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教学技能篇:教学设计(6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教学技能篇:教学设计(68页).doc(1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教学技能篇:教学设计-第 118 页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师教学技能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本质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诸要素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一)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分析与设计,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策划,是对学生达成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对上述定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个方面是教什么和学什么,
2、回答的是“我去哪里”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叫目标设计),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如何教和如何学,回答的是“我如何去那里”的问题,解决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它们都属于达成目标的各个要素);第三个方面是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回答的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的问题,即教学的评价,解决的是教学效果问题。(二)教学设计的分类一般来说,从现代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问题来看,教学设计可以分为课程(学科)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三个层面。课程教学设计,亦称为学科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对一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
3、车学校教学活动中,课程教学设计工作一般需要一个专门的小组来共同研究完成,如学校的学科教研组。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之间的一种阶段性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一般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所以也称为即时教学设计,也就是教案,一般由任课教师完成。(三)教学设计的过程分析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学习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阐述、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评价设计。各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一般来说,教学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应包括1.学习对象分析教学设计过程应该比较全
4、面地分析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学习风格及认知与发展特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起点水平及学习动机等。2.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的内容主要应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展示的程序和方式等。3.教学目标阐述教学目标阐述主要是指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层次性分析,教学目标的行为、条件、标准等要素的确定与阐述等。4.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策略制定现代教学背景与环境的分析,教与学双方活动特征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与综合应用等。5.教学媒体运用教学媒体运用内容主要包括多种教学媒体特性与效果功能的分析,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与方式的确定等。6.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设计过程
5、中的教学评价设计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教学活动信息反馈方式与渠道的分析,教学效果检测内容、检测方式的确定,制定总结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策略等。二、教学设计的意义(二)有利于教师控制整个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学习者要学习什么内容,学习者将出现哪些学习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实施既定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设计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它常以学生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解决的目的。因
6、此,教学设计是以问题找方法,而不是以方法找问题,使教学工作更具有目的性。教学设计应注重调控和教学评价,不断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修改程序。在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不断地收集、反馈信息,并对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为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习者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便于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可以优化效果并提高教学绩效。(三)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教学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能够通过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使理论转化为
7、实践的;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人格、语言魅力以及表现出来对课堂的游刃有余都给人一种艺术般的享受。要掌握这门艺术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却不是几年内所能达到的,尤其是青年教师,而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地途径。(四)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按照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鉴别)问题、选择和建
8、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及评价与修改方案,可见教学设计和传统的备课有明显的差别。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地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2010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是对教学目标确定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的终点目标、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
9、的关系,进行比较详细的剖析过程。具体来说,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核心工作是激活和活化教材的知识,通过这个激活和活化的过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识变成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活泼的知识,这个激活和活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内化过程,即把教材的知识内化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成研究与分析教材任务的灵魂。一、学习对象分析学生是教授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
10、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和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一)学习对象分析的目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认识的过程,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所确立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学习内容是否完全针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分析学习者的目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这对教育者来说,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可以做到有准备的学习。(二)学习对象分析的内容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习需要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学习者背景知识的分析、一般特征分析以及认知风格分析。1.学习需要
11、分析新课程强调“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情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整体效果。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只要分别了解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目前的学习状况,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学习需要,这个分析过程就是学习需要分析。设计一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根据农村中心校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数、分类、奇数、偶数、约数等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一116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216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
