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 姓名:刘靓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曹正善 20080403 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 教育硕士 教育管 理专业 研究 生刘靓 指导教 师曹正善教授 摘要 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称 为 新课程改革 ,这次改革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班级管理与课程文化有着 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课程标准下有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中,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的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思想 中缺少人文关怀,班级管理成为了工具文化;班级管理行动中权威主义突出, 很大程度上以班主
2、任为中心,学生主体性弱;班级管理过程中功利主义严重, 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论文对传统课程文化和新课程文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主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首先在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 状、班级管理方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随后对传统课程文化下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对班级授课制发展的 历程进行了概述;界定了班级管理概念、特点及其性质,认为班级管理就是以 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的全面管理 ;描述了传统班级管理方 式的弊端,认为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
3、学习能 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分析了传统课程文化对班级管理 方式的主要影响,揭示出课程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针对新课程对班级管理方式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新课程的概念、性 质和特点进行了概述,认为新课程主要是一种新的理念;新课程对 作为班级管 理主体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全体学生带来了影响;班级管理的手段应该随着 新课程的变化不断变革,要改进原有的管理手段,要加强网络计算机等先进的 管理手段在工作中的应用 ;最后分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班级管理环境要不断适 应新的形势,为达到班级管理的目标服务。 最后主要根据前文的分析,认为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必 然的,也是必要的。认为作
4、为班级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改革的 理念,自觉进行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管理 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班级活动开展 方面,拓展班级管理的内容,建立新的班级管理机制;强调师生的平等参与和 对话;注重文化在课程改革和班级管理方式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关心班级文化 的建设,这对班级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课程文化 On Transforming of Class Supervisor Manner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s Major: Education
5、Management Author: Liuliang Coach : Prof.Caozhengshan Abstract: From 2001, our country begins to put new one wheel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course reformation into practice, also be called new course reformation, this reform momentum are unprecedented. In course reforming in new course, is also, the
6、abuse of tradition class supervisor mode revealed step by step. It is embodied in mainly: Class managing thought is short of humanity solicitude, authority doctrine acts being outstanding in class manages; the utilitarianism is grave in class management process. These problems appearing have incisiv
7、e society culture background. “ Research form abiding by scienc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educating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thesis research, being the main marriage partner with class supervisor mode transforming, inquiring into law , comparison method , document with field studying law
8、 and so on studies as studying method is in progress mainly. Class supervisor mode background reforming in new course by the fact that comparison research , the author discover tradition there exists much abuse in time , background and deep-seated cause, join the society culture having analyzed thes
9、e abuse coming into being having submitthat problem current situation studying in home and abroad, class supervisor mode study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study rationale and research method. In Part II, The lower class supervisor mode has carried out on tradition course culture studying. The course g
10、iving lectures system developing has carried out a 嬅 summary on class first; Two has been to manage a concept to class , characteristic and their character has carried out a boundary , has described tradition class supervisor mode abuse; Three are effect to class supervisor mode main part have analy
11、zed course culture. Part III is the research that the supervisor mode affects specifically for new course to class. Have carried out a summary on new course concept, character and characteristic first; Two is to analyze the new course managing the main body effect to class; Three are to analyze the
12、new course managing the enviromnent effect to class; Four are to analyze the new course 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effect to class. The main Part. IV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article thinks that building the class supervisor mode fitting in with each other with new course is inevitable is al
13、so necessary. In bringing forward process refomaing in new course, new course idea ought to strengthen a class adviser and assume a post of the class teache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carrying out a teachers trains, ascertain student main body position in managing in class , make rubbings from conten
