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40230650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3.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含义。 2.把握本文主要写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示诗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对富春江的景色是极为推崇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富春江,去欣赏一番。 二、

2、介绍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在浙江境内。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三、介绍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1.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

3、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书:书信,一种文体 2.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粱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四、朗读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理顺文章大意 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全文。 2.小组组内交流,清除翻译难点。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

4、,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 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

5、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六、整体感知 1、富春江的景色总体特点是什么?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其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 明确: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第二段写水,突出异。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总分结构。先总写山水特点,后分写异水和奇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 2.自主查找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背诵导入。 二、深入探究 合作讨论:作者是怎样体现水之“异”和山

6、之“奇”的? 明确: 异水: (1)抓住水的特点进行描写 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多角度描写。 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3)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体现水的湍急。 奇山: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描写 山高林密,峰多幽静 (2)多角度描写。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视觉角度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觉角度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 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

7、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三、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本文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明确: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赞美之情。 四、品味语言美。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明确:“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千丈”承“缥”,“见底”承“碧”,用词的精当由此可见一斑。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明确:鱼在水中,非水清则不可见,何况是正在游动、倏忽而过的鱼;石在水中,要

8、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明确:“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状。“寒树”一方面点出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树叶凋零、一片萧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给人一种高寒的感觉。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明确:不但写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势而形成的千奇百态之状,而且还赋予它以人的

9、心理:个个争着往上,一个想比一个高远。写出了山的生机、活力,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山势别具一格,个性分明。 7.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明确:这几种声响中,有无生命的泉水,也有有生命的蝉、鸟、猿;有昆虫,有飞禽,也有走兽;有的反映出季节的典型特征,如蝉鸣;有的又为山林之间所独有,如泉声,如猿啼。因此可以说这些声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响,又反映出山水名区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这些音响时,也能分辨出它们之间细微的区别,文笔显得准确、俊美而又简洁。如形容水流声是“泠泠”,鸟鸣声是“嘤嘤”;写蝉鸣、猿啼则是“千转不穷,百叫无绝”,着重描绘其音调多变和连绵

10、不断的音响特征。 小结: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五、拓展 积累古诗文中的“山水” 1.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刘义庆 2.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南朝)王融 3.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南朝)陶弘景 4.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唐)崔颢 5.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唐)杨凝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焕 7.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 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9.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宋)苏轼 10.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 11.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元)郑元祜 12.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明)李攀龙 六、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