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能力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能力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能力培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能力培养延寿职教中心张玉荣科学能力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基础,科学能力的形成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效果非常明显。一、充分利用和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要素,是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的独立探究能力。科学发展的基本过程是: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三个要素:知识、方法和过程技能。高中生物学课本上的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特别是近几年来科学发展速度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及时搜集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充实到教学中来,例如:我在讲光合作用的时候必须要给学生把生物学中研究的同位素标记示踪法讲清楚;在讲细胞的知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问到:“各种细胞成分是怎么研究出来的?”,于是我就把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介绍给同学们,从而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酶的知识的时候,关于验证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时,教材中只讲了二种材料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我在课上又给同学们准备了马铃薯研磨液,使学生通过三种材料的比较,来更深刻的领会在不同物质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的量是不同的,这样有选择的运用现代科技
3、成果,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扩展到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上,使学生既学到了学科知识,又掌握了综合知识,为科学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根基。二、变“结论式”为“过程式”的教学方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为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一改过去那种直接传授结论的教学方式,运用“过程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原理找出规律、归纳出概念、扩展知识体系。一般情况下我都针对预讲授的知识事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运用教具演示或让学生观察实验使其获得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思考,从生动直观引向抽象思维;再和学生们一起讨论,相互启发,最后把结论引申出来。例如:在讲细胞呼吸时,我首先问学生
4、人呼吸是指什么,学生根据初中知识都能回答说出是指氧气吸进体内把二氧化碳呼出来,之后我紧接着就问:“那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吗?”用这个简单直观的问题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了细胞呼吸的知识;在讲细胞呼吸过程时我制作了线粒体的教具,引导学生利用查碳、氢、氧的原子数这种简单的数学知识加减法来理解这个复杂的化学反应,最后使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三、改“填鸭式”为“任务式”教学,实现学生的能力转化职业学校的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
5、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过去我们教学中大部分课堂教学,是老师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型的人才。实践证明,生物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知识“消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例如:在学习 DNA 分子结构的时候,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五个组,要他们分别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塑料片,之后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并且每个小组要制作出一个 DNA 分子模型,在这个任务下,每个同学都很积极主动,仔细研究该怎么做,之后剪的剪,打孔的打孔、穿线的穿线,各个忙的不亦乐乎,当模型做好的时候,他们也就真正的理解了 DNA 分子的结构,而且扎实的记住了。这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真正增强了科学能力。2005 年 10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