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七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9451918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七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七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七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七附答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各地高三语文模拟卷【古代诗文阅读题】精选练七L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敬翔,字子振,同州冯翊人也。少好学,工书檄。乾符中,举进士,不中,乃客大梁。翔同里 人王发为汴州观察支使,遂往依焉。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 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翔见太祖,太祖问日:“春秋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 ”翔日:“兵者, 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于今。”太祖大喜,乃以为馆驿巡官。太祖己破赵匡凝, 取荆、襄,遂攻淮南。翔切谏,以谓新胜之兵,宜持重以养威。太祖不听,而多所亡失,始大悔恨。 翔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太祖欣然,以谓得翔

2、之晚,动静辄以问之。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 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翔亦尽心勤劳,昼夜不寐,自言惟马上乃得休息。而太祖刚 暴难近,有所不可,翔亦未尝显言,微开其端,太祖意悟,多为之改易。末帝即位,赵岩等用事, 颇离间旧臣。翔日:“陛下处深宫之中,所与计事者,非其近习,则皆亲戚之私,而望成事乎?臣 虽惫矣,受国恩深,若其乏材,愿得自效。”岩等以翔为怨言,遂不用。其后,王彦章败于中都, 是时,梁精兵悉在段凝军,凝有异志,顾望不来。末帝遽呼翔日:“朕居常忽卿言,今急矣,勿以 为怨,卿其教我当安归? ”翔日:“臣从先帝三十余年,以臣之心,敢有所隐?陛下初用段凝,臣 已争之,今凝不来,敌势已

3、近,欲为陛下谋,则小人间之,必不见听。请先死,不忍见宗庙之亡!” 君臣相向恸哭。翔与李振俱为太祖所信任,庄宗入汴,诏赦梁群臣,李振喜,邀翔欲俱入见。翔夜 止高头车坊,将旦,左右报日:“崇政李公入朝矣! ”翔叹日:“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 建国门乎? ”乃自经而卒。(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 之B.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 之C.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

4、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D.久之/发无所荐/引翔客益窘/为人作笺/刺传之军中/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本指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后指官府用以征召、声讨、晓谕的文书。B.春秋,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儒家五经之一,由孔子著述。C.亲戚,古代指族内族外的父系和母系亲属,而现代“亲戚”含义缩小。D.宗庙,原指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后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敬翔年少好学,有自己的特长,乾符年间参加科举却没有考中,只得客居大梁,寄希望于依附 同乡来寻找机会。B

5、.敬翔懂得军事,认为春秋兵法已不适用;太祖因为不听从敬翔的建议,失去了辛苦夺取的 荆、襄大片土地。C.因为太祖性格刚烈暴躁,难以接近的,敬翔从来不直白地劝谏,稍微挑明暗示,太祖就醒悟, 改正了很多错误。人可使,余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府皆惕息不敢动,蒙正措笏使首,拾其书, 徐怀之而下。上退,谓亲信日:“是翁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选,复命,大称旨。上于是益重 蒙正能任人,而嘉其有不可夺之志。蒙正初为相时,金部员外郎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曰:“绅 洛中豪家,安肯受原?乃蒙正未第时丐索于绅,不能如意,致其罪耳。”上即命复绅官,蒙正终不自辨。 未几罢相,会考课院得

6、绅旧事实状,乃黜之,于是蒙正复为相。上谓曰:“张绅果实犯赃。”蒙正亦不谢。(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奖用贤臣,有删节)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 ”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 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李昉罢相,蒙正拜中 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 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 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论曰:诗云:“允也天子

7、,降予卿士,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 相是君也。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李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吕蒙正、张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 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注】李昉、张齐贤、黄中,都是宋太宗时期的名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B.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C.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

8、/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D.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宵节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自古以来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 为主。B.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京城,古文中类似的用法还有“车 驾” “都辇”。C.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记录将对君王上奏的话, 以防遗忘。D.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

9、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 各司之次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观灯时,太宗认为自己将天下治理得很好,吕蒙正直言提醒太宗还有百姓饥寒交迫,要关注天下众 生的疾苦。B.朝廷挑选出使朔方的人选,吕蒙正多次举荐同一人,在太宗要求换人的情况下坚持己见,这个人最终也 不辱使命。C.张绅被免职,有人说是吕蒙正陷害所致,吕蒙正不辩解,因此被罢相,皇帝派专人查清此事,让吕蒙正 官复原职。10D.吕蒙正担任宰相后,认为天下还有很多人才没有出仕的机会,上书要求只授予自己的儿子九品京官,此 后成为定制。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0、)(1)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咸多其伉直。(4分)(2)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4分).选文二中“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是什么道理?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 分)(-)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516题。念奴娇过洞庭【注】张孝祥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 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孝宗乾道二年,作者因谗言

