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标准(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课程标准(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理学课程标准20033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64学时, 32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学分4开设学期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实施场所多媒体教室授课方式讲授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课)专业核心课程 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合作开发企业日照东升地毯有限公司,山东美佳集团执笔人高明浩审核人高明浩制订时间2012.7 管理学 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管理学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及其他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它是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
2、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既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管理的实用性,又可以奠定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描述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
3、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二)先修后续课程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二、课程设计思路管理学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管理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管理责任感为灵魂,重视在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以解决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课程以案例为主线,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
4、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明确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各项职能的相关方法和技术。能够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知识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管理的涵义,掌握管理学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2了解管理活动的产生、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主要理论流派;3掌握管理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技术方法;4认识企业文化的涵义、功能及其塑造途径。(二)能力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能够对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2能够制定基本的企业计划书,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5、进行科学决策;3能够运用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理论,对真实组织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职权配置;4能够全面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沟通技巧,恰当处理领导工作中遇到的一般问题;5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管理课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三)素质教育目标1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法律意识;2具有胜任管理工作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3具有管理方面的市场竞争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四、课程内容课程单元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学时理论实践单元11.1 管 理、管理者与 管理学1、掌握管理的 概念与职能; 2、掌握管理者 的技能与角 色; 3、掌握管理的
6、 原理与方法。41.2 管 理思想 与管理 理论1、掌握中国管 理思想、泰罗 的科学管理理 论及梅奥的行 为科学理论; 2、理解管理与 环境的关系。6单元22.1 预测1、理解预测的概念; 2、掌握预测 的程序与方法。22.2 决策1、了解决策 的基本理论 和类型; 2、掌握决策的技术与方 法。6单元33.1计划1、掌握计划的程序与方法;2、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过程63.2组织1、理解组 织工作的原则; 2、掌握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 3、掌握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与阻碍。8单元44.1领导1、掌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2、掌握领导理论;3、了解领导理论的新观点。84.2激励1、掌握激励
7、2、了解激励的原则; 3、了解激励的基本途径与手段。4单元55.1沟通1、掌握沟通的形式和方法; 2、理解沟通的原则和要求; 3、掌握沟通的障碍与克服。65.2控制1、掌握控制的性质及类型; 2、掌握控制的方法。6单元66.1管理创新掌握创新理论与技能4复习4总学时64五、课程实施(一)教学设计本课程安排了 6 个学习模块,通过 6 个模块中 学习情景中的工作任务,进而掌握“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的有关知识。达到掌握管理基本职能的要求。学习模块的设计思路是:目标方法过程 结果的顺序执行,计划总课时 56。模块及其子 项教、学、做内容安排教学 载 体技术培养目标实
8、施步骤课时计 划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管 理 认 知1.1 管 理、管理者与 管理学1、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管 理的重要性、 管理的概念 与职能、 管理的原理与方 法、管理者的技能与角 色、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等 知识。 2、学生通过对企业管理的具体案例分析, 建立起 对管理的感性认识。 3、对学生的练习结果, 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分 析,贯穿有关的知识内 容。1、掌握管理的 概念与职能; 2、掌握管理者 的技能与角 色; 3、掌握管理的 原理与方法。1、根据管理材 料初步建立起 对管理的认识 能力; 2、会用管理的 基本知识分析 简单的管理问 题的能力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4 课时(
9、 集 中使用)1.2 管 理思想 与管理 理论1、教师通过大屏幕或板 书讲解中国管理思想的 产生及发展、 西方管理思 想及管理理论、 管理与环 境的关系; 2、布置工作任务,学生 实际练习, 教师巡回检查 3、联系学生做的情况, 教师集中讲解分析存在 的问题。1、掌握中国管 理思想、泰罗 的科学管理理 论及梅奥的行 为科学理论; 2、理解管理与 环境的关系。1、能正确运用 相关的管理思 想与管理理论 分析企业中存 在的管理现 象。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6 课时( 集 中使用)工作效果评价1、考核学生的听课和训练态度;2、练习完成的质量;3、对有关管理的基本知识和 基本理论
10、的运用能力模块及其子 项教、学、做内容安排教学 载 体技术培养目标实施步骤课时计 划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预 测 与 决 策1.1预测1、教师在课堂上讲授预测的概念、预测的程序与方法;2、学生实际运用预测理论处理企业案例。 3、对学生的处理结果,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分析, 贯 穿有关的知识内容。1、理解预测的概念; 2、掌握预测 的程序与方法。能运用预测知识处理企业案例。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2课时(集中使用)1.2决策1、 教师讲解决策基本理论; 决策的类型、 决策的技术与方法; 2、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实际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3、联系学生做的情况,教师集中讲解分析存在的问题
11、。1、了解决策 的基本理论 和类型; 2、掌握决策的技术与方 法。能运用决策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企业决策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6课时(集中使用)工作效果评价1、考核学生的听课和训练态度;2、练习完成的质量;3、作业模块及其子 项教、学、做内容安排教学 载 体技术培养目标实施步骤课时计 划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计划与组织 1.1 计划1、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管 理的重要性、 管理的概念 与职能、 管理的原理与方 法、管理者的技能与角 色、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等 知识。 2、学生通过对企业管理 的具体案例分析, 建立起 对管理的感性认识。 3、对学生的练习结果, 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分 析,贯
