇军,献策打败日军,参加雪原决战,成为日军悬赏的重要人物。由“审讯一直没有停下来。于歇斯底里的叫嚣声中,他的耳畔还在一遍又一遍响起林海雪原上破碎的马蹄声、密集的枪声,还有那一首含仇咬恨的调寄满江红黑水白山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可知,在敌人的审讯中,赵尚志产生了幻觉,歌曲展现了“他”平时的战斗生活。由“如果最初不是叛变的抗联某军师长陈绍滨从苏联带回的那个口信,

14、让他越境共商抗日大计,也许作为北满抗联总司令的他就不会过江而去。一年多的时间,不明不白地被扣留在异国他乡。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率队返回东北的机会。紧接着,在黑龙江岸的佛山一带,他们先是攻打了乌拉嘎金矿,后又袭击了日本武装测量队,但是随着战斗形势越来越残酷,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惨重,任务执行到最后,又不得不再次返苏”可知,用“他”的回忆,表现了“他”两次到苏联,两次返乡的经历。第二问:他的回忆、他的幻觉,在短短的八小时里,展现了一个抗日英雄的一生,“他”为抗日奔波,为抗日献计献策,为抗日奉献一腔热血乃至生命,这最后的八个小时,表现了“他”为国献身、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答案:(1)B(2)D(3)交代故

15、事发生的季节东北严寒的冬天;反映抗日环境的险恶;渲染“他”被捕、关押、审讯时严酷的气氛;衬托“他”坚定的意志。(4)第一问:通过“他”的回忆,写出“他”的身份、回国抗日、上了汉奸的当被击伤的经过。通过写“他”的回想,写“他”参加义勇军,献策打败日军,参加雪原决战,成为日军悬赏的重要人物。描写“他”的幻觉,表现了“他”平时的战斗生活,以及用“他”的回忆,表现了“他”两次到苏联,两次返乡的经历。第二问:通过对“他”的心理描写,把“他”英勇抗日的一生融注在最后八小时里,表现了他为国献身、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

16、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扰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的“14年扰战”概念,主要是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六年抗战也包含在了“扰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事实。“九一八事变”

17、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在1931年至1937年间,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确立“14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基本历史事实。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

18、混乱,同时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国际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

19、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同时,14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2日09版,有副改)【相关链接】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

20、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来自腾讯网)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提的抗争,都应该计入抗战的史册。这一时间跨度的增加,是对中国人民连续一贯、脉络清晰的抗战历史的一种恢复和升华,“14年抗战”这个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汤重南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从没停止过,“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开始反抗侵略、中华民族开始进行不屈不挠抗战的重要标志。B. 教育

21、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原因之一就是这一概念更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C. 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D. 此次教育部要求修改此前一直沿用的“8年抗战”,而代之以“14年抗战”,这一历史概念的修改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全面抗战”,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军民已进行了长达6年的局部抗战。B. 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有关中国的抗战部分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年

22、抗战史”的说法,落实“14年抗战”概念也可以与之吻合对接。C. 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和日本国内一些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都将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位于1931年。D. 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对国际上长期存在着的扭曲中国“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的历史偏见提出了批评。3. 教育部要求教材修改全面落实“14年抗战”有哪些重大意义?请加以概括。4. 上文谈及“14年抗战”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这与课文中聂荣臻元帅救助美穗子的做法性质是否一致?你认为应如何对待“14年抗战”这段惨痛的历史?答1. C “这一做法充分说明了东北军民抗战斗争对我们整个民族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文中找不到这样的说法。2. A “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14年抗战史的说法”于文无据。3. 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抗战问题上的混乱认识;全面有效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体现对历史真实的尊重;最大程度地囊括民族英烈,告慰和尊重所有的抗战英灵;唤醒国际认知,突出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并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4. (1)是一致的。(2)面对这段惨痛的历史,我们应勿忘国耻,牢记教训,要客观对待这段历史,当然也不能因为这段历史而仇视现在的日本人民,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惜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