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整理.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90902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整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下语文课内文言文精细阅读5、伤仲永 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2、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

3、(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一、词法归纳(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二)一词多义1、自: 并自为其名 (自己

4、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还自扬州(从)2、闻: 余闻之也久 (听说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3、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这 ) 稍稍宾客其父 (他的) 并自为其名 (自己的)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它的,代诗)其受之天也 ( 他的 )4、然: 父利其然也 ( 这样 ) 泯然众人矣 (的样子) 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客人) 6、于: 于舅家见之 (在) 贤于材人远矣 (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 环谒于邑人 (到)7、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作为) 卒之为众人 (成为)并自为其名 (题上)8、之: 忽啼求之 (它,代指书具)借旁近与

5、之 于舅家见之 (他,代指仲永)邑人奇之 (他,指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它,代指仲永的诗)受之天也 (它,代指天赋)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之通悟 (助词,的)卒之为众人 (助词,无义,凑足音节)余闻之也久 (它,指这件事)(三)词类活用1、父异焉 异: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 形容词意动用法 )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宾客招待 ( 名词意动用法 )3、父利其然也 利:以为利,认为有利可图 ( 名词意动用法 ) 4、邑人奇之 奇: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 形容词意动用法 )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 名词作状语 )6、即书诗四句 书:写 ( 名词作动词 )

6、(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 (今义)动词,表判断2、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许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文科和理科4、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5、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常人 (今义)多数人6、从先人还家 先人:(古义)死去的父亲 (今义)古人,祖先7、王子曰 王子:(古义)王安石自称 (今义)古代对天子或王的儿子的称谓8、未尝识书具 尝:(古义)曾经 (今义)辨别滋味,尝试9、固众人 固:(古义)本来 (今义)结实,牢靠(五)重点词语1、世隶耕 属于 2、父异焉 这

7、件事3、传一乡秀才观之 全 4、养父母 赡养5、邑人奇之 同县的人 . 6、收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聚、团结7、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8、环谒 拜访9、称前时之闻 相当 10、通悟 通达聪慧11、贤于材人 胜过、超过 12、卒之为众人 最终13、受之天 承受 14、彼其受之天 他15、且为众人 尚且 16、今夫不受之天 那些17、固众人 本来 18、得为众人而已耶 能够19、不至 没有达到(要求) 20、泯然众人矣 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二、句子翻译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

8、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4、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5、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

9、人恐怕都不能够吧?三、理解背诵:文章第三段:议论部分四、课文内容1、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故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题目中的“伤”意为哀伤、叹息 ,表现作者 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哀伤 之情。2、本文的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闻”“见”“闻”三个片断,按时间顺序依次分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岁: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二十岁: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平庸之人) (故事的结局)3、方仲永的天资过人变得“泯

10、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4、分析本文的叙事部分采用的写作方法。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5、“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记叙中有什么作用

11、? 过渡句。“之”字承前,指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自然过渡到下文的“见”。6、如何理解“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即天赋,“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7、理解词句的含义: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3)“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12、 (4)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5)“不使学”: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6)“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表现方仲永的天资过人。(7)“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8、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启示)示例: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9、你认为资质聪明的

13、人怎样才能成才?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示例: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因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10、木 兰 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

14、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词法归纳(一)通假字 策勋十二转 “策”通“册”,记 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 着我旧

15、时裳 “着”通“着”,穿(二)一词多义1、市: 东市买骏马 (集市) 愿为市鞍马 ( 买 ) 2、愿: 愿为市鞍马 (愿意) 愿驰千里足 (希望)3、帖: 昨夜见军帖(官府文书,公文)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4、将: 将军百战死 (带兵) 出郭相扶将(扶持)(三)词类活用1、策勋十二转 策:记 ( 名词作动词 )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战马 ( 动词作名词 ) 3、问女何所思 何:是什么 ( 代词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1、旦辞爷娘去 去:(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从一地到另一地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的连词3、双兔傍地走 走:

16、(古义)跑 (今义)行走4、卷卷有爷名 爷:(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父亲的父亲5、出郭相扶将 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作姓氏(五)重点词语1、当户织 对着 2、何所忆 思念 3、旦辞爷娘去 早晨 4、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5、万里赴戎机 战事 6、关山度若飞 过7、朔气传金柝 北方 8、赏赐百千强 有余9、不用尚书郎 不愿做 10、出郭相扶将 扶持11、双兔傍地走 并排跑 二、理解背诵(根据提示从文中相应的诗句):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渲染战前准备的紧张有序与木兰的奔波繁忙: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17、,北市买长鞭。3、从时间的变换和地点的转移写出木兰踏上征程和思亲之情: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描写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5、描写木兰艰苦的边塞军营生活(宿营地空寂荒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6、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7、写木兰回乡与亲人团聚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8、写木兰回乡恢复女儿妆的喜悦心情: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

