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210090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第21课伟大的悲剧 1.易错字 拽(zhui)无垠(yn)癫狂(din)凛冽(lnli)吞噬(sh)销蚀(sh)羸弱(li)步履(l)遗孀(shung)告罄(qng)踉跄(lingqing)毛骨悚然(sng)忧心忡忡(chng)怏怏不乐(yng)姗姗来迟(shn) 2.多音字 角 尽 秘 量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闷闷不乐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侧重指因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有事而不快,“闷闷不乐”; 忧愁而担心,“忧心忡忡”。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指担心而忧愁的样子。 5.词语释义 无垠:

2、没有边际。 癫狂:精神错乱,言语或行动异常。 凛冽:寒冷刺骨。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告罄:指财物用完。 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被称为某人的遗孀。 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3、。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传记作品有巴尔扎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文题解说】 “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创作背景】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文章写的是20世纪初期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灭的故事。作者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本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描写英国探险

4、家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在探险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灭的故事,颂扬了人类勇于探险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用饱含深情的文学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文章重点是对

5、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应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本课为2课时。 1.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利用

6、工具书扫清阅读的障碍。 2.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3.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内容。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列提纲的阅读方法。 3.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1.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学习本文中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重点】 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3.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中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难点】 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列

7、提纲的阅读方法。 第课时 1.积累课文中的成语,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3.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4.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重点】 1.了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 2.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3.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难点】 1.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快速阅读、圈点批注重点、给全文分段分层列提纲的阅读方法。 导入.预习展示.初读感知.再读梳理.细读品评.拓展延伸 导入一:点题型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本文的主题,让学生提前感受主人公的风采,让学生带着一种敬畏走进文本,提高其阅读的能

8、力。 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等五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英勇牺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用饱含情感的文学笔法,记录了这一感人至深的历史事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导入二:情境型 设计意图用富有情感的话语开头,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对“失败者”的敬畏感走进文本,激发其阅读课文的欲望和兴趣。 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歌可敬!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

9、,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 导入三:视频型 设计意图由学生观看南极视频资料,了解南极的恶劣天气,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让学生对探险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带着敬畏感走进对文本的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同学们,你了解南极吗?【播放南极视频短片。】让我们一起跟随画面走进南极。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以酷冷、奇寒凛然回绝了人类好奇的拜访。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类勇

10、士探索的步伐,请大家看一段录像资料,阿蒙森胜利了,但是作家茨威格没有为这位成功者作传,而是为失败者斯科特一行作传,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 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课前掌握情况,了解作者和南极的相关知识,为学生顺读课文扫清文字和知识障碍;同时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自学预习的情况。 (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顺读课文,解决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任务二: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 任务三:了解南极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 拽(zhui)无垠(yn)癫狂(di

11、n)凛冽(lnli)吞噬(sh)销蚀(sh)羸弱(li)步履(l)遗孀(shung)告罄(qng)踉跄(lingqing)毛骨悚然(sng)忧心忡忡(chng) 怏怏不乐(yng)姗姗来迟(shn)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课件展示,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阅,矫正巩固。】 (1)坚持不懈: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2)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3)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也说露宿风餐。 (4)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5)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觉。 (6)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3.作者信息。【组内交流,班内展

12、示互补,课件出示。】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传记作品有巴尔扎克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4.南极知识梳理。【组内交流,班内展示互补,课件出示。】 (1)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原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

13、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2)南极的自然环境有如下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89.2摄氏度。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着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等。 (3)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约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左右。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南开发利用,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设计

14、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初读课文获得的印象,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文本建立起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读有所悟、读有所获的良好学习习惯。 1.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评价故事。【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的故事”,中间填写一个词语或短句。学生在思考时,务必说出原因。】 示例: 这是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悲壮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着冒险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失败的英雄的故事。 这是一个歌颂献身精神的故事。 2.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获得感知。【请同学们认真感悟这些地方,且说说感动你的原因(要鼓励)。】 示例: 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

15、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见证他们完成的业绩,而斯科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科学家博大的胸襟让人叹服。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不幸的奥茨先生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 探险家强烈的自我献身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 科学家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三

16、、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学生的再次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情节,了解文章的主旨。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概述、梳理、感悟的能力。 1.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 明确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2.复述课文。【可以单个复述,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的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失望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后一个一个悲壮地死去。 【教师补充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整个经过。】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

