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30738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一|、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与“专”两个字概括。相对中等教育而言,他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二、1、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2)、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4)、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2、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3、作为大学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水平,是否能够联系学科前沿,能否关注相关

2、学科的发展。4、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三、1、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2、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会,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3、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4、1984年,潘懋元先生主编的高等教育学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四、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一般有坚持三个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第二章一、1、按照意大利

3、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它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2、博洛尼亚大学在组织与管理上属于学生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大学。3、到14世纪末,学生几乎完全控制了博洛尼亚大学的管理,被学生排斥在外的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师也组成了一个行会,称为“学院”。4、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5、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教授”学位。6、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历程来看,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点。7、从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

4、致可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16世纪,在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了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人文学院)和神学院。 二、洪堡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2、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洪堡在各学院设立了研讨班和研究所,大学在传统的教学职能上发展出一种新的职能-科学研究。三、1、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地区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灵活性、实践性。3、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马丁*特罗以美国高等教育发

5、展进程中的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为准绳,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在15%-2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第三章 一、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1、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2、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当时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学问传播中心。3、太学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4、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的结束,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纪元。

6、 二、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三、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1、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2、清政府1898年7月“百日维新”运动中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四、1922年|“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颁布。“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在发展阶段。 五、中国高等教育面临

7、的现实问题:现代大学的理念缺失与建构问题;高等教育的大众诉求与精英诉求问题;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问题。 六、现代大学的理念缺失与建构问题。(一)、所谓大学理念,指人们在观念上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系统的教育观念。从其内涵构成上看,大学理念包括大学理想、大学信念、大学观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目标等成分。其中,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大学精神既是大学校园文化深层结构的内核,又是大学优良传统的浓缩或象征。(二)、1、一般认为,最早系统而专门探讨大学理念的人是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学家纽曼。纽曼的大学的理念是专门论述大学理念的第一本系统的学术

8、著作。2、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宣告创立,这是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重视研究生教育、注重科学研究、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其基本的办学理念。七、高等教育的大众诉求与精英诉求问题一)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层次(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4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八、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

9、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九、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问题。当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第四章 一、(一)、所谓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所谓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的质量、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所谓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1)、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的

10、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造就公民。2、所谓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具体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3、用个人本位论取代社会本位论,或者用社会本位论贬低个人本位论,都是片面的二元论,都无助于制定正确的高等教育目的。 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1、所谓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

11、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2、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3、所谓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有其自身的基本精神或核心观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指向。 四、全面发展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全面发展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趋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

12、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即人的各方面素质如人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素质,做人与做事素质的完整而非片面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质的适当、匀称、协调而非失调或畸形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即人的各种素质内部多方面而非单方面的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自由的发展,即人的自主的、能动的、不受阻碍的、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发展,而非规训的、受动的压制学生个性的、模式化或标准化发展。 五、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目的。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

13、”、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到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2、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第五章 一、1、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2、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3、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4、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5、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

14、发展科学的职能。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1862年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7、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一)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二)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8、今天常说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的高等学校最具有生命力的职能。9、我国近代大学的创设,肇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989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最完备的公立大学。第六章 一、纵观历史,所谓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一般来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

15、的教育为通才教育,反之则为专才教育。 二、1、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2、1862年美国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1、所谓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2、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3、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4、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四

16、、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另一种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1、发展速度要是适度;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4、发展终身教育。 六、1、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2、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人性教育,是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人文教育也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3、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

17、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4、科学教育的局限性集中表现在:科学教育自身并不能保证人类就一定会将科学技术用于造福人类的目的;科学教育片面发展不仅无助于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及人内心的不平衡等世界性问题的解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些矛盾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七、1、从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它先后经历了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平等三个阶段。它的表现主要是:(1)、就学权利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2、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3、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思想德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第七章 一、1、学制是指一

18、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在于:(1)、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社会的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3、综观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4、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从根本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性质。4、高等专科学校、大学或专门学院以及研究生院是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三个基本层次。5、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

19、了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6、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证书制和高考制。7、我国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1)、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8、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饿改革措施-“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第八章 一、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就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有两

20、种基本模式,即一体化与多样化模式。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三、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以法国尤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又称分权制)。美国是该模式的典型。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代表有德、日、英等国。4、高等教育形式结构是指按学习形式的不同

21、儿划分出的不同类型和样式结构,一般情况下包括全日制高等教育与非全日制高等教育两类。 四、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法国为代表。2、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方式,美国为代表。3、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方式,英国为代表。4、国家的宏观协调、社会广泛参与与高校的自治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运行机制的共同特点。 五、1、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结构,西方一些学者通常将西方各国的高校权力结构划分为三种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2、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3、与行政权力相比,美国高校内由教授执

22、掌的学术权力要显得脆弱的多。美国高等学校的权力结构是以行政权力为主。4、英国高等教育的学术组织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 六、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七、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总的说来,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

23、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第九章 一、教学管理值得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二、1、高等教学计划管理是一种旨在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领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的过程。2、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学制规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