14、t managed by exhibition class , found new mechanism managed by class. IV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 “ 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曹 TH善(博 +)指导下 .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己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学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
15、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 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 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 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 .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浏览。 一、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各领 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后,我们迎来了知识 经 济时代。世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 ( 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
16、文中,将知识经济定义为: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 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依赖于 知识 。知识经济强调对知识和信息的占有和应用,科技创新将知识转化为技 术,创造力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成为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的基础性的事业,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必然会 反映到学校的相关课程中来。教育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这就对产生于工业经 济时代的传统教育提出 了挑战。要求学校的课程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 质各方面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基础教育课程中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进行 改革,以使课程与经济的发展变化相协调
17、、相适应 。而学生个体发展多样化 的内在要求也呼吁学校进行课程改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于 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 ),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以构 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年,我 国首先在全国 38个实验区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 是一 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变革,它倡导课程功能的多元化,倡导课程内容 的综合化,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评价的发展性功 能等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 观的过程。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
18、是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 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做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要使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回归生活,进行创 造性的学习。 肖川 .教师 :与新课程共成长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110. 靳玉乐 “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 5. 吴德琴 .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 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自近代以来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是组织教学 的一个基本
19、单位和重要载体。如果要使以班为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 效果,那么就必须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一些学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指班 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 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建立班级组 织机构、选拔班干部、落实人员分工及明确相应的职责、制定班级规则、协调 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班级良好的育人环境等,班级管理活动保证了班级教育活 动的顺利开展和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班级管理非常重要,可以说,班级管理 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 活动的成功与否,为了更好地实现班级的教育教学以及学
20、生发展的目标,必须 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学习和研究。 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全体学 生的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教学与发展 服务。班级管理的制度和方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课程的变革对班级 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影响犹为突出。我国自 2001年以来进行新一轮的全方位的 新课程改革,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从总体上看,己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现行班级管理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显现出来。 一是班主任工作难度加大。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系下,班主任对全班的学 生负主要的管理责任 ,同时还要协调各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
21、导的关系。 工作负担重、繁、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有朝气、精力充沛,很多学校首 先就是将他们派到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但是他们缺乏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 学校没有科任教师协助管理的相关规定,科任教师对班主任的帮助也较少。同 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没有一个清晰的评价标准,工作成绩难以界定,这 使得班主任工作力不从心 。 二是在现有的班级管理方式下,学生的个体需要和兴趣得不到满足。由于 班主任工作任务繁杂,没有精力去和学生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要求和需要, 这不利于学生 多样化的发展,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曹长德 .当代班级管理引论 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 28. 党
22、亭军 .现行班级管理亟待改进 J.教学与管理, 2006, (6): 23 24. 2 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课程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对现行的班级管 理方式有没有影响,有哪些影响,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有哪些弊端,应该怎样 建立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式。这些问题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和考察。这些问题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乃至学校整体教学水 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 的意义。本文拟将班级管理放在新课程改革的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考察,着重从 课程文化的变化与班级管理方式的互动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在新课程改 革背景下,班级管理方式的新特点,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调查, 试图为建立适合新课程改革