11、落职,本词作于其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途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14 .下列对上述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词上阕巧用数量词“三万顷” “一叶”展现了洞庭湖之大和一己之小,既写物境也写心境。B.孟诗前四句写景气势宏大,描写洞庭湖的雄伟壮阔景象,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C.张词下阕用夸张手法写自己在清冷月色中泛舟“豪饮”西江水,敲着船舷发泄内心的愁闷。D.孟诗中“舟楫”这个典故使用得体。“端

12、居耻圣明”,言不甘闲居,借此向张丞相表白心事。16 .张词和孟诗都描写了洞庭湖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 的不同。(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以字称人,表 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 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2)阿房宫在建筑设计上的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杜牧用“,”概括了 这一特点,并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11(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空”字营造意境氛围,或

13、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英雄的失 意,如“,”。10.D ( “生灵”是“凋丧殆尽”的主语,之间不断开,排除BC, “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 语义完整,排除A。)IL B (“乘舆”在文中代指天子,“都辇”代指京城。)12. C (原文“会考课院得绅旧事实状”,是考课院得知张绅事件的真实情况,不是皇帝派专人调查。)(1)皇帝改变脸色不说话,吕蒙正神色刚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一同陪侍皇帝的人都称赞他的正直诚 实。 (“侃然”“多”“伉直”各1分,句意通顺1分)(2)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而走过去。同僚心中不平,询问那个人的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他们。(“阳”“诘” “遽”各1分,

14、句意通顺1分)君王圣明,就会有贤臣辅佐,贤臣可以辅佐君主成为圣明君王。目的是让君臣各尽其道。(道理2 分,目的1分。)参考译文:淳化五年正月上元节观灯,太宗皇帝登上乾元门城楼,赐宴群臣,对吕蒙正说:“否极泰来是万物的常理。 (后)晋、(后)汉时期战乱不止,百姓死伤殆尽,当时的人们认为不能再见到天下太平的日子了。朕登 基之后,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天下万事大致得到治理,让天下到了如此繁盛的程度,由此可知就知道国家 的治理与混乱在乎人为。”吕蒙正离开坐位说:“皇帝所在之处,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 经看到城外不出数里之地,饥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里这个样子。希望陛下从近处看到远处,才

15、是百姓的幸福啊。皇帝改变脸色不说话,吕蒙正神色刚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同僚们都称赞他的正直诚 实。太宗想派一个人出使朔方,让宰相吕蒙正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吕蒙正很快就上疏推荐了一个人,可 是宋太宗不同意。后来,宋太宗又三次让吕蒙正推荐合适的人选,他每次回答都是开始推荐的那个人。宋 太宗十分恼怒,把他的奏折扔在地上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固执!”吕蒙正说“不是我固执,而是陛下还 没有真正了解他,他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别人都比不上他。我不愿为了取悦陛下而害了国家大事。”大 臣们见吕蒙正这样和皇帝抗争,都吓得屏住呼吸,不敢动。但吕蒙正却很坦然地上前拾起奏折,不慌不忙 地放入怀中,慢慢地退了下来。罢朝后,宋

16、太宗头脑冷静了下来,对左右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我比不 上。”继而用了吕蒙正推荐的那个人,果然很称职。太宗于是更加敬重吕蒙正能知人善任,并赞赏他的心 志不能轻易被改变。吕素正初次任相时,金部员外郎张绅任蔡州知I州,因为贪赃被罢免。有人对皇上说:“张绅是洛阳的富豪,怎么会接受贿赂呢,是因为吕蒙正未考中科举时向他索要钱财;没能如愿,于是(现 在)给张绅定了贪污罪罢了。”皇上马上命令张绅恢复官职,吕蒙正始终不自我辩解。没多久,吕蒙正被 免除了宰相之职,恰逢考课院得知张绅之事的真实情况,又罢黜了张绅。吕于是吕蒙正又担任了宰相,太 宗对他说:“张绅果然有赃。”吕蒙正也不向皇帝谢恩。吕蒙正刚进入朝廷,有朝

