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力素质训练方法(18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第 17 页耐力素质的概念与意义 耐力素质是人体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耐力素质水平。一、耐力素质的概念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有机体经过长时间的活动,必然要产生疲劳,使其工作能力下降,限制了运动的时间及水平的发挥,这是有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但是,疲劳又是提高有机体工作能力所必需的,它是有机体机能恢复与提高的刺激物,没有疲劳的刺激,机本机能就不会得到提高。疲劳产生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长时间的活动后,体内能量物质大量被消耗,又得不
2、到及时补充,于是产生疲劳;活动后某些代谢产物(如乳酸、二氧化碳等)在肌肉中大量堆积使肌肉收缩能力下降,造成肌肉疲劳;活动后血液中PH值下降,细胞外液水分和离子浓度以及渗透压发生变化,使内环境稳定性失调从而导致疲劳;由于以上因素的变化,使皮层神经细胞能力降低,神经活动过程抑制占主导地位,形成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出现疲劳。根据不同的工作特征,疲劳可分为脑疲劳和体力疲劳。不过在体育运动中,更值得重视的是体力上的疲劳。当疲劳出现时,运动速度、力量、神经肌肉的协调配合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导致灵敏性和动作准确性降低,妨碍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会造成动作失败,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提高运动员克服疲劳的能力,
3、在运动实践中非常重要。二、耐力素质的意义耐力素质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耐力素质在超长跑、中长跑、长距离游泳、自行车、滑冰、滑雪、划船等周期性运动项目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耐力素质对其他项目,如摔跤、柔道等非周期性项目也有重要意义。(一)通过耐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抗疲劳的能力抗疲劳能力越强,有机体保持持久的高水平运动的能力越强,这对创造优异成绩无疑是有利的。(二)通过耐力训练,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机能得到发展,血氧供应充分必定使机体能量物质的贮备增多,使有关生理、生化功能提高,这能促进及加速训练后消除疲劳的过程。机体快速恢复可以使训练间歇缩短,增加重复次数,有
4、利于完成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任务。(三)经过合理的耐力训练,运动员提高了抗疲劳及疲劳后机体快速恢复的能力使大脑皮层中兴奋与抑制过程有节奏的交替能力也很快恢复与提高,再加上有充足的能力物质的供应,这都成为其他素质(力量、速度、灵敏等)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所以现代的运动训练中,在儿童、少年时期就逐步进行耐力素质的训练,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观点。(四)耐力训练还可培养运动员坚毅、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及技术、战术的发挥很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技场上人才辈出,现代的运动竞赛更为紧张激烈,运动员消耗的体能比以往更多,所以比赛不仅仅是比技术、比战术,很大程度
5、上也是比体力、比意志。所以说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耐力素质,无论在体力上、心理上以及技、战术的发挥上,都是很难适应当今剧烈比赛的需要。因此,目前对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的认识应提高到一个新的地位。耐力素质的种类与特点 根据分类的方法、角度不同,耐力素质可划分成许多种类。耐力素质1.根据活动持续时间短时间耐力 中等时间耐力 长时间耐力2.根据与专项的关系一般耐力 专项耐力3.根据器官系统机能心血管耐力有氧耐力 无氧耐力 乳酸无氧耐力 非乳酸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 缺氧耐力肌肉耐力 局部耐力 全身耐力4.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静力性耐力 动力性耐力一、根据活动持续的时间,可把耐力素质分为短时间耐力、中等
