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70练 (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157263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70练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70练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70练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370练 (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370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虽然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但诗人的思绪颇值得玩味。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

2、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3、。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

4、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材料二:文学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但作家们常常感到,自己想说的很多,可实际说出的却很少。我们古人苦于“言不尽意”,提出了超越语言的理想,而其思路和实践则与现代心理学息息相通。寄意于言外,就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刘勰首先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

5、秘响傍通,伏采潜发”的主张。所谓“文外之重旨”“义主文外”,即追寻“言外之意”。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刘勰的一大发现。他认识到“言征实而巧”,于是就想到是否可以在提炼语言的基础上,使意义产生于语言之外,就好像秘密的音响从旁边传来,潜伏的文采在暗中闪烁。这样一来,不但“言不尽意”的困难被克服了,而且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所以,从“言不尽意”到“义主文外”,可以说在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飞跃。在刘勰所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上,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如唐代司空图就直接提出了“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重要命题。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见解,他曾对欧阳修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

6、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他认为“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但通过景物、形象的真切描写,还是可以“略道其仿佛”的。以上所述,是我们的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的思路,即以语言去写景状物,从言外去追寻所要表达之意。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义主文外”说或“言外之意”说,就将语言与感觉、想象同一化,是很有道理的。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例如,“山”这个字,一方面它是一个概念,它是对各种各样的山的一种抽象,它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另一方面,“山”这

7、个字又是一种“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shn”这个发音,就会立刻在头脑中唤起那高低起伏、苍翠碧绿的峰峦的形象。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话,那么“山”这个“音响形象”还可能拨动你的心弦。这时候,“山”这个字已属于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想象的心理领域,或者说“山”与我们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了某种同一。这样“山”这个字的表现功能就凸现出来了。一般地说,语言的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作家就可以利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栩栩如生地去写景状物,这样,语言感觉化了,心理化了,语言也就突破了自身的一般化的缺陷可以自由地去表现那只可意会、不

8、可言传之情和意,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选自童庆炳文学语言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字语言不能传达情绪意旨,既与文字语言本身有关,也与创作者追求言外之意、无言之美的理念有关。B.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C.无论是低眉闭目的神像,还是最有趣的瞎了眼睛的西洋爱神雕刻,都是创作者追求含蓄的刻意之举。D.“寄意于言外”这种方法,既能克服“言不尽意”的困难,又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语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9、夜”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文字不能完全传达出情感的道理。B.刘勰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的主张,为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提供了思路。C.“shn”这个发音就是“山”的“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这个发音就会将其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某种同一。D.“言不尽意”不仅是文学语言问题也是现代心理学问题,古代文学家和现代心理学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C.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

10、生,无画处皆成妙境。D.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4两则材料都谈到“言”与“意”的关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人间词话第七则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从“言”与“意”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桃花鼓声安塞刘成章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一说可以通到山西,一说可以通到靖边。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

11、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满怀好奇心的少年的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水,充满遐想。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去安塞。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此时的我,已经工作多年,少年时代的浪漫情怀所剩无几,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这是我对安塞最初的印象。其时我在延安歌舞团从事创作。有一天在院子里,我看见一些农村后生给舞蹈演员示范打腰鼓,那动作如霹似雳,直击人心,顷刻把我镇住

12、了。一问,那些后生全是安塞来的。他们打腰鼓的英姿,出神入化,震荡心魄,那是任何演员都学不来的。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自愧虽然去过安塞,却不曾发现安塞还有这样一种灿烂的艺术。我心旌摇曳,产生了创作冲动,想写一写安塞腰鼓。为此,我又专程去安塞看打腰鼓。安塞这时已修建起相当气派的大礼堂。当时著名的民歌手贺玉堂,在他的窑洞前,为我放声高歌,那奇高的嗓音,让我叹服。他还就近找了几个腰鼓手给我表演,我再一次被那腰鼓感染了,久久难以平静。然而,几次提笔,又搁下。从生活到艺术,有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后来我认识到,那是因为我内心的认知和感情,还未到火候。又过了好几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人

13、心大顺,万马驰鸣。我去关中西府千阳农村下乡,心里也鼓胀着空前炽烈的激情。结果,只用了两个小时,我就把安塞腰鼓写了出来,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就像以前发表作品一样,心里浮起一阵快意,不过很快就烟消云散,一切如常。后来,这篇文章不断被选入各种散文选本。而且,它好像变成了一群鸟儿,扑棱着翅膀,落上了如大树小树一般的各种语文课本。此时我才意识到,它已成了我的代表作,贴在我的身上了,长在我的身上了。于是,我常常会想起安塞。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