17、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参政吗? 蒙正假装没有听见而走过去。同僚心中不平, 询问那个人的姓名,吕蒙正急忙阻止他们说:“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 李昉被罢相,吕蒙正被授予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之前,卢多逊任宰相,他的儿子卢 雍初次为官就授水部员外郎,后来成为常例。到这时,吕蒙正上奏说:“臣进士甲等及第,初任官只授为 九品京官。现在臣的儿子还幼小,受到这样的恩宠,恐怕遭到冥冥中的责罚,请求以臣刚入仕时的官职补 授他。”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固定制度。评论说:诗经有言“允也天子,降予卿土,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他确实是上天之子,天降人才 作为辅

18、弼。他就是贤相伊尹,确实是商王的左膀右臂)”说的是有贤明的君王就有贤能的臣子,有贤能的 臣子就足以辅佐贤明的君王。太宗皇帝振奋精神,致力于处理朝政,重视辅佐的宰相们,因为李昉先前品 德高尚,就立即提拔任用,既而提拔了吕蒙正、张齐贤,先后担任宰相;又提拔了黄中,让他参与朝廷大12事。而这四位臣子也顺势相助,成全太宗美好的品德,治理好天下政务,造就了太平天下,可以说是君臣 各自尽了自己的责任了。13. C (“发泄内心的愁闷”错误,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 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地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气势,因此该句表现的是“豪迈的气概”,“扣舷独笑” 表现的是

19、诗人内心的愤慨。)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 “肝胆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 般品格的自信,对奸佞的不屑;而孟诗用“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更多地表达了诗人正当年富力 强,希望得到引荐,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解析】分析诗歌情感需要结合诗人生平、诗歌意象等进行比较鉴赏。张诗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 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的“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 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 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

20、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 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 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一方面 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 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所以“肝胆皆冰雪”,实际 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 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扣

21、舷独啸,不知今夕 何夕”中,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张孝祥则是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与愤慨之 情,表达了诗人对对奸佞的不屑。孟诗中,前四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 势,引出下文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 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 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

22、行间自然流露 出来的。14.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道寄奴曾住(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鹏空好音/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塞上 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5.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周慎靓王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秦惠王曰:“请闻 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 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

23、,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日:“不然。臣闻之,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 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 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 而乂有禁暴止乱之名。”王从错计,起兵伐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 富厚,轻诸侯。秦惠王薨,子武王立。武王自为太子时不说张仪,及即位,群臣多毁短之。诸侯闻仪与秦 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周赧王五年,张仪说武王曰:“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

24、。臣愿 乞其不肖之身以之梁,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挟天子,案图籍,此 王业也。”王许之。齐王果伐梁,梁王恐。张仪曰:“王勿患也,请令齐罢兵。”乃使其舍人之楚,借使 谓齐王曰:“甚矣王之托仪于秦也! ”齐王曰:“何故? ”楚使者曰:“张仪之去秦也,固与秦王谋矣,13欲齐、梁相攻而令秦取三川也。今王果伐梁,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齐王乃解兵还。 张仪相魏一岁,卒。(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25、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B.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C.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D.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 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周,东周王室内乱,京畿之内分出东周、西周两国,其以伊洛河交汇处为界。B.九鼎,夏、商、周三代象征国

26、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据传说,夏禹时铸九鼎,象征九州。C.图籍,指地图和户口册,图是指绘制的地形图,籍指记载户口隶属关系的簿册。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可泛指达官贵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蜀两国互相攻击,司马错建议秦惠王伐蜀,张仪则建议攻打韩国,后者认为争夺边远的戎翟小族, 离统一天下的帝王大业太远。B.司马错陈述的攻打蜀地的理由是,秦国要想成就帝王大业,首先需要的是开拓疆土、使百姓富裕,而攻 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C.秦惠王去世后,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武王当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继位后很多大臣诋毁张仪,在此背 景下天下形