12、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分成两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概括这两类数的特征,进而在教师的不断追问下,师生共同概括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设计二在校际交流活动中,根据县实验小学学生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首先让学生把班级同学的学号数159根据奇数与偶数进行分类。接着让学生找出159各数的所有约数,并根据约数个数的特征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应该分成三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概括、讨论交流、汇报辩论,揭示出质数、合数的概念,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通过对“质数与合数”_课不同教学设计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正确地分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4.一般特征分析与学习风
13、格分析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知识背景、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学习兴趣与动机、工作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只是影响学习的背景因素,即便如此,这些因素还是对学习者学习新知识起着促进或妨碍的作用,并影响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学习风格是个体在理解、储存、转换和利用信息过程中所偏好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方式。有的学生善于想象、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三)学习对象分析的方法1.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学生的行为
14、表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与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方法。这是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2.书面材料分析法书面材料分析法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分析有关学生情况的书面材料(包括档案资料、班级记录资料和学生个人作品、作业等)来了解学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历史、现状、发展、变化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3.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通过与学生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内心活动。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也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4.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生活环境与各种表现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
15、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各种关系和联系。5.测验法通过诊断性(摸底性)测验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测试结果作出分析。这种方法可以面向全体,也可以针对部分学生和个体。以.上方法可以交错运用,但一定要讲究实效。二、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是要根据总的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出教学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需表明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学生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
16、需要哪些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学科内容的结构及最佳的教学顺序等。经过教学内容分析,教师对选择何种教学策略就会心中有数了。教师完成研究与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或呈现的过程。(一)全面领会教材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且要研究每一个内容在本册、本年级、本学段、本学科中的作用。教师在深入研究时,不能教什么,眼睛里就只看到什么。研究教材,不仅要研究某一个知识在本版本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还要研究其他版本教材对此知识的编排思想、编排顺序。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科学的编排方法。总的来说,首先要通读
17、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教材的编排体录,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学习课程标准,弄清楚应该具有的教学理念,弄清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这样才能够统观全局、理清主线,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发生一叶障目的问题。(二)深入钻研教材教师在全面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1)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这段教学内容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这段教材对形成学生认知结构,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作用。(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分析结构关系,即这段教材与前后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来龙去脉、层次脉络。分析类型特征,即分析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
18、(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或策略性知识)。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思维价值),一方面指分析这段教材内在地包含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指分析通过这段教材的教学,训练了学生的哪些技能和发展了学生的哪些能力。(3)教学的具体要求。确定每段教材的教学目的,一方面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走每课时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有发展的观点,即同样的内容在不同教学阶段其要求是不断提高的。2.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是指课程标准中或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确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学生应掌握的教学内容。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易错或混淆的内容。
19、但难点又不是绝对的概念,学生的情况不同,难点也有变化。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策划解决难点的教学活动。关键点是指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掌握了它,如同获得一把钥匙,其余的内容便会迎刃而解。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三者虽有区别,但又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还是关键点。但有的内容只是难点,而不是重点,也不是关键点,因此在教学策略上,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常用的解决难点的方法有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激发思维;运用直观方法加强感知。3.灵活地运用教材,不可过分地拘泥于教材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
20、生,教学重点、难点会有变化。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敢于分析教材的不足,敢于调整教学顺序,敢于重组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应作调整、修改和补充,不必照搬教材。2010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教学目标的设计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完成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通过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确定了教学的起点。至此,教学的内容、对象状态已基本确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阐明教师通过教学而使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即要确定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的结果或标准具体化、明确化
21、,为以后制订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的概念1.目标的层次在学校教育中,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1)培养目标,是第一级水平的目标,它是相对抽象的、陈述较为宏观的目标,是学校教育努力实现的总目标,也是学校安排开设各种类型课程及课程领域的依据。(2)课程目标,是第二级水平的目标,具体来说是某门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考虑不同的学习领域、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把宽泛的培养目标分解得更加具体,作为课程标准。(3)教学目标,是第三级水平的目标,是将课程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体的行为结果,弓f导教学的展开,因此称为课堂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描述的范围是一个单元或一节课
22、,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是目标系统中最具体且可操作的单位。2.教学目标概念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一种特殊和一般、具体结果与普通要求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一种现实,是指在具体情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可观察、可评价的,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二教学目的是一种理想,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与指针,是普遍的、统一的、抽象的,是教学目标的概括和总结。指定教学目标是在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执行课程标准的计划,及其会在学生身上出现哪些变化,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应取得什么发展。因此,课程标准和计划中的目的要求不能代替数学目标,而只能是指定
