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_吴志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_吴志秀.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文图书分类号: F234.4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 吴志秀 所在院系: 会计学院 专业名称 : 会计 研究方向 : 公司财务研冗 届 另 L _ (在职) 2014届 导师姓名: _ 翟胜宝副教授 论文完成时间 : _2014年 4 月 独创性声明 本 人 郑 重 声 明 : 所 呈 交 的 论 文 是 我 个 人 在 导 师 指 导 下 进 行 的 研 究 工 作 及 取 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不 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财经大学或其 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2、对本研究所 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本人完全了解安徽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关 于 论 文 使 用 授 权 的 说 明 签名: 厲 .导师签名 日期 :七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自财政部 1998年首次颁布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以来,该准 则于 2001年和 2006年共进行了两次修订。两次修订最大的变化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关
3、于公允价值引用的变化。由 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首次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到 2001年准则由公允价值计量改为账面价值计量, 而现行准则恢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二是有关债务重组利得确认的变化。 1998年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利得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2001年修订计入资 本公积 但 2006年准则修订后再一次将债务重组利得恢复计入当期损益, 即计入 “ 营业外收入 ” 科目。可见,公允价值的引用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现行准则下债务重组利得的确认也跟 1998年一致。这些变化表面看似准则 的倒退,实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本文将对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内容、 背景及动因进行论述,以解释准则变迁的合理性
4、与进步性,并为本文的实证 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债务重组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学者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找到本文研究的重点。运用规范性研究方法论述债 务重组准则变迁的背景、内容并对变迁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对两次债务重 组准则修订做了规律总结。在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 LOGIT模型,通过 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多种实证分析方法,对现行债务重组准则对 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结合理论分析和实 证分析探索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及其原因,并从 现行债务重组准则本身的改进、企业在具体应用现行债务重组准贝 (J中的应 注意事项、监管机
5、构监管措施的完善以及资本市场其他相关配套措施的改 进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以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 为。 关键 词: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盈余管理 ,改进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 1组财务 N题研究 ABSTRACT RESEARCH ON FINANCIAL PROBLEMS ABOUT DEBT RESTRUCTUR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debt restruct
6、ur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98, The stan d a r d w e r e revised twice in 2001 and 2006. The biggest change of the two amend m e n t s mainly manifested in two aspects: The first change is related to th e c i t e o f f a i r value.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were first introduced in deb
7、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by the rule of 1998, 2001 criteria measure d b y t h e b o o k value to fair value,while the current guidelines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re recovered. Another change is about the change of debt r e s t r u c t u r i n g gains for confirmation. 1998 rules requir
8、e the debt restructuring ga i n s o n e - time recorded into the current profit and loss, Revised in 2001 included in capital reserves. But after the 2006 amendments to the debt restructuring ga i n s a recovery recorded into the current profit and loss, which included in non-operating income course
9、. It can clearly be seen that dramatic c h a n g e 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fair value of the reference, the existing debt restructuring gains under the guidelines to confirm also concur with 1998. On the f a c e o f these changes seems to be a step backwards, the reality is the nece s s i t y o f
10、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The revised contents,Backgroun _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the effects of the current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for listed companie s , i t obtai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research which i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t e s t , and combining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11、empir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bt restructur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then from four aspects that a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urrent debt restructuring standards themselves, the enterprises in the specific applicat i o n matter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12、to in current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perfecting regulation by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other relevant suppo r t i n g measures to improve capital market to put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debt restructuring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KEY
