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练习课讲座.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4684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上好练习课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如何上好练习课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练习课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上好练习课讲座.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案例分析 口头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首先,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口头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案例二:

2、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用“好”、“真好”、“不错”等一概笼统的肯定;要么用“你说错了,请坐下”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课堂口头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如对好奇心、探究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2、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他评价很好结合。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口头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

3、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受传统教育理念及评价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一味肯定,不敢说否定的话,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不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口头评价的形式主义。三、思考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口头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

4、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3、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

5、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口头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口头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口头的仅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在教学中,谈到评价一词,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对教学效果或学生成绩的最终评价,或者是阶段评价。其实教学过程中的过程评价同样重要,它不

6、仅有结果评价的总结、反馈功能,对教与学还是一种强化的手段,是教师调整自己教学过程的依据。它也能及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认知动机。学生的作业、图画、考卷、日记等是结果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些外在行为表现固然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作业背后学生的思维、探索等认知过程常不能在其中体现出来。过程评价则能比较好地通过说、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而且过程评价也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单方评价,有时候师生共同参与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到小学数学课上,过程评价可以应用到以下环节中。一、学习的开始这种课前或课堂开始时的评价有助于了解学情,探索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下面的例子中的

7、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或理解的内容通过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接下来的师生共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能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学生则澄清了自己关于分数的认识,学会了分数的概念。案例1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师:如果将4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办法?生:一个小朋友3个,另一个1个;每个小朋友2个;一个小朋友4个,另一个小朋友0个。师:怎么分才能使两个小朋友都觉得老师比较公平?生:平均分,每人两个。师:如果只有一个苹果,要两个小朋友分享,那怎么办?生:一人一半。师:请你想一种办法,把我们分这个苹果的结果表示出来。有的学生画两半苹果,有的写上“一半”,有的用数字表示“”“”

8、。师:(一起评价学生思考的结果)我们一起看一看同学们都用哪些办法表示分配结果的(用大屏幕展示)。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生:用数字表示比较简单方便,画画形象但是麻烦。师:“”“”这两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数学上约定用“”来表示。请这位用“”来表示分配结果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生: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就是。师:我这样切也可以用表示吗?(故意切一大一小。)生:不行,这样就不公平了。师:那怎么办?生:将一个苹果平均切成两半,其中一半才是整个苹果的。分析这个环节是课堂引入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未学过的分数的概念。但是不是所有学生对分数都是一无所知呢?那么这部分学生对于分数到底知道多少,

9、教师应如何了解,又如何进行面向全班的教学呢?这位教师采取了一个巧妙的办法,通过学生作业的比较与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展现出来的同时,引入了分数。但是从“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就是”的回答中能看出,学生虽然知道分数,但这种了解是模糊的、感性的。对于其中“平均分”的要求并没有明晰的意识。通过评价,学生对分数的概念进行了修正。这里的评价是采用作业评比的形式进行的。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已将课备好,但时常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展开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情况,这就需要通过灵活有效的评价进行。案例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的学习。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道题对不对:1平方

10、厘米2厘米。生:不对。师:能说说理由吗?生:1平方厘米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围起的大小,应该是4厘米。4厘米2厘米,所以这道题错了。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生:这道题是错的,但他说的理由不正确。平方厘米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它是面积单位,而2厘米是长度单位,不能比较大小。分析这是一节课的中间环节。在学习完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后,教师想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它,并且想知道学生能否将周长单位与面积单位明确分清。但是,这种测查不能流于形式,评价的内容也不能只是做题的结果,还应包括其思维过程。从表面上看,所有学生都能把这个判断题做对。但这只是对学生掌握程度的外在行为层面的评价,有的学生没有在

11、认知层面上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如果在这一题中,教师没有追问错误的原因,不对学生掌握程度做一客观的过程评价,就不会知道还有一部分学生仍没有真正理解“平方厘米”的概念。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一客观的分析,才能对下面的教学做合适的安排,知道对这部分知识学生还需要再学习。三、一节课即将结束时这里的评价虽然是一节课的总结与考查,但仍然不同于阶段性的结果评价。因为这种过程评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它与结果评价比起来,更及时,操作更简易。教师往往在这时候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情况的测查,了解想要了解的情况。案例3“统计与可能性”中的解决问题。师:在今天的课上,你有什么收

12、获?生1:我学会了怎样算平均数,我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很有用。师:那么我这里有一个问题:一匹身高160厘米的小马想过河,它不会游泳,它面前的这条河平均深度为140厘米。那么这匹小马能够安全过河吗?生2:能。师:说说你是怎么作出判断的?生2:小马身高大于河水平均深度,所以能过河。生3:不对,平均深度不代表这条河所有地方都是140厘米深,有可能河中央是2米深而河边只有50厘米深,所以小马不一定能过得了这条河。分析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即使完全掌握了所学知识,也不一定能就所学内容举一反三,进行很好的迁移。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教师能了解学生对平均数掌握的情况,决定下一步该设置哪些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

13、也清晰了平均数的特点。以上评价都是在课堂中师生一起进行的。学生的回答会引起教师思考和其他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共同评价和讨论过程中,教师获得下一步教学的依据,拓展学生思路,凸显概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倾听并思考别人的话,养成了动脑筋的习惯,最终建构起正确明晰的知识体系。过程评价同结果评价一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课上通过分苹果介绍了以后,让学生表示出,可以让学生折纸或在课堂作业本上书写,还可以让他们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解释的意义等,以多种形式的评价来判断学生能否将已学过的的含义迁移到上来。与结果评价比起来,过程评价更及时有效,更灵活,但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14、要想用好过程评价,教师除了备好课,教学的重难点了然于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有灵敏的反应,对学生学习中有可能出现的思考有恰当的预期。这就需要教师对工作有真正的热情,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时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受学校委托以这种形式给大家讲课,我自身感觉压力是很大的,因为在你们的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如有讲的不恰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证。我一定会很虚心的听取。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是今年数学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我先阐述一下课题提出的背景:开学以后,数学听课组,连续听了五位教师的练习课,与新授课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总感觉

