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提纲(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提纲(9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学复习提纲-第 8 页教育学复习提要考试题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三、简述题(每题7分,共28分)四、论述题(13分)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2,共24分)答题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合实际。1教育学发展的阶段及其各阶段主要的教育家、教育思想、教育学著作?388-397(选择)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也没有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A.孔子。孔子的言行主要见于论语一书,他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认为教育是立国之基,为政之本,同时主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著名
2、观点。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思想。在教育目的的方面力求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士、君和成人,达到改良社会政治的目的。在教育内容方面,孔子强调“文、行、忠、信”,同时亲自改编诗、书、礼、乐、春秋、易。在教育原则和方法方面,主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在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原则。此外,还提出了热爱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当仁不让于师等师生关系观。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记,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字,全文不到1300个字,精炼地概括了若干教育规律,对春秋战国时期及以前的教育目的、制度、内容、师生关系、教师地位和作用等都作了理论上
3、的阐述。B.苏格拉底。思想:在教育内容方面,他首先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才是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和锻炼身体。在教育法方面,它形成了“苏格拉底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他本人称之为“产婆法”。这种方法自始至终都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C.昆体良代表作论演讲家的培养(又译为雄辩术原理),是外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也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A.夸美
4、纽斯。著作:大教学论(近代西方也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走向独立的学科发展的基石)思想:提出了“泛智论”主张,所谓“泛智论”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人必须学会一切事物”。第一次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和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功能论、教育方法论。确立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学期和农忙假制度的制度。提出了教育的自然性原则,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提出了学科教学法,论述了艺术、语文、宗教、道德的教学方法等,并高度评价了教师职业,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B.洛克。著作:教育漫话。思想:“白板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
5、源于经验的。”)“绅士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德行、智慧、才干和身体健康的绅士;在教育内容方面第一次对德、智、体作了明确区分并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教育中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儿童好奇心的重要性。C.卢梭。爱弥儿。思想:提出了“自然教育”(核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教育目的观就是培养自然的人,强调教育的自然原则,还论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规定了不同阶段的教育任务和方法,重视女子教育和宗教教育。D.康德。著作:康德论教育(在格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思想:“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把16岁以前
6、儿童的全部教育分为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从初生起,依序进行,并阐述了各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E.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60年出版,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思想: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来研究和解释教育问题,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的新体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行“的人;把教育分成管理、教学、训练(德育)三部分,揭示了三者的关系;强调严峻的纪律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教学应以多方面的兴趣为基础,教学的任务在于通过不同的学科来形成儿童
7、各种活动和观念,;教学过程包括”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要选择适当的有助于形成必要观念的教材。传统教育理论代表“旧三中心”:教师、教科书和教室3)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注:要看P395的表格】A.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8):实用主义教育学、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提出“新三中心”:儿童、教育、活动【“教育即生活” (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内容)。从做中学 (杜威提出应以儿童在活动中形成的经验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从经验中学习)。儿童中心 (杜威针对赫尔巴特强调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师中心,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
8、心和活动中心,尤其对儿童中心,杜威更是情有独钟,他认为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B.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科学主义代表人物(1972年)1.“教育”的概念?1-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教育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教育过程十分强调教育者在上的权威地位和作用;二是严格的纪律管教。“养子使作善”,说明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向善,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道德教育。2.教育概念的分析?3-5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2.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
9、身心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3.教育有哪些要素和形态,如何理解?7-16教育的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成分和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教育要素的内容包括: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运用特定的内容手段对他人的身心发展施以直接影响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接受教育者影响和积极主动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和教育的客体;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施教和受教育者学习的人类文化知识、技能、道德等的总称。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认识的共同客体;(知识技能思想观点道德行为习惯等,是认识的客体)4.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施教、受教育者借以学习的各种物质资源、方式、
10、方法、途径等总称。是教育和受教育者联系的重要中介,顺利实施教育活动的保证;(物质手段、精神手段)5.教育环境;是培养人而有意识的创造的各种场镜,是教育活动的特定时空条件。教育形态是教育活动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背景下的变化形式。(如家庭、社区、学校)主要形态: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4.关于教育起源有哪几种观点及代表人物,各种观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8-20(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利托尔诺、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主
11、要观点:教育活动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还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人类教育是在承袭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二)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教育史课本 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评价:离生物起源说不远,这种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但进步的是,认为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5.关于教育历史发展过程的不同划分标准?24-261.) 以生产力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2.) 以生产关系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分为
12、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教育3.)以教育本身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的特征为标志的划分:以使用石器为主要标志的原始社会教育;以使用铜、铁制手工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社会的教育6.现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28-29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科学性日益提高3.教育日益被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步延长4.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7.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40-43顺序性a 人的身心的总体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发展过程;b 人的身心的某一方面的发展也有顺序性。阶段性通常将个体身心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
13、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儿童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之后。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由于每个个体的遗传素质、家庭状况、社会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条件等不同)8.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在人的发展中各起的作用如何?44-461遗传及其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使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规律性,构成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性。2.环境及其作用。环境包括先天环境后天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制约作用。3.教育作用;体现着:教育目的更加明确;教育内容更