6、时间耐力和长时间耐短时间耐力主要指持续时间为45秒2分钟运动项目(如400米跑、800米跑)所要求的耐力。运动中的能量供应主要通过无氧过程提供,氧债很高。400米跑能量的80%由无氧系统提供,800米跑中能量的6075%由无氧系统提供。中等时间耐力主要指持续时间为28分钟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耐力。其强度小于短时间耐力项目而大于长时间运动项目,供氧不能全部满足需要会出现氧债。3000米跑中无氧系统提供约20%的能量,1500米跑中能量的50%由无氧系统提供。通过有氧和无氧的混合过程提供运动所需要的能量。长时间耐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8分钟以上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耐力。整个运动过程,人体心管和呼吸系统高度
7、动员,心率、每分钟心输出量、肺通气量都达到相当的程度,来保证运动的有氧过程。 二、根据与专项运动的关系,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与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长时间协调工作的能力,并包括以下特征:工作持续时间长,不间断,大肌肉群参加工作,运动强度相对不大,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与活动形式与时间相适应。专项耐力是指运动员有机体为了提高专项成绩,最大限度动员机能能力,长时间地承受专项负荷,并保持工作的能力。专项耐力的主要特征是突出体现专项特点,满足专项运动的需求如短跑项目需要保持较长时间快速跑的专项耐力,举重与体操项目则需要保持较长时间发挥力量能力的专项耐力。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之间存在着密切
8、的相互关系,由于一般耐力是在多肌群、多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肺系统)长时间工作的条件下形成的,这就已经为专项耐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论专项特点如何,良好的一般耐力水平都有助于运动员在专项耐力的发展中获得成功。所以,也常把一般耐力看成是专项耐力发展的基础。三、根据器官系统的机能,耐力素质能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心血管耐力是循环系统保证机体长时间肌肉活动时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及运走代谢废物的能力。心血管耐力是影响耐力素质最重要的内在因素。根据运动时能量供应中氧参加的程度,心血管耐力可分为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有氧无氧混合耐力和缺氧耐力。有氧耐力是指机体有氧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的耐力,无氧耐力是机
9、体在氧供应不足有氧债情况下的耐力。无氧耐力又可以分为乳酸供能无氧耐力(糖元无氧酵解供能)和非乳酸供能无氧耐力(ATP、CP分解供能)。有氧无氧混合耐力是指机体在具有有氧和无氧双重情况下的耐力。缺氧耐力是机体在严重缺氧或处于憋气状态下的耐力。肌肉耐力是指运动员肌肉系统在一定的内部与外部负荷的情况下,能坚持较长时间或重复较多次数的能力。肌肉耐力和力量水平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发展肌肉的最大力量能有效地促进肌肉耐力水平的提高。根据运动时参与工作的肌肉群数量或身体活动部位,肌肉耐力可分为局部耐力和全身耐力。四、根据肌肉的工作方式,耐力素质还可分为静力性耐力和动力性耐力静力性耐力是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的静力
10、性肌肉工作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如射击、射箭、举重的支撑、吊环的十字支撑等过程中表现出的耐力水平。动力性耐力则指有机体在较长时间的动力性肌肉工作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在上述耐力素质分类体系及有关运动项目的耐力素质练习中,最有意义的是有氧耐力、无氧耐力、肌肉耐力、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的分类体系及其训练。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一、耐力素质练习的一般方法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较多,而且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基本上又体现在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在练习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与方式、重复次数等因素的组合与变化上。目前,常用的耐力练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耐力素质练习 持续练习法 重复练习法 间歇
11、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 比赛游戏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 高原训练法(一)持续练习法持续练习法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不少于30分钟),以较为恒定的强度持续地进行练习的方法。持续练习法具有持续刺激机体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能较经济地利用体内储备的能量,有利于发展有氧和一般耐力。持续练习法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又没有明显的间歇,所以总的练习负荷量较大。但是练习时的强度较小,而且比较恒定,变化不大,一般在60%的强度上下波动。练习对机体产生累积性的刺激比较和缓。持续练习时,内部负荷心率一般控制在140160次分钟的范围内为宜,优秀运动员可达160170次分钟