17、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

18、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了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3.情感把握。【可以按照“文章叙写了赞扬了”的格式来回答问题。组内讨论,班内交流展示。】 明确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一场悲剧的,对英雄的赞叹溢于言表。 四、细读课文,细节品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赏读对人物细节描写的部分,帮助学生梳理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分析阅读和比较阅读的能力。 条件如此恶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

19、们的信念,你从中总结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将具体描写他们的句子勾画出来,用精练的词语概括一下人物的特点。 【四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如果说得不全面,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在课文中做好批注,结合自己的体会,想好之后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答案预设。】 1.历尽艰辛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明确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在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在

20、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体现出斯科特一行人具有诚信、高洁的高贵品质。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科考,体现出他们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敢于搏斗的精神。 3.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明确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然坚持科考,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

21、无惧。 4.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遭到了队员的拒绝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明确探险需要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需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奥茨具有顾全大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明确“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是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和队友生离死别的痛苦,害怕自己因感情崩溃而会阻止奥

22、茨英勇无畏的选择。大家都清楚奥茨独自走向雪地会遭遇什么,但是奥茨的存在无疑会拖累队伍。这体现出斯科特一行强烈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奥茨对自己荣誉的珍视。 6.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志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明确在他的信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坚毅。斯科特在临死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家人,他在临死之前饱蘸感情写下遗书,既表现了他对死亡的

23、坦然接受,又体现了他对妻子的深深的爱。 斯科特:坚毅勇敢、顽强不屈、无私爱心。 五、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联系课外所学知识,在这些人物身上进一步认识什么是“伟大的悲剧”,培养学生联想阅读的能力,增加其知识积累。 1.谈谈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伟大的悲剧”式人物或事件及对你的启示。 示例: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救灾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等为国牺牲的革命先烈;伽利略备受教会打击,沉冤三百年;美国“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先后毁于一瞬,宇航员全部罹难等等。 2.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险者的故事? 明确张骞、玄奘、马可波罗、麦哲伦、哥伦布、杨利伟、费俊龙、聂海

24、胜等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伟大的悲剧,我们深受震撼。勇士们敢于冒险,挑战自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现在起,希望你们树立科学意识,勇于探索,勇于同大自然进行挑战,请大家一起念他们的名字,让这些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吧!?br 你有过一些(曾经失败的)探险之类的经历吗?请回忆一下,写成日记或读书笔记,希望回忆能建立在理性的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版权所有:21教育】 第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2.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记叙的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5、,体会关键词和作者所颂扬的情感。 2.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难点】 学习文章由叙而议、卒章显志的写作方法。 前情回顾.质疑探究.研读品析.创读拓展 一、前情回顾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明确(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

26、想而知。(2)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友都做到了。(4)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明确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似乎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站在那里耀

27、武扬威、扬扬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在语言刻画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也是茨威格传记文学的显著特点细腻的刻画。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研读文本,体会他传记文学的这一特点。 二、质疑阅读,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帮助学生梳理出“伟大”和“悲”之处,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培养学生联想阅读和归纳阅读的能力。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课文学习的疑问,然后师生共同解决;指导学生同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予以点拨。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梳理出本文的主题所在。】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明确指悲壮。鲁迅先

28、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明确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地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3.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失败之悲: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3.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

29、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4.为什么又称斯科特一行人的壮举为“伟大”的悲剧呢?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明确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明确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

30、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下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

31、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的。 三、研读课文,品析语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文中的语句,培养学生赏析语句、大胆联想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其语言表述能力。 【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受感动的语句,然后再分析为什么受感动。此环节在组内完成,教师予以点拨,然后班内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析一个句子。】 示例: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明确探险家诚实守信的博大胸襟让人叹服、敬佩。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明确科

32、学家勇于探索和顽强进取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明确探险家为事业自我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以集体为重的高尚人格令人心灵震撼。 4.斯科特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明确科学家热爱事业,执着、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 5.“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明确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在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 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明确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此刻,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似乎就是他们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自得。 7.

