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7021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三)(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其三)(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三)(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三)(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三)-第 5 页归园田居(其三)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归隐思想,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感知理解诗歌内容。3.想象画面读懂意境,且在多层次诵读、想象中品味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领会诗境诗情之美,能独立归纳主旨。4.在感受宁静恬淡、返璞归真的隐士情怀及醇美的田园意境之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既受到宁静淡泊的高雅志趣的熏陶,亦能认识到其思想局限性。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2.感悟诗人情感,读懂诗歌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透过语言的表象,感悟诗人的隐逸情感。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生活在不同

2、时代,每个人的生活和人生追求都不一样,有人穷其一生为了功名利禄,无数次地参加科举考试,无数次参加公务员考试,觉得当官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有人厌恶这种官场生活,平平淡淡,或做农民或成为一名普通工人,如果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做官,名利双收或者做农民,平平淡淡。你们会怎样选择?找一二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不作点评。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农民之一。归园田居写于做农民后的第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

3、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三、背景资料晋义熙二年(40

4、6),亦即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四、整体感知题目中的“归”字隐含了哪些信息?(提问,学生畅所欲言)(1)从何而归? 官场 (2)为何而归? 厌倦官场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3)归向何处? 田园(4)归去如何? 实现了自我,得到了心灵的宁静。2.学生自读诗文,了解这首诗的大意。(1)朗读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古诗学习背诵的重要途径,可以先放音频,学生静静地听一遍,然后跟读,最后可找几个声音洪亮的学生有

5、感情地朗读,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2)问题: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侧重写诗人对什么的体验?(学生自主发言)明确:全诗写了南山下的豆田杂草众生,豆苗稀少,诗人不得不早早起来劳初作,直到很晚才能伴月而归。回家的路上,杂草茂盛,露水沾湿了衣裳,诗人也不在意。诗人觉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心里就很满足了。他对农耕之事抱着客观而且坦然的态度,不管豆苗繁茂与否,他都尽心尽力地除草整治,而他整治荒秽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得怎样的丰收,他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种植豆苗,别是一种顺任物之自然,顺任人之自然的态度。他在种豆除草这样极平常的事情中,发现了乐趣,实现了自我,得到了心灵的宁静,看似平淡的语

6、句因此饱含醇厚的诗意。3.分层。(1)前四句为第一层,写了种豆,豆苗状态和锄草的劳动情形。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是草长得茂盛,豆苗却很稀少,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原来的意思就是“起”,“晨兴”就是“早早地起来”;“理”,清理,这里可引申为清除;“荒”,杂草;“秽”,指田中杂草(“秽”的这个意义现已消失,只作肮脏、丑恶解)。第四句说回家已是晚上了,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很有一番情趣。(2)后四句为第二层,借夕露沾衣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五、深入研读1

7、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明确: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2. 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了多长时间?明确:锄草。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3. 第五句中“道”指什么?明确: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4. 即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明确: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5. 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明确: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整天,却不以此为苦;及至在归途中夕露沾衣,

8、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细节表述了他的意愿。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6.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愿”强调诗人愿意躬耕南亩,付出身体上的辛劳,以保全自己高洁的人格,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六、赏析与拓展(1)品出意味。 找出并有感情地读出你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谈谈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引导学生赏析交流感触较深、值得玩味的诗句,提醒学生注意归纳、升华和积累。(2)想出余地。说说你心中的田园生活和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的弃官归隐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创造性地阅读诗歌,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意境、形象和主旨。(3)你认为这首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9、平淡、朴实、自然的风格。)七、小结在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那颗纯净逸世的诗心。种豆也罢,早出晚归也罢,夕露沾衣也罢。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但使愿无违”。我们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在梦想之路艰难跋涉时,我们可以用陶渊明的诗来勉励自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当我们的付出得不到丰厚的收获时,我们也可用陶渊明的诗来慰藉自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最后送同学一句话:“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八、作业1背诵归园田居。2赏析归园田居其他三首,你认为身处都市的你如何才能常常保持与田园的约会?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前四句:种豆锄草的劳动情形。 后四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