12、。构成持续练习法基本要素是重复练习的方式、时间与强度,在方式固定的情况下,练习的时间与强度可作相应调整,如练习强度大,时间可缩短;练习强度小,则适当延长练习时间。(二)重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和外部负荷表面数据,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既定间歇要求,在机体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法能使能量物质的代谢活动得到加强,并产生超量补偿与积累,既有利于发展有氧耐力,又有利于发展无氧耐力。重复练习法每次练习的负荷量与强度可大可小,根据具体任务、目的而定。由于每次练习前均需恢复到原来开始练习前的水平,即心率在100120次分钟的水平上,故每次练习可以保证强度在中等偏大或极限
13、强度(90100%)范围内,从而使有机体的耐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如长时间的重复练习,强度稍大于持续练习法,有利于有氧耐力的提高,而强度在90%以上的练习,则有利于无氧耐力的发展。(三)间歇练习法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负荷和积极性间歇方式,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从事下一次(或一组)练习的方法。间歇练习法与重复练习法较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间歇上的不同要求。重复练习法的间歇是采用完全恢复的间歇负荷和无严格规定的间歇方式(多以消极性的静息为主)进行的。而间歇练习法则是以未完全恢复的间歇负荷和积极性的间歇方式进行的。运动员总是在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练习,有明
14、显的疲劳积累,对机体的刺激强度较大。间歇练习法间歇后心率一般在120140次分钟以上,明显高于重复练习法,但其练习强度因间歇负荷水平较高而无法达到重复练习法的水平。练习时一般心率在170180次分钟,负荷强度7080%,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间歇练习法的持续时间与练习强度之间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强度大、时间少;强度小、时间稍长。据此间歇练习法可分为低强度间歇练习法和高强度间歇练习法。低强度间歇练习法也称非强化间歇练习法,其负荷在周期性项目中,一般为本人最大强度的6080%,在非周期性项目中为5060%,负荷持续时间为45秒至1分半钟,此方法有助于发展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能力和专项能
15、力。高强度间歇练习法也称强化间歇训练法,其负荷强度在周期性项目中一般为本人最大强度的8090%,在非周期性项目中为7080%,每次练习的时间因强度较大而相对较短,约15秒到1分钟。这种方法对发展速度耐力和专项耐力均有较大作用。在周期性项目中运用时,有时也可用小段落和短间歇的方式进行安排,这有助于提高无氧非乳酸代谢能力。在练习时要严格掌握间歇时间和间歇的方式。当心率降低到120140%次分钟时,必须及时让运动员进入下一次练习,心率处于不低于120140次分钟时,心脏每搏输出量和耗氧量达最大值,最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心率降到120140次分钟的时间,一般占练习后完全恢复时间的一半不到。如练习后完全
16、恢复的时间为3分钟,那么未完全恢复的时间在1分半钟之内。至于积极性的间歇方式可采用走、慢跑、活动性体操等形式,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方式能对肌肉中的毛细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使血液尽快回流心脏,再重新分配到全身,由此迅速排除机体中堆积的酸性代谢产物,以利于下一次练习。构成间歇练习法的基本要素有练习的数量、强度、间歇的时间与方式和重复次数等。不同的练习目的对这些要素的组合变化要求也不相同。如以周期性项目中跑的练习为例,发展一般耐力时,每次练习的距离要长,组数要多,中小强度;发展力量耐力时,负重量较轻、中等强度,练习次数和组数较多。又如可在练习中提高每次练习的强度(适用于周期性短跑项目和举重项目),增加重复
17、练习的次数(适用于周期性长跑项目和球类项目)和调整间歇时间等基本要素,加大对运动员机体的刺激,贯彻超量负荷原理,从而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四)变换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是在变化各种因素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由于耐力练习比较枯燥,采用变换练习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变换练习法所变换的因素一般有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时间、练习的次数、练习的条件、间歇的时间、方式与负荷等。以上因素只要改变其中一个因素,就会由于这一因素的变化对运动员机体造成负荷刺激的变化。因而变换练习法的核心是变换运动负荷。变换运动负荷的形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不断增加负荷,一种是不断减少负荷
