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第 5 页重庆市朝阳中学高中语文导学案高2015级 班 姓名 科 目编制人审核人课型新授备课时间课 题课时安排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感悟课文。 3. 学习烛之武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使用说明重点、难点 文句翻译学 习 过 程与安排 一、自主学习(一)复习巩固1.文言句式复习2. 史书体例识记(考试填空,不写错)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记载的时间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编历
2、史的方式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编历史的方式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记载的时间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历史的方式3. 中国古代纪年法了解,这是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生必要的知识我们现在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这是现在世界上通行的纪年方法,它是以耶稣诞生这一年起算的。在我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纪年方法。一种是以封建皇朝的年份来纪年。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叫贞观,他在公元627年做皇帝,这一年叫贞观元年。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思宗(朱由俭)登基时年号为崇祯,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死亡的一年,是崇祯十六年。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另有一种比较
3、科学的纪年法:干支纪年。如“甲午风云”、“辛亥革命”,这里的“甲午”、“辛亥”都是年份的名称,是由干支纪年法而来的。“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戌、己、庚、辛、壬、癸叫天干(又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即十二地支)。天干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其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正好60年,这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六十甲子。古人用这种方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4. 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
4、(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二)课文预习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1.通读全文,给汉字注音汜(fn)南佚(y)之狐夜缒(zhu)而出 共(gng)其乏困阙(qu)
5、秦 函(hn)陵 秦伯说(yu)逢(png)孙 把握情节,学生概述本文的故事(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师引导大家概述)2、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各段段落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3.小组同桌合作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A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 餍 (4)秦伯说,与郑人盟(5)失其所与,不知 B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越国以鄙远 阙秦以利晋C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 今义: 亦去之 古义: 今义: 微
6、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D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晋)许君焦、瑕(省略句)E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重要虚词一词多义)(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承接,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承接,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承接)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承接的连词) 朝
7、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的连词)(3)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兼词,于之)(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5)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何厌之有(助词,帮助宾语前置)行李之往来(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二、课文阅读(一)整体翻译课文 然后翻译句子(先翻译,后展示,注
8、意特殊句式词语的翻译)1、夫晋,何厌之有?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3、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5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二)局部探究(学生分组思考讨论)1第一段写秦晋围郑,它是如何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及形势?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
9、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郑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2、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郑伯,他勇于自责,以情动人,以诚动人,因而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3、本文人物对话简洁,内容丰富,言者话中有话,你能说说他们的弦外之音吗?提示:“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当郑伯准备派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10、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4阅读课文第三段,想想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其中哪点最关键?运用课文启发,课外(在国庆节长假中完成)查阅资料,了解日本历史日本宪法关于战争的条款,了解美国历史、二战历史和琉球列岛及钓鱼岛历史,了解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美国国会制度等等知识,自读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演讲稿的特点,然后设计一篇在美国国会的演讲稿,以说服美国人在钓鱼岛事件放弃“美日安保条约”,保持中立。在班上展示,题目自拟。(用作文本写好交)演讲稿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准,出现了演讲的重点不是针对美国议员,不是从美国的利
11、益出发来立意错误,因而不能打动听者,说明钓鱼岛主权所属、表达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决心的说法都不恰当;2.缺乏演讲的基本要素。给人印象深刻的作文:一班的王瑞、严涛、唐小乔;九班的王诗琴、陈承、余俊老师重点在:日本右翼势力借助钓鱼岛复活日本军国主义,中国美国应该联手打压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苗头,永保美国的利益,永保世界和平。老师的标题是:今天的钓鱼岛,明天的夏威夷。用三个词语作为正文三个部分的小标题好了伤疤忘了痛(用日本偷袭珍珠港为论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借鉴历史教训,二战时期英国首相张伯伦纵容德国法西斯,到头来战火烧到伦敦);农夫与蛇(现实分析,美国对日本的右翼势力的的纵容呵护,最终受害的必将是美国自己)老师的结论是:美国,对自己最有利的是废弃美日安保条约,其次是放弃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打算,而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的企图对美国有害而无益。5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探究学习: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