3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明确英国人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熏陶的斯科特只能接受这一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 8.“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明确“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他在离开世界前回忆的美好往事,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们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9.“一个人虽

34、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明确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四、创新阅读,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阅读文本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1.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成败?【组内讨论,发表见解,班内展示。】 2.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作书立传?你如何评价失败的斯科特?【组内讨论,发表见解,班内展示。】

35、 明确斯科特虽然在探索领域失败了,但他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操,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他的不懈探索精神给后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他倾注了全部感情来写这个悲剧,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斯科特一行人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们的足迹烙在了南极的土地上,英雄们的名字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探索这个星球的奥秘是永远不会停歇的。 同学们,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事业,既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的挑战。愿将来你们中的某些人,也能成为像杨利伟、聂海胜

36、等航天英雄般的人物,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有价值。 积累下列词语和句子,并理解这些语句的具体含义。 【词汇】 姗姗来迟怏怏不乐白雪皑皑茫茫无际扬扬得意 闷闷不乐念念有词忧心忡忡小心翼翼猎猎作响 迷迷糊糊哆哆嗦嗦踉踉跄跄坚持不懈风餐露宿 精疲力竭疲惫不堪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海市蜃楼 畏缩不前鲁莽大胆语无伦次羸弱癫狂 凛冽 吞噬销蚀步履告罄蹒跚遗孀厄运 【语句】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

37、己所热烈追求的。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 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失败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死亡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的爱世人之悲 链接一: 最后的跋涉斯科特海军上校日记片段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的人步行。寻

38、找路径是一件艰巨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60英里,我们还有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的路,然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艰苦跋涉。用4小时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点我们还在走。我们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过一次午饭,当时离开补给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顿计算,我们手里还有8天的粮食,到达下一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埃文斯的手指头现在情况很

39、糟,掉了两个指甲,是冻伤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坏。埃文斯睡足一觉以后显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样说自己一切正常。他还是走在原来的位置上,但半小时后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离开雪橇。路面情况极为恶劣。后来我们停了大约1小时,埃文斯跟了上来,但走得很慢。半个小时后他的鞋又丢了,我们站在纪念碑岩半腰眺望埃文斯,后来又扎下帐篷吃午饭。饭后埃文斯还是没露面,我们四处张望,看见他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这下我们警觉起来,四个人一齐往回滑去。我第一个来到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被他的样子惊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装不整,手套没了,手上结满了冰凌。他眼里射出疯狂的目光。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慢慢地说他也不知道,只说他觉

40、得自己一定是昏过去了。我们扶他站了起来,走了两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冻僵了。威尔逊、鲍尔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奥茨留在原地照顾他。我们回来的时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觉。我们把他抬进帐篷后,他依旧不省人事。午夜12点30分,他平静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说,我们命定要经历归途中最严峻的时刻了。今天出发以后不久,东南风变得异常猛烈,风狂扫着地面。我们马上失去了本来就模糊难辨的路标。午饭时根本没见到期望中的圆锥形石头路标。但这些倒霉事并没让我们心灰意懒,这的确应该记录下来。晚上,我们喝了一顿马肉做的浓汤,美味可口,真叫人气力倍增、精神振奋 2月26日,星期日 现在是夜间,冷极了。我们双脚冰凉

41、地出发了,因为白天穿的鞋袜根本没有晾干。我们谨慎地消耗着食粮,但我们的食物还应当再多一点才够用。我巴望着下一个补给站,现在离我们只有50英里。到了那里,我们就能够带足补给,继续前边的路程了。 链接二: 斯科特南极探险失败的原因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国海军上校。他未能实现自己第一个到达南极的壮志。他的竞争对手罗阿尔德阿蒙森抢先一个月到达那里。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诺瓦号”启程。途中,他听说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极。不久,庞廷和一部分队员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极挺进。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队人马离开自己的宿营基地,前往南极。暴风雪使旅行十分艰难。斯科特死

42、亡的原因是补给点分布没有规律且太散乱,导致补给点储存的食物、补给物资、燃料都不够;而且他采用的是机动雪橇和矮种马作为动力,矮种马在雪地里根本不能干活,机动雪橇也经常抛锚,远不像阿蒙森采用狗和雪橇作为动力来得迅速,这样他们在南极耽搁得太长也消耗了过多的物资和体力。所以,他们很不幸地倒下了。 斯科特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最后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条: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马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应南极高原恶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