18、,第三种是负荷时增时减。在实际练习中究竟采用哪一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要加大对机体的负荷刺激,就要增加负荷。如要提高机体对负荷刺激的适应能力,就应注意负荷的变化,时增时减。法特莱克法是变换练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以理解是一种由持续练习法和变换练习法综合而成的组合练习法。其特点是在各种变换的外界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持续、变速的跑的练习,时间长达12个小时,强度自我调节,有节奏的变化。如在草地、树林、小丘、小径等自然条件下,把快慢间歇跑、重复跑、加速跑和走等方法不规则地混合起来练习,跑的距离可为515公里。法特莱克练习对练习的过程没有明确的限制,运动员可自由选择地形、确定速度和路线。因此,这
19、种方法能使耐力练习变得较为生动,使得运动员在练习中能主动投入,积极进取,有利于发展一般耐力。变换练习法可以提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运用时要注意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各种因素的变换一开始不能太突然,以免机体一下子不能适应,造成受伤。(五)游戏与比赛练习法游戏与比赛练习法是指运用游戏与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较快地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在练习中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使机体能够承受较大强度的负荷,有利于提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游戏法与比赛法是两种有紧密联系的练习方法,比赛法是从游戏法发展而来的,但练习强度于游戏法。故儿童少年时期发展耐力的方法不采用比赛法,一般由玩耍性的游戏练习逐步过
20、渡到带有比赛性质的游戏练习。生长发育过程基本成熟后,就可采用比赛法来加大练习的强度,从而提高专项耐力水平。发展耐力素质的游戏法有球类游戏和田径游戏,常用的比赛法有训练课中安排的练习赛和对抗性练习等。无论是游戏法还是比赛法,都容易激发运动员的练习性情,以至难以控制自己。因此,采用游戏与比赛练习法时,应控制运动员的热情,掌握好运动负荷,以免因过于兴奋和体力消耗过大而造成有机体损伤或机体工作能力下降。(六)高原训练法主要利用高原空气稀薄,在缺氧情况下进行训练。这有利于刺激机体,改善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机能,提高最大吸氧能力,刺激造血功能,增加循环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输氧能力,因而高原训练具有
21、提高运动员对氧债的承受能力,进而提高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的水平。(七)循环练习法循环练习时的各站内容及编排,必须符合专项特点的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同时应根据渐进负荷或递增负荷的原则安排练习。以上所介绍的耐力练习方法基本上是单一类型。在实际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过程中,往往还要采用综合练习法,即组合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排列,使得练习过程变化更大,更具选择性,从而有效提高耐力水平。二、发展一般耐力(即有氧耐力)有氧耐力是一般耐力的基础,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即供给运动中所必需的能源物质的储存,为肌肉工作不断提供ATP所必需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肌肉、关节、韧带等支
22、撑运动器官承受长时间耐力工作的能力。因此,通过提高运动员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保持体内适宜的糖元和脂肪的含量,以及提高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长时间负荷的能力,是发展有氧耐力的基本途径。有氧耐有氧代谢能力摄氧能力 输氧能力 用氧能力能源物质的储存 糖元、脂肪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有氧代谢能力是有氧耐力代谢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有氧耐力的水平。然而,有氧代谢能力又直接受到最大吸氧量的制约。我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可高达70毫升公斤、分钟左右,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可高达80毫升公斤、分钟左右。由此可见,最大吸氧量和有氧耐力之间紧密相连。所以,要发展有氧耐力首先要设法提高最大吸