23、教学目标的依据。(二)教学目标分类教学设计工作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有两大类:1、期待性目标期待性目标是一种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目标,反映的是整体的教育系统任务的基本取向和对学习者发展的一种期望。2.达成性目标达成性目标是一种具体的、个别性的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使学生确实能够完成或实现。这种目标是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实际达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许多因素有关,但对教学设计者来说,确定教学目标更应该侧重考虑的任务是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三)教学目标的表述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清晰、准确、具体地表述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
24、目标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是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水平或标准。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教学目标指向是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而不是“教给学生”或“培养学生”。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
25、评价行为,因此行为动词尽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词,否则无法规定教学的正确方向。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分为含糊的与明确的动词。含糊的动词有知道、了解、欣赏、喜欢、相信等;明确的动词有写出、背出、列出、选出、认出、辨别、解决、比较等。为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设计者在表述行为目标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懂得”、“了解”这类含义模糊、难以观察的动词。因为“懂得”、“了解”这类词是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而内部心理过程无法作直接观察,对这些词语的解释就可能有很大差别。例如,在讲授催化剂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学生能理
26、解催化剂”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催化剂到底理解了还是没理解,往往难以明确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能按给予的条件辨别出催化剂”,“能说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化学组成和质量、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就比较容易确认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果没有明确的行为条件,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往往就难以评价,因此,在描述课程与教学目标时,通常都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何等程度的结果。如“借助工具书”、“无需参考资料的帮助”、“根据周期表”等等。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如“可以带计算器”
27、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300字的短文”等;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4.表现水平或标准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题中至少答对十五题”,“达到90%的正确率”,“完全无误”,“一分钟内完成”等。标准的说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为标准分三类(1)完成行为的时间限制。例如,三分钟内解决问题。(2)准确性,即正确操作、运算的百分比或数字。例如,
28、回答正确率为90%。(3)成功的特征。例如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能说出二氧化锰在下列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主体)(条件)(行为动词)(内容)(标准)(内容)“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水平)”。需要注意的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第二,教学目标表达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陈述教学目标一定要遵照新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二、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的原
29、则课堂教学目标至少应分出两个层面,一层是总目标,即课程目标;一层是具体目标,即课时目标。一切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课程目标的要求,课时目标是由教师开发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生的一切,如果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没有扮演主角,那么教学目标就不能够实现。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2.开放性原则创新是现代教育的灵魂,开放性是必然的表现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培
30、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一定要目中有“人”。当然,教师的“导”也不应忽视,即使是放羊也应把羊引到水草丰茂处,而不是贫瘠的黄土地,更不是把他们围在水泥场里。“导”就是启发、点燃。3.多样性原则教学的终极目标一致,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不尽相同。其实,就算是同一堂课教学目标也应是多样的,同样的班级在同一堂课中,不同的学生欲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应相同,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设标,分类推进,才是科学的原则。4.渐进性原则新课改设置的每门学科,都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堂课不能定太多的目标,并且也不能太
31、高,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也有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分类实施的过程,“高大全”式的课必会弄巧成拙。5.生成性原则每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要反复斟酌确定教学目标,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他走进那充满生气和变数的课堂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既定目标是“闭门造车”。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刻板的东西,应该适时调整,这种调整便应是灵动、机智的。6.激励性原则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除了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及时点评和激励。事实上,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自尊心的保护、自信心的激励,只有遵循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手段,才能保
32、证次目标和终极目标的实现。(二)确立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1.注意目标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要弄清楚教学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以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说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与它相对应的最上位的是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即使是教学目标,也有不同的层级有学年(学期)目标,接着是单元(主题)目标,最后才是课时目标。由于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清楚它的上位目标是什么,否则就无法把握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同时学科之间,或者单元之间,又构成教学目标之间的横向联系。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使教学目标在纵向上相互衔接
33、,又要在横向上有机地配合,使教学目标产生整体效应。2.科学合理地确定好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三维一体,不是三足鼎立。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地、全面地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三维目标不是三块,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不是将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课程标准或者其他研究文章,对三维目标经常分
34、开来讲,这是表述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当将他们设计为三个环节并分别操作。3.要把握好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表述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预设的教学效益的底线,它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结果一定是预设的目标(也有可能改变)加上生成的目标。在课程与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生成性的目标,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实现非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必须注意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效果的最起码要求,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如果这一底线
