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最终版(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最终版(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Gswhywbx1004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闵文章 审核人:马艳东 编制时间:2015/9/8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2、熟读课文,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3、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实词理解:缒贰军师鄙行李共乏困封 微夫人 文言句式掌握:倒装句 省略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学习安排 2课时学习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情境创设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2、烛之武正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烛之武退秦师。二、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2、史书
3、体例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国别体: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3、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郑国派使者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
4、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三、自主预习一、给加粗的字注音:1、秦军汜(fn)南 2、佚(y)之狐 3、夜缒(zhu)而出 4、许君焦、瑕(xi)5、若不阙(qu)秦6、使杞(q)子、逢(png)孙、杨孙戍之二、解
5、释句中加粗的词1、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送。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3、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过:过错。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j):过河,渡河。 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6、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封:疆界。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9、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凭借。 10、失其所与 与 (y):结交,亲附。 三、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3、失其所与,不知知:
6、同智,明智。 4、夫晋,何厌之有?厌:同餍,满足。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高兴,愉快。四、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 (句中义:从属二主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 (句中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句中义:外交使节 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急而求子(句中义:对人的尊称,“您” 今义:儿子)5、越国以鄙远 (句中义:边邑,这里用作意动词 今义:粗鄙、低下)6、以烦执事 (句中义: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 (句中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的动作)8、微夫人之力 (句中义:夫,代词这、那。这(那)
7、个人,今义:妻子的尊称)五、指出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1、烛之武退秦师 使动用法,使撤退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作动,驻扎,驻军 3、因人之力而敝之 形作动,损害 ,伤害 4、且贰于楚也 数作动,从属二主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6、夜缒而出 名作状,在夜间 7、与郑人盟 名作动,订立盟约,结盟 8、共其乏困 形作名,缺乏的物资 9、越国以鄙远 鄙,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远,形作名,远方之地,此指郑国10、唯君图之 名作动,考虑 11、阙秦以利晋 使动用法,使受损,使获利 12、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此指时间很短 13、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动用法,使灭亡 14、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作动,变雄厚,变薄弱 六、根据所提示的特殊句式类型,翻译下列句子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这是我的过错 (2)君之所知也 这是您知道的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借助于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2、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5)晋军(于)函陵(介词) (6)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 3、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郑国曾对郑文公无理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9、 倘若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 (3)且贰于楚也 并且在与郑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4)佚之狐言于郑伯 佚之狐对郑伯说 4、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四、合作探究 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2、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 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
10、评郑伯不擅用人。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4、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先讨秦欢心,坦言知亡,避其锐气以退为进;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利晋:邻之厚,君之薄也。对秦有害无利以害动秦;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存郑利秦:君亦无所害。以利诱秦;来源:Z。xx。k.Com第四步,引史为例,推测未来,挑拨秦晋。晋不可信,晋无所厌
11、,巧施离间。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6、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 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勇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的。7、本文写作方法 伏笔与照应: 这篇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
12、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波澜起伏: 这篇课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例如,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再如,秦国退兵后,子犯建议攻打秦军,秦、晋关系顿时又紧张起来。晋公讲了一番“仁”
13、“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场虚惊。课文有张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五、拓展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D A.秦军汜()南 佚()之狐 夜缒(z)而出 B.越国以鄙()远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14、 失其所与()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B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科网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
15、项是D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 6、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来源:Z&xx&k.Com(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晋国的同时又依附楚国。(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如今事情危急了就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怎敢拿这件事来烦劳您呢?(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况且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怎敢拿这件事来烦劳您呢。(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现在他已
16、把郑国当做东部边疆,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有今天。六、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节节过关检测题答案1. A2. C3. C4. A5. C6. D7. C8. C9. C文言参考答案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推断(联想课文语句)、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随文引申推断等方法。C.乘:追逐。答案:C。5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确题干
17、提出的问题,“谁”“什么”“怎么样”等。(2)判断性质,识别错项。(3)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三种:暗换对象;进程混乱;答非所问。只是说王温舒少时做过盗墓的坏事,看不出阴险狠辣文中明确说“温舒为人谄,善事有势者,即无势者,视之如奴。”,主要表现他的势利。还没有用兵表现李光弼身先士卒表现李光弼英勇无畏。答案:C。6解析: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无中生有、添枝加叶等。A项,结合语境看是李光弼斩杀了崔众,张冠李戴。答案:A。7解析:本题理解并翻译文
18、中的句子的能力,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次及省略句等。答案:(1)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采分点:句式,“障以木幔”(第二个句式更隐晦);穴,名词动用,挖洞穴;颓,使动用法)(2)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接受于嘉山之败的教训,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采分点:勒:陈列、部署,率领;怠,使动用法;惩,接受教训而警惕)。【参考译文】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擅长骑马射箭,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严谨刚毅有大智谋,从左卫郎做起。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
19、千进入太原。这之前,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经常轻慢王承业,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没有马上交出军队,李光弼很生气,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授予崔众御史中丞之职。李光弼说:“崔众有罪,此前已关押,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威震全军。至德二年,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李光弼
20、说:“城墙周围四十里,叛军到了再整修它,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用木板遮挡,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将主帅的营帐移走,远远离开,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派遣副校将出城,好像送财物投降的人,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城上守军擂
21、鼓呐喊,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就率军离开了,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杀敌七万人,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叛军刚到,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又收编清夷、横野地的军队。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大战邺西,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是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接受于嘉山之败的教训,不敢轻意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抵抗敌军,战斗特别尽力,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各自率军败退,到处抢劫掠夺,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