27、势发生了变化。D.张仪使齐王退兵,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借楚使者之口,言自己之事,更易使人相信;二是抓住了齐王的 心理,析透了各国之间的矛盾。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诸侯闻仪与秦王有隙,皆畔衡,复合从。(2)是王内罢国而外伐与国,以信仪于秦王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嵌粮。14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8、麦苗因春天不下雨而枯死,庄稼因秋天霜降提前而冻坏,开头写农人的不易。B.主人公到田中采摘地黄,但因春旱,地黄长势不好,所以一天还采不满一筐。C. “照地光”三字化用了鲍照咏史诗“鞍马光照地” 一句,形容马的神采出众。D.结尾揭示了采地黄的原因,把穷人生活与富人之马的待遇进行了鲜明的对比。15 .研究者论此诗,认为它叙事节奏舒缓,能给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的“,”两句,经常被有志之士引用来表达自己为追 求理想而不惧万死的精神。(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两句描写了刘寄

29、奴 当年居处的环境,透露出一丝对英雄不在的遗憾。(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 ”两句,写人坐在潭上的感觉,准确照 应了后文的“其境过清”。10. (3分)C【解析】“戎翟之长也”句意连贯,“也”在句末表示判断,应属前,排除B、D两项。“众” 是“伤”的宾语,应属前,排除A、B两项。参考标点: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 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11. (3分)D【解析】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12. (3分)B【解析】错在对理由描述得不准确。司马错真正的理由是“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 于易”,开拓

30、疆土、使百姓富裕,张仪所说的“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也能实现。司马错之所以建议 攻打蜀地,是因为这件事最简单。13. (1)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抗击秦国。(关键词“隙” “畔” “合从”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2)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关键词“罢” “与,,“信”各1分,句意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周慎靓王五年,巴、蜀两国互相攻击,都派人向秦国请求救援。秦将司马错建议秦惠王伐蜀。张仪说:“不 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您的解释。”张仪说:“我们应该与魏国、楚国

31、保持亲善关系, 然后出兵攻打三川一带,夺取斯城、宜阳,兵临东西两周的郊外,占据象征王权的九鼎,控制天下的地图 和户籍,抉持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不服从的,这就是您帝王的大业。然而大王您不去争,反而去 争夺边远的戎翟小族,这离统一天下的帝王大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要使国家富 强必须开拓疆土,要使军队强盛必须使百姓富裕,要想称王天下必须广泛树立恩德,具备这三个条件,帝 王大业就自然成功了。现在大王的土地面积秧小,百姓还很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做起。蜀国 是西南偏远的国家,又居于戎翟族首领的位置,政治上昏乱,如同夏桀和商纣王,用秦国的强兵去攻蜀国, 犹如用豺狼驱赶羊群

32、一般。获得它的土地足以使秦国的国土广阔辽远,占有它的财富足以使秦国的百姓生15活富裕,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他们就会完全臣服。我们灭掉一个国家,天下人却不认为残暴,获得四 方的利益,天下人却不认为秦国贪婪,这样我们一举而名利双收,并获得止暴除乱的名声。”秦惠王接受 了司马错的计谋,出兵攻打蜀国。取消了蜀王的称号,贬为侯爵,派遣陈庄任蜀相。蜀国归附于秦国,秦 国因而更加强盛富裕,对周国各国更轻视看不起了。秦惠王去世,他的儿子秦武王即位。武王从当太子时 就不喜欢张仪,等到继位之后,很多大臣便诋毁张仪。各诸侯国听说张仪与秦王之间有矛盾,都背叛了连 横的盟约,再度合纵杭击秦国。周赧王五年,张仪劝说秦武

33、王:“我听说齐王非常憎恨我,我到哪个国家, 齐国就一定去攻打。我请求大王允许我这个不肖之人前往梁国去,齐国一定会攻打梁国,齐国与梁国因交 战而无法分身时,大王可乘机攻打韩国,进入三川,抉制天子,收取图籍,这是帝王的大业。”秦武王同 意张仪的请求。齐王果然出兵进攻梁国,梁王十分害怕。张仪说:“大王不必担忧,请允许让我使齐国退 兵。”于是张仪派他的舍人到楚国去,聘请楚国的使者去见齐王,对齐王说:“大王这种向秦国抬举张仪 的行为太愚蠢了! ”齐王问:“为什么呢? 楚国的使者说:“张仪离开秦国,本来就是张仪与秦王定下 的计谋,他们想让齐国、梁国互相攻打而让秦国借机出兵夺取三川之地。现在大王您果然出兵进