24、周数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时安排等。3、一旦确立高校课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课程编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三、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1)、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2)、高校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3)、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2、高校科研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档案管理。3、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1)、公平合理的原则;(2)、形成特色原则;(3)、协调性原则;(4)以人为本原则;(5)、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第十章 一、1、教育评价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按评价功

25、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3、高等教育评价主体:(1)、校内评价体系;(2)、社会评价体系;(3)、评价中介机构。 二、1、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合格评估;二是水平评估。2、课程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论述: 一、试述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一)高等教育普及化。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20世纪中期,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

26、率先后达到15%,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入20世纪后期,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而少数发达国家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或超过了50%,又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二)高等教育多样化。1、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2、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三)、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以被广泛接受,并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运作:一是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二是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计划;三是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四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和学者

27、的国际交流。(四)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的特点。(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职业及成人高等教育、自考和远程、在职教育的出现,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也就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教学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学术理论型人才与职业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也都是不同的。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

28、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否则,不仅会遏制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而且会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从而为社会所抛弃。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就是我们确立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出发点。二、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学术自由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1、学术自由理念是最古老的大学理念。学术自由是大学充满活力的象征。学术自由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研究自由;二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自由(即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学术自由是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学术自由的丧失就是大学精神的萎靡。要建构大学的学术自

29、由理念,应当使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形成保护学术自由的良好社会氛围;应当使大学形成珍视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风尚;应当使教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学术人格。2、大学自治理念。大学自治理念是西方大学最具传统特色的理念。大学自治是维护学术自由的手段,又是确保大学独立性的根本保障。大学自治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制定大学自身的组织条例和管理规定的权利、支配大学经费的权利、自主招生的权利、自主聘任教师的权利、自主设置专业和课程的权利等方面。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大学自治理念的核心。要建构大学自治理念,应当强化自主办学的的观念,将管理权限逐步下放给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应当正确处理

30、大学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大学在增强自主办学的同时,要学会自觉的接受政府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应当切实增强高校自身自主办学的能力,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自觉的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监督。3、教授治校理念。教授治校理念是大学自治理念的逻辑延伸。要贯彻大学自治理念,需要明确实施这一理念的活动主体,这一主体的核心就是教授。教授治校理念是依靠教师办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教授治校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校长的任用、教师的聘任、人事的任免、学术的规划、课程的改革、学校的发展战略等,都应充分听取教授的合理化建议。教授治校的具体形式是组织教授会、评议会、校务会及各种委员会。要建构并实施教授

31、治校理念,应当牢固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观念,为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活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应当改革目前学术权利削弱、行政权利增长的陈旧习俗,积极探索调动教授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的科学机制;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名师,提高教授群体的学术素质和国际影响力。4、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大学职能得以具体展现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增强,均有赖于大学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有机统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大学教师必须在科研活动中理解学科内容及其精髓,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具有引导学生的研究兴趣、培

32、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功能。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应当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有机的引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应当去除教学与研究相互割裂的习惯,将出人才和出结果作为大学的双层任务;应当引导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的进行科研活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应当循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伦理规范与人性要求的教学与科研评价机制,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做法;应当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拓宽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多元渠道;应当立足于教师现实的职业生活,建构外部激励与内源发展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应当坚持制度规范与自由发展相统一,创设外部约束与自我调整相结合的

33、生活方式。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四、试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要求(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的终极追求。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破除一器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化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要把学生视为能动的二非受动的人,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视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反对一切以宰制、管束为旨趣的外在的硬性干预;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

34、,就要把学生视为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人,把激发学生具体而多样的发展需求与潜力视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剔除一切规约化、模式化的取向。(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高等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成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富有吸引力的地方。理智的卓越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普遍追求。高等教育就是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整全素养的全面教育,断非片面的专业教育,亦非狭隘的职业教育。(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高等教育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超越精神,陷于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

35、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逐渐衰退。高等教育如若不祛除文凭与就业之间的机械联系,其办学效益和吸引力就不会得以实质性改善。高等教育是给人以全面智慧援助与精神支持的教育,而非单纯的就业准备教育。狭隘的专业学习或就业准备的习惯性思维必须扭转。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动活泼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五、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

36、。无论大学如何发展,这一智能永远不会消失,离开了这一点,大学便不成其为大学了。因此,培养专门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展开。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三

37、)、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是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之,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 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基础与渠道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对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世界高等教育的选择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

38、育的整合。所谓整合,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交融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浑然一体的关系。因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不是两者的简单调和,也不是教育的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而是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各有其合理的内核与现实价值,也各有其自身局限性。之所以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

39、,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其一、强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其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一是可以开设综合性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三是元知识学习与研究课程;四是活动课程;五是选修课程。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入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七、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措施:(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

40、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八、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是什么?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首先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中央政府由过去的统一集中管理,向以规划、立法、财政资助、评估户、监督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过渡。在目前阶段,

41、扩大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淡化高校的单一隶属关系,改革条块分割的现行办学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对属地高校的统筹作用,实现“条块分割”向“条块有机结合”的转变。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3、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政府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权力的下放,最终必须具体落实为办学者的权力,实现办学者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九、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1、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3、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4、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5、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