14、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用语言极难形容。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这

15、北国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小川河、小沟河、双阳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

16、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过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眼前是桃

17、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有删改)6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举步维艰:说明作者创作过程的艰难。B万马驰鸣:比喻社会各方人才尽显其能。C烟消云散:形容因发表作品的快感很快消失而沮丧失望。D鳞次栉比:形容如今的安塞高楼林立,富有现代气息。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写作者看见宁静安谧的安塞县城和真武洞,浪漫情怀顿失。B第段写作者看到安塞的后

18、生打腰鼓的场景,激发出了创作冲动。C第段对金色雕塑的描写和第段对打腰鼓娃娃的描写相映成趣。D第段写安塞厚重沧桑的历史,孕育出这里气势磅礴的腰鼓艺术。8作者曾写过一篇被选入课本的文章安塞腰鼓,本文也写安塞腰鼓,但为什么题目是“桃花鼓声安塞”?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9文章结尾写道:“想起老人们说的,娃娃们若成了优秀的腰鼓手,一辈子都会蓬勃向上,永不沉沦。”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某种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对人精神成长的作用。(5分) 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用描写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想象的虚拟世界,其意在表现与抒发个人的性情,以求表达

19、其“善“,表现其“美”。因而,文学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蕴往往有很大差距,需要读者利用自己已有的先在经验,在作者创造的艺术空间里去想象和生发,以突出理解和体验的个性色彩。接受理论研究指出: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文本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那么,文本意义的未定性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方面,因为文本自身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另一方面因为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读者在阅读时,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是否恰当正确。这种不对称的交流就决定了文

20、本结构的开放性特征,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未定性。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在文学意义的生成中,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艺木抵达意味世界的重要范畴,深刻地反映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多层次多维面的蕴涵。一方面它是艺木形式自身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是一种含蓄的笔法,隐喻的技巧,是无法之法的暗示,是无表达的表达;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审美感觉历史生成的中介机制和重大成果,具有心理学的充分依据,在审美知觉的活动中展示了立体的召唤与调节功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意识到,与“文本作者”进行有效的对话,需要从两个切口入手:一是文本的创作空白,一是读者生成意义的中介对话策略

21、。什么是创作空白?在创作中,作家和艺术家按照事物运动及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的构思,经常给读者和观赏者留下广阔的艺木想象空间。因此,空白就是一切艺木创作中,艺木家有意无意地造成的隐蔽、残缺、中断、休止、无言、无声、无形的部分,即“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也是留给欣赏者通过“有形”部分而进入想象的艺木空间。因而,发现创作空白,就成为读者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文本的意义空白是连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朵,是作者的创作意识向读者的接受意识转换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意义的空白召唤着读者的期待,诱发了读者的想象。文本所描写的实体形象又会触发读者已有的经验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联想的内容又使想象得到进一步

22、加工,逐渐填补了空白,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了解空白如何触发联想等动态机制,将有助于我们与文本进行畅通的对话。(摘编自韩雪屏从创作空白处与文本对话)材料二:当代阅读学非常强调读者的主体性,流行的阅读方法强调对话,但是,效果仍然不彰,原因是此等对话只限于读者与现成的、固定的文本对话。拘于读者身份,只能顺着文本的程序驯服地追随,阅读必然陷于被动,而被动则自卑,对文本仰视(甚至“跪着“阅读)。救助之道乃是改仰视为平视,站起来和作者对话,必要时甚至俯视,不但要看到作品这么写了,而且看到作品为什么避免那么写,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个原则,是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提出来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

23、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奥列塞耶夫的果戈里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扈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经典文本的修改实例,在中国古典诗话词话以及小说和戏曲评点中比比皆是。“推敲已经进入口语,春

24、风又“过“改为又“绿“江南岸的故事脸炙人口。范仲淹写严先生祠堂记,最后歌曰:“云山苍苍,江水决决,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泰伯读之者三,建议把“先生之德”改为“先生之风。钱穆先生认为:范仲淹以“德”指其人之操守与人格,但此只属于私人。“风”则是可感的,还能引起“风貌”“风神”的联想。一字之易,比出了不应该那样写,读者就有可能和作者一起从被动接受上升到主动创造的境界。朱尤潜先生说:“读诗就是再作诗。”和作者一起想象写作过程中的提炼和升华,才有可能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作者的意图是隐秘的,一般只把应该这样写显示出来,读者自发的欣赏,往往圆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洞察了不应该那样写的提炼过程,

25、才可能知其所以然,共享作者的匠心,向作者的水准攀登。(摘编自孙绍振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与表层意无法一致,读者在理解时需借助已有经验进行联想想象。B.与文本的不对称交流,使得读者不能与作者对话,其理解的文本意义难以趋向确定。C.作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创设意义空白,符合创作规律,也能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D.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充分发挥个体能动作用,自由地对意义空白处进行加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品的意义在于阅读,读者不参与,文本意义就无从产生,读者是文本的对话主体。B.

