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笔记(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笔记(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功能的演变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词源(二)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法国哲学家勒图尔诺,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2)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3)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1)美国教育家孟禄;(2)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人类的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基础条件;(2)语言的形成是产生教育的重要条件;(3)没有交往就没有教育。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农业社会的教育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1)学校的出现l 人类最
2、早的学校出现在约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l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l 主要传授文法修辞;培养官吏、牧师、骑士等;强调纪律;个别化教学;无学制。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1)最早出现在18世纪;(2)包括实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大学;(3)体系完备、类型多样,世俗化;(4)实施班级授课制。2、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政治性、文化性将得到更多关注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日渐明显4、教育
3、的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三、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一)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学校教育的中心功能是为统治阶级政治服务,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1、学校要满足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l 双轨制的出现2、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服务l 义务教育制度的形成l 近代学制的形成3、学校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被加强(三)20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功能的新发展1、学校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直接联系2、教育终身化3、教育要面向未来第二章 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一、现代学校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
4、)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二)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影响二、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政治功能1、学校教育直接介入社会政治活动2、培养人的社会政治意识3、通过学校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教育成层)(二)经济功能1、学校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来设计教育的各方面2、社会生产部门直接介入学校教育活动3、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4、教育通
5、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文化功能1、文化中基本的、相对稳定的部分成为学校教育内部的要素2、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3、现代文化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信念对学校教育产生着深远影响4、具体体现(1)延续文化的功能(2)普及文化的功能(3)更新文化的功能第三章 学校教育模式构成的基本成分一、课程(一)课程概述定义:课程是学习的进程l 课程即教学科目l 课程即学习经验l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l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二)课程的类型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l 注重分科教学l 强调每门学科知识、技能的体系完整l 历史悠
6、久l 较少考虑学科间的联系,与学生的需求冲突(2)活动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指导儿童自发地活动,让儿童“从做中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进步教育运动”反对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居于课程中心位置的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用2、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即广域课程,常把相近几个学科合并成一门学科。l 综合课程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需要l 综合课程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l 综合课程是未来就业的需要l 教材编写的问题l 师资的问题3、核心课程既包括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l 围绕人类基本活动
7、来确定的各年级学习的中心课程l 强调课程内容的统一和实用l 强调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l 课程内容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参与度高l 课程的范围和顺序不定,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不强,可能背离家长和社会的要求4、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1)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2)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可部分弥合国家课程与现实情况脱节的状况。二、学校教育制度(一)概述1、广义: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2、狭义: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
8、规则,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二)各级学校1、幼儿教育机构l 最早现于18世纪后半期的欧洲l 中国于1904年设蒙养院,1922年改名幼稚园,现称幼儿园l 从“保育为主”演变为“教育为主”2、小学l 中国西周时开始的“小学”、“蒙馆”、“义塾”l 中国公立小学建于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确定壬寅学制l 西方雅典“弦琴学校”;中世纪欧洲“教区学校”;文艺复兴前“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中世纪后期“市民学校”3、中等学校(1)中国中等学校的发展l 1895年,盛宣怀,北洋中西学堂l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以及中等实
9、业学堂和师范学堂(2)西方中等学校的发展l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学义务教育延长即为初中l 文艺复兴前后,英国的文法学校、公学,德国和法国的文科中学l 1526年,德国梅兰克顿创设文科中学l 18世纪初,实科中学4、高等学校(1)欧洲大学的诞生l 12世纪,意大利、法国、英国产生了中世纪大学l 一般设文学科、神学科、医学科、法学科(2)中国大学的诞生l 汉代的太学、晋代的国子学、隋至清的国子监l 1898年京师大学堂(三)各类学校1、按学校的任务分为普通学校和专业学校2、按教育对象的特点分为一般学校和特殊学校3、按学校组织形式分为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函授学校(四)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1、
10、我国现行学制的演变(1)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2)1904年,第一个现代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l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l 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l 特点:教育年限长大26年(3)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4)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2、我国现行学制的形态与学制改革(1)学前教育l 招收3-6、7岁幼儿l 发达国家有学前教育结束期提前,由高班到低班逐步普及和使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结合的走势(2)义务教育阶段l 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6年l 切实普及义务教育法(3)中等教育l 全日制普通高中、各类中等职业学校l 义务教育后的学制应该多
