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 溶液复习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龙口市诸由观镇诸由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 溶液复习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溶液复习【目标导航】(有目标有方向 才会有收获)1.明确溶液的组成,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理解溶解度、结晶等概念,掌握物质分离的常见方法,能运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知识,解决问题。3.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等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过程】 (合作交流 共同进步) 快乐探究一 溶液知识1、判断哪些是溶液?并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2、请结合实例,回答以下问题(1)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2)溶剂一定是水。实例中_的溶剂不是水(3溶液都是无色的。实例中_的溶液有颜色(4)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质是_快乐探究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问题:配制10
2、0克10%的硝酸钾营养液(1)需要硝酸钾多少克?水多少克?(2)配制此溶液的步骤为_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_(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1.4%(填或或=) (4)如果实验室中只有2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要25%的硝酸钾溶液多少克?水多少克?快乐探究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问题:小杨将配制好的(温度20)没有贴标签的饱和溶液和10%的不饱和溶液放在桌子上,她不小心弄混了,请同学们帮忙想办法判断出哪一瓶饱和溶液。一般情况: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特殊情况: Ca(OH)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快乐探究四 固体物质溶解度1、判断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是
3、否正确?(1)l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2)2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3)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观察溶解度曲线,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哪些规律?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4、观察下列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或提出哪些问题? 确定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是:归纳总结:物质分离的方法:走向生活:1、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其原理是什么?在炎热的夏天,边远地区的高烧病人需要一个应急的“冰袋”。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有人想到了
4、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吸热,可做冰袋。如果你在现场,身边有硝酸铵晶体、氢氧化钠固体和食盐,你会选择哪种物质作溶质呢?【典型例题】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的溶解度曲线。(1)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填“”、“”或“=”)碳酸钠的溶解度。(2)40时,100g水中放入40g碳酸钠,此时形成的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其降到10时,析出碳酸钠晶体 g.(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你解释原因。【学以致用】(勤学多练 必定成功)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
5、里含有24g硝酸钾,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4g C.溶液长期放置,溶质和溶剂会分离 D.一种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2.小琪同学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 氢氧化钠3.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砂纸打磨去除铁锈4、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置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A、4克氯化钠和16克的水 B、16克20% 的氯化钠溶液
6、和5克水C、10克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5克水D、14克10%的氯化钠溶液和1克氯化钠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在t1 时,a、b、c三种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 (2)要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溶液变为 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_(3)现有等质量在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降温至t1时,析出溶质最多_;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4)t2 时,将55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教学反思:复习基础知识加典型题型练习,再与近几年中考题型相结合,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应该用掌握好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特别是物质的溶解度竟然与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相连系,而且能用它去介绍生活现象,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太神奇了,原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使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