23、氧量在耐力练习中提高最大吸氧量的主要训练手段是周期性练习,这些练习的强度必须控制在主要通过有氧代谢供能的幅度之内。这就涉及负荷安排问题。有氧耐力练习的负荷安排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练习的强度与练习的时间。(一)练习强度单纯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相对要小,一般说应低于最大强度的70%,并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练习强度通常可用心率负荷来控制。如一般运动员练习时可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之间,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控制在160170次分钟之间。根据这个强度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可使有氧系统供能得到改善,心肺系统的机能水平、肌肉供血和直接吸收氧气的能力得到提高。由于人与人之间耐力水平发展不平衡,故发展有氧耐力
24、的适宜心率可以用公式推算来确定:适宜心率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6070%。心率控制在这个水平,可使心血输出量增加,吸氧量达到最大值的80%左右。练习结果还能使心脏容量增大,有利于促进骨髂肌、心肌的毛细血管增生。如练习强度超过这一水平,心率达170次分钟以上,就会产生氧债,从而使练习向无氧代谢方向转化。但练习强度会低,心率在150次分钟以下,提高有氧能力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在径赛项目的有氧耐力练习,练习强度的大小往往是由跑的速度来决定的,所以经常用无氧阈速度作为有氧练习的强度指标,用无氧阈进行练习可使人体有氧供能系统处于最大的负荷状态,发展有氧耐力最为利。目前,常用无氧阈速度的7090%
25、作为发展有氧耐力的主要手段。不过,采用无氧阈度进行练习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无氧阈速度具有个性化特点,这是由于训练程度、机能力、代谢水平等个体化特征所决定的。二是无氧阈速度具有变化性,当训练水平得到提高,人体的适应性过程得到加强,与血乳酸值在36毫克%时对应的无氧阈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二)练习时间有氧耐力的练习时间,一般可根据训练水平而定,受过训练的运动员可长达2小时,但至少也要维持20分钟以上。时间越长,对机体有氧代谢过程的刺激也就越大。同样,有氧耐力练习只有维持较长时间,才能使全身血量和红血球增加,提高每搏输出量和机体的摄氧、输氧和用氧能力,达到发展有氧耐力的目的。三、发展专项耐力(即无氧
26、耐力)无氧耐力是专项耐力的基础。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是无氧代谢能力,这是构成无氧耐力的最重要因素。第二是能源物质(ATP、CP、糖元)的储备。第三是肌肉、关节、韧带等支撑运动器官承受大强度工作的能力(见图4-4)。因此,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和肌肉活动时必需的能源物质储备以及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是发展无氧耐力的主要途径。无氧耐力可分为非乳酸无氧耐力和乳酸无氧耐力,二者区别主要在于能量机制不同。非乳酸无氧耐力的供能机制是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的无氧分解,而乳酸无氧耐力的供能机制是糖酵解。无氧耐力无氧代谢能力无氧糖酵解能力 抗乳酸能力血液综合能力 脑细胞耐酸力能源物质的
27、储存 ATP、CP、糖元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一)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间歇练习法是提高非乳酸无氧耐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一般采用9095%左右的强度,心率可达180次分钟以上。这种强度可造成机体供氧、供能的很大困难,心舒张期明显缩短,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提高运动员承受氧债的能力。同时也能发展ATP、CP的有氧再合成水平和提高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训练不采用100%的强度,这可保持一定的练习次数与组数,避免产生速度障碍,也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及改进技术。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一次负荷的持续时间一般为38秒(2070米的跑、820米的游泳等),负荷时间超过8秒,代谢性质就要发生改变,达不到发展非乳酸性