11、样化供学生选择l 扩大普通高中在高中阶段所占比例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l 加强普通教育后的职业教育(4)高等教育l 高等教育多层次l 高等教育多类型l 高等教育向在职人员开放第四章 各个国家的学校教育模式一、印度的学校教育(一)发展概况1、1950年1月,宪法规定向14岁以下的儿童提供8年义务教育。(1)遵循甘地的基础教育思想,普及义务初等教育,以手工和农业劳动为中心;(2)由于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导致文盲人数居高不下。2、1968年议会通过国家教育政策。(1)创办十年制以减轻对高等教育的压力;(2)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3、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和学生数迅速增长。(1)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12、比例过大;(2)高等教育中文理科学生过多,培养的人才不实用;(3)高等教育中某些重点院校水平先进但与社会需要脱节导致人才外流;(4)高等教育扩充的同时不能保证生源和办学条件,影响了教学质量。(二)印度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协调。2、采取了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模式。3、印度本身的复杂国情导致教育制度的变动。二、英国的学校教育(一)教育概况1、1944年英国议会通过巴特勒教育法。(1)规定为所有儿童提供中等义务教育,确定了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至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系统;(2)中等教育分成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类;(3)规定了以3A(Age/Ability/Aptit
13、ude)为基础的学制改革;(4)规定了11岁考试制度;(5)规定了学校中进行宗教教育的条文;(6)规定了大学生奖学金的办法。2、1964年后,众多地方教育当局废止了11岁考试。3、继续教育盛行。(二)英国学校教育的特点1、学制复杂。2、国家通过校外考试控制教学质量。(1)11+考试,考试结果作为进入中学的选拔标准;(2)16岁考试,每个已达到16岁,结束了义务教育的青年都要参加称之为普通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3)大学奖学金考试和学位考试。3、政府鼓励教育实验。三、美国的学校教育(一)美国学校教育状况1、美国实行单轨制学制:小学和中学是义
14、务教育阶段,年限9-12年。2、中等教育以综合中学为主,但课程分化。(1)对12-18岁青少年实施;(2)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3、高等学校的任务是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l 三级结构:初级学院、综合大学、研究院4、较少强调考试竞争,注重实际。(二)美国学校教育的特点1、宣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2、学校教育自由度大,各色教育实验层出不穷。第五章 学校教育活动概述一、学校教育活动的任务(一)德育1、基本目标:形成学生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道德观念和与此相吻合的社会行动。2、基本任务:(1)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包括社会公德、人道主义与集体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三个层次;
15、(2)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公民的政治态度,包括热爱祖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参与社会政治两个方面;(3)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4)培养学生自我提高道德和政治修养的能力,包括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政治道德行为自我控制和完善的能力。(二)智育1、智育是对人的智慧和认知能力的培育,是教育中最繁重的任务。2、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学习和社会劳动奠定知识基础;(2)促进学生认知发展;(3)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风和学习习惯。(三)美育1、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16、力。2、美育由德国诗人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我国首位提审美教育的是王国维。3、基本任务:(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四)体育1、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自身的物质基础。2、基本任务:(1)促使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2)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3)提高学生自我保健和自觉锻炼的意识与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运动习惯。(五)劳动技术教育1、劳动技术教育是对人的劳动态度和从事各种劳动的能力培养。2、基本任务:(1)使学生具有与劳动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态度。第六章 教师活动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一
17、、教学概述(一)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师生共享教学经验;2、教学促进发展。(二)教学的一般任务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培养学生。(三)当代主要教学理论1、儿童中心教学论2、发展主义教学论3、建构主义教学论第七章 现代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一)政治因素与课程变革1、政治运动影响课程目标2、政治制约着课程内容3、政治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二)经济因素与课程变革1、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2、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3、市场经济发展对课程的影响l 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l 课程目标综合化l 课程结构优化(三)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1、文化模式与课程
18、变革l 文化模式: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是一个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特征。2、文化变迁与课程变革l 文化变迁:文化内容或结构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新文化的增加和旧文化的改变。3、文化多元与课程变革(四)科技革新与课程变革1、互联网+教育:Cowrsera Moocs 果壳网2、课程的现代化(1)课程观的现代化开放;(2)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注重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3)课程实施手段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第八章 教育评价一、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教育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
19、行科学制定的过程。1、评什么教育的对象(1)学校评价(2)校长评价(3)教师评价(4)学生评价2、为什么评(1)诊断功能(2)改进与形成功能(3)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4)激烈功能(5)导向功能二、学生评价1、学生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2、学生评价的内容和方式(1)学业评价-第 15 页-l 学生认知学习l 学生技能学习l 学生情感学习l 测验:面试、笔试、综合考试l 档案袋评价:成长记录l 学习契约评价(2)品的评价l 学生道德认知的评价l 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3、学生评价的类型美国,布卢姆提出:(1)诊断性评价: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
20、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2)形成性评价: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矫正;(3)总结性评价: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检验。三、教师评价1、教师工作综合评价(1)政治思想素质的师德修养(2)专业知识(3)教育教学能力(4)专业品质(5)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6)教师的工作量2、教师评价的方法(1)学生评价(2)同行评价(3)领导评价(4)自我评价(5)学生成绩评价第九章 学前教育一、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论二、主要教育理论与实践1、恩物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1)大只柔软的彩色小球2、幼儿园作业与游戏3、教育理念(1)教育要顺应自然;(2)人性本善,人有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和宗教本能。三、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一)简介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女教育家,1907年在罗马创办“幼儿之家”。(二)主要教育理论与实践1、创办幼儿之家(1)对3-6岁的孩子进行四个方面的训练、初步的知识教育;(2)制作大量用于感观训练的教具;(3)开创幼儿习字教学法。2、主张通过组织多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