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教案(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面试教案(七).doc(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面试教案(七)笔算除法为小学数学必学课程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运用到除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运用实例进行讲解。中小学整理了笔算除法教案。【教学目标】(江南博哥)(一)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利用口算除法旧知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掌握并熟练运用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独立探究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结合运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估算心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
2、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606 2408 3204 42074509 6307 3606 40051203 1604 2804 5409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148 193 87 93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1.引入新课(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2)到体育馆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
3、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1243 2234 1003 1824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124120 124=120+41203=40(或340=120)1203=40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
4、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223200 223=200+23 2232402004=50 2004=50 2404=60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60千米。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
5、行计算。4.再现问题(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组织学生讨论: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三、巩固运用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6、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五、课堂作业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在教学过程中,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是生活。通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中学语文中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所写,而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想表达什么思想?对此,整理了该篇教案,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入梦”的思想情绪。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教学难
7、点】苏轼词的风格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
8、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三、品味赏析(一)阅读上阕,讨论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
9、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二)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三)学生思考: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四)总结全文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四、拓展延伸,比较提
10、高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1)投影显示雨霖铃(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在课程学习结束时,教师需升华主题,通过课程学习思考当今问题,不仅能够对课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对学生的成长也有利。在我的名字教学过程中,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大胆交流表达,了解自己名字的与众不同以及家长对自己的期望。为各位考生整理了我的名字教案,
11、如下:【教学目标】1.复习认读本课的新词:我、叫、名字。2.能够大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完整地使用语句:我叫,有一定的自我意识。3.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对他人有礼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语句训练:我叫。【教学过程】1.寻找自己的名字(1)教师将幼儿的名字卡片排成四行贴在黑板上,并用数字做好行的标记。(2)教师:请你们猜猜这些写满字的小纸片上写的是什么?(3)教师:你能找到自己的名字在那里吗?(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4)幼儿寻找: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叫什么。(5)集体交流:以开火车的形式引导幼儿用“我的名字在第几行、第几个,我叫“的句式
12、来介绍自己的名字和位置。2.说说“我的名字”(1)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你还有其他的名字吗?你有小名吗?谁会叫你的小名?(引导幼儿互相说说关于自己小名的情况。)(2)教师:大家叫你小名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如:别人叫我小名的时候我感觉很开心,很亲切;有点难为情,因为我长大了等等。3.交流“我的名字”的故事(1)教师讲述故事“钱钟书”,让幼儿了解伟大作家钱钟书有关名字的故事。(2)教师提问:爸爸妈妈为什么给钱中书取名叫“中书”呢?(因为他从小喜欢书。)(3)教师:那你的名字有什么故事吗?引导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名字的故事。(4)集体交流自己的名字的故事。(5)教
13、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寓了爸爸妈 妈对我们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4.我会签我的名字(1)教师:小朋友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请大家在自己的小纸片上写一写。(2)让幼儿分别在纸片上练习写自己的名字。(3)教师:老师准备了一本签名簿,你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吗?(4)幼儿逐一在签名簿上签名,互相欣赏自己写的名字。活动延伸:画名字,让幼儿发挥想象用漂亮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自己的名字。此节课,教学需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名字都包含了父母美好的祝愿,应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尊敬父母,好好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中学政治的一个重要课题,能够帮助学
14、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根据考试大纲整理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教学重难点】重点:人民利益是
15、最高价值标准难点: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播报:2017年12月11日,陕西西安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女子从11楼跳下,一名保安试图救助却不幸被砸,二人双双身亡。当时正在下面巡逻的商场保安得知后,在楼下呼喊,试图劝阻女子。但谁都没想到,女子突然就从楼上坠落下来。保安李国武关键时刻用生命点亮了人性的光芒。-引起社会热议小辩论:保安李国武的做法值与不值?教师小结,导入本课:这里涉及到你对人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多方面的看法。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在人生的征途中,我们走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对生活的价值判断。如何进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新课教学
16、1.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观不同价值判断不同价值选择不同行为选择不同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材料: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转变了择业盲目攀高的观念,抛弃了“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的“三高六点”的择业标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的需要,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问题探究:(1)结合我国就业形势,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原因是什么?(2)从这一原因可以得出什么哲学道理?