26、读者不能与文本有效对话,主要原因是受限于阅读视角,对作者及其作品一味盲从。C.若不对照严先生祠堂记原稿,读者可能领会不到泰伯一字之易带来的意蕴变化。D.在朱光潜看来,会读书的人能从作者创作的角度出发,去洞察文本意蕴生成的奥秘。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作者关于“读者主体性”论述的一项是( )(3分)A.读天净沙秋思,通过几组名词性词组,还原诗歌场景,感受诗歌的意境美。B.读郁达夫故都的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描述其画面,并说明喜欢的理山。C.小说家毛姆认为,“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D.关注到复活定稿中丰富了玛斯洛娃出庭受审前的外貌描写,在比较中体会修改意图。4

27、.材料二如何论述“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请简要分析。(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以下面雷雨第二幕选段为例,就如何与文本有效对话提出阅读建议。(6分)以下面雷雨第二幕选段为例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海滩拾贝(1)在艺术摄影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无边无际的海滩上,一个人俯身在捡拾贝壳:天上漂浮着云彩,远处激溅着浪花这样的画面引人走进一个哲理和诗情水乳交融的境界。(2)凡有海滩的地方,就有贝壳。尤其一些著名的海滩,那种贝壳丰富的情形,不是一般的小海滩可以比拟的。像海南岛三亚附近渔村一带海滩,你走到上面去,可以发现每一步都有贝壳,而且构造千奇百怪,真可以说是“鬼斧神工

28、”。据到过西沙群岛的人说,那边的情形就更可观了。要找到特别美丽、离奇的贝壳就得到特别荒僻的小岛去。(3)令人目迷五色的各种贝壳,有大得像一颗椰子、一顶帽子、一枝喇叭的,也有一些小得像颗珍珠,可以让女孩子串起来做项链的。它们有形形色色的状貌,人们也就给起了一些五花八门的名字:像伞的叫做“伞贝”,像钟的叫做“钟螺”,像骷髅的叫做“骨贝”,还有鹅掌贝、鸭脚贝、冬菇贝等等。有些贝壳,只从它们的名字就可以想见它们令人惊艳的容貌,像锦身贝、凤凰贝、初雪贝等。还有一些贝壳、被人叫做“波斯贝”、“高丽贝”,使人想见古代各国船舶往来,外国商人拿出新奇的贝壳来,人们围观啧啧赞美的情景。种类无比丰富的贝壳,使人不禁

29、想起了一切瓷器的精品。你细细看海滩上的贝壳,它们有像白陶的,有像幼瓷的,有的像上了釉,有的颜色复杂,竟像是“窑变”的产品。历史家们考据出来:地球上的各个区域,一般都曾采用贝壳做过流通手段,当铜和金还在地下酣睡的时候,这些海滩小动物建造的小房子就已经信用卓著地成为人们的良币了。在殷墟里面,和牛骨龟甲混在一起的,也还有贝币:说明三千五百年前这些奇妙的小东西已经普遍被人们用作交易媒介了。直到今天,我们的文字里,许许多多和价值有关的字,像财、赏、赐、贵、贱等等,都还留个“贝”字在里头。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观念,好像千万代的人类之间,也还有一脉相通之处似的。自然,贝壳不容易损坏,不容易伪造,几千年前的贝币,

30、我们今天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是还很完好么?至于那么一种小玩意儿,似乎直到今天聪明的人类也还未能制造出一枚赝品来。(4)不仅是初到海滩的人,渔民和在沿海区域的一切居民,实际上也都是爱贝壳的。从这一点看来,可以说爱美的心理原很普遍。初到海滩的人兴高采烈地捡着贝壳,渔民和他们的孩子看到你那一种发痴的模样儿,也许抿着嘴善意地嘲笑着。但其实他们何曾不捡贝壳呢?只是一般平凡的贝壳,他们不放在眼里罢了。他们所捡的贝壳都是像躲了上等采釉的珍品,例如那种“眼球贝”,四围一圈宝蓝色或墨绿色,中心雪白的地方有许多美丽的斑点。他们中有些人还把贝壳做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这种做法历史悠久。(5)即便不去思考贝壳在人类生活上

