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升高二培优教材.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76133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升高二培优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升高二培优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升高二培优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升高二培优教材.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升高二数学培优教材第一讲 函数的性质基本性质:1.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奇函数与偶函数:奇函数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对于任意,都有成立;偶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对于任意,都有成立。原函数与其反函数:原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若某一函数与其反函数表示同一函数时,那么此函数的图像就关于直线对称。若函数满足,则的图像就关于直线对称;若函数满足,则的图像就关于点对称。互对称知识: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2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是针对其定义域的某个子区间而言的。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一般采用定义法、导数法或借助其他函数结合单调性的性质(如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特别提示:函数的图像和单调区间。3

2、函数的周期性 对于函数,若存在一个非零常数,使得当为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值时,都有成立,则称是周期函数,称为该函数的一个周期。若在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就称其为最小正周期。若是的周期,那么也是它的周期。若是周期为的函数,则是周期为的周期函数。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是周期为的函数。若函数满足,则是周期为的函数。4高斯函数对于任意实数,我们记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为,通常称函数为取整函数。又称高斯函数。又记,则函数称为小数部分函数,它表示的是的小数部分。高斯函数的常用性质:对任意 (2) 对任意,函数的值域为(3) 高斯函数是一个不减函数,即对于任意(4) 若,后一个式子表明是周期为1的函数

3、。(5) 若 (6) 若二、综合应用例1:设是R上的奇函数,求的值。例2:解方程: 例3: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当,;求证:为奇函数; (2)求在上的最值;例4:给定实数,定义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序号是 ( )强化训练:已知,求满足的的值。高一升高二数学培优教材第二讲 二次函数基础知识: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一般式:(2)顶点式:,顶点为(3)两根式:(4)三点式: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顶点坐标是,对称轴方程为,开口与有关。(2)单调性:当时,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时相反。(3)奇偶性:当时,为偶函数;若对恒成立,则为的对称轴。(4

4、)最值:当时,的最值为,当时,的最值可从中选取;当时,的最值可从中选取。常依轴与区间的位置分类讨论。3三个二次之间的关联及根的分布理论:二次方程的区间根问题,一般情况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判别式、区间端点函数值的符号;对称轴与区间端点的关系。综合应用: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三点,求的解析式。例2:已知,若时,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函数,方程的两根是,又若试比较的大小。强化训练:二次函数满足,且又两个实根,则等于( )A . 0 B 3 C. 6 D. 122已知,并且是方程的两根,则实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 3已知函数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的取值范围是( )4设函数,若则的

5、值的符号是_5已知的值域是R,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6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求区间。7是否存在二次函数,同时满足: (1); (2)对于一切都有?若存在,写出满足条件的函数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高一升高二数学培优教材第三讲 三角恒等变换基础知识:三角的恒等变化:要注意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审题时要善于观察差异,寻找联系,实现转化;要熟悉公式的正用和、逆用和变形应用。化简三角函数式可以采用“切化弦”来减少函数种类,采用“配方法”和“降次公式”来逐步降低各项次数,并设法去分母、去根号、利用特殊值来向目标靠拢。 常见的变形公式: 通过对角的变换推出万能公式和半角公式以及和差与积

6、的互化公式。如常见的角的拆并有等综合应用:例1:已知角的终边上一点,则的弧度数为_ 函数的最大值是_强化练习:1.若角满足条件,则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2.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象限角,若,则 (B)都是第二象限角,若,则 (C)都是第三象限角,若,则 (D)都是第四象限角,若,则3.若,则等于( ) (A) (B) (C) (D)4.在(0,)内,使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5.已知点P(,tan)在第一象限,则在0,2)内的取值范围是_6.已知,求的值。7.已知cos(-)=,sin

7、(-)= ,0,求cos(+)之值.8.求值:高一升高二数学培优教材第四讲 三角函数基础知识: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对称中心坐标是;的对称轴方程为,对称中心坐标是的对称中心坐标是,它不是轴对称图形。求三角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通过适当的三角变换,把所求的三角式化为的形式,再利用正弦函数的有界性求其最值。把所求的问题转化为给定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对于某些分式型的含三角函数的式子的最值问题(如)可利用正弦函数的有界性来求。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综合应用:1.已知函数是以5为最小正周期的奇函数,且,则对锐角,当时,_2.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3函数取最小值的的集合为_4.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_.

8、5.函数的最大值为_6.函数有最大值2,最小值,求的最小正周期。7.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求的值。8.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求的值。9.已知是常数,且的最小正周期为2,并且当时,取最大值为2。 (1)求表达式; (2)在区间上是否存在的图象的对称轴?若存在,求出其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xyo-110已知定义在区间上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当时,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函数在的表达式;(2)求方程的解.强化训练:1设函数(为实常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是,则的值是( ) 2的图像中一条对称轴方程是( )3使函数是奇函数,且在上是减函数的的一个值是_4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为,其最小

9、正周期为。()求实数a与的值。()写出曲线的对称轴方程及其对称中心的坐标。高一升高二数学培优教材第五讲 平面向量(1)基础知识:1向量的运算: 加法:设则 减法:设则 实数与向量的积: 向量与的关系; 设则 向量的数量积: 是与的夹角); 设则2向量的关系: 不等关系: (注意等号的条件) 设 则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 相关结论: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不共线向量,且,则 点O、A、B、C在同一平面内,A、B、C共线的充要条件是:4常用公式: 中,M为BC边的中点,G为重心, 则综合应用:例1:已知O为内一点,设且,

10、试用表示。例2:(1)已知三个顶点A、B、C及平面内一点P,若,则点P在( )A 内部 B 外部 C 在直线AB上 D 在直线AC上(2)O是平面上一 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 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3)在四边形ABCD中,设,若,则该四边形一定是( ) A 矩形 B 正方形 C 菱形 D等腰梯形强化训练:已知,当为何值时:(1)与平行?平行时是否同向?(2)与垂直?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以为基底表示3如图,在平面斜坐标系,平面上任一点P关于斜坐标系的斜坐标是这样定义的:若,其中分别为与x轴y轴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则p点斜

11、坐标为.若p点斜坐标为(2,2),求p到O的距离|PO|;4已知向量的对应关系用表示。(1)证明:对任意向量及常数,恒有成立; (2)设,求向量的 坐标。(3)求使为常数)的向量的坐标。高一升高二数学培优教材第六讲 平面向量(2)例1:已知向量,且与之间有关系式:,其中k0 (1)证明: ;(2)试用k表示 例2:已知平面上的三个向量的模均为,它们相互之间的夹角都是,求证:例3:已知向量,存在实数,使得向量且,(1)试将表示为得函数;(2)求得最小值。例4已知向量 (1)向量是否共线?(2)求函数的最大值。强化训练:1已知满足,则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2如果向量与 的夹角为,那么我们称为向量与的“向量积”,是一个向量,它的长度,如果,则_3设向量 _4已知向量,向量与的夹角为,且,则=_5已知,是否存在实数,使与的夹角为锐角?说明你的理由。6 已知向量. (1)求的值; (2)若的值7 已知向量.(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的单调减区间;(3)画出函数的图象,由图象研究并写出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