23、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方式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二)研究现状综述 1、班级管理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关于班级管理研究的成果较多,同时提出了一些具有理论价 值和应用价值的观点。 钟启泉 2001年出版的班级管理论(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郭毅 2002 年出版的班级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姚成荣 2003年出版的班 级管理工作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丁榕 2004年出版的班级 管理科学与艺术一我的班主任情(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曹长德 2005年 出版的当代班级管理引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李伟胜 2006 年出版的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
24、班级(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这些 著作,对班级管理的发展历程、定位、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等各个方面进行 了论述。一般认为班级管理的起点是学生心理的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 管理的关键;优秀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载体;班级管理的依据是班级的 游 戏规则 ;班级管理的创新是特色与模式的形成 。这些著述或是对班级管理的 理论进行梳理,或是根据工作实际,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实地的考察,这不仅 充实了班级管理的研究,也有的放矢的指导了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 关于班级管理的成果,还有大量的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内容主要 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对班级管理的个案进行考察,找出班级管理在某一方面成功的
25、经验或 曹长德 .当代班级管理引论 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 54. 3 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提出建议和对策。如张艳薇对魏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 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考察,魏书生所推行班级管理强调要 以人为本 ,放权 给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自己做自己管理的主人,并在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中 设计了多种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形式,并通过这些教育和管理形式形成学生自我 教育和管理的机制,做到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全员参与,人人都有提高, 实现了班级管理的整体自主化。作者认为魏书生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让学生真 正成为时间和事情的主人,自己的事自己做,而不 是由老师过度包办,认为在 素质教育的
26、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应该动摇 。贾秋侠对一 个基层的班级体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考察,从班集体的组建、日常行为培养、班 级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的具体做法和措施 。 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对班级管理的主体进行研究,注重对班主任的研究。宋亚琴认为,在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开展工作应该树立新的理念,让学生做到生活中 的 自主 ,给学生提供 自主 的学习、生活环境,给学生解决 热点问题 的 自主 机会,给学生自主评价自我的机会 。牛春玲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 班主任就应该是一名知识的富有者,应该兴趣广泛、消息灵通、具备多种能力
27、。 要时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需要。认为一所学校要办好,课程改革 要顺利进行,也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王金鹏认为,班级管理中 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管理的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启动 学生的思维,应给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创意提供机会 。班级管 理的主体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应该 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 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对班集体内外环境的研究。高凤平认为管理者对班级内部环境的营造 需要注意管理者的价值因素、能力因素等方面的塑造 ;对外部要扮演好领导者、 联络者的角色,应该成为一名创新者和开拓者 。杨晓红注意
28、到了美育在班级 张艳薇 .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 2007年 . 贾秋侠 .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7年 . 宋亚琴 .树立新理念:改变班主任工作方式 J.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 (8): 26. 牛春玲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 做好一名班主任 J.北京:新课程 ( 教师篇 ), 2007, (1): 16. 王金鹏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J.长沙:当代教育科学, 2007, (16): 58 59. 高凤平 .班级管理之内外环境论 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 2005,( 8): 56 57. 4 管理中的重要
29、作用,认为美育可以满足学生的审美渴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可以陶冶班主任的道 德情操,使其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还有学者论述了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 重要作用。一个优良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大环境,因此也需要家庭、 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协调和合作。 在国外, 20世纪 70年代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主要沿着理性的路径发 展,自 80年代后期起许多人对之进行了反省和批判,现在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建立和教授班级规则和秩序;鼓励和坚持合适的学生行为;培养积极的人际关 系;在管理中实施教学,而不仅仅是维持秩序以及处理学生的问题性行为 。 曰本学者认为班
30、级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主要内容为:了解班级里的每一 个学生,很好掌握班级内的集体结构,把班级培养成理想的生活与学习集体; 把班级的事务工作,家庭联系和整个教育活动等所有工作都作为学校教育目标 具体化的工作去做。在这些工作中,以班级为场地,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 人 。可见,我国的班级管理目标和内容在总体上是与国外的切合,都是力争 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2、课程文化的相关研究 关于课程文化与班级管理影响己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课程文化是作为 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而存在的。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课程文化的研 究也逐步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点。江红来在对文化 和课程的内涵进行界定后, 考查