17、(3)事实启示我们应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师点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我国“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也日益规范、毕业生数量猛增导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是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原因。(2)从这一原因可以看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3)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
18、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活动设计: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20 多年前,神农架林区有人打死金钱豹,被传为美谈;20多年后的今天,神农架人主动搬迁,把家园让给野生动物;对自然的态度;思考: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对我们有何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
19、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问题探究:(1)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2)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3)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教师点拨:(1)农民的价值选择是希望尽快下雨以缓解旱情;而地主们却害怕下雨耽误了他们听歌看舞的享乐。(2)造成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的不同和各自需要的差异。(3)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特征。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
20、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5.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6.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的中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矛盾实例,并小组讨论分析。三、课后作业材料:在当年发生战斗的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麦哲伦纪念碑,建于1866年;一座是拉普拉普纪念碑,建于1933年。后来当地又建了一个双面碑亭专门纪念这两位历史人物
21、。双面碑的正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纪念碑的修建和双面碑亭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这种评价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请从中体会出正确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考生应该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唐朝是历史的一部分,与前后的发展分不开,以一种对比的眼光审美唐朝,尤其是盛唐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盛大的背景和
22、成就。所以本课以人文历史发展为主轴,穿插艺术发展。以下为盛唐气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社会风气的开放情况,诗歌兴盛,掌握李白、杜甫等诗人及风格。归纳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的具体表现;探究盛世出现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引导归纳,全面掌握盛唐时期在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具体表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全盛期在世界的地位,认识到唐朝开放的一个亮点是注重对外交往。【教学重点】经济繁荣的表现和诗歌兴盛。【教学难点】唐朝盛世出现的原因。【教学过程】、复习二、导入新课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
23、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三、讲授新课(一)经济的繁荣1.总述唐初的经济发展。2.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1)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
24、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2)学习纺织业、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定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二)民族交往与交融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内容: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7世纪吐蕃的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做了赞普,他统一了青藏髙原;唐太宗
25、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和同为一家。唐朝时汉族与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学习过程中,注意概括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原因:特点:开放、充满活力,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刚健豪迈。原因:唐朝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开明,社会的开放包容。(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1)唐诗的黄金时期: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气象万千,名家辈出。(2)最著名的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列表归纳:诗人生活时代称誉诗歌特色代表作李白盛唐
26、“诗仙”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早发白帝城萄道难杜甫盛唐转衰“诗圣”气魄雄浑,语言精练凝重“三吏”“三别”白居易中唐一通俗易懂秦中吟新乐府(3)选读几首唐诗,加深对著名诗人及其诗歌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我国诗歌文化的丰富与灿烂。从“人、时、事”三个角度分别选择唐诗组织互动研讨:诗歌勾勒出的是由盛唐的繁荣到中唐安史之乱的社会动荡,再到中晚唐的社会阶层贫富分化和矛盾尖锐,昭示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同时也看出不同创作者因为所处时期不同,视角不同,态度不同都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不同影响。诗中有人:青年狂放不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27、河落九天”;中年失意离开长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晚年流放自省:“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波折,诗中勾勒出他心境的变化。诗中有时:有“诗圣”之称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中看中唐安史之乱前后的变化:755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分化;759年“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战乱场景;764年回忆“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盛世追忆,从宏观视角呈现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局。诗中有事:新乐府诗人A居易卖炭翁节选:“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
28、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其中的人、故事;“牛、车、骑、红绡、绫”等从微观展现历史细节。2.其他(1)书法:颜真卿、欧阳询;(2)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画圣);(3)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也成就斐然。四、课堂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后作业】完成对应课时练习。欣欣向荣的盛唐文化不仅承载于艺术品更是将盛唐气象政治、经济、文化特色显示于其中,建议通过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了解跨时代的审美特点还可体会到作品蕴含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民族自豪感。登岳阳楼是杜甫所做的诗文,通过即景抒情来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诗文的情感部分。中
29、小学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教师资格证面试,根据考试大纲整理了中学语文中的登岳阳楼教案,希望广大考生积极备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背诵两首诗歌。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难点: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
30、喜交集的心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简单介绍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二、初步感知1.知晓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2.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3.熟读课文、背诵、了解大意4.请同学们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5.找出对偶句
31、,并分析其特点。三、分析理解1.首联分析:教师闻: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 今昔对比教师问: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2.颔联分析:教师问:此联主要写什么?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教师问:此联的主要大意是什么?明确: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教师问:上下联各侧重写什么内容?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教师问:“浮”字用得妙,妙在
32、何处?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3.分析颈联:教师问:这一句的大意主要是什么?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教师问:表达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明确: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教师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4.分析尾联:教师问:这一句的大意主要是什么?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
33、。教师问:表达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明确: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教师问: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四、教师小结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由此得出本
