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之声(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380557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之声(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之声(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之声(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之声(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之声-第 5 页奏响语文教学的和谐之声“和谐”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流行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我觉得可以将之用在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帮助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推进课程教育改革。一、追求和谐,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没有泾渭分明的相应的诸如“科学、哲学、经济”等的学科思想,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生命整体和部分的彼摄互融,“天人合一”,重混茫和会通。而西方文化注重分别差异、主客分离,追求确实性,注重逻辑演绎。自19世纪下半叶,西学东渐,“五四”又欢迎“赛先生”,此后,我们对科学主义的信仰日益加强和执著。科学主义思潮直

2、接导源于17世纪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哲学,这种哲学硬把人从他所生存的世界中分离抽象出来,使主客体相分裂,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把几何学的推理或演绎方法应用到哲学,并试图用力学、生理学原理解释心理现象。它想念世界是纯秩序、合逻辑排列的,受因果律支配的,可以无限分析剖解下去,以至彻底解构还原。在科学主义理性哲学观照下,语言完全是外在于人的客体,可以纯理性地由大的语言单位向小语言单位解析,由语形向语义解析。篇章可解析为段,段可解析为句,句可解为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成分由词组或词构成,词组和词又可解析为词和词素;每一级语言单位,都是形负载着义,义依附于形,通过析形可以得义。文章似乎是由字而词

3、,由词而句,由句而段而篇章,逐级叠加拼合的,文章义似乎是字义相加成词义,词义相加成句义,句义相加成段义,段义相加成篇章义。析形得义还可从另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修辞角度,可以通过分析某修辞手段的构造,如此喻分析为喻体、主体、喻词而得义等等,二是写作手法角度,如是议论,即可析为论点、论据、论证,如是记叙,则可析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局等等。于是人们潜意识地认为,阅读、听话就是由大的语言单位向小的语言单位逐级解构;写作、说话就是由上的语言单位向大的语言单位逐级重构。这就是以科学主义理性哲学为本位的语言模式的高度抽象,我们的写作学、阅读学、文章学等也由此而衍生,它们的概念、

4、理论体系由此而建立。它完全抽去了人的情感、人的意志、人的个性,否定了语言是人的生命形式,是生命的机制,是活泼泼的人性舒展,是生命的外形与写照,使我们总想把一切外显化、准确化、逻辑化,而忽视了语言是非常情意化的,往往要靠体验感悟来内化,需要在一种情感的催动下,在情境的感染下“激活”、“点燃”,需要表象、想象的高度活跃来支撑符号化、声音化的文字。这种解构与重构、解析与抽象榨干了、冰释了语言的浓烈的人情、人性、人伦意向,使之成为了一堆堆僵死、冰冷的语码。当我们力图用这种科学主义的理性语言观去解析一篇美妙的文章之所以美妙时,往往不得要领,不得神韵,解析的结局成为“天在山边,走近山边,天又远;月浮水面,

5、拨开水面,月还深”。科学的力量既有创造性也有破坏性,在这里它起的是破坏性作用。因此,将语文教学演变成阅读理解课,一味强调分析文章,作文教学追求方法、技巧的指导,更多的是关注教学内容而忽视人的存在。我以为,要卓有成效的搞好语文教学,就必须动摇人们大脑中根深蒂固的这两个观念,一是科学主义的理性哲学观,二是建立于其上的现代语言观。二、崇尚和谐,是语文教学的人性复归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性。语文教学实际就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

6、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好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语言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中体悟语言妙处,学会语言本领。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根本。语文教学当然也可以用科学理性方法进行量化,分步骤、摆序列、循逻辑等,正如许多语文教师自己总结或被别人总结的几课型,几步法,几主几式一样。这些量度和排列固然合乎“理性”,固然可以纠正语文教学的随意化、散慢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现语文教学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但是,我总认为,这些一二三四的程序系列、起承转合毕竟是外在表征,不是根本所在。如果没有师生对语言情意的

7、人生体验与感受。没有主体投入“物我合一”,没有人化情境的铺设,总之没有一种人文精神的挥洒,即使有再合乎“理性”逻辑的教学程序、量化标准,也不会有好的语文教学。科学主义理性方法,永远不可能长度清晰地解决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不可能根本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纵观几十年众多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那些富有成效的语文教学,总是将科学主义理性方法的实施限定在一定量度内,而尽力发掘语文的人文精神,将它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相反,那些成效不大和失败的语文教学,大都过分仰仗科学主义理性方法,超过限度,令其泛滥,从而遏止了语文人文精神的挥洒与展开。我以为,几十年语文教学的失误就感动科学主义的泛滥,人文精神的消遁。而语文教