31、了相关学者对课程文化的定义,认为课程文化就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和教师 对知识和经验共同学习和共同体会的过程 。金致远对针对课程文化的定义、 内容结构、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无论是从新课程的视角,还是从多 元文化背景和课程与教学文化性的缺失角度来看,课程文化的建构都有独特的 价值,对课程文化的实践探讨,有助于推进课程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是深入 研究课程文化的生长点 。孟庆男对新课程的文化品质进行了界定,认为新课 杨晓红 .美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J“ 西安:教育与管理, 2007, (5): 42 43. 卜玉华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分析 J.集美大学学报, 20
32、04, (2): 25. 李伟胜 .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2006: 37. 江红来 .课程文化定义的探讨 J.辽宁:辽宁教育研究 , 2006, (9): 66. 金致远 “ 课程文化研究述评 J“ 北京:中小学管理, 2004, (7): 17 19. 5 程所诉求的文化品质主要是自主性品质、生活性品质和超越性品质,新课程的 生成离不开课程建设者的文化自觉 。 3、班级管理与课程关系的相关研究 就班级管理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有学者对传统课程进行了分析。马开剑在 论文传统课程与教学范式的缺陷探析及总体转向中,认为传统课程中强化 着 待命意识 、知识复制导向
33、、教师主宰倾向、理论与实际脱节、忽视多元 与个性的智能发展五个方面的根本缺陷 。传统课程的行为方式不利于新课程 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吴文刚在论文传统课程的弊端和研究性课程的时代 意义中认为,学科中心和知 识本位,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是传统课程的主 要弊端 。 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情况来看,学者们对班级管理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不少的缺陷,这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的对象较为模糊,谈到班级管理的文章多是泛泛而谈,有的研究 者到某地区或学校做调查时,是简单的用所获得的数据来成文,而没有进行更 为深入的访谈,得出的结论有先入为主之嫌,同时不能上
34、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不能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 二是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较少的研究将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放在新课 程改革 这个大背景下来分析 ,考查原有的班级管理方式己经不适应新课程的变 革。本文主要是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传统课程文化下的班级管理方式 与新课程文化下的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突出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 用,揭示出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弊端和不足,探讨新课程的变革对班级管理方 式带来了哪些影响,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措施。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中所指的班级主要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 孟庆男 .叙说新课程文化 J.辽宁:教育导
35、刊, 2006, (6): 27 29. 马开剑 .传统课程与教学范式的缺陷探析及总体转向长沙:当代教育科学, 2004, (15): 22 25. 吴文刚 .传统课程的弊端和研究性课程的时代意义北京:教育探索, 2002, (12): 40-41. 6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学生的发展基地,是学生心灵的避风港,而学生又 是生活在班级中的,因此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整个学校管理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之一是 培养和造就一代新 人 ,倡导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 集体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新课程
36、的改革对班级管理的方式提出了新 的挑战。而目前有些学校的班级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文化的影 响,在应试教育的模式压迫下,仍然强调的是老师的绝对权威和管理地位,忽 视多样化发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作为管理者的主体性地位,这 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本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 : 1、 班级管理是整个学校 管理的基础。班级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 班级管理的方式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课程文化的变迁对班级管理方式 的影响犹甚。本文拟通过对传统课程文化和新课程文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方式 的比较,找
37、出传统课程文化背景下班级管理方式的特点,它有哪些缺陷和弊端, 分析新课程对班级管理方式有什么影响,试图探寻出课程文化与班级管理方式 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2、 新课程文化对班级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班级管理方式必须根据 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以及相关的研究,力图 找到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 班级管理体系。 (四)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了个案访谈、社会学的问卷调查法、教育 学中的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力图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班级 管理的特点、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访谈法:我长期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一线工作,在工作中注意对学生 的生活
38、环境、学习情况、行为和交往方式进行观察。并针对研究的需要,对部 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个案访谈,了解他们对班级管理的看法,倾听他们的个人感 曹长德 .当代班级管理引论 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27. 7 受和他们的渴望,从而发现问题,为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 2、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采用査阅文献资料的方式进行研究。对班级管理 起源、发展进行了文献梳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了现行班级管理方式的缺陷 和不足,突出了新形势下班级管理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 3、 比较研究:为了能够更清晰的说明问题,拟对传统课程文化和新课程 文化背景下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的环境、班级管理
39、的 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更清楚的看到了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弊端 , 揭示出了我 们对班级管理变革的迫切要求。 8 二、传统课程文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方式 (_)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概述 人类的教育活动可以说是与人类的活动一样古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 展,教育活动逐渐的从中独立出来。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专门从事教育的 机构学校出现了,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须满足一定的 条件 :体脑分工和闲暇阶层的产生 ;人类出现了小部分人统治大部分人的时候, 有了受专门教育的需要;文字开始出现;文化靠文字得到传承和发展;特别是 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出现,教育活动逐渐的专业化,可以说,