28、无氧耐力的目的。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的休息间歇,由于氧债的偿还速度相对较快,待机体氧债基本得到偿还时,就可进行下一次的练习,所以练习与练习间(次数间)的休息可相对短些,如23分钟。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可相对长些,如45分钟,这是因为肌肉中有磷酸、肌酸的储备量有限,有34次重复练习中差不多已耗尽,组间较长的间歇可促进能源物质的恢复。但间歇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本质的下降。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是以不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工作的强度为原则。一般重复练习的次数比组数少些为宜。如重复练习34次,重复组数可达56组。(二)乳酸性无氧耐力训练运动员机体是以糖酵解方式供能,在糖酵解过
29、程中产生乳酸。由于乳酸的产生,改变了血液的酸碱度,使血液向偏酸方向变化,这可刺激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从而提高无氧耐力水平。为达此目的可以采用间歇练习法和重复练习法,负荷的强度应低于非乳酸无氧耐力训练,高于有氧耐力训练的强度,这个界限大约处于本人可以承受的最大强度的8590%,心率处于160180次分钟之间。由于人体产生乳酸的时间大约是机体剧烈活动35秒以后,所以负荷时间应长于35秒钟。为了使乳酸达到一定值,刺激机体能力的提高,应保持一定负荷的持续时间,这负荷时间可控制在12分钟之间。负荷间歇时间,有人做过试验,练习次数之间的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比固定的间歇时间的效果要好。如第一次与第二次练习之间
30、休息78分钟,第二与第三次练习间休息56分钟,其结果乳酸不断增加。如果每次练习后都休息4分钟,结果乳酸上升比较少,甚至到后来还出现血乳酸下降现象。这是因为血乳酸的最高含量不是在练习刚结束时,而是在几分钟后才出现,随着练习一次次重复,乳酸的最高含量的出现就逐步靠近负荷结束阶段。练习间歇应越来越短,所以重复次数不可太多,重复次数过多,加之休息时间又短,就必定会降低负荷的强度,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一般对有训练基础的运动员可安排45次、45组,对无训练基础的人要相对减少。组间的间歇时间应以能消除氧债为原则,大约1520分钟左右。(三)肌肉耐力的训练发展肌肉耐力多采用克服自身体重或负重训练法,即让运动员承
31、受一定的负荷,进行多次重复抗阻力的练习。影响肌肉耐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完成这些练习的负荷强度及重复次数或时间等。应根据各专项的要求,练习的方法可以采用动力性练习,也可采用静力性练习。对于耐力性运动专项,似乎与负荷强度大小关系不大,而与重复的次数或时间有着密切关系。即以小负荷强度,坚持较多的重复次数,也可以使肌肉耐力得到发展。所以发展肌肉耐力的原则是让运动员坚持达到再不能继续的极限次数为止。但是,在训练中应有一定强度要求,这是因为要有一定的负荷强度,以免由于负荷时间过长而浪费时间。在训练实践中常用中等负荷的强度,即能坚持重复1318次练习的负荷。据有关资料,用最大力量的四分之一以下的负荷进行力量训
32、练时,参与工作的是红肌纤维,影响着耐力的发展。根据各项肌肉工作的性质与方式不同,肌肉耐力练习的负荷特征也不同。具体安排可参考力量训练部分。运动员承受某一负荷强度的重复次数,在某些情况下与本人力量有关。如用较大负荷训练时,力量较大的运动员要比力量较小的运动员完成的重复次数要多;用力较小的负荷训练时,完成练习的重复次数多少与本人的力量关系不大。肌肉耐力训练,一般要在提高循环系统机能和呼吸系统机能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肌肉耐力的发展与肌肉毛细血管网的扩展程度有很大关系。因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的提高,肌肉毛细血管网扩展,有利于肌肉耐力的发展。四、发展耐力的素质的具体方法在发展耐力素质时,一般注重肌肉耐力
33、,有氧、无氧耐力的训练。以下根据教学训练的体会,提供一些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一)肌肉耐力练习肌肉耐力练习的内容与力量练习大致相同,只是负荷的强度较小,练习持续的时间、反复次数要长与多些,具体练习应针对各运动专项的特点、要求,选择不同的练习、持续时间(或重复距离、次数)以及强度的要求。常用的练习有:1、1分钟立卧撑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然后收腿成蹲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1分钟,46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要求动作规范,必须站起来才算完成一次练习。也可以穿上沙背心做该练习。或做立卧撑接蹲跳起,则强度稍大,做30次为一组,组间歇为10分钟。2、
34、重复爬坡跑在15度的斜坡道或1520度的山坡上进行上坡跑,重复5次或更多些,跑距250米或更多些,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70%。也可根据训练目的决定强度,可以心率控制运动强度,也可穿沙背心进行。3、连续半蹲跑成半蹲姿势(大小腿成100度角左右),向前跑进5070米,重复57次,每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6065%,不规定速度,走回来时尽量放松,在进行下次练习前,可做15秒贴墙手倒立。4、连续跑台阶在高20厘米的楼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连续跑3050步,如跑20厘米高的楼梯,每步跳2级。重复6次,每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5%。要求动作不能间断,但不能规定时间,向下走尽量放松,心率恢复到100