13、WORDS: listed companies, debt restructuring, earnings manageme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 目录 目录 n-n m . i 第 一 节 研 究 背 景 与 意 义 . 1 . 1 二、研究意义 . 2 第二节文献综述 . 3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3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5 三、 小结 . 8 第三节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 8 、研究步骤 . 8 二、研究方法 . 9 第四节研究内容及框架 . 9 第五节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10 一、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 10 二、 研究的不足之处 . 10 第二章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迀 . 11 第一节 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及动因分析 . 11 第二节 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变迁背景及动因分析 . 11 第三节 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迁背景及动因分析 . 12 第四节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规律总结 . 13 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分析 . 15 第一节现行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15 一、 现行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15 二、 对现行债务重组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的正确认识 . 16 第二节现行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检验 . 16 一、 研究设
15、计 . 16 二、 实证结果与分析 . 20 三、 研究结论 . 25 第三节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及其原因 . 26 一、 债务重组中账面重组比例较大,盈余管理问题严重 . 26 二、 财务困难很难界定,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不明确 . 27 _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三、 债务重组中的公允价值可能不 “ 公允 ” . 28 四、 有关债务重组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规范性不强 . 28 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的改进建议 . 30 第一节现行债务重组准则本身改进的思考 . 30 一、 债务重组利得应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 30 二、 制定关于财务困难的判定标准,
16、明确债务重组的对象和范围 . 30 三、 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 31 四、 制定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指南 . 31 第二节企业债务重组中应注意事项 . 31 、组建专业化的运作团队 . 31 二、 健全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切 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 31 三、 狠抓企业内部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33 四、 企业债务重组应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为目标,重组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 .33 第三节完善监管机构监管措施的建议 . 33 一、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规定 . 33 二、 证券监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债务重组的监督和管理 . 34 第四节完善资本市场相关配套措施的建
17、议 . 35 一、 建立健全与债务重组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35 二、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 35 三、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36 结 $ i吾 . 37 参 #文献 . 38 致 i射 . 4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 41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企业合理举债,能降低企业资本成本,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负债利息 可以税前扣除具有税盾效应,企业可以获得节税的好处和财务杠杆利益,而且企业通过 负债融资方式,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 标
18、的实现。可以说,负债经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有效经营方式。但是 过度举债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随着我国市场经 济的发展,资本 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间竞争加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多。 f 艮 多企业受多种内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陆续出现了现金流不足、偿债能力差、盈利能力 下降等问题,债务重组行为也日益频繁。债务重组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一 种经济现象,因而用来规范上市公司重组行为的债务重组准则也应运而生。 自 1998年以来,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先后修订了两次。财政部于 1998年首次发布 了企业会计准则 丨责务重组。该准则参照了国际上通行的会
19、计惯例,将债务重组 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同时重组资产或负债以公允价值作为入账的基础, 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利用准则规定调节利润的行为,严 重的盈余管理现象成为该准则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2001年,财政部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 了首次修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抑制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的盈余管理现象。修订后,债 务重组利得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全部计入 “ 资本公积 ” 科目。资产计量属性由公允价值 计量改为账面价值计量。这一变化使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 上得到了遏制和缓解,但是,部分上市公司假 借债务重组之名,行盈余管理之实的现象 并没有完全消失,部
20、分上市公司仍可利用资本公积弥补亏损的规定来达到美化财务报表 的目的,进而使盈余管理的行为变得更加隐蔽。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 则第 12号 债务重组(以下又称 “ 现行偾务重组准则 ” ) 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 第二次修订,规定债务重组利得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而恢复计入当期损益,而同时资产 的计量属性恢复公允价值计量。 近几年来,债务重组一直是广大学者热议的话题之一。目前,有关债务重组的相关 研究也很多,这些文章更多的从债务重组相关的账务处理问题、 债务重组准则的国际对 比、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对比、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与证券监管三者之间的关系、债 务重组交易中公允价值计量等几个方面
