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第 32 页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一词多义(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
2、转折关系,却,可是)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词类活用患故患有所不辟也 (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古今异义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今义:豆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鱼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 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 6.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妻妾之奉(奉:侍奉)9.如使人之所欲
3、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10.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
4、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7.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五、重点句子默写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
5、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8.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吗?9.乡为
6、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为国别体史书。二、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三、词类活用1.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2.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3.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伏尸二人,流血千里(伏
7、、流均为使动用法,使伏,使流)四、一词多义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3.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动词,出使)徒1.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2.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夫1.此庸夫之怒也(读f,名词,指成年男子)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读f,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加,同)五、古今异义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
8、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与难相对)3.长跪而谢之(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4.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成直线)5.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倒装句1.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2.休祲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祲于天降”)七、重点词语解释不辱使命(辱没、辜负) 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答应)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故不错意也(所以
9、)(错同“措,放置”)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 逆寡人者(抵触,不顺从) 非若是也(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 布衣之怒(平民)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 以头抢地耳: 碰,撞; 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休祲: 吉凶的征兆 秦王色挠(屈服) 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免冠徒跣(脚)八、翻译句子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
10、它,不敢拿它来交换。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
11、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九、常考点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 答:战国策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答: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
12、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注音叱咄(chdu) 俟(s) 负箧曳屣(qi)(x) 皲裂(jn)媵人(yng) 衾(qn) 容臭(xi) 烨然(y) 緼袍敝衣(yn
13、)二、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四、古今异义1.录毕,走送之 走古义:跑;今义:表行走。2.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4.右备容臭 古义:气味,文中指香气 今义: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5.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五、一词多义以1.以衾拥覆(介词,用)2.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3.俯
14、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因,以是,即“因此”;第二个“以”,介词,把)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从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2.当余之从师也(动词,跟从)足1.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2.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至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到底)若1.烨然若神人(好像)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之1.弗之怠(代词,抄书)2.走之送 (代词,它,指书)3.当余之从师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解释为“的”)六、重点词解释1.致
15、:得到。2.假借:借。3.走:跑。4.以是:因此。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叱咄:训斥,呵责。12.至:周到。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
16、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16.俟:等待。17.穷冬:隆冬。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0.汤:热水。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23.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24.沃灌:浇洗。25.衾:被子。26.缨:帽带。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28.腰:腰佩。腰,用作动词。29.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
17、吃的穿的。七、重点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18、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
19、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6.写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10.衣食简陋的句子:(1)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11.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勤”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12.最能体现作者求学“艰”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20、裂而不知。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13.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勤学成语: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圆木警枕勤学的名人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21、词四首知识点归纳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2.渔家傲秋思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3.重点字词(1)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千嶂:崇山峻岭 (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
22、啸的声音。5.考点归纳(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睡觉(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9)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11)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句子是塞
24、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12)词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江城子密州出猎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2.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3.重点字词聊:姑且,暂且。 黄:黄犬。 苍:苍鹰 千骑:形容随从之多。骑:一人一马。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微霜:稍白。 会:定将。 天狼:星名。这里借指自西北来
25、进扰的西夏军队。4.考点归纳(1)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2)“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3)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
26、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7)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8)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9)“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都用典故;“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
27、者怎样的心态?(运用典故的作用)通过“挽、望、射”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天狼”代指西夏军队,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1)“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12)词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戍边抗敌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3)词中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28、寄之作者辛弃疾,南宋(朝代)豪放派词人。破阵子,词牌名2.重点字词(1)赋:写作 (2)八百里:牛 (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4)翻:奏 (5)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6)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7)沙场:战场 (8)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9)霹雳:特别响的雷声 (10)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11)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大事。3.考点归纳(1)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
29、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5)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表现作者政治远大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7)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
30、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9)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0)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2)请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可怜”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由“雄壮”转为“悲壮”。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
31、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1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14)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从题材上写出了军营中的勇猛、雄健的生活情景;语言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情感上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所以叫做“赋壮词”。满江红1.满江红,作者秋瑾,字睿卿,近代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学倡导者2.重点字词(1)拭:擦(2)徒:空,徒然(3)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4)类:属类,范围。(5)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
32、音而落泪。3.上阙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下阙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内心充满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一个革命者刚踏上征途的思想状况。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对外国入侵国土,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5.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引用典故,抒发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6.词人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
33、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一鼓作气 (名词作动词,击鼓)3.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向下)三、一词多义故:1.故逐之(连词,所以) 2.公问其故(缘故,原因)其 1.公问其故 (代词,那样做) 2.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 3.其乡人曰 (代词,他的,指曹刿) 加1.弗敢加也(动词,虚夸,夸大)2.万钟于我何加焉(名词,益处)之 1.肉食者谋之 (代词,这件事) 2.公与之乘 (代词,指曹刿) 3.小大之狱 (结构助词,的) 4. 公将鼓之 (助词,无义) 5.故克之 (他们,指齐师) 以 1.何以战 (介词,用,凭,靠)
34、 2.必以分人 (介词,把) 3.必以信(介词,按照)从民弗从也(动词,听从)战则请从(动词,跟随)信 1.必以信 (名词,实情) 2.小信未孚(名词,信用)四、古今异义词 1.齐师伐我 (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2.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空隙)3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4.小大之狱(古义:官司、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5.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6.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倒装句1.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35、)2.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五、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使信服)9.必以信(信:实情)10.神弗福也(神:赐福,保佑)11.战则请从(从:跟随)12.俱有伏焉(伏:埋伏)六、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
36、不会赐福(保佑)你的。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8.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
37、勇气已经消失了。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1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1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七、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
38、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
39、理一、通假字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做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5.暮寝而思之(暮:名词作状语,在晚上)三、一词多义朝 1.朝服衣冠(名词,读zho早晨)2.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读cho,朝廷)3.能皆朝于齐(动词,读cho,朝拜)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怎么 ) 2.孰视之(形容词,通“熟”,仔细)上1.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 ) 2.上书谏寡人者 ( 动词,呈上 ,上交 )下1.
40、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形容词,等级低的) 2.乃下令(动词,颁布,发布) 而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并列连词)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顺接连词)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2.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4.暮寝而思之(代词,指这件事)于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2.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介词,在)四、古今异义1.明日徐公来 (古义:次日,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古义:
41、偏爱 今义:自私)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 “皆以美于徐公”“以”后省略了“我” 。3.倒装句(1)“忌不自信” 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宾语前置)。(2)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正确语序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六、重点词语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接受。 谏(ji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私:动词,偏爱窥(ku)镜:照镜子。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乃:于是,就 甚:极了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期(j)年:满一年孰,通“熟”(sh),仔细。 朝:朝廷见:拜见。蔽,受蒙蔽间进:偶然进谏,间,偶然。 闻:使听到的意思。 面刺,当面指责。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谏。七、句子翻译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