14、加系统。教育结果更加高效。4.发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中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教育施加者的影响进行判断和选择。9.教育的本体价值(what)教育本体价值的主要体现?46-47指教育系统对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的一定满足。1.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价值个体社会化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主要是学校)教育对其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思想上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行为上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角色上2.促进个体个性化的价值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自主性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独特性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创造性10.教育的社会价值的主要内容
15、?49-56(一)教育的经济价值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培训劳动者3.训练专门性的劳动者4.提高劳动者水平5.培训各种形态、各个维度的劳动者6.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7.能传递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8.能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二)教育的政治价值1.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培养一定社会需要的政治人才去为一定的政治服务3.能促进政治民主化4.能制造一定的社会风尚(三)教育的文化价值1.文化传递价值(时间上)2.文化传播价值(空间上)3.文化选择(舍取上)(四)教育的人口价值55教育的人口价值,是指教育对于社会人口数量的调节和控制,以及人口质量的提高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教育
16、的一个基础性价值。1教育能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2教育能够促使人口结构合理化【表现:教育可以使人口的性别结构趋于平衡;教育可以使改变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教育对人口的行业和职业结构的影响;教育能够调节人口地域结构】孔子的“庶-富-教”思想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认为国家要繁荣昌盛,一要人口兴旺,二要使人民富足,三要使人民有教养。简明地说明了教育、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60-621社会本位论 内容:教育目睹的社会本位论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
17、重视社会的存在、发展和价值,忽视个体存在。重视个体社会化,忽视个体的个性化;认为社会才是真正的目的,个人的发展依赖社会,受制于社会,个体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主张教育以社会理想为最终目标,教育必须首先满足社会发展,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2个体本位论 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重视个体的存在、发展和价值,忽视社会的存在、发展和价值。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的价值只能帮助个人发展。重视教育对于发现人的价值、潜能、个性。教育以个体发展为最高目标。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69-701. 坚持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 坚持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 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各
18、级各类人才4.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3.学校教育内容有哪些特征?76-781.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预定性2.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学生的整体发展价值3.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高度的科学性、有序性4.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14.教育内容的构成?83-871. 知识2. 技能与能力3. 态度与价值观15.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87-德育我国的学校德育包括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个有机组成部分。16.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2-117A.专业知识a.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最基本的素质】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常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念等b.学科
19、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 包括:内容知识、实质知识、章法知识c.教育学科知识B专业能力【五个技能:教学设计能力;应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知道学科课外活动的能力;教学研究技能】a教学能力(教学是教师基本的职责,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和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b表达能力。【重要方面】包括正式语言能力和非正式语言能力c组织能力【教师发挥作用的组织保证】d教育智慧e科研能力【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基础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f信息获取能力【基本素质】C专业情意a.专业理想 b.专业情操 c.专业意志 d.专业性向(包括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教师钻
20、研业务的紧迫感) e.专业自我17.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我国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没有从法律角度确认过?请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117-120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人员。”教师与医生、律师等职业一样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职责就是进行教育教学。2.教师本质上应该是专业职业,只是从表现上来看,还不能够算专业。教师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品性、等诸方面的提高来体现某个教师的直接教学效果难以定量确定、不易看到即时的成败效应,这给判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带来一定困难。我们认为,考察一门职业是否属于专业职业是
21、看其是否具有替代性。如果一门职业不具有替代性,则可以基本上判定其专业性。因此,尽管目前教师的职业表现与已确立的专业的各项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处于一种“亚专业水平”。还没有达到完全专业的水准,但是从教师的本质上,它应该是一门专业,因为教师是接受社会的委托,专门在教育机构中对年轻一代实施培养工作的人员,教师职业的本质功能-培养人和其基本的社会功能-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质量搞素质的人才,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具有无法替代的特点。我们应该从发展、动态的眼光来认识它。我国政府已经从法律和政策的层面上肯定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也正在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18.影响师生关系形成的因素144-14
22、61.教师因素:教育观念、领导方式、教师素质和人格特征2.学生因素:学生对教师的认知与评价、学生的成熟程度3.环境因素:社会大环境、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19.结合实际论述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与创建策略。(146-152)基本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理解宽容、教学相长、合作对话创建策略:1.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这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思想基础。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其次,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观;最后,教师要确立教育法制观。2.尊重、关爱、理解学生这三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心里有障碍、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更应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3
23、.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学生沟通在师生交往初期,双方难免有生疏之感,因此,教师必须在交往态度和行动上表现主动;要达到师生有效沟通,除了师生彼此的相互尊重与理解外,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倾听学生的心声。4.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教师要先得到学生的认同,就必须加强修养,完善自我,建立令人信服、可敬的威信,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身心健全发展。20.主要的课程流派有哪些? 155-156流派:1.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代表:赫尔巴特 主张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主要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别安排他们的顺序、学时和学习期限。主张学校课程应该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基
24、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强调按照学科逻辑来安排课程,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2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杜威 强调以儿童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研制课程。强调课程的实质是经验,反对把教材视为固定的和现成的儿童经验之外的东西,主张以活动为课程与教学的形态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作业、手工、表演、烹调等活动来获得经验。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代表:佛莱雷 主张课程研制应该从社会改造的要求出发,使课程帮助学生摆脱对社会制度奴隶般的顺从。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参与制定社会规划,并将其付诸实践行动,使学生成为改造社会,推进