40、学校的出现是人 类教育事业发展的 里程碑,是教育形式化、专门化的起点 。自从学校产生 以来,个别教学制度仍然被延续着。老师的教学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的, 一般没有固定的学制,没有学期和学年的划分,也没有班级的设置。这种情况 “ 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很难有固定的教材、教学程序和考试标准。不过,在古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过以班级形式进行教学的情形,这可以看作是班 级授课制的萌芽 当然,在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教育需求、教育规模的扩大, 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也 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了。 168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拉萨尔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主要从事初等 学校事业。根据儿童能力的高低,他把学生编成若干个
41、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 在同一时间采用同一教法向全组进行教学。与现在的分班教学相比,这种分组 教学除人数多少有别外,基本的教学方式、分组指导思想等已相差无几。因此, 拉萨尔分组 被许多人看作班级的初步形态。他认为根据学生的共性进行教 学,教育的效率高。尽管拉萨尔采用分组教学法的初衷是通过教育迅速、大量 地培养学识程度基本一致的学生去拓展天主教影响,以遏制对立教派的传播; 但是,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客观上促成了班级形态的形成,使近代学校教育有了 班级这一更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 班级授课制从尝试到较为完备制度的形成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为 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42、其著作大 教学论中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六个班级,分别为各班配备适合的教科书,并 李伟胜 .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14. 魏国良 .学校班级教育概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6. 9 提出了与这些教科书相应的教学方法提案,并从理论上研究了课业进行的班级 教学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因素在当时的某些先进的学校中已经开始尝试。他 根据自己的办学实践和研究成果,论述了成立固定班级的适宜性,主张以固定 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知识水平大体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由教师按 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进行教学。他的班级授课思想是班级上课制的理
43、 论纲领,也是班级授课制得以在全世界普及的文化载体 。随着班级组织教学 形式的登台亮相,它的优越性也逐步的显现出来,并 逐渐取代了个人教学的形 式而成为主流的教学形式,学校内部的管理体系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开 始将 班级教学编制视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组织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中的班级 形态,虽然也有来自传统太学这一集体教学形式的影响,但其直接来源则是近 代西方班级授课制 。 当然,在班级教学的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逐渐关注这样的问题:人们逐步重视个人个性和多样 性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但是班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却难以达到这样的要 求,于是很多地方开
44、始就班级的形态进行改革。不过,到 目前为止,班级授课 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体系中,仍然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因此, 对班级特别是班级管理方式的研究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 班级管理及其性质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层的管理,同时也非常重要。下面拟将对其相 关的概念进行界定。 1、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首先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得以创立的;后来,班级的功能和教 育价值随着历史发展而有所拓展,班级不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成为学校 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对班级管理的定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曹长德先生 认为: 班级管 理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
45、律的 曹长德 .当代班级管理引论 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27. 李伟胜 .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16. 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 括教师创建一个鼓励积极的社交互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自我激励的学习环境 的所有行为 。对班级管理不能狭义的认为就是在班级活动中的管理,而应该 理解成以班级作为组织形式和载体对学生的全方位的管理。同时,管理的主体 应该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全班的学生。 2、班级管理的特点 在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下,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 的一个初级群体,有
46、着社会化等多种功能。在活动的过程中,班级管理也呈现 出多种不同的特点。 一是班级管理的教育性。班级管理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目的是落实相关 的教学目标和培养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育和引导学生为主,管理中的教育性比较 突出。我们班上有一个 男生有一段时间经常打瞌睡,而且有时迟到甚至还旷课 , 学习成绩下降很快,按照我原来的脾气,我是要惩罚他的。我先找他谈了一下, 并隔一段时间和他的家长沟通该学生的情况,后来了解到他背着家里人经常去 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玩,很晚才回家,甚至有时玩通宵,他父亲知道后常对他进 行打骂,是他并没有改多少,对父母
47、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根据了解的实际情 况,我采用了恳谈式的教育方法。虽然他的不良行为难以改正,并且反复的违 反纪律,但是持续性的教育终于使他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是班级管理的全面性。学校按照国家的教学和课程大纲组织教学, 培养 德、智、体、美、劳 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班级是落实这些目标的载体。 班级管理也要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关注班级的制度建设,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 有助于班级成员权益的尊重和保护,可以克服班级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制度的实施具有教育意义。班级管理常见的制度有值曰、 值周制度、课堂纪律制度、班干部选举制度、小组工作制度等。要注重学生思 想道德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
48、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班级 管理活动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习惯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要关心 Paul Burden.成功经营你的班级(第三版)张艳华译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4. 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要促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在学习 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作风,体现在班级每 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上,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离不开班级的管理。同时还要关 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 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突出了班级管理的全面性。 三是班级管理的多主体性。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一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