21、进行了研究,结合债务重组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 研究,检验现行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偾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 _ 第一章绪论 进行研究从近几年才有,而且相对较少。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债务重 组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己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并找到本文研究的重 点。本文在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及其修订进行阐述的基础之上,分析该准则变化的背 景、具体修订内容及其动因,并总结其变化的总体规律,以解释准则变迁的合理性与进 步性,并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 2004-2011年间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 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建立 L
22、 0GH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债务重组准则变化给上市公 司带来的影响,并透析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及其原因,探寻债务 重组的配套改进措施。 二、研究意义 目前,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举足轻 重 的作用。然而受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部分上市公司债务负担沉重,已成为制 约上市公司发展的瓶颈。而最终通过债务重组走出财务困境成为很多上市公司比较理想 的选择。为缓解上市公司沉重的债务负担,经重组双方协商或按照法院的裁定,让债务 人暂时渡过难关,进而有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上市公司的过度负债问 题,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进行债务重组也
23、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债权人利益,有利于促 进整个社会的经济进步。因而,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的财务问题,探寻债务重组的 配套改进措施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 理论意义 1、 该研究希望能够对债务重组的相关理论框架的完善做出努力,力求能有利于我 国债务重组准则的改进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并希望能促进我国会计信 .息披露更 加规范化。 2、 对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的实证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会计、资本市场、审计和所得 税会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发展,还可为证券市场的监管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等一 系列理论与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依据。 (二) 现实意义 1、 对现行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债; 重组财务
24、问题研究,有利于降低企业账面重组 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债务重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减少有积级作用。 2、 对现行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有助于促进证券市场监管 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运转。 3、 有利于实现企业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促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净化 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实证 研究,分析债务重组存在的财务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有更为全面而清楚的了解,以利于广大投资者更好地维护自 2 己的切身利益。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文献综述
25、 一、 国外文献综述 通过研究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 IASB) 并未对 债务重组做专门的规范,也没有相应的准则。 1972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 ( APB) (APB 为 FASB的前身 ) 发布的第 26号意见书 ( APB Opinion No. 26)债务的提前清偿,对 债务人在到期曰前清偿债务的事项做出了规定,成为最早规范债务重组的一项准则。而 APB Opinion No. 26发布之后,美国随后的许多的债务重组发生的时间是在债务重组到 期日及到期日之后,超出了偾务的提前清偿的规定范围。于是 1977年 6月,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 FASB
26、)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号 ( SFAS15) 债 权债务人关于困境中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并于 1977年 12月 31日起开始实施。此外, 此外,关于债务重组的处理规定较多的还有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14号 ( SFAS114) 债权人贷款减值的会计处理,该公告于 1993年 5月发布。随后, 1994年 10 月公布了美国财务会 计准则公告第 118号 ( SFAS118) 债权人贷款减值的会计处 理 收入的确认和披露,对 SFAS114中有关披露的规定进行了修订。经研究发现,我 国债务重组准则很大一部分是借鉴了美国会计准则。在我国现行债务重组准贝 I下,债务 重组利得计入
27、当期损益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等规定与美国的规定相同。当然,也有部分不 同之处,比如,在我国债务重组业务处理中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而在美国是考 虑了的。在有关债务重组定义中判断债权人是否作出让步时,在我国不考虑现值因素, 而在美国是通过现值计算来进行判断的。有关修 改其他债务条件的重组方式的处理中, 债务人的将来应付金额在我国也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只采用非折现价值,而在美国 是需要采用适当的贴现率求现值。国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债务重组进行了 研究: (一)有关债务重组原因、方式的探讨 在国外,对债务重组的研究较早,很多研究是有关债务重组的原因、方式的探讨。 Dewatripont和
28、 Maskin (1990)将银行和一家从事长期项目融资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经研究发现,银行希望最大化回收贷款而借款者却希望破产声誉成本最小,这是债务重 组发生的原因所在,也使得 偾权债务人双方均可通过债务重组达到双赢目的 。 Dewatripont , M. and E. Maskin. Contract Renegotiation in Model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0, 311-321. 3 我国上市公司偾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 _ 第一章绪论 Ross(1977)指出,投资者会以较高的债务水
29、平作为企业高质量的标志,他们会认为 企业举债水平高,内部员工持股比例高是企业更有发展能力的体现。但在投资者的这种 观念的驱使下很容易使企业负债过高。而现实情况是,很多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由于过 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深陷财务困境。 Mann (1997)的研究对象是 72家有债务问题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了银行、金融和 保险公司等),发现在研究的 21家保险公司中选择债务减免方式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有近 60%的公司选择了债务重组的其他方式,而其他方式里面 83%为债务延期 。 Asquith、 Gertner(1994)经研究发现,在对债务重组方式进行选择时银行一般不乐 意接受债务减免这一方式,他们愿