35、次分钟时可开始下一次练习,也可穿沙背心做该练习。5、沙滩跑在沙滩上做快慢交替自由跑,每组5001000米,也可穿沙背心跑,速度变化和要求可因人制宜,做46组。组间歇10分钟,强度为5055%。6、逆风跑或负重耐力跑遇飓风天气(风力不超过五级)可在场地或公路上做持续长距离逆风跑,也可做1000米以上的重复跑,重复次数46次,间歇5分钟。强度5560%。可穿沙背心进行负重耐力跑,要求与间歇同。7、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或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每组100150次,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560%,要求动作规范,不要求时间,但动作要不间断地完成,也可负重做练习,但每组练习次数及组数可适当减少。
36、8、原地间歇车轮跑原地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5060%,也可扶墙借助支撑物完成。9、后蹬跑后蹬跑每次100150米或负重后蹬跑6080米,68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5060%。10、连续换腿跳平台平台高度3045厘米,单脚放在平台上,另一脚在地上支撑,两脚交替跳上平台各3050次,要求两臂协调配合,上体正直,重复3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5565%。11、长距离多级跳在跑道上做多级跳,每组跳80100米,约3040次,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6070%,如果规定完成时间,强度会大大提高,注意组间的恢复情况。12、半蹲连续跳在草地上做连续向前双脚跳,落地
37、成半蹲(膝关节90100度角),落地后迅速进行第二次。每组2030次,(也可5060米),重复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0%。13、连续深蹲跳原地分腿站立,连续做原地深蹲跳起或在草地上向前深蹲跳。要求落地即起。每组2030次或3040米,重复35组,组间歇57分钟,强度5565%。14、沙地负重走沙滩上,肩负杠铃杆,或背人做负重走。每组200米,57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注意心率指标保持在130160次分钟之间。15、沙地竞走沙滩或沙地上做竞走,每组5001000米,做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5560%,要求动作规范,尽可能提高速度。16、沙地后蹬跑或跨步跳沙滩或沙地上
38、做后蹬跑或跨步跳,每组后蹬跑80100米(跨步跳5060米),重复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5570%。17、水中高抬腿跑在4050厘米深的浅水池中,做原地高抬腿跑,每组100次,46组,组间歇十分钟,强度为5560%,也可穿插进行行间高抬腿跑,间歇则就稍长些。18、水中支撑高抬腿在4050厘米深的浅水池中,两手扶池壁前倾支撑做高抬腿练习,每组50次,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5%,也可在水中行进间后蹬跑穿插进行,间歇则应延长到810分钟。19、负重连续转跳肩负杠铃杆等轻器械做连续原地轻跳或提踵练习,每组3050次,重复68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为4050%。20、连续跳推举原地蹲立
39、,双手握杠铃杆,提铃至胸后,连续做跳推举杠铃杆。每组2030次,46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4060%。21、连续跳实心球面对实心球站立,双脚正而跳过球后,迅速背对球跳回。往返连续跳,每组60次,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055%。22、双摇跳绳原地做正摇跳绳,跳一次摇两圈绳,连续进行。每组跳3040次,做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560%。该练习必须熟练掌握二摇一跳的技巧;心率必须在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时,方可进行下一组练习。23、连续跳深站在6080厘米高的台阶或跳箱上双脚向下跳,落地后迅速接着向上跳上3050厘米高的台阶或跳箱上。连续跳2030次为一组,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
40、为6065%。24、连续纵跳摸高在摸高器或篮球架下站立,连续纵跳双手摸高。每组30次,46组,组间歇2分钟。强度4060%。25、连续跳起投篮在篮下持球站立,听口令后跳起投篮,接球后再投。每组2030次,做46组,间歇2分钟。强度为4055%。可以规定时间及必须投进篮的次数。26、连续跳起传接篮板球在篮下站立,双手持球跳起将球掷向篮板,待球弹回接球后再跳起掷球。连续30次为一组,46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4060%。不要求跳起高度,但动作必须连贯、协调不间断。27、连续反复传接实心球用实心球做篮球传接球练习。每组50次,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60%。可选用12公斤实心球。28、连续
