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书信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
2、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人,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焉,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
3、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容何病病:担心,忧虑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C执事爱其文执事:主事的官吏D诚不自意诚:实在,的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常窃悲周公之不遇臣闻求木之长者B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架梁之椽,多于南亩之农夫C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貌恭而心不服D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得无教我猎虫所邪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
4、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4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或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的一组是()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
5、。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ABC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参加礼部考试取得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讲一步培养的愿望。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欧阳修、梅尧臣与自己的关系,这样写表明自己对欧、梅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C苏轼说自己小时候读书就听说欧阳修的文章和孟子、韩愈等人的文章齐名,而且还知道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能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6、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2)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臣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
7、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8、,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
9、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巡为“游”。B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体现人们的“好生之仁”。C“昨日蒙教”,“蒙教”指的是承蒙您赐教(
10、指来信),是一种谦辞。D“见恕”,请对方原谅自己。类似的表达还有“见教”“见谅”“见外”。8下列句子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是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一般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本文重在议论。B“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指“谏议大夫”;“答司马谏议书”可理解为“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C疏,奏文的一种。作为文体,是古代官员向皇帝进言以使下情上达的进谏文书。比较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D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11、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B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是正己安人。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C答司马谏议书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进行合情合理的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最后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D答司马谏议书第三段紧承“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从历史角度表现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摇的立场和决心。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12、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范司谏书欧阳修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
13、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
14、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有删节)【注】文中范司谏即为范仲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B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15、C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D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可是指对对方的敬称。在本文中意为前者。B兵部: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C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也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全同于丞相。D布衣:布制衣服,代指平民。文中“韦带”用法、意义与“布衣”基本相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谏官虽然卑微,但关系到天下得失、民生社稷,与宰相共担天下之责,因此
16、他对范仲淹任此职寄予厚望。B作者提醒范司谏宰相、九卿等官员失职要受责于有司,而谏官失职会被君子讥讽,载入书册流传后世,非常可怕。C范仲淹刚在陈州被召之时,洛阳士大夫认为他必能在朝堂之上论争。但后来一直未听闻到他进言,作者感到疑惑。D作者对布衣韦带之士因出身贫寒、不被任用而未能进言的人生境遇感到惋惜,借此文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与同情。1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2)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上范待制书(节选)李觏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
17、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
18、,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近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
19、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注】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20、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龆龀,指儿童乳齿脱落、换新齿的年纪,代指童年,如“齠齔励志,白首不衰”。B乡书,周制,三年大比一次,乡老和乡大夫等遴选贤能之士上书推荐给天子。C乌鸟之情,原指小乌鸦长成后能够反哺其母,后常以此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D伏惟,叨扰求教,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但乡举不中,仕途受挫,于是他到京师游历,以求门路。B李觏知道范仲淹荐贤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贬谪,此次求仕之路无果而终。C李觏茕茕孑立,贫弱交加,为求生路,他只能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维持生活。D李觏敬佩范仲淹的
21、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相信他要做一番大事业,愿为其担事分忧。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蜀;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9范仲淹后多次向朝廷举荐李觏,这篇“求荐信”打动范仲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元微之书白居易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
22、,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
23、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
24、,君知之乎?乐天顿首。(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注】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牵挛乖隔:牵制隔离。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B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C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B胡越,胡与越,北方称胡,南方称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C谪,封建时
25、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意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B白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
26、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2)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
27、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
28、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选自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B辟邪说,难壬人难:排斥C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恩惠,名词活用作动词。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今具道所以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B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D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以“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
29、某之所敢知”等言辞,表现出对改革的坚定信心。B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C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最后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D作者在第二段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27请将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上范待制书(节选)李觏觏,
30、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古之君子居易
31、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近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就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
32、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注】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大割:指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2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只有一处错误的选项是()A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 于是,就列坐其次 旁边形影相吊 安慰B适留兹土 恰好而刘夙婴疾病 缠绕逮奉圣朝 及、至C日就干腊 接近,趋近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D盍自今日 为什么不聊乘化以归尽 依靠,依赖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积蓄,财物2
3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以进士自业今以钟磬置水中B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老之将至C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儿之成,则可待乎!D渐而收之遂而鸡豚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龆龀,指儿童乳齿脱落、换
34、新齿的年纪,代指童年,如“龆龀励志,白首不衰”。B尧、羲,是指唐尧和伏羲,均为上古明君,尧乃五帝之一,伏羲为三皇之一。C乌鸟之情,原指乌鸦哺育尚不能飞的幼鸟,后以此比喻长辈抚养后辈的辛苦。D伏惟,俯伏思量,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但乡举不中,仕途受挫,于是他到京师游历,以求门路。B李觏知道范仲淹荐贤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贬谪,此次求仕之路无果而终。C李觏茕茕孑立,贫弱交加,为求生路,他只能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维持生活。D李觏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相信他要做一番大事业,愿为其担
35、事分忧。3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2)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34范仲淹后多次向朝廷举荐李觏,这篇“求荐信”打动范仲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范司谏书宋欧阳修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
36、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近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
37、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有删节)【注】文中范司谏即为范仲淹。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
38、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B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C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D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可是指对对方的敬称。在本文中意为前者。B兵部: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C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也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全同于丞相。D布衣:布制衣服,代指平民。文中“韦带”用法、意义与“布衣”基本相同。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39、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谏官虽然卑微,但关系到天下得失、民生社稷,与宰相共担天下之责,因此他对范仲淹任此职寄予厚望。B作者提醒范司谏宰相、九卿等官员失职要受责于有司,而谏官失职会被君子讥讽,载入书册流传后世,非常可怕。C范仲淹刚在陈州被召之时,洛阳士大夫认为他必能在朝堂之上论争。但后来一直未听闻到他进言,作者感到疑惑。D作者对布衣韦带之士因出身贫寒、不被任用而未能进言的人生境遇感到惋惜,借此文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与同情。3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2)伏惟君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参考答案
40、1B2A3C4C5C6(1)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2)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看并且赞叹他。(3)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游:出游”错误,应该译为交往。句意: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句意: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B介词,在。句意: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介词,比。句意: 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C
41、连词,表顺承。句意: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连词,表转折。句意: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D所字结构。句意: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名词,处所。句意: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心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生生的教导啊。“温然”,温和貌,修饰“容色”,不需要断开,排除AB。“乎”相当于“于”,和后面内容不需要断开,排除D。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
42、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表明对欧阳修、梅尧臣崇敬之心。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表明苏轼自我得意之情。如果侥幸获得一进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均与题干无关。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自己小时候而且还知道欧阳修的性情潇洒,能自得其乐”错误。“其后益壮,是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
43、自乐其乐也”,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使”,假使,如果;“尔”,你,你的;“宰”,主宰,管理。(2)“苟”,如果,假如;“从”,使跟从,带领;“聚观”,群聚观看。(3)“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被动句。参考译文: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
44、仲伯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害处?并且没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的学生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你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