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03839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揣摩语言,把握刘与珍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爱国学生复杂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勾画关键词语的方法揣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与珍的爱国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二、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把握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情感。三、教学设想1、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把阅读交给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师生平等自然的交流。四、教学方法 诵读、分析、讨论、迁移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前导入: 今天是2015年的3月16日,距离“三一八”惨案的

2、八十九年祭还有不到两天,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重读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我的心里颇不宁静。89年了,岁月无声无息地过去,但记忆却是越来越清晰。那一天,阳光如此灿烂;那一天,人潮如此汹涌;那一天,青春如此妩媚;那一天,枪声如此清脆。那一天,她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她才22岁啊,如花似玉的年龄,诗与歌的年龄。但是她如许平凡,以致我想找一点更为鲜活的资料也未能如愿。我只知道,她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自幼丧父,家境清贫。我可以想见她的勤劳,她高超的针线与厨艺,她与母亲相依为命,她在一盏如豆的灯下读书到天明。191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女子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校刊的编辑。我在图书馆以及网上找了好久,也没找

3、到她的文章,但我猜想,她的文字必不同于卓文君,不同于薛涛,不同于袁枚的女弟子们。蕴藉中有锋芒,温婉中有热情。这就是她吗?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通过揣摩语言,把握刘与珍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我们的哀思。(幻灯2交代学习目标)首先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课前预习的情况,谁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刘与珍的资料。(幻灯3)三、研习新课:(一)学生介绍刘与珍的有关事迹。1、历史上的刘与珍刘与珍,女,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她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

4、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2、生活中的刘与珍、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期的刘与珍她出生于贫民,自小养成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品德。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女子师范学校。时值五四运动前夕,她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认识到新的女性,肩负着改造旧中国、旧制度的责任,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实践之中。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起而奔走呼号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讲演,抵制日货,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北京求学时期的刘与珍1923年秋,刘与珍从江西来到北京,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预科,后升入女师大英语系。学习期间,她经常到北京大学旁听李大钊讲授的社会学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回校后

5、广为传播。她也是鲁迅先生作品的忠实读者。由于她思想进步,成绩优异,善于团结同学,深受同学们的尊敬与信赖,被大家推选为女师大学生自治会主席。3、林语堂笔下的刘与珍(学生介绍的同时,教师幻灯片打出4)“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笑容地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辛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教师评价:好,非常好,刚才这名同学介绍的非常精彩,我也读到了林先生的这段回忆

6、性文字,那么林先生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还衣服)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还衣服呢?(冰冷的晚上)她又是怎么去还的呢?(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各家分还)她当时的身体状况如何?(十分疲倦)可她又是怎么说的呢?(不累),而且还面带(笑容)。正是这笑容让林先生明白了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的缘由。笑,是刘与珍给林先生留下的深刻印象,正如给鲁迅先生的一样,鲁迅先生在描写刘与珍的时候同样也主要描写了她的笑容,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把文中描写刘与珍笑容的词句勾画出来(幻灯5)。(二)、学生自主学习:问题1:文中一共几次描写到刘与珍的笑容?(同学齐答:四次)(幻灯6)分别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准确告诉同学

7、们在第几部分的第几段第几行,学生回答,教师打出幻灯片7)问题2: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居然四次用几近雷同的笔法写到刘与珍的微笑,他的用意是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把握鲁迅笔下的刘与珍形象。(好,就讨论到这,谁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生1:第一次描写,这是鲁迅先生对刘与珍的第一印象,是相对想象中的刘与珍而言的(想象中的刘与珍是什么样的?)桀骜、锋利的。(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这样想象呢?这段文字中写到了几个事件?)两个事件。一个是开除事件,一个是强拖出校事件。(这两个事件都是反抗谁的?)校长。(一个学生胆敢反抗广有羽翼的反动校长,可以看出她的)勇敢。(面对反

8、动势力时,她是勇敢的;而面对师长时她的微笑,又说明她是)友善的,勇敢、友善这就是鲁迅先生对刘与珍形象的感性初认识。生2:第二次描写:这是赁屋授课时的刘与珍,也是鲁迅先生在多次见面后对刘与珍形象的感性再确认。(有人说,微笑,是人脸上绽放的最美的花,它是一种无声的善意。但凡脸上能常带微笑的人必定是心地善良、积极乐观的人,刘与珍就是这样一朵微笑的花,一个善良的乐观的青年。生3:第三次:况且始终微笑着的与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这是请愿时的刘与珍始终微笑着的与蔼的;也是被说成“暴徒”的刘与珍始终微笑着的与蔼的。你见过始终微笑着的与蔼的“暴徒”吗?(没有),鲁迅先生越是强调刘与珍的微笑