34、攻梁国, 大王这样对内使齐国国力疲惫,对外攻打同盟之国,来使张仪获得秦王的信任。”齐王于是下令撤军回国。 张仪当了一年魏国的丞相,就去世了。14. (3分)B【解析】“但因春旱,地黄长势不好”不准确,原文是“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所 谓“岁晏”是一年将尽之时,则采地黄时不是春天。15. 本诗叙事节奏舒缓。它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事,将春旱秋霜给农民造成的灾难一一叙出,把农人无 粮充饥,只好去采地黄的经过也叙述得有条不紊,语气沉重,节奏舒缓。在舒缓的节奏中,读者更能感 受到农村生活日复一日的艰苦,以及农人们的希望与绝望,激发起读者对主人公不幸的同情,以及对于不 公平的社会的憎恨。(每点3分,共6

35、分。意思对即可。)(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每空1 分,共6分。错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6.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文本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蕾然必以自 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 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 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t争

36、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 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馅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 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日:“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 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早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土君子不为贫穷怠乎 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鸳马十驾则亦及之。故度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 相县也,岂若破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 不行不至;事虽小,不

37、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文本二:1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 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注】蓄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苗”通“灾。折(zh6)阅:低价销售,亏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B.以不善先人者

38、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C.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D.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日直/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C.格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39、,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 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8. 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 会一天天取得进步。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就不同,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 物的役使。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 往复,富有音乐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0、(8分)(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4分)(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鳖之与六骥足哉? (4分).上面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17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此诗为杜牧被贬任池州刺史时,与来访友人张枯同游酬唱之作。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 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

41、联写诗人与朋友提壶登上了青山,由下而上远望雁过江上南飞的美景,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 感受。B.颔联写诗人意识到尘世实在难得开口一笑,故面对秋天的山光水色,应该插上满头菊花归去,才不辜负 这一场登高。C.颈联中“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尾联诗人联想到齐景公牛山坠泪,却宽慰 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D.本诗与杜甫的登高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 中包含的国难家愁等。16 .有人评论杜牧此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离

42、骚中,表现诗人遭到责难后不忘初心的句子是“,(2)逍遥游中,虽然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而且“冷然善也”,但庄子并不认为他达到了真正的逍 遥,庄子这样说的依据是“, (3)古人常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唐代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就写过 这样的诗句,如“, C【解析】句意: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 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 直。根据句意,“谓”的宾语为“谄”,排除B、Do再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排除A。故选C。10. D【解析】“礼记成书于春秋时期”错误,应该

43、是成书于汉代。故选I)。11. B【解析】“从不厌烦”错误,原文的“不厌”意为不满足;“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错误,原文的“能 诫”意为能引以为戒。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12. (1)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 友。(关键词:“非我”,指出我的缺点;“当”,恰当;“者,也”,表判断;“是”,认为 正确;各1分)(2)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秉性的悬殊,哪里像痛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关键词:“县” 同“悬:,悬殊;“岂,哪里,怎么;“若像;足,大;各1分)材料一侧重点是人自身的成长,修身能够取得进步,能够不为外物所役。材料二侧重点是

44、有助于 治家治国,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提。(一点1分,两点3分)【解析】由材料一 “见善以自存见不善以自省”可知,“自存”是指使自己也有这种好 的品德,“自省”是指反省自我,这是说修身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再结合“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 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可知,修养自我可以让自己有所进步,不会被外物 所役使。由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材料二主要是谈修身对于治家治国的价值,要想把18国家治理好,需要先把家治理好,而要想把家治理好,需要先修养自己的身心,所以

45、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前 提。【参考译文】文本一见到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反省自 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 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 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并且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 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 非议自己,特别不贤能却想让别人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

46、话。 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特别忠诚的行为看作 是伤害,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用善来引导别人叫作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作顺;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 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对的认作错的,把错的认作对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 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取舍没有标准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做大贼。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 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

47、 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 穷而怠慢道义。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鹿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 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秉性的悬殊,哪里像痛腿的乌龟和六匹骏 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腐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 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就做不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 他超出常人不会很远。文本二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就要使家

48、族中的 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 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把自己对 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获得知识(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 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 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性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 齐有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13. A【解析】“由下而上”错,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 己的怀抱里。这句是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 显得秋天水天的澄澈。因此这是从上往下看。14. 诗人重阳佳节与友人登高,认为“须插”菊花满头归,“但将”酩酊大醉来酬答佳节,不用在登临 时为夕阳西下、人生迟暮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