35、都坚守不住,过于重视生成性的目标,教学就有可能走向“无目的”的误区。4.拟定弹性的教学目标弹性有两层意思一是区别对待。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制定不同水平的弹性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都有收获。班级教学始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应当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线,并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二是灵活变通。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对于这些教师应该及时调整目标,不要将教学目标视为固定不变的东西。
36、例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此时就需要灵活变通。2010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一、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最核心的作用,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蔼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
37、果。因此,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素质、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为若干个层次。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例如,如果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接受,则可相应注重采取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解的方法;如果以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所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的指导性因素应是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既应包含着知识内容目标,也应包括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方面的目标
38、,还应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掌握相应的教学目标分类知识和方法,把教学中总的抽象的目标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并依此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二)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不同学科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不仅是因为不同学科内容本身所特有的抽象性或形象性的特点,而且还因为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内容时的心理过程存在差别。例如,计算机应用就要求使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而在人文学科中则较多地使用讲读法。事实上,当今国外涌现出的一些影响颇大的教学方法,如暗示教学法、纲要信号法等,无一不是与某些特定学科的教学内容相联系的,仅适用于这些特定学科的教学
39、,并不适用于各种学科教学。因此教师在传授不同性质学科的教材内容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该学科的教学方法。即便是同一学科,在传授某些具体、特定的教材内容时,也要求采取与完成传授该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为任何学科都是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特点,有些内容适宜用探索法,有些内容则适合用讨论法。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教学设备条件(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空间条件(教室、场地、实验室、活动室等)和教学时间条件等。教学环境状况对教学方法功能的全面发挥也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运用,会更进一步地开拓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40、。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的功能与作用。(五)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考虑到教师自身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有些教学方法虽然好,但教师不能正确使用,仍然不能在教学中产生好的效果,甚至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教师个性上的不同特点,也会影响他们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有的教师擅长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可以把问题描绘得形象、具体,由浅人深地讲清道理;有的教师则擅长运用直观教具,通过直观演示来说清理论,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类不同特点的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优先考虑的重点应是不同
41、的。总之,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养和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选择与自己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根据课堂类型选择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等等。二、教学方法运用的要求(一)娴熟、正确地运用要娴熟、正确地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发挥其最佳功能。(二)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功能要善于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相互配合,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方法运用的多样性
42、、综合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发挥教学方法组合的整体性功能的目的。(三)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无论选择或采用那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都必须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要以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注重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四)必须关注学生的参与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应当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的民主精神,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师生
43、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总之,教师要博采众长,综合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完整的观点;要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坚持“教必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贵在得法”的原则,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圆满完成教学目标的实施。2010教师面试技巧之教学技能篇:教学媒体的选择一、教学媒体的概念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加工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
44、号系统,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软件程序等,媒体呈现时采用的符号系统将决定媒体的信息表达功能。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投影片、录像带、微缩胶片、计算机磁盘以及相关的采集、播放、设备处理等。教学媒体是指以采集、传递、存贮和加工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工具和载体。教学媒体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负载信息,传递经验,把教学主体与客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只有借助教学媒体,准确、快速地传递、发送一定的信号,才能形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
45、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媒体的种类及选择(一)教学媒体的种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越来越好。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形成了多种媒体分类方法。依据媒体对受信者感官刺激的类型,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以及多媒体系统等。(1)视觉媒体又分为非投影是据媒体和投影视觉媒体两类。非投影视觉媒体有教学板书、印刷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模型与实物教具等;投影视觉媒体有幻灯机、投影器和视频展台
46、等。(2)听觉媒体有传声机、扬声器、录音机、收音机、语言实验室、磁带、唱片、CD等。(3)视听觉媒体有电影、电视、录像、激光视盘等。(4)交互媒体有数字模拟机、教学游戏机、双向有线电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5)多媒体系统是指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系统,它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学习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增加课堂就哦啊学的知识总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媒体并不仅仅是现代技术媒体,它还包括传统煎熬学媒体以及教学资料等。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与粉笔、印刷材料、图片与图示材料、模型与实物教具等,由于它们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经济等诸多优点,及时
47、在现代数学手段普遍应用的今天,子啊日常的教学中仍被广泛采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教学媒体的选择媒体的选择,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软件),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对学习者的感官作最有效刺激的信号的教学设备(硬件)。常用的几种教学媒体的主要教学特点(1)模型,适宜于进行立体模拟。(2)录音(CD),可以实现语言声音的重现。(3)投影,适宜于进行平面模拟。(4)幻灯,可以实现静态实景的重现。(5)电视(VCD),可以呈现动态过程。(6)CAI课件(CD-ROM),可以进行交互作用。(三)选择教学媒体的考虑因素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