8、学改革的总趋势,是人们有意或无意地追求人文精神的渐趋复归,如强调语言和思维的结合;强调情感教育、文理情并重;强调审美教育;强调语言感觉(语感);强调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身心;强调语文教师的人伦情怀与爱、师生主体投入;强调学生表达要有真情实感、真切体验;强调求异思维、想象力培养;强调教师不同个性形成不同教学风格;还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接受美学,模糊美学,格式塔完形理论等等,所有这些努力,实际就是在不同角度和侧面冲破科学主义的樊篱,强化和贯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几十年语文教学科学主义的过度和泛滥大体表现在,过度追求教材体系的逻辑化、教学点的细密化;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序列化;教学方法上对语言和内容的透析

9、化、准确理解化;语文知识完全量化;语文能力的训练层次化;语文考核测试的标准化等等;比如,有人描述,新闻记者能力似乎可按这样的序列训练;语言解码能力组织连贯能力模式辨别能力筛选储存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语感能力阅读迁移能力。还比如,语文课堂上这样的现象似乎司空见惯,师问,本文有几段?这段有几句话?分成几个层次?某句的主语、谓语、宾语是什么?这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好在哪几方面?这个比喻的本体、喻体是什么?等等,用冷漠的知识分析取代辩证的语文感受,用大规模的狂轰滥炸、抽筋剥骨,扼杀语言的气韵和灵动。科学主义总试图寻找一套纯逻辑的语文教学秩序,而我们也似乎找一种这样一种秩序。可是我们仔细审视这些“秩序”

10、就会发现,当这些“秩序”越精密,越清晰,就越觉得不像语文教学,而更像数学、物理学。也就是说,科学理性的剖解越深入,就越背离语文教学的本质。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哲学家们总是在他们的眼前看到自然科学的方法,并且不可避免地总试图按科学所运用的方法来提问题,答问题。这种倾向正是形而上学的真正根源,并且使哲学家们走入一片混沌不明之中”。(蓝皮书和褐皮书转引自读书1987年7期)语文教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一般并不单纯从逻辑概念和逻辑上来解释,而总是更多地与某种先于逻辑的东西相关联”(甘阳从“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读书1987年7期)。“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和”,它“是打开人们心

11、灵深入奥秘的钥匙”。(帕默尔语言学概论中译本第148页)语言离开了人就无法实现其本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将强烈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汉语本身还特有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人文精神,比较储蓄,注重内涵,注重用形象说话。传统汉语文研究与教学,也是注重感受,注重整体把握,感情内觉,用具象表达语感和体验,三言两语启动你的心智。也就是,根本不把“人”与“文”分开作静止观照,总是“人”“文”合一,“物”“我”合一,混、茫体验。因此,传统语文研究与教学,根本就是人文倾向而非科学理性的。今天被科学主义理性哲学重创得伤痕累累的语文教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复归承继这个传统三、和谐之声,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并

12、不一般地反对理性剖解和抽象,更不反对“科学”和“理性”本身,相反我们更提倡抱持一种科学态度,理性态度。这是我们必须申明的。我们只是不同意科学主义的理性哲学观和语言观,反对那种抛开了语言人文精神本质约束的纯知性的漠视情感的泛滥无度的科学主义的理性剖解与抽象。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主张限定科学主义,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概括说,就是强调把语言看作生命主体、生命整体,强化“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具体说有三点。第一、注重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格物这功只能在身心做”,教师创设人化情境,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静思揣摩,使语言在心中彻底内化。李吉林老师的“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

13、乐渲染怀念境、扮演体会情境”,就是让“身心”感受语言另外也必须强调课文、作文紧密贴近学生人生,学生才可能用“身心”感受。于永正老师的“重感悟”,体现对学习主体的尊重。第二、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真正做到“主体与主体对谈”。“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情感的代名词”(滨田正秀文艺学概念)。曹禺说:“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学着掌握语言,学着使笔下生花,创造同样真实、生动、迷人的语言境界。”情感投入才能激活语言。才显示出师生个性和教学风格。第三、注重人格的全面完善,注重语文教育。学习语言不只是学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从而丰富心灵,培养品德,完善人格结构,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育人”。尤其当今中国伴随商品化进程,已迈入一个技术化社会,商品意识、科技意识、纯技能意识向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将不可避免带来诸如人的生命意义、存在意义严重挑战等问题,因此塑造全面完善的人格,更为紧迫,也难能可贵。我们旨在呼吁,不要把语文教学当做语文训练,而是语文教育;不要当做单纯语文学习,而更是语文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