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报告.doc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40239744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报告.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践报告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语文味”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呼唤,而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领悟出其中所蕴涵的美感是语文课基本特征的体现。

2、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的第三回,是一篇传统课文。由于是经典名篇,所以很难讲出新意。结合本专题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教学要求,从品味鉴赏语言入手,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将课本上并没有要求学习的读书方法“点评式读书法”引进课堂并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欣赏形象,获得审美享受。1改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文学的艺术形象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欣赏者在读懂语言后,借助于想象才能把语言所描写的转化成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为阅读者欣赏艺术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就是要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通常情况下,学生从以上的描写中大多能感受到林黛玉的“美”来。但这种感觉多数是短暂的、稍纵即失的,朦胧肤浅的。而对她的“弱”、“多情”则更是忽略。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4、。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2.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如:很多同学在点评王熙凤的外貌神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

5、唇未启笑先闻”时,只点评出她的“漂亮”或“美丽”而完全没有看出她的凶狠来。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名家点评欣赏时,重点引导学生被他们忽略的“三角眼” “吊梢眉”以及“春”和“威”几个词,并在这些词上加了着重号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导学生从这些词中,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在这个基础上,再展示出名家对其外貌部分的点评:脂批:“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 脂批:“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至此,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已从外表深入到了灵魂,对大师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独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叹服。3.提供舞台空间,让

6、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学还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后半部分,引入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竞赛等形式。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学生积极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对形象加以补充丰富进行再创造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各种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