9、,就越能说明爱国青年临危不惧的勇敢,越能反衬出反动政府的无耻。生4:第四次:始终微笑的与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遇害时的刘与珍始终微笑的与蔼的。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面对如此微笑着的爱国青年,反动政府竟然下得了手。鲁迅先生越是强调刘与珍的微笑,就越能说明爱国青年临难的从容,越能反衬出反动政府的残忍。然而这样的青年又怎么会无端端地到府门前去闹事呢?如果说前两次微笑的描写是鲁迅先生对刘与珍感性的初认识与感性的再确认,那么这时的鲁迅已经由对刘与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与追问。怎样的刘与珍喋血了?微笑着的,与蔼的;怎样的刘与珍死掉了微笑着的,

10、与蔼的,然而“微笑、温与、与蔼”的刘和珍君何以是暴徒?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表面上看好像是几近雷同的笔法却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个反复细节如同电影特写镜头在读者的脑海里缓慢地滚动放映,感情密度大,冲击力强,将作者激荡胸中的巨大哀痛递进式迸发出来,极具艺术的感染力,是非常经典的一处神态描写。问题3:文中除了微笑还有几处神态描写,请大家把文中描写刘与珍神态的词语勾画出来。(神态就是什么什么的样子,在文言文中哪个词表示这个意思呢?“然”。非常好,鲁迅先生在文中多次用到这个词来描写刘与珍,下面同学们就到文中去勾画出描写刘与珍的带“然”字的词语。毅然、黯然、欣然同学们找的都非常的准,

11、通过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刘与珍呢?(三)、学生成果展示,学生代表发言,概括刘与珍的形象特点。1、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的就有她。生1:毅然:果决,志向坚定而不动摇的样子。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原全年进取、坚定 2、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生2:黯然:昏暗的样子,比喻心神沮丧。在教职工准备引退时的刘与珍有责任感,有远见3、刘与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生3:欣然:高兴的样子。在国家主权受到侵犯的时候,她不顾自己身体的病痛欣然前往参加游行与请愿爱国精神。那一天,她们放下那本没有看完的书,小心地折个角,想:回来再接着看;那一天,她们写好的最后一封家书还没有寄出,母亲还

12、在遥远的家乡等她们归来;那一天,三月的早春,北京的天空,冰刚化,草刚绿。风沙很大,扑打在她们娇嫩的皮肤上;那一天,她们抬着头,蹦蹦跳跳的,三三两两地上路了。谁会想到呢,枪声在风声中响起来,她们看着士兵们举起枪,她们举着小旗的手捂住突然喷血的伤口。她们还来不及奔跑,白色的围巾飘落。她们呼叫着同样的名字,却没有回答。刘与珍确是死掉了,从最初的不能接受到不得不接受到痛定之后的理性思考,鲁迅先生经历了复杂的情感变化。(四)、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现鲁迅情感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对爱国学生的情感。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赞扬)2、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

13、之中,刘与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愧疚之情)问题:作者先说“刘与珍是我的学生”,接着又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师:对。但如何解释呢?请大家注意鲁迅说话的不同角度。生1:说“刘与珍是我的学生”,是从形式上的师生关系角度说的。当时鲁迅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刘与珍是该校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确是师生关系。生2:说“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从刘与珍牺牲的意义角度说的。刘与珍为爱国而献身,而自己却“苟活到现在”,就此而言,她不是

14、“我”的学生,而是我应当尊敬的先生。应当看到,在文章中,作者没有把自己摆在为师的位置上,他严剖自己,而对逝者表示出了极大的尊重。师:鲁迅的愧疚感,鲁迅说自己要“肩住了黑暗地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地地方去”,而此时学生却走在了他的前面,他的愧疚感与他的痛苦可想而知。3、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痛惜之情不支持徒手的请愿。)师:鲁迅先生同意爱国学生请愿的行为吗?(不同意)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是白白地牺牲,鲁迅先生痛惜好青年的毁灭。“路,还没有开始

15、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与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刘与珍确实是死掉了,但是她的精神不会死,她的精神就是鲁迅的精神,就是五四的精神,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勇敢追求的精神,我们将在她的精神鼓舞与激励下在新世纪的祖国建设中更加奋然前行。四、结束语:89年过去了,保存下来的只有文字与图片,那么,就让我们看着她的照片,读着先生的文字,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献上我们的哀思与敬意。(音乐)师生齐读:见幻灯五、当堂小结及布置作业:同学们,学习到这里,想必那个善良、乐观的刘与珍;那个可爱、勇敢的刘与珍;那个爱国为国而死的刘与珍,那个如花一样始终微笑的刘与珍;那个如树一样临风坚毅的刘与珍的形象已经鲜活在你的眼前,你的脑海,你的心里,那么就请你利用课下的时间饱含深情地为她写上一副挽联,以此纪念刘和珍君。好,今天的课就学习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记念 人物形象:刘 善良、乐观 一朵微笑的花与 勇敢、爱国 一棵坚毅的树珍君 鲁 作者情感:迅 赞扬、悲哀、尊敬、愧疚、痛惜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