31、的价值,也没有找到什么珍奇的品种,我觉得,单是在海滩僻身拾贝这回事,本身就使人踏入一种饶有意味的境界。试想,海水受月亮的作用,每天涨潮二次,在高潮钱和低潮线之间有这么一片海滩,熙熙攘攘地生长着各种小生物,不怕干燥的贝壳一直爬到高潮线,害怕干燥的就盘桓在低潮线,这两线之间,生物的类别何止千种万种!湖水来了,石头上的牡蛎、眼壶、海滩里的蛤贝,纷纷伸手忙碌地扑食着浮游生物,潮水退了,它们就各各忙着闭壳和躲藏。这看似平静的一片海滩,原来整天在演着生存的竞争。这看似很少变化的一片海滩,其实岩石正在旅行,动物正在生死,正在进化退化。人对万事万物的矛盾、复杂、联系、变化的辩证规律认识不足时,常常招致许多的不

32、幸。而一个人在海滩漫步,东捡一个花螺、西拾一块雪贝,却是很容易从中领会这种事物之间复杂、变化的道理的。因此,我说,一个人在海滩走着走着,多多地看和想,那情调很像走进一个哲理和诗的境界。(6)当你拾着贝壳,在那辽阔的海滩上留下两行转眼消灭脚印时,我想每个肯多惩一想的人都会感到个人的渺小,但看着那由亿万的沙粒积成的沙滩和亿万的水滴汇成的海洋,你又会感到渺小和伟大原又是极其辩证地统一着的。没有无数的渺小,就没有伟大。离开了集体,伟大又一化而为渺小。那个从落地的苹果悟出万有引力的牛顿常到海滩去的,他在临终的床上说过这样的话:“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在未知的真理的大海前面,在海滩上拾一

33、些光滑的石块或者美丽的贝壳就引以为乐的小孩”这一段话是很感人的。人到海滩去常常可以纯真地变成小孩,感悟骄傲的可笑和自卑的无聊,把这历史常常馈赠给我们每个人的讨厌的礼物,像抛掉一块破瓦片似的抛到海里去。(7)我抚弄着从海滩上拾回来的贝壳,常常想起的就是这么一些事物(有删改)文本二:尼泊尔有句谚语:无论怎么样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烤饼的锅。作为哲学语言看,任何人的才能,都要受他的时代的培养和限制;作为文学格言看,一个作者所写的作品,不管他怎么样花尽心力,都得受他的思想、生活知识、语言技巧水平的限制。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一篇好的作品如果能使人产生强烈共鸣的话,那实际也不过是

34、一种先进的思想。一个作品,几十万字也好,几百字也好,也总有他的核,这就是他的思想,如果没有思想这个主心骨,那这个作品也就变得松松垮垮不知所云了。有了思想的线,还必须有生活的珍珠。占有丰富的生活知识的材料,对一个散文作者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对一个道理,发挥起来,才能够有丰富的材料加以体现。选材、对于写好一篇散文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授好吃,但是,有些人写起文章来,却忘记这个道理。作者应去选择尖端状态,突出的,具有较大意义的事物,加以发挥,给人以强烈感,新鲜感。中文学技巧,是有广泛内涵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语言的运用。一切文学都是语言的艺术,散文对于语言的要求还要更高一

35、些。掌握文学语言是很重要的事情,懂得粗犷和细致互相结合,意笔和工笔的交错运用,节骨眼上的精心刻画,关键之处的感情奔注,都是重要的。再回到那个譬喻上,有了线,有了珍珠,还必须有一双巧手把它们穿起来,这才成其为珍品。(节选自秦牧散文创作谈)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海滩拾贯的画面开头,充满诗情画意,既照应标题,又自然引出下文,带读者走进情理交融的境界。B.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贝壳有着不同程度的喜爱,这其实也验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C.第段描写海水涨退时牡蛎、藤壶等海边小生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这片海滩以勃勃的生机

