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科考试统计与质量分析(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科考试统计与质量分析(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化学科考试统计与质量分析-第 9 页高中基础会考化学科考试统计与质量分析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化学试卷紧扣化学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内容的范围符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面向全体学生,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检验学生学科素养,考核学生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体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试卷在维持近年高中会考风格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现对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化学科考试分析如下: 一试卷整体评价 试卷和试题设计科学规范,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题,对新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整体难度
2、控制得当,并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有良好的导向意义。1试卷结构 化学科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满分48分,包括16道单项选择题;第二卷满分52分,包括必考部分的2道综合题与选考部分2道题(任选一题)。全卷满分100分。试卷保持相对稳定,在考查的知识点、试题题型、试卷长度及分值分布等方面均与前几年基本相似。为广大会考备考师生展开会考复习提供参考方便。2试题命制与评价命题依据考查性、科学性、灵活性、指导性的原则,紧扣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教材基础知识,结合我省文科学生对理科科目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学生是否达到一定的高中学业水平目标。试题的题量、难度、知识覆盖面控制
3、合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答题,突出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第一卷中的选择题都体现了对考生的基础的考查。如第5题考查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第7题对化学仪器的认识,第8、12题元素周期表知识,第13、14题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第18题中的电化学知识等都是常考点、必考点,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从统计得分来看反映正常(见统计表格)。试题重视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的密切联系,如第4、7、13、19题等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兴趣,更好理解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提倡人文关怀。如第1、2、19题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与加强环保意识,19(
4、4)中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使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试题同时也注重思维能力的检测,如第二卷17、18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综合能力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第17题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整卷来说是个区分点。本题满分为10分,统计难度为0.52,总体还是有点偏难。第18题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一道高考题,并作了灵活处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学生注意观察和整理题中信息便可以顺利施答,从答题情况看得分还是相当满意的(见统计表格)。选考模块化学与生活19题从营养、医疗、材料、污染治理等大都涉及平时生活中所见所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倡导健康饮食、科学生活,培养环保意识,突显化
5、学学科的实用性。命题并未失于科普化,还是一贯秉承了这一模块对学生的化学教育功能。这一模块趣味性强,是文科学生比较喜欢的模块,也是全卷比较容易得分的部分。化学与技术模块第20题从材料、化学工艺、合成氨工业、氯碱工业等为背景,考查化学与工业生产的结合,体现化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促进了工业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鉴于这一模块本身的特点,即使命题质量再高,也很难做到与前一模块难度对等。这也导致选考这一模块的人数非常少,仅占考生总人数的0.64%。化学科实考人数为22382人,试卷统计第一卷客观题平均35.9分,第二卷主观题平均36.7分。全卷统计难度为0.71,与设计难度0.75有差距,但还在控制
6、范围之内,还是可以接受的。3考查内容和双向细目表本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以必修1、必修2为必考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为选考模块。试题覆盖面广,体现化学学科主干知识,围绕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电化学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简单计算等内容展开,选修模块涉及生活、生产、技术、材料、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表1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化学科必修内容双向细目表(缺)表2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化学科选考内容双向细目表(缺)二答题情况分析1第一卷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部分统计量数见下表:表3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化学科