30、意选择债务减免以外的重组方式,比如进行谈判延长 债务期限等。 Dong-Kyoon Kim (2006)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偾权人的抵抗问题和陷入财务困境的 债务人的经济可行性对债务重组方式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国外研究发现,在国外债务重组中的债务减免方式并不受欢迎,而对债务期限进行 重新谈判等其他方式更多见,这是与我国有很大不同的地方。 (二)关于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的探讨 Paul M.Healy和 James M.Wahlen (1998)对盈余管理定义为 “ 盈余管理发生在管 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 公司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
31、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 果。 ” 他们认为盈余管理的发生与会计准则相关性强,管理当局为了误导以财务报告 及相关指标为尺度作出判断和决策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选择不同 的会计政策,操纵有关交易来粉饰财务会计报告进而实现企业盈余管理。准则带 J定者对 准则修改时要考虑盈余管理行为。 Katherine Schipper (1989)则认为盈余管理之所以无法消除,其重要原因在于信 息的不对称,必须提高对外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Jones (1991)发现,一些公司在接受政府调查时并不是如实反应自身的财务状况, 而是通过调低利润的方式进行利润操纵,表明
32、公司之所以出现业绩下滑是由于受到来自 国内产品的不正当冲击而导致,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政府抬高关税。 Dechow Skinner(2000)总结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动机:企业为了增发新股需要 或者达到一定的财务指标要求,对证券市场监管作出反应而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误 导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之目的。 A Mann R. Strategy and Force in the Liquidation of Secured Debt J. Michigan Law Review, 1997, (2): 159-244. Paul M Healy,James M. Wahlen. A Review of
33、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1998 (12): 365 383 4 _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Linda Elizabeth Deangelo(1986)则通过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会将本公司利润调 减并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目的是为了以较低的价格进行股票回购。 Demski (2004), Michael D. Yu (2() 5)和 Ralf Ewert、 Alfred Wagenhofer (2005) 等人认为,
34、随着会计准则的完善,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够得到有效抑制,但另一方面 盈余管理的有用性及期望总成本也提高了,盈余管理的难度也加大了 。 Peng Cheng、 Walter Aerts、 Ann Jorissen (2010)认为,上市公司会增加以重组方式进行的盈余管 理行为,通过调高企业利润以实现较好的财务状况,最终达到避免退市之目的。 Ralf Ewert、 Alfred wagenhofer (2005)通过一个理性的期望平衡模型得出结论, 认为随着会计准则的规范性 的加强,盈余管理的质最也会不断提高,但同时进行盈佘管 理的期望总成本也会增加。 Chen and Yuan (2004)则发
35、现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是为了达到配股阀 值。管理者为了避免负的未预期盈余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局面,他们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Payne and Robb, 2000; Brown, 2001; Burgstahlerand Eames, 2006)。此外,还 有的公司盈余管理是为了达到现金分红的阀值 ( Daniel、 Denis and Naveen, 2008)。 在国外有关盈余管理的研究虽然 多,但专门针对债务重组这一业务中盈余管理问题 的研究却很少,且大多数有关盈余管理的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者和监管者只具有有限的 价值,这类文献对准则制定者感兴趣的问题提供的证据仍然不足 (Healy
36、& Whalen, 1998) (三)关于债务重组与公司治理的探讨 Alderson and Betker (1999)经研究发现:大多数有着较高破产成本的企业都会 选择进行债务重组来缓解财务压力,根据 Gilson的理论,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进行债 务重组后几年内,有 1/4到 1/3的企业会重新发生财务危机。 Magenheim和 Mueller (1988)利用配对检验对所选的重组样本公司进行研究后, 得出了上市公司在重组后的业债有下滑趋势的结论。 Gorapers, Ishii和 Metrick (2001)构建了 CGI指数,该指数是基于 24项公司治 理反并购条款而构建的,他们认为在
37、公司经营状况比较差时,该指数越大,则公司被接 管的概率越小。同时,研究发现 CGI与股票回报率相关程度高 ,一 般而言,高 CGI对应 着公司的低利润、高资本成本和低资产增长率。 二、国内文献综述 1998年财政部首次公布的债务重组准则较多 的参照了美国 1977年 6月发布的财务 会计准则第 15号公告(即 SFAS15)和 1993年 5月发布的第 114号公告(即 SFAS114), 并借鉴了当时国际会计准则关于收入等相关问题的规定。该准则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 量属性,并规定债务重组利得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发布,弥补 5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财务问题研究 _ 第
38、一章绪论 了我国会计准则的不足,对债务重组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但与此同时,该准贝 !1在实施 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盈余管理现象尤为突出。关于 1998年债务重组准则,肖凌 (2000)认为,重组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符合国际 惯例。但公允价值计量和债务重组利得计当期损益的相关规定在实施中出现了盈余管理 问题。孙喜平 (2000认为,公允价值是历史成本原则的有限延伸。但公允价值表现形式 的多样性和判断时很强的人为主观性,势必给会计人员确定公允价值带来很大困难 。 岳彦芳 (2001)认为债务重组准则在执行过程中,有些企业尤其是某些上市公司利用准则 的某些缺陷,
39、任意调节利 润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这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工 作的极大障碍。颜敏、王平心 (2003)则以 1999年债务重组公司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我 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确实存在利用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并发现上市年限长、经 营业绩差且资产负债率高是很多债务重组公司的共同特点气 98年债务重组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虽然与国际会计趋同,但是却并不适应我国当 时的国情,而且出现了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因此,财政部于 2001年对该准则进行了 首次修订。 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修订为以账面价值计量,规定偾务重组 利得不再计当期损益而改为计入资本公积。修改后的 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引起了学术 界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认为 2001年修订后的债务重组准则在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夏冬林 ( 2007)研究发现, 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 管理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