12、穿有关的知识内 容。1、掌握计划的程序与方法; 2、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过程。1、能熟练运 用计划的程 序与方法; 2、能运用目 标管理分析 和解释企业 的 管 理 行 为。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4 课时( 集 中使用)1.2 组织1、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组织的概念 构的类型及特点、组织设计的意 义、程序和内容、组织结构的发展 趋势、组织变革的原因、动力与阻 碍; 2、 给学生提供某公司的组织材料, 以检验学生对组织知识的理解与 掌握程度。 3、共同讨论有关问题。讲解分析存在 的问题。1、理解组 织工作的原则; 2、掌握组织结构类型及特点; 3、掌握组织变革的原因、动
13、力 与阻碍。能根据提供 的材料识别 或绘制组织 结构图。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8 课时( 集 中使用)工作效果评价1、考核学生的听课和训练态度;2、练习完成的质量;3、 作业完成情况模块及其子 项教、学、做内容安排教学 载 体技术培养目标实施步骤课时计 划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领导与激励1.1领导1、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沟通的概 方法;沟通的原则和要求;沟 通的障碍与克服。 2、学生进行沟通任务的训练。 3、共同讨论有关问题。1、掌握领导 者与管理者 的区别; 2、掌握领导 理论; 3、了解领导 理论的新观 点。能运用领导理论 分析和解释企业 有关领导问题。1、讲解 2、任务 驱
14、动; 3、分析 讨论。6课时( 集 中使用)1.2激励1、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控制的性 工作的步骤和要求。 2、学生进行控制任务的训练。 3、共同讨论有关问题。1、掌握激励 2、了解激励 的原则; 3、了解激励 的基本途径 与手段。能运用激励理论 有关激励问题。能运用激励理论 分析和解释企业 有关激励问题。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4课时( 集 中使用)工作效果评价1、考核学生的听课和训练态度;2、练习完成的质量;3、作业完成情况模块及其子 项教、学、做内容安排教学 载 体技术培养目标实施步骤课时计 划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沟通 与控制1.1沟通1、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沟通的概 方法;沟
15、通的原则和要求;沟 通的障碍与克服。 2、学生进行沟通任务的训练。 3、共同讨论有关问题。1、掌握沟 通的形式 和方法; 2、理解沟 通的原则 和要求; 3、掌握沟 通的障碍 与克服。能正确掌握沟 通的方法,清楚 如何克服沟通 障碍。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4课时( 集 中使用)1.2控制1、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控制的性 工作的步骤和要求。 2、学生进行控制任务的训练。 3、共同讨论有关问题。1、掌握控 制的性质 及类型; 2、掌握控 制的方法。能正确掌握控制的方法,清楚 如何进行有效 控制。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4课时( 集 中使用)工作效果评价1、考核
16、学生的听课和训练态度;2、练习完成的质量;3、作业完成情况模块及其子 项教、学、做内容安排教学 载 体技术培养目标实施步骤课时计 划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管理创新1.1管理创新1、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企业家 和企业家精神;创新的价值 和源泉;创新理论;创新技 能; 2、 学生根据提供的管理创新 案例进行练习; 3、对学生的练习结果,教师 和学生进行共同分析,贯穿 有关的知识内容。掌握创新 理论与技 能。练。 3、共同讨论有关问题。掌握创新理论与技能。能根据企业面临 的问题进行一定 的管理创新。1、讲解 2、任务 驱动; 3、分析 讨论。4课时( 集 中使用)工作效果评价1、考核学生的听课和训练态度;
17、2、练习完成的质量;3、作业完成情况(二)实施方法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现职业岗位的特征,学生完成学习是一个“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的过程。学生同时扮演学徒工的角色,教师同时扮演师傅的角色,实训室既是学生学习的教室,同 时也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按照教学讲授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基本方法知识点学生自 己动手操作工作过程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工作效果评价。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岗位 的划分可锻炼学生的分工与合作的团队意识,管理工作的过程要自觉遵守,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每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实现预期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和感 悟,在深刻
18、理解基本规律的同时,取得实际的经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教学的过程要照顾到不同能力的学生,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练习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弹性, 充分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使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能够获 得成功,逐步建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实做项目的完成,是通过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 看到了管理任务的成功完成,这样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极大热情。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内容制定详细的计划,课时可分散可集中使用,在 开学初教师、学生、场地管理教师、教学督导部门都能够拿到本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并严格贯 彻执行。六、课程考核对学生的评价
19、与考核分三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知识考核、技能考核: (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听课态度,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 绩的 30%左右。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 效果。 (2)期末综合实训,根据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问题的处理,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和对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建议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 (3)期末考试,卷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的实际掌握情况,占 70%左右。 (4)鼓励学生参加管理类职业资格考试。七、实施条件要求(一)师资队伍要求本课程宜采用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40人为宜;任课教师
20、可采用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配合的组合方式,主讲教师应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二)教学场所要求教学场地主要集中在教室和实训室,实训室的文化氛围体现办公室的特征:(1)专门的管理项实训集中实训室内完成,实训室内集中办公用桌凳,安装投影 ,配备配套 的办公用品及相应的实训器材与工具等,学生具有完成学习和实际操作任务的活动空间。(2)学生与教师统一在实训室完成岗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充分互动,教师对 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简单的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八、课程资源1、教材编写建议 (1)以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相融合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构建知识体系和 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
21、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 所特色、适应高职教学的开发目标。力求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 力教学训练体系。重构基础、反映前沿、突出重点,全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层次性。 (2)教材呈现文本格式要图文并茂,文本表述由学习目标、学习提示、正文知识、扩展知识、 理论链接、案例资料、实训资料等组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实训设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管理岗位设计开发教学项目,以实训 为主要的教学载体,配备完整的工具、材料等,作为教学实施的主要场景。 (2) 开发实训指导书、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选择部分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九、课程制定依据依据管理的相关职业的任职要求、岗位资格标准以及高职教育理论等。-第 1 页课程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