7、选择题答题情况题目号选答人数正确答案平均得分实测难度ABCD第1题875930396316592D2.220.74第2题2157839756339A2.880.96第3题509868127119697D2.640.88第4题3473120017153534C2.310.77第5题7091336135118955D2.550.85第6题19702878147972699C2.00 0.66第7题26201654611602026B2.220.74第8题15956353312041637A2.120.71第9题27081501165016492D2.220.74第10题40272036153039
8、84C2.040.68第11题1535029213211874A2.070.69第12题21651650814792203B2.220.74第13题29651227123294794B1.650.55第14题57541634127472219C1.710.57第15题1893176126942162B2.370.79第16题12346243132334335A1.650.55第一卷实考人数为22375,平均分为34.85,平均难度为0.73,整体控制较为合理。最高为第2题0.96,最低为第13、16题0.55,既很好地体现会考的基础性原则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功能。从分值分布柱形图更直观地反映了这一
9、认识,分值分布稳定,没有出现严重偏差,说明试题中没有出现偏题、难题、怪题。第2题考查图标的识别,是一道知识层次要求较低的题目,干扰选项迷惑性不强,容易答对。第3题涉及胶体的性质,内容比较熟悉;第5题考查物质的量的常规换算,得分也较好;第15题与金属钠的保存有关,用对比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从统计难度看,第1、7、8、9、12题与第一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相关程度较高,干扰项设计也合理。惟有第8题B项误选较多,考生凭空臆想,思维混乱,从Fe2O3想当然地联想到FeCl3和Fe(OH)3 。第13题考查苯的性质,尽管本题涉及的内容只是教材中常规浅显的知识要点,但文科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知识认知程度普遍不高,
10、还是出现较多的误答。特别是D选项,似乎一说起KMnO4就只是想起老师做演示实验时看过它,且不管是谁能让它褪色与否了。第16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个传统考点,也是历届学生平时学习中的弱项,对这一内容认识不到位。这两道题是第一卷中平均得分最低的,1.65分不至于严重偏低,却承担了较好的区分功能。2第二卷第二卷为主观题,题型为填空题和简答题,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分布为第17、18、19、20题。统计如下:表4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化学科第二卷部分统计量数题号17题18题19-题19-题20-题20-题分值101016161616平均分5.247.9914.289.04003003难度0
11、.520.800.890.57/标准差2.852.522.682.91/零分人数200945484221/满分人数2087106521481352/第二卷平均分为36.65,平均难度为0.70,均属正常。第17题以氯气实验室制法为背景,考查氯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主,并承担了部分化学实验知识考查,如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其实并没有多大程度真正考查氯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分析、装置设计、操作过程等,并不超纲。从学生答题看,第(3)小题得分不高反映了实验知识的匮乏;第(4)小题得分较差,说明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一基本功较差,满分人数较少也是出于这一原因。本题平均仅为5.24分,零分人数也较多,具有作为
12、第二卷乃至全卷得分的区分性质。但本题标准偏差并不大,原因不难理解,即多数考生彼此之间得分点和失分点相同。第18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电化学知识,这两方面的理论本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本题信息丰富,赋分点灵活,既考查基础知识,又体现一定的开放性,看似挺复杂的一道题。从答题统计上看,本题还是收到相当满意的效果,较好地体现了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和对会考基础性特点的诠释。3选考部分第19题为化学与生活模块,分为两部分,其中19-题各小题答案指向性明显,不容易答偏,难度不大得分高,平均14.28分是全卷分值贡献最大的部分。19-题平均分仅为9.04,其中第(1)小题题干中有较多备选项进行组合,失分原因是对
13、备选项的甄别能力不足,挑选和组合错误;第(2)小题的失分也反映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认识不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应用能力欠缺。第20题为化学与技术模块。试卷总共23937份,选考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有23598份;选考化学与技术模块的人数太少,仅占总数的0.64%,样本容量过小,对象代表性不明显,难以得出统计结论。综上所述,学生答题主要存在如下方面的不足: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如第8题元素化合物知识,第10题物质结构知识等;2学习方法掌握情况,如16题的离子反应,17题的氯气性质等;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体现,如19-(1)中的误答;4学科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如第1、13、1
14、4、19-(2)等;5其他方面,如错别字、字迹不清、符号错乱、语句混乱、表达不清等。三评卷质量监控本届会考首次采用网上评卷机制,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评卷可能产生的误差,实现了对评卷过程和评卷教师掌握评分标准的有效监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保密系数,是实行会考制度以来评卷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1从统计量数看评卷员工作质量网上阅卷平台适时统计了各种数据,很方便了解评卷员的工作质量,以几个工作时间点来说明:(1)至6月16日上午,17题组5位评卷员的平均分这一集中量数分布在5.125.06之间,本题平均为5.09分;从差异量数看18题组4位评卷员的给分标准差散布在2.562.51之间,本题标准差均值为2.