15、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确定为2011至2012年度的数学教研课题,师教研室领导来我们学校检查工作时,向他们汇报了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给予了相应的指导。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目前练习课存在的问题数学练习课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重新授,轻练习,并且练习形式单一,内容重复,为练而练,出现练习课变成习题课、作业课,对书上的练习题仅是做完了事,使练习走过场,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就是我们对练习课缺乏重视,对练习课的功能特点认识不够,导致我们对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二、练习课的功能定位(是什么哪?)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

16、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等于进宝山而空反,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课堂练习必须体现教学的如下功能: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实现“双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实现“两力”目标;通过练习还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能力,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三、(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是怎样的哪?)小学数学练习课,根据练习内容可以分为单

17、项练习和综合练习两种。单项练习课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1、单项练习课:练习的要求比较单一,可以在新授课之后,针对教材的某一个重点或难点安排练习;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安排练习,以提高学生辨别的能力; 2、综合练习课:综合练习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题的深度难度比单项练习课的要求要高。综合练习课中的习题设计,要利于知识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练习题的安排层次要清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内容间要衔接,达到知识的沟通。相同点就在于两者必须交待

18、清楚本节课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要及时进行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练习时切忌:不要旧课新上,不要全堂练习,不要面面俱到,不要一言堂。(在我们的练习课中就出现把练习上成新课了,恐怕学生不会,把准备和导练部分讲的过细,后面书上的练习匆匆而过,学生囫囵吞枣,效果不佳。)四、(接下来我讲一讲怎样)优化练习课的教学设计1、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练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练习内容,并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如教学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后,首先要安排巩固性

19、练习,然后是发展性练习,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是综合练习,沟通新知与其他知识的纵横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范例选择要典型、新颖、有层次。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如王红梅老师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通过闯三关和再攀高峰练习题的设计有效地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热情,效果极佳。3、 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 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根据学

20、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三年级两位教师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练习课以教材练习题为主,根据本班学生情况适当练习题的顺序,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有准确的定位。 4、要合理安排练习的份量和练习时间。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杨淑琴老师笔算乘法练习课练习的份量和练习时间安排的比较好,有效地引导充分挖掘了学生一题多解的潜质。5、练习要有针对性。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

21、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6、练习设计要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每次练习,都必须严格要求,练习课结束前要求学生根据练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练习和交流时间。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王红梅老师按比例分配的练习课做得比较好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要提高练习课的效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设计练习课。让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出精彩的练习课来。历来,练习课为突出一个“练”字。要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必须首先寻找和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练习课结构。一、准备(5分左右) 练习是形成技能

22、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应当安排一组准备题,使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这部分内容的安排要特别注重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二是思维的激发,三是情感的激励。 这里有两点要说明,一是练习课中的“准备”与新授课中的“铺垫”有差异。“准备”侧重于技能方面,为顺利“练习”的活动“关节”。“铺垫”必须紧紧瞄准新知而来,侧重于知识,落实在旧知的生长点上,为新知学习打下“锚桩”;二、导练(12分左右)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有些习题让学生做后只需对一下答案

23、,不必评讲。 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1设计好练习。设计好练习是成功练习的前提。如何设计好练习是一门很费思索的学问,我们觉得要注意:围绕重点,精选习题;由易到难,呈现题组;形式灵活,题型多变。 习题可以自编也可摘选,但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12分内练习得有意义、有趣味。 采用题组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教师评讲,同时可以解决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练习形式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注意口练与笔练、集体练与个人练等的交替运用。习题题型也要多变,封闭题型与开放题型、填空题型与选择题型、顺向题型与逆向题型、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编题与解题

24、等,均应根据练习需要而灵活把握。 2组织好练习。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3评讲好练习。评讲一般安排在练习后进行,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反馈控制的作用;练习时的评讲,属于即时反馈,即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注意,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 三、概括(3分左右) 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题

25、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四、检测(12分左右) 学生练习了,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预先编制好的,课上让学生做。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与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 五、反馈(8分左右) 学生练习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是: 1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 2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统计检测结果

26、。(全对的、错1题的分别举手) 4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 5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题。 两点说明: “导练”与“检测”中的习题类型如何掌握?“导练”中可选用多种不同的题型让学生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灵活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检测”中的题型不宜有太多的变化,一般是练习册上的封闭题型,或教师事先印制的标准练习题,目的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检测出学生的基本成绩,如果再在题型上花过多精力也显得重复。 “反馈”可不可放在下一堂课上?一般说来,反馈越快练习效果越好。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练,扩大“检测”时间,待到下课时才收检测本子或卷子,教师课后再批改。我们认为,练习课上从“准备”到

27、“检测”,学生足足练习了30分左右时间,一味追求多练,学生会厌倦。同时,练习课是通过练习反馈学习效果,而且反馈越好效果越好,学生的需求也相应地得到较快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发现“检测”中的出错题可以当堂订正,防止错误痕迹的加深。因此,“反馈”这一环节应在本节课完成。练习课的功能是巩固并形成技能,新授课的功能是理解并掌握知识,大家都知道,练习课比新授课难上,如果我们重视了,投入了,迎难而上,依照上述的方法进行尝试教学,我们相信练习课会比新授课更有趣,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它比新授课“实在”。但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这种感觉。最后我引用一位教育家的一句话“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