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一、目的:减轻因职业危害对员工身体造成的损害,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保护员工生命和健康二、适用范围:公司内员工的职业病防治三、职责:1、招标部门负责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装备供货单位的资质审查2、供应采购部门负责向有资质的单位购买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装备3、仓库负责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装备的发放、登记、建档4、生产单位负责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装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5、安全消防部门负责防护用品、装备的监督、检查四、内容:1、职业安全卫生术语1.1 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
2、措施。1.2 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 职工因受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以国家法规形式规定并由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 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好坏有直接关系。1.3 职业禁忌征:某些疾病(或生理缺陷)的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症。1.4 有害作业: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该物质最高容许值的作业。1.5 有毒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1.6 有尘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
3、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2、职业危害因素目录(略)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3、职业病分类3.1 尘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3.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3 职业中毒3.4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3.5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6 职业性皮肤病3.7 职业性眼病3.8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9 职业性肿瘤3.10 其他职业病4、职业病危害事故分类按一次职业病危害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分为三类:4.1 一般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 人
4、以下的。4.2 重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或死亡 5 人以下的,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5人以下的。4.3 特大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 50 人以上或者死亡5 人以上,或者发生职业性炭疽 5 人以上的。5、公司内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分级标准和处理原则公司内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性接触毒物、生产性粉尘、高温和低温作业、职业性噪声等。5.1 职业性接触毒物5.1.1职业性接触毒物:系指员工在生产中接触依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并在操作时可经呼吸道、皮肤或经口进入人体而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如:氨、 CO 、醋酸、 H2S、甲醇、碘甲烷
5、等 ) 。5.1.2 分级原则: 是依据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六项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依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5.1.3 分级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四级,如下表:指标分级(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轻度危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0 页急性毒性吸入 LC50 mg/m3经皮 LD50 mg/kg 经口 LD5
6、0 mg/kg200 100 25 200- 100- 25- 2000- 500- 500- 20000 2500 5000 急性中毒发病状况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生产中易发生中毒,愈后良好偶可发生中毒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患病率高(5% )患病率较高(5% ) 或症状发生率较高( 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 10% )无慢性中毒而有慢性影响慢性中毒后果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脱离接触后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致癌性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试验动物致癌物无致癌物最高容许浓度(mg/m3)0.1
7、 0.1 - 1.0 1.0 - 10 10 对应作业分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0 级作业为安全作业5.1.4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急性氨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短时间接触高浓度氨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可伴有成人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或)其他并发症。5.1.4.1氨气刺激反应仅有过性的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5.1.4.2轻度中毒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并伴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等;眼结膜、咽部充血、水肿。5.1.4.3中度中毒声音嘶哑、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并常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乏力等,有时伴有丝痰。5.
8、1.4.4重度中毒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气急、胸闷、心悸等,并常伴有烦躁、恶心、呕吐或昏迷等;或较明显的心、肝或肾等脏器的损害。5.1.4.5应急原则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彻底冲洗污染的眼或皮肤,做好现场抢救;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5.1.4.6劳动能力鉴定轻度中毒患者治愈后可回原岗位工作;中、重度中毒患者,如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体征恢复不全,应调离刺激性气体作业岗位;眼与皮肤灼伤恢复不佳者应征求医院有关专家后确定。5.1.4.7职业禁忌症明显的
9、呼吸系统疾病、肝脏或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5.1.5 职业性苯中毒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5.1.5.1急性苯中毒急性苯中毒是在短期内吸入大剂量高浓度苯蒸气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5.1.5.1.1急性轻度苯中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样状态,可伴有粘膜刺激。5.1.5.1.2急性重度中毒烦躁不安、意识模糊、昏迷、抽搐、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和循环衰竭。5.1.5.2慢性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是在较长时期接触苯蒸气所引起的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5.1.5.2.1慢性轻度苯中毒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5.1.5.2.2慢性中度苯
10、中毒多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5.1.5.2.3慢性重度苯中毒出现下列病征之一:全血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5.1.5.3应急原则急性中毒应将迅速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立即脱去被苯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 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慢性患者应根据受损情况住院治疗。5.1.5.4劳动能力鉴定急性中毒,病情恢复后,一般休息37 天即可恢复工作,重度中毒的休息时间按病情恢复情况定;慢性中毒一经确定,应立即调离接触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工作岗位,患病期间视病情安排工作或休息。5.1.5.5职业禁忌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11、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0 页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妇科某些疾病。5.1.6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急性甲苯中毒是在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甲苯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5.1.6.1吸入反应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憋气、四肢无力、粘膜刺激等。5.1.6.2轻度中毒在吸入反应的基础上有意识模糊、步态蹒跚,可伴有情绪反应。5.1.6.3重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有躁动、抽搐或昏迷。5.1.6.4应急原则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根据病情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治疗。5.1.6.5劳动能力鉴定病情恢复后,一般休
12、息37 天即可恢复工作;病情较重者休息时间可适当延长,治疗全愈后,可恢复原工作。5.1.6.6职业禁忌症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脏疾病。5.1.7 职业性急性 DMF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职业性急性 DMF (二甲基甲酰胺)中毒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接触较大量二甲基甲酰胺而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5.1.7.1接触反应头晕、恶心、食欲不振,检查无异常;皮肤、粘膜出现灼痛、胀痛、麻木等刺激症状。5.1.7.2轻度中毒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肝脏肿大、质软、压痛,可伴有轻度黄疸;肝功异常;出血性胃肠炎。5.1.7.3中度中毒
