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故都的秋【教材分析】1933年4月,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 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 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 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 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教学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2、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培养在美读中感悟、品味语言的能力。3、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体
2、味诗意秋景图,把握散文“形”与“神” 的辩证关系。4、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2、赏析故都的秋的秋色、秋声、秋味。3、鉴赏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4、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探究法、比照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分钟左右).同学们,上课!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老师突然想起刘禹锡那句诗“我言秋日胜春 朝”一 “秋”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同学们啊,我们在上课之前先来回顾一下咱们之前所 学过的一些有关“秋”的诗词(
3、找同学回答),有人独立寒秋,他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他感到的是无限 的壮美!有人在风中登高,他看到的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感到的是 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有人在夕阳下悲叹,他看到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感到的是漂泊的孤独与苍凉!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因为他们的情感有别。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情感的抒发罢了,是啊,“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下面,我们 就一同走进散文大家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走进他的心灵世界吧!(板书课题
4、:故都的 秋郁达夫) 二、内容新授1、作者简介(两分钟左右)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896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 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1911年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9年7月 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小说沉沦为他的代表作。 还有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作品。曾经发起和参加过创造社、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参加过太阳社。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情感节奏(十分钟左右)3、学生作字词整理,教师稍作补充:(一分钟左右)给以下加点的词语注音。(多媒体展示)来得润(3n) 潭柘
5、寺(zhe ) 拓片(ta) 一椽破屋(chudn)不容置喙(hui)落蕊(rui) 譬如(pi ) 廿四桥(nidm )五卅运动(sa)潜意识(qidn) 平平仄仄(ze)三、整体感知(十分钟左右)1、题意解析:“故都”指什么地方?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明确:“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 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 厚,“都”字突出了北平历史悠久。“故都”二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既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 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与“故都”
6、结合在一起, 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 情景交融的文章。2、大家快速阅读,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感的句子,看看郁达夫对北平 的秋天怀着怎样的情感?明确: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 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J (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假设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 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J (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情感:向往、迷恋、眷恋四、深入研读(十五分钟左右)1、同学们在通读过全文之后
7、,老师想请教一个问题: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主要特 点是什么?在哪一段能找到?明确:清、静、悲凉。(板书)第一段(教师范读)2、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那么他选取了哪 些画面来写故都的秋?(学生阅读圈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关键句。)明确:从311自然段。主要是5幅画面,第3段庭院静观(破屋秋色),第4段槐树 落蕊(街头落蕊),第5段秋蝉残鸣,第610段闲话秋凉,第11段清秋佳果。3、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思考作者在对这些景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 表达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下面先请同学来诵读课文311段落, 其他同学要眼
8、耳手脑并用,一是圈.出文中表达秋天色彩的词语,二是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 我们将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故都的“秋味”。)【秋色】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枯黄)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灰沉沉的天(灰色)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那么这些色彩有什么特点?(红、橙、黄等颜色称为暖色系,绿、青、蓝等颜色称 为冷色系)明确:冷色。 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 写,而写秋天的“清、静、悲凉”?明确:主要的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由于作者当时心情不好,因此不喜暖色,不好 热闹。(让我们来看看郁达夫在写作这篇散文的时候的什
9、么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插入写作背 景。)写作背景: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这.段时 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年7月,郁达夫“不 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一一故 都的秋。“白色恐怖,使郁达夫心境不好;他心境不好,所以喜好冷色调,总想找宁静处:作 者在写这些描写色彩的词不仅表达了故都秋“清”的特点,也是作者情感色彩的外显。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明确:“听得到
10、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二 【秋声】鸽声 帚声 蝉声衰弱 风雨声 人声 静五、课堂小结(两分钟左右)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带同学们一起领略了郁达夫先生笔下的故都的秋,感受了 故都的秋的“清、静和悲凉。品味了故都秋天的“秋色”和“秋声。郁达夫先生“以情驭 景,以景显情”,将自己心境融入了 “故都的秋”的“清、静和悲凉”之中。这样的写作手 法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要学会品味和赏析的,也是同学们应该掌握的实际运用的写作方法。 我们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板书六、课后作业(多媒体展示一分钟)思考:这节课我们主要赏析了 3-11段,感受了作者笔下故都秋的清、静、悲凉。文章 的第2、12、13,、14段这些文字看似多余,它们有没有作用,如果有,有何作用?请同学 们课后思考一下,我们下节课一起来讨论! 七、板书设计故都的秋清C 3庭院静观(破屋秋色)静 4槐树落蕊(街头落蕊)向往、迷恋、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