15、53。此时样本容量已足够大,已可以排除评卷员遇到的个体差异等因素。这两项统计量数各自相差不大,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评卷员对评分标准的把握比较统一;二是这两道题命题质量高,答案的指向性强,没有模棱两可的答法,考生答偏的情况不多。(2)至6月17日下午观察19题组8位评卷员给分分布为一个双峰型的正态分布曲线,反映了评卷员的给分习惯差异不大,重合度好;另一方面也说明本题的区分功能还是不错的。(3)至评卷结束时,从评卷有效率看,绝大多数评卷员的评分采用率都在99.6%以上,最低的也有99.17%,反映了评卷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很高。(说明:数据不包括化学与技术模块,因选考本模块的人数仅占考生总数的
16、0.64%,其统计数据很难说明问题。下同。)2适时进行误差监查(1)及时查阅评分误差大于或等于2分、4分、6分、8分、10分或更高的判例,找到错误原因,设置为问题卷反馈给科组长,以便纠正误判、减少评卷误差,保护考生利益。(2)重点关注评卷员个例。对评卷速度慢、出错率高的评卷员随时跟踪检查,向其本人反馈评卷问题,与评卷员商讨提高评卷效率的办法。如学习评分标准,加大字体以便识别,如何使用小键盘等。(3)关注各题组评卷质量,对比进度、三评率等,对三评率出现上升苗头的现象及时反馈给题组长,提醒组员调整状态,确保评卷的准确性、有效性。事实上化学科各题组的三评率都非常低,至评卷结束四个题组分别为0.16%
17、、0.23%、0.44%和0.11%。3检查处理仲裁卷。在网上评卷机制下需要仲裁的试卷数量不多,经过仲裁使评判更准确。四反思与建议(一)关于命题方面1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类题型具有适当的开放性和新颖性,体现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型思考,体现学生创新和改造能力。近几年这类题型出现的比例不高。探究性试题不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也是对教师教学的引导,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2对选修模块的等值性问题的思考目前我省会考设置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选考模块,鉴于这两个模块涉及的知识领域、学生认知程度和各自承载的教育功能等的差异,在会考基础性的原则要求下要做
18、到等值几乎是不可能的。前一模块要容易得多,这对选考后一模块的考生显得不公平。事实上这几年选考后一模块的考生人数很少了。因些建议:一是取消化学与技术模块的考查,与其耗费大量的资源还不如致力于更有效的项目;二是加大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查难度,使两个模块尽量等值。(二)关于教师培养方面会考评卷结束后常举行交流座谈会,总会出现部分教师从来没上过会考选修模块,甚至从来没有带过会考班级。发言中难免显出对会考理解的不足、偏差甚至误解。教师不应放弃这种机会,学校可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教师在承担理科班教学的同时也要兼任文科班教学。这样既体现对学生的一份责任,也丰富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三)关于教学方面高中化学
19、会考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素质教育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使命,而且还是高考成绩的组成部分。会考虽然没有高考的难度、深度、广度,但存在着时间短、内容多而杂的特点。文科班的会考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知识点,会考复习要做到细致。1抓好常规教育,落实双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考试题离不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承载作用。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才是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只要学生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那就不怕试题的千变万化了。因此,用好课本、培养能力,以求不变应万变。平时的
20、教学中,注意知识点的落实,用好化学教科书,把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入手,根据化学课本的基本内容,进行阅读教科书的指导。2进行化学用语等的规范书写的养成和训练。在试卷中常出现由于化学用语的书写不规范而导致的失分的现象。对于化学用语部分的失分,可以通过细读课文找范例,强化训练促成效。教学时课堂上应增加板演,教师规范书写,并适当让学生板演,对课后作业有针对的讲解和纠错。对化学的图、表、数据、图像、实验现象等如何分类、整理、分析和应用。3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在教学中不要把知识教死,而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上产生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4在教学中进行“STS”思想渗透。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密切。因此,化学课堂必须关注社会生活、科技进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为新情景下的化学问题的解决积累了素材,形成学生扎实的基础学力。5增强教学直观性。教学中除了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观,还可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主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