13、明显乏力、精神萎靡、厌食、厌油、腹胀、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压痛明显,肝功异常。5.1.7.4 重度中毒肝性脑病;明显黄疸;腹水;肝肾综合征;凝血时间延长,伴有出血倾向。5.1.7.5应急原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脱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物,眼和皮肤污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5.1.7.6劳动能力鉴定轻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中度中毒治愈后,一般不应从事肝脏毒物作业;重度中毒治愈后,不宜再从事毒物作业。5.1.8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急性甲醇中毒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接触甲醇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
14、损害、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全身性疾病。5.1.8.1观察对象接触甲醇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和眼、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并于脱离接触后短时间内恢复。5.1.8.2轻度中毒在吸入反应的基础上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视乳头充血、视网膜水肿;轻度代谢性酸中毒。5.1.8.3重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有重度意识障碍;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或视神经萎缩;严重代谢性酸中毒。5.1.8.4应急原则立即脱离现场,去污,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5.1.8.5劳动能力鉴定轻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 重度中毒患者根据情况, 调离有害作业岗位。5.1.8.6职业禁忌症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器
15、质性精神病;视网膜、视神经病。5.1.9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短时期内接触较大量的硫酸二甲酯所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和皮肤的化学灼伤。5.1.9.1刺激反应仅有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异常表现。5.1.9.2轻度中毒有明显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如眼痛、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呛咳、胸闷等;体征有结膜充血水肿,甚至眼睑水肿、悬雍垂充血水肿。5.1.9.3中度中毒咳嗽、咯痰、胸闷、气急,常有轻度发绀,两肺呼吸音减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16、 -第 6 页,共 10 页5.1.9.4重度中毒明显呼吸困难,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1.9.5应急原则迅速、安全脱离现场,脱去被污染衣物,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及皮肤;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和呼吸道通畅, 预防感染和喉水肿及肺水肿的发生。5.1.9.6劳动能力鉴定轻、 中度中毒患者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 重度中毒患者应调离原工作岗位。5.1.9.7职业禁忌症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结膜炎;慢性皮肤病;心血管疾病。5.2 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砂轮打磨、电焊、药物拌料、片剂压制、包衣和制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17、。5.2.1危害程度分级:以工种(岗位)工作中实际测定的生产性粉尘浓度为依据,计算工作地点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来确定该工种(岗位)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为五级:0 级;级危害;级危害;级危害;级危害,级别越高,危害越大。5.2.2 车间空气中活性碳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3。5.3 高温作业和低温作业5.3.1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如:消毒、灭菌作业等) ,按照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和工作地点温度高低
18、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危害程度越大。接触高温工作时间(min)工作温度()2728 2932 3336 3738 3940 41 120 121-240 241-360 361 5.3.2 低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低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5的作业(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0 页制冷作业),其危害程度分为四级,级别高者冷强度大,危害程度也大。低温作业时间率 % 温度范围()50 0-5 -5-10 -10-15 -15-20 -20 25 25-50 50-75 75 注:1低温作业
19、时间率是指一个劳动日在低温环境中净劳动时间占工作日总时间的百分比。2凡在低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80% 的工种应在本标准基础上提高一级。5.4 职业性噪声职业性噪声是指在作业环境中,由于劳动和生产因素产生的人们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如:空气压缩产生的噪声) 。5.4.1职业性噪声作业分级: 0 级(安全作业);级(轻度危害作业) ;级(中度危害作业);级(高度危害作业) ;级(极度危害作业) 。5.4.2 厂界噪声标准类别昼间(标准值) dB 夜间(标准值) dB 55 45 60 50 65 55 70 55 5.4.3 应急原则观察对象,将患者及时移至安静处,根据病情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治疗。5.
20、4.4 健康检查5.4.4.1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均应进行就业前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耳鼻咽喉科、纯音测听、内科和神经科。个人必须有听力防护措施,职业档案内设有听力记录。5.4.4.2在噪声环境下作业起始1 年内体检 1 次,若听力正常以后每2 年体检一次。5.4.4.3退休时进行最后一次体检。5.4.5 职业禁忌症各种病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5dB ;各种能引起内耳听觉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疾病。6、职业危害防护与管理6.1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6.2 制定职业
21、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6.3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职业病的防治工作。6.4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5 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核、验收标准,未经卫生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6.6 单位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应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员工应会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6.7 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员工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
22、内容。6.8 员工应在上岗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员工,应当调离原岗位。6.9 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6.10 职业病防护设备、 应急救援设施和员工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应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6.11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及监测制度,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和岗位,应当设置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
23、和必要的泻险区。6.12 在可能产生职业病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种类、后果、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预防措施、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6.13 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包括设备的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规程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6.14 优先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改善工作条件,防治职业病和保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0 页员工健康。6.15 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及时
24、整改。6.16 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采取急救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6.17 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 应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7、职业病危害事故紧急处理步骤7.1 停止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7.2 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泻险。7.3 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7.4 对遭受和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及时急性救治、急性健康检查和观察。7.5 按照规定进行事故报告。7.6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照其要求如实提供事故发生情况、有关材料和样品。7.7 依法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查处。7.8 结案存档。8、文件发放范围:公司领导、安环部、生产部、技术部、企管部、质量检验中心、各车间、各仓库、存档1 份。9、相关文件10、相关记录:11、附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