25、社会发展的主人。4.人本主义课程论:代表:罗杰斯 强调课程组织应该是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认知(知识、技能)和学生行动的整合,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所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代表:皮纳和小多尔 应该构建以对话性为核心的开放性的课程结构,强调课程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注重发挥自组织的积极作用,强调发展的实践性以及课程的建构性,将课程的实施过程作为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师生的行动都是一种反思性的行为。21.课程的类型有哪些,其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是什么?156-159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6、;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者为对立关系,后面的相辅相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课程的设计及实施的管理权属角度分)1. 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人类对知识经验的科学分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分别从各个科学领域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根据一定的逻辑体系,将选出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设置而形成的课程体系。最古老、运用得最广泛的【优】能够保证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结构。【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和理论化,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容易忽视学生的需要,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27、趣和积极性。2. 活动课程:也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以儿童的兴趣、动机、经验为基本内容,儿童通过活动学习,丰富和增长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符合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容易激发儿童的动机,发挥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对儿童技能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缺】容易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导致学生难于掌握系统的知识,对学生进一步向高层次的科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代表人物杜威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是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分科课程:实际上也是学科课程,只是分科课程更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将
28、学科分解到单一的知识系列,以获得教学内容的清晰性和教学的高效性。2.综合课程:是指将两种或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一般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和经验本位综合课程。【优】克服学校课程分科过细不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综合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设置具有积极的意义。1.显性课程:在学校情景中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活“官方课程”。2.隐性课程:在学校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具有潜隐形、弥散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
29、度分:必修课程:指按照一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保证学生的基本学力,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类型。分为国家必修课程、地方规定必修课程和校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指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而开设的,允许学生根据一定的规则选择学习的课程类型。一般分为限定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22课程内容有哪些?162-164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特定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表现为一定的知识、机能、技巧等。我国课程内容表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其它课程资源等。概念:课程计划: 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它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
30、计划具体规定学校的课程设计、学科开设顺序、教学时数以及活动的安排,形成学校的课程结构,规定课程的评价及管理方式。课程标准: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是根据课程的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织的有关个门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的指导性文件。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是但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了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3. 课改的基本理念、主要内容186-1911. 新课程的目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了学生的
31、自主性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新课程的结构调整:综合、均衡、选择3. 新课程的内容选择:面向学生、生活、社会4.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5.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发展性的课程评价6.新课程的管理策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24.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如何理解教学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95-1971. 教学与教育: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义的教育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与教育的涵义基本一致。但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学校一切培养学生的活动。狭义的教学专指学校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认知活动,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只是学校
32、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社会活动以及潜在课程等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2. 教学与智育: 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与过程。智育主要通过教学这个途径实施,但也需要课外活动等其他途径才能完全实现。教学除了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心理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的实施途径。谈教学强调的是其作为特殊教育活动和教育途径,谈智育强调的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的内涵、目的。3.教学和上课: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上课时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教学评估(又分为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
33、环节。上课指教学实施环节,此时的教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的教授、引导,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外做教学准备、课后辅导和评价;而此时的学是学生在教师直接教授下学习,另外还有学生为配合上课而要在课外做预习、复习、独立作业等。所以上课与教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1.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教学既是学校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基本活动,又是学校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而妥善地安排学校各项工作,使之有条不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才能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教学的主要任务: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师引
34、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这是教学最原始的功能,也是教学其他任务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养成品德和健全身心。除了智育外,德、体、美、劳和心理等的教育等都要需要通过教学实施。其中,养成学生的品德是教育最为古老和永恒的任务。教学除了智育、德育外,还要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活动、心理活动、审美活动和劳动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自觉锻炼身体、调节心理、开展审美、进行劳动等活动,形成健全身心、改善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体验教学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25.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204-2051.个体认识和社会历史认识之间的矛盾2.教与学的矛盾26.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几种关系(案例分析,作为依据)206-3.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
35、力的关系27.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教学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其贯彻要求是什么?233-2431. 直观性原则;定义:是指在教学中要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经验或提供学生观察的机会,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形象描述,从而使学生获得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进而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原则。要求: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注意其代表性和代表性;直观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2. 启发性原则;定义: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研究,自觉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调动学
36、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系统性原则;定义:制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认识发展的顺序和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也称为循序渐进原则。要求:遵循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 4.巩固性原则:定义:是在教学重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规律性记忆力发展的反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复习方式的多样化。5. 量力性原则;定义:也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
37、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要求:了解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定义:是把先进科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科学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要求: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教育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定义:指在教学中要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从联系实际中学生理解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8.因材施教原则: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为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条件。28.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246-250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实验法5.实习作业法6.练习法7.参观法2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59-2671.备课2.上课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