41、跳起扣吊球将1015个吊球并排悬于空中,每个间隔1米,高度为练习者跳起能扣球为宜。听口令后连续跳起扣球,每组扣一轮,58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可以规定完成一组的时间。29、连续跳起网上击掌排球场上两人隔网相对站立,同时跳起两人在网上双手击掌。每组2030次,45组。组间歇2分钟。可原地或移动中完成。30、连续跳栏架纵向排列20个高3040厘米的栏架。做双脚起跳连续过栏架练习。往返一次为一组,810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5560%。31、跳连环马1015人,间隔2米成纵队,每人俯背拖腿成人马,排尾开始连续跳过人马至排头即加入人马行列。每组一轮,68组,间歇3分钟。强度5055%。3
42、2、划船练习水中划小船,每次10分钟,45次,间歇10分钟,强度为5565%。可采用单浆和双浆交替进行。规定10分钟内划出去的距离。33拉胶皮带 结合专项练习或专门练习做连续拉胶皮带练习。如拉胶皮带扩胸、或拉胶皮带作支撑高抬腿等。根据练习的用力程度及运动员水平决定强度和次数。一般强度为5560%。34、连续引体向上或屈臂伸连续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或双杠上做屈臂伸。每组2030次,46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60%。35、双杠支撑连续摆动双杠上直臂支撑,以肩为轴做摆动,每组40次,45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为4055%,前后摆两腿要摆出杠面水平,两腿并拢、伸展。36、双杠支撑前进双杠上直臂支撑
43、,两臂交替前移,每组往返5次,35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两臂各前移5次才返回。37、吊环或单杠悬垂摆体 握环(或单杠)成悬垂,做向前向后的悬垂摆体。每组30次,45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5055%。摆动时身体保持直立,摆动幅度越大越好。38、手倒立独立完成手倒立或对墙做或在帮助下完成。每组倒立静止24分钟,34组,组间歇5分钟,强度控制在4050%。39、俯卧撑或俯卧撑移动在垫上连续做俯卧撑30次为一组,46组,或成屈臂俯卧撑姿势,用双臂双脚力量左右移动,每组2030次,45组,组间歇4分钟。强度为5055%。俯卧撑时身体要保持伸直。移动时始终保持屈臂俯卧撑姿势。40、爬绳 两手
44、握绳,依次连续捣手向上攀爬(不能用脚)。每组两次,510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5%。下滑时可用脚协助,不限完成时间。41、攀爬横梯两手握横梯横木,依次捣手攀爬前进。每组捣手20次,35组,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5%。42、仰卧起坐仰卧两手抱头起坐,连续做50次为一组,重复46组,组间歇3分钟。强度4050%。起坐时要快,仰卧时要缓和,连续不间断进行。也可在起坐同时两腿屈膝上抬成元宝,收腹。43、收腹举腿静力练习在双杠、吊环或垫上做收腹举腿(直角支撑)动作,每次静止12分钟。35次,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0%。静止时躯干与大腿间的夹角不能大于100度角,静止时间由30秒开始,逐渐增加。
45、44、半蹲静力练习躯干伸直,屈膝约90成半蹲姿势后静止30秒至1分钟。46次,间歇5分钟。强度为4050%。每次练习结束要放松肌肉,做些按摩摆腿或放松跑活动。(二)无氧耐力练习1、原地间歇高抬腿跑原地做快速高抬腿练习。如发展非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每组5秒、10秒、30秒钟快速高抬腿练习,做68组,间歇23分钟。强度为9095%。要求越快越好。为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则可做1分钟练习,或100150次为一组,68组,每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要求动作规范。也可前支撑做高抬腿跑练习。2、高抬腿跑转加速跑行进间高抬腿跑20米左右转加速跑80米。重复58次,间歇24分钟。强度为8085%。3、原
46、地或行进间间歇车轮跑原地或行进间做车轮跑,每组5070次,68组,组间歇24分钟。强度为7580%。4、间歇后蹬跑 行进间做后蹬跑,每组3040次或6080米,重复68次,间歇23分钟。强度为80%。5、反复起跑 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3060米,每组34次,重复34组,每次间歇1分钟,组间歇3分钟。6、反复跑 跑距为60米、80米、100米、120米、150米等。重复次数应根据距离的长短及运动员水平而定。一般每组35次,重复46组,组间歇35分钟。强度一般的心率控制,如短于专项的距离,练习时心率应达180次分钟,间歇恢复至120次分钟时,就可时进行下次练习。如发展乳酸耐力,距离要长些,强度小些。7、间歇行进间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