34、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是:对比强烈;对仗工整;用字精当;感情深沉。五、巩固练习1.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2.完成课后练习。登岳阳楼是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考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文章主旨的深化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常听说到“面积”一词,但不真正理解数学中“面试”的含义或有误解。对此,整理了小学数学什么是面积相关教案供各位考生参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为后面的面积单位做好铺垫。(二)过程目标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
35、”,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三)情感目标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请两个同学做一个涂树叶比赛,看谁先涂完。哪位同学愿意参加?你会选哪片树叶?为什么?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一)初步认识面积。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个面大呢?引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看一看1元硬币与1角硬币的大小。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课件抽象出面积)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6、,也就是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出示课件:缺角的长方形)师:这个图形的面积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闭图形,没有面积。(二)进一步认识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1.探密游戏这里有5个图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个里面,想知道它在哪个图形里吗?老师给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错误答案,请听好:它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去掉谁?(提醒学生这是用观察的方法。)它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去掉谁?它不在圆里。它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师:这两个图已经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打开信封,可以让里面的学具帮助你,先思考后小组合作。比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2. 小
37、组合作探究、汇报。小组成员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课件出示)游戏的秘密原来是智慧老人,为我们带来一个宝盒,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学生猜。打开看看是什么?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谈谈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吧?2.课本第50页“练一练”第5题(2)。“面积”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面积”概念。社戏是鲁迅先生经典的文章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经典篇目之一。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语文面试,上好这一课,整理了相关教案,一起看看吧!【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词语,整体把握故事情节;2.过程与方法:品味重点句段,联系生活,感悟作者
38、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向往之情;体会写作特色,着重赏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感悟生活,珍惜生活中美好的过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向往之情;体会本文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童年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童年是一首欢快悠扬的歌,总令人流连追念。那么你对童年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今天让我们随大师鲁迅走进燃点童年记忆的小说社戏。二、预习检测1.作者资讯学生已接触过鲁迅的作品,所以学生先介绍,视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再补充,重点是作品介绍。2.读准字音惮
39、、踱、棹、归省、行辈、撺掇、凫水、蕴藻、家眷、絮叨3.理解词义(连线)(1)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撺掇(2)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归省(3)从旁鼓动人做某事。犯上(4)游泳。 向午(5)接近中午。凫水三、整体感知课文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教师提示:盼望看戏、无船之忧、航船出发、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途中偷豆、公公送豆。2.结合题目,可以看出文中的主要事情是看戏,以此按时间可将课文发生的事情(qq:635233400)分为: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试着划分课文的层次并总结各部分内容。提示: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写小住平
40、桥村的优待和一般的乐事;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的经过;第三部分(从“第二天”到篇末),写看戏次日的事情。4.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你会怎么说?提示:小时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到赵庄看戏的经历。5.结合课文所写的几件事,说说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提示:详写的事情有看戏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途中偷豆,其余的事情是略写。详写的事情和看戏紧密相关。四、体会思想情感1.那夜的戏好看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原文中找,有四处)2.结合你的体验,你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有意思、好玩?3.课文最后一段文字该如何理?教
41、师提示:那夜的豆可能很好吃,但那夜的戏并非那么好看。在看戏过程中,有小伙伴为伴,一起驶船,一起说笑,一起吃喝,乡间午夜的美景也令我陶醉,这些才是美好所在。所以文章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而是通过看戏前后的故事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的美好品质,表现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课堂归纳,思想升华教师:课文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叙写了一段童年的生活经历,表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用心去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平常之景,平常之物,平常之人,亦有可爱美丽之处,尤其当我们经历后,再去回味时。六、课后作业1.写下你童年的一段经历,与大家分享其中的情感。2.课文最后
42、一段文字该如何理解?七、板书设计看戏前-乐土、好友、趣事看戏时-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途中偷豆(中心情节)看戏后-余波(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对故乡的眷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讲清楚看戏前、看戏时和看戏后的三个过程,以此来步步引出文章的主旨。在高中政治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一课中,由于学生对汇率这部分知识距离较远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汇率的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那要如何设计好此节政治课的教案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经济生活中常用的信用工具的种类及其用途,理解外汇和汇率的含义,了解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2.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信用工具的使用,学会正确使用
43、信用工具,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重点】信用卡的优点;外汇和汇率。因为这是高考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考点。【教学难点】外汇和汇率。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接触较少,理解比较困难。【教学过程】出示生活情境:媒体展示交换的方式?教师设问:这些消费方式可以分为哪两类?是以什么为载体的,有同学知道吗?教师总结:传统购物模式中,消费者“一手交钱”,支付的是纸币,采取的是现金结算。现在网上购物,消费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银行转账,支付电子货币,这就是转账结算。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卡和支票;购买国外的产品还要兑换外汇。我们学习
44、这一框。(一)信用卡与支票1.人们通常使用的经济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现金结算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转帐结算是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使用过信用卡?展示“一高中就餐卡”,大家每天使用的饭卡是不是信用卡呢?2.信用卡教师简要分析归纳并强调:对信用卡的含义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1)信用卡含义从广义上看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也就是说,广义的信用卡可能具备以上全部功能也可能只具备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师生共同解决先前提出的问题,即公交卡、饭卡、购物卡都
45、是广义上的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是狭义上的信用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锦州市的商业银行。学生发言区别银行和商业银行(2)信用卡的功能:对持卡者:信用卡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使用起来方便、安全,外出购物可以不必“腰缠万贯”携带大量的现金,并且还可以超出自己的存款数进行支付;对收款人方来说,可以节省大量收付、清点、保管、押运现金的劳动;教师引领学生记忆信用卡的优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探究引向深入:大家希不希望拥有一张支票本?怎样做才能拥有?学生结合教材阅读,自主探究:读一读,找一找(1)什么是支票?(2)支票有哪些种类?(
46、3)怎样正确使用支票?3.支票(1)支票的含义(2)种类: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划分依据:是否支取现金)(3)使用常识(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两种支票,并提醒支票的未来的变化。教师设问:2016年10月将有一件了重要的事情影响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是什么?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二)外汇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ppt)多媒体提示: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要明确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普遍接受、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外币不等于外汇。结论2:人民币将用于国际间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