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课堂实录(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课堂实录(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课堂实录-第 11 页平行与相交教学实录教材分析: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念。教学重难点:1、掌握垂线的画法,垂线性质的理解及实际应用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基本特
2、征,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教学过程:一、课前猜谜,活跃气氛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学数学吗?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 生:认真听课,多做练习,积极思考.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看来平时也肯定是这样做的。总起来说呢,要学好数学,有“5到”:耳到,认真倾听;眼到,仔细观察;心到,用心思考:嘴到,积极回答问题,另外还要手到(师边说边画图)。大家看老师画的,其实是一个字,谁猜出来了?生:是个聪字。师:你可真聪明!怎么看出来的?生回答。师:所以你看,只要上课能做好这“5到”,你就是最聪明的。能不能做到?生:能。师:好,上课!(设计意图:猜谜活动的设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此外,又通过
3、这个字谜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举两得)二、 探究新知(一)相交和平行1、体验“同一平面”师:真是善于观察!你看,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老师这儿有两支铅笔,一不小心(左手松开),铅笔?生:掉到地上了。师:如果我现在松开右手,会怎么样?生:右手的铅笔也会掉到地上。师:两支铅笔都掉到地面上,我们就说两支铅笔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内)2、猜想,画一画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两支铅笔都掉在地面上,他们的位置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指生试着说。师:如果我们把两支铅笔想象成两条直线,你能把他们的位置关系画出来吗?注意,把图画的大一点,让其他同学也能看清楚。看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开始。师巡视,搜集作品。师
4、:都画完了吗?大家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发现了很多种不同的画法,咱们一块来看一下。(张贴)为了便于描述,我们给他们编上号,来,你说我写。3、分类师:仔细观察这6组直线,你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师:又有想法了?反应可真灵敏,这样,把你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师:那个小组想把你们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生:我们是这样分的:是一类,是一类。师重新排列作品。师:为什么把分在一类?生:因为它们的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师: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师:都同意。同学们刚才说的两条直线交叉,在数学上我们就叫相交。(板书:相交)相交的这一点是交点(板书:交点)。谁来指一指的交点在哪?生上台指。师:你能
5、用手势表示一下相交吗?生手势表示。师:同学们表示的都不错,你看老师这样行吗?(师做手势,两条胳膊交叉,但不接触)生:不行不行,你侧过来看就发现两条胳膊没碰到一块,他们之间隔着一段呢。师:没碰到会有交点吗?生:不会。师:两条直线相交,一定会碰到,形成一个交点。再来看第二类,你为什么把它们分到一块?生:它们都没相交?师:谁有不同的想法?大胆说。生:我觉得应该属于相交。师:哦,用你的理由来说服同学们。生:咱们画的是两条直线,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我们把它们延长以后,他们就会相交了。师:口说无凭,咱们得用事实说话,来,孩子,你上来把它延长一下。生操作。师:看他的作品,相交了吗?交点在哪?生:相交了,交
6、点在延长线上。师:看来这位同学最有数学的眼光,准确的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就是直线可以?生:无限延长。师:所以像这种表面上看不相交,但延长后能相交的,我们可以把它理直气壮的归到哪一类?生:相交的一类。师:和延长后能不能相交呢?生,不能,它们再怎么延长,都是不相交的。师:课件演示。师:延长后果然没相交。像这种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 )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请你以直线a和直线b为例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生: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生: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指生多说。师:老师也来试试:直线a是平行线。生:不对不对,互相平行至少得有两条直线,一条直线
7、是不能说互相平行的。4、 生活中的相交与平行师:你能在生活中找一下相交和互相平行的现象吗?生:直尺的上下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咱们的楼梯栏杆有许多互相平行的线.师出示图片,共同欣赏。师:看了这么多例子,你能判断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条直线属于哪种位置关系吗?(出示正方体,在其两个不同的面上各有一根小棒)生争论:相交, 互相平行.师:这次意见不一致了,有说相交的,有说互相平行的,还有犹豫不决的。孩子,你起来说一下你为什么犹豫?生:我感觉它既不相交,也不互相平行。师:哦?咱们把小棒拉长看看。相交了吗?生:不相交。师:那互相平行吗?生:也不。师:那老师疑惑了,这是为什么呀?谁发现了?生:因为两根小棒在不同
8、的平面上。师:不错,今天咱们研究的都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板书课题)二、教学垂线的画法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学生尝试画一画师:请在直线上任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学生试着画一画)(2)交流反馈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并讲解(3)电脑演示画法并且小节:先画一条直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个点上(4)再次同桌合作试画要求:先给同桌画上一条直线和定点,请同桌根据要求画垂线。画完后验证交流。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刚才我们学会了过
9、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个定点在直线外呢?你能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吗?(2)同桌讨论画法并反馈(3)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4)展示并反馈小结方法:先让三角尺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沿着另一条边画直线。(一贴、二靠、三移、四画)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3、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1)师:为了方便某村庄居民的出行,打算在村口修建一条通往公路的小道(课件出示)想一想:从村口出发到修到公路的哪一处最近,成本最低。(在示意图上提供若干个点)(2)独立试画,同桌交流
10、(3)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三、教学平行线的画法1、学习画平行线(1)学生试画(2)反馈师:你是怎样画的?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运用文具盒、直尺的一组对边、或是直尺的一条边贴住这条直线再往下移等方法来画。(3)体会局限性学生展示后讨论:同学们都能利用手中现有的工具来画平行线,但是这样画出的平行线有局限性,你们知道局限性在哪里吗?(得出用前两种方法画出来的平行线,两条线之间宽度是有限的)体会平移局限性师:按照学生介绍的方法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的一条边贴住这条直线再往下移,在移动过程中尺子歪掉。师:这样画出来的两条直线保证一定平行吗?(生
11、展开讨论:直尺移歪了,画出来的线就不平行了)(4)学生正确画法师演示:在黑板边上画一条直线,用三角板的一条边贴住直线,另一条边靠住黑板的边往下移)这样往下移会移歪吗?为什么?启发:那要画这条线的平行线,能不能也给它找一个依靠呢?(小组讨论)生尝试演示。教师通过提问适时纠正指导,强调把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边,而不是靠在三角板的一个角上。小结方法:引导学生共同概括并板书“一贴、二靠、三移、四画”。2、体会“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1)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2)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3)小组交流后汇报操作结果。小结: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板书)小组讨论: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长方形有什么特点?(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2)小组讨论:怎样来画长方形(3)反馈画法:方法一: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画,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或者最后把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方法二: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一个端点画一条与它垂直的2厘米长的线段,再通过另一个端点画一条与2厘米长的线段平行的等长的线段,最后把平行的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4)学生试画,师巡视指导(5)展示反馈,在反馈时请学生说说画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