36、。D.文章结尾,作者引用牛顿临终说过的话,意在赞美这位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探求真理的精神。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引用尼泊尔谚语,接下来从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加以阐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观点。B.“尖端状态”的“事物”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典型材料,“笋”和“菜”是秦牧对其形象的比喻。C.工笔即细描,注重精雕细刻,曹雪芹对王熙凤出场时服饰、姿容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即为工笔。D.秦牧以形象的语言阐述了他的散文创作主张,让我们明白了写好散文需多方面提高素养的道理。8.文本一第(3)段,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贝壳的状貌、名字等内容,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37、) 9.文本二指出,写文章要“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主张的。(6分)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第370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C(曲解文意。错在“都是创作者追求含蓄的刻意之举”。材料一第四段末尾“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得巧”。)2.B(A项错在“没有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材料一第二段“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C项以偏概全,材料二第三段“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话或者说山与我们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了某种同一”。D项错在“古代文学家和现代心理学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

38、了解决方案”,材料二中,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言外之意”得以实现的原因,而不是提出了解决方案。)3.A(B项说的是诗歌练字,C项说的是绘画领域的空间处理技巧和布局,D项说的是诗歌感发人心的几个因素。)4.材料一认为“言”不必尽“意”,有尽之言能达成无穷之意;材料二认为“言”外有“意”,当“言”表现功能被强化后,“言”就可以自由地表现“意”(每点2分)5.文学语言往往言不尽意,但作家强化语言的表现功能则能以言达意(或“使语言突破自身缺陷自由表达无穷之意”)。(2分)诗句要展现的是春天的“境界”,即春意。(1分)“闹”字极具表现功能,能勾起读者对春天花团锦簇、蜂鸣蝶舞的美景的想象,引起欣喜愉

39、悦的情感,一个“闹”字,写尽无穷春意。(3分)现代文阅读II6(3分)C7(3分)A8(6分)答案要点:安塞满山桃花和桃花瓣的故事,让少年的作者着迷,充满遐想,也展现了安塞独特的美。腰鼓是安塞的一种灿烂的艺术,让作者感到震撼,促使他写作安塞腰鼓。“桃花鼓声安塞”和“杏花春雨江南”形成对仗,突出桃花和安塞、安塞腰鼓的精神气质高度相似。题目高度概括文章内容,富有诗意,引发读者阅读兴趣。【评分说明】2分,1分。意思对即可。9(5分)答案要点:结合本文内容:高迈劲健的安塞腰鼓能为娃娃们的一生奠定下积极昂扬的生命底色。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恰当,合理阐发。【评分说明】2分,3分。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3

40、分)C(A.“无法一致“过千绝对;B.结论有误;D.曲解文意。)2.(3分)B(“主要原因“一说在文中无据。)3.(3分)D(材料二中读者主体性主要是指向阅读时洞察”为什么避免那样写“。AB两项均为对现成文本”这样写的赏析,C项与阅读方法无关。)4.(4分)首先从当下阅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主动对话原则(即阅读时不仅要看到作品为何这样写还要看到为何避免那样写);(1分)继而(运用引证法)引用鲁迅的文章论述这一原则的理由,又(运用例证法)例举几个经典文本的修改实例,证明这一原则的价值;(2分)最后引用朱光潜名言强化以作者身份与文本对话这一观点。(1分)5.(6分)一是将定稿与原稿对比,进行

41、主动阅读。读者在对比中发现定稿增加了鲁侍萍台词,这更能凸显她此时渴望认子又不敢相认的痛苦内心,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特征。(3分)二是善千发现并借助经验和想象去读懂作品的创作空白。读者能发现选段中运用的省略号、破折号等艺术技巧,借助经验和想象去体会其中欲语还休、语意转换的表达效果,读懂人物的复杂内心。(3分)现代文阅读II6.D(引用的目的错误,引用牛顿的话为了进一步阐明前面关于渺小和伟大感悟。)7.B(“笋”和“菜”是秦牧对其形象的比喻错,应为“笋尖”和“菜心”)8.写见壳的状貌和名字,意在突出贝壳的精美珍贵和晶类丰富,增强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引发了对几千年前贝壳作为货币通行的历史的联想,拓展(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历史和文化的意,表达了作者对贝壳的喜爱。关于贝壳样貌、名字等的种种描绘和联想,为(与)后文揭示哲理和抒发情感蓄势(铺垫、张本、遥相呼应),(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文章思想先进、富有哲理:文章通过写在海滩捡拾贝壳,膜开联想,揭示了万事万物间含复杂变化的辩证规律、无数的渺小成就伟大、离开集体伟大也会变得渺小等健康先进的思想和哲理。注重选材的丰富和典型:作者从形态各异的贝壳写到大海沙滩,又联想到海滩拾贝进而产生哲理思考,以小见大,深入浅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