18、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9、以兔为喻,赞扬木兰乔装巧妙: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5、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

19、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一、词法归纳(一)通假字 为博士邪 “邪” 通“耶”,相当于“吗”(二)一词多义1、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2、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3、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4、就:蒙乃始就学(从事)指物作诗立就(完成)(三)古今

20、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2、但当涉猎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转折关系的连词3、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4、及鲁肃过寻阳 过:(古义)到 (今义)路过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四)重点词语1、权谓吕蒙曰 告诉,说 2、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辞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 4、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 罢了 6、孰若孤谁,哪一个7、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8、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侯9、卿今者才略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10、非复吴下阿蒙不再是 11

21、、即更刮目相待重新1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这么 13、结友而别 连词,表顺接(五)成语1、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而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二、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

22、了啊!三、课文内容1、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概括本文情节。孙权(劝)学吕蒙(辞)学(就 )学鲁肃(赞)学2、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请揣摩下列句子中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反问句。孙权现身说法,

23、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自得的神态,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3、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吕蒙、鲁肃的性格特征。孙权:关心下属、善劝、好学等。 吕蒙:听劝、知错就改、勤奋好学等。鲁肃:爱才、敬才。4、如何理解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与吕蒙“结友”?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吕蒙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把伤仲永和孙

24、权劝学从内容、写法方面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写法不同:前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后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6、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变化给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成才。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5、。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一介莽夫吕蒙尚能听劝读书,何况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让我们以吕蒙为榜样,勤学、乐学、终成大器。20、口 技 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26、,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译文】京城里有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

27、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

28、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停一会。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具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里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渐渐把身子坐正了。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叫,妇人也起来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叫了起来。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

29、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夺财物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哆嗦直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一、词法解释:(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二)一词多义1、坐: 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众宾团坐 (

30、坐)2、乳: 妇抚儿乳 (喂奶) 儿含乳啼 (乳头)3、绝: 以为妙绝 (副词,极) 群响毕绝 (消失)4、妙: 以为妙绝 (美妙,奇妙) 众妙毕备 (妙处)5、名: 并自为其名 (姓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6、宾客:满坐宾客 (客人) 稍稍宾客其父 (以宾客之礼相待)7、指: 手有百指 (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 (指出 指明) 8、作: 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百千齐作 (开始,指发出声音) (三)词类活用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 (形容词作动词) 2、会宾客大宴 宴:举行宴会 (名词作动词)3、妇抚儿乳 乳:喂奶 (名词作动词) 4、宾客意少舒 少:稍微 (形容词作副词) 5、不

31、能名其一处 名:说出 (名词作动词) 6、侧目 目:看 (名词用作动词)7、妇拍而呜之 呜:轻声哼唱着哄孩子入睡 (拟声词作动词)(四)古今异义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古义)擅长 (今义)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善良2、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聚在一起,合拢;会议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表转折的连词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微:(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细微5、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少6、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里面8、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

32、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的连词9、两股战战 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10、几欲先走 走:(古义)跑 (今义)步行,行走(五)重点词语1、京中有善口技者 的人 2、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3、众宾团坐 围绕而坐 4、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打哈欠,伸懒腰5、呓语 说梦话 6、絮絮 连续不断地说话7、众妙毕备 全,都 8、意少舒 心情 伸展、松弛9、倾侧 翻倒倾斜 10、齁 打鼾11、以为妙绝 以为,认为 12、曳屋许许声 拉13、变色离席 座位 14、奋袖出臂 扬起、举起15、两股战战 打哆嗦,打战 16、几欲先走 几乎,差点儿二、句子翻译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过了一会

33、儿,只听到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睡觉。4、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各种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都表演得惟妙惟肖。5、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6、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渐渐把身子坐正了。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曳屋许许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

34、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哆嗦直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三、理解背诵1、默出文章头尾相照应的部分: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4、默写出文中三处侧面描写的地方: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3)于

35、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6、默写出文中描写一家四口人由醒入睡的语句: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四、课文内容1、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全文的总说是京中有善口技者;全文的文眼是 善 。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对表演的描绘;道具的简单;听众的反应。2、概括文中口技表演的三个场面及其声音变化。(1)一个四口之家深夜被惊醒的场面(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36、(2)这家人再次入睡的场面 (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3)一场特大火灾的惊险纷乱场面 (声音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百千齐作,应有尽有)总结:总体看来,声音的变化,由小而大,再由大到小,最后又变大。3、找出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述有什么效果?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烘托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5、文章在记叙口技艺人的表演时,既描摹具体的

37、声音,又概括地说明情况,这样综合运用有什么好处?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以听众的反映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6、“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7、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

38、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25、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夸父)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渴而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方向流去。一、词法归纳(一)一词多义1、而: 道渴而死 (连词,表修饰) 怒而触不周之山 (连词,表修饰)2、为: 化为邓林 (成为)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做)(二)词类活用1、北饮大泽 北:向北,到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