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Ⅰ卷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2020—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与变式训练.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600442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Ⅰ卷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2020—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与变式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高考Ⅰ卷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2020—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与变式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Ⅰ卷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2020—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与变式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Ⅰ卷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2020—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与变式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与变式训练(新高考I卷)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命题趋势1、建议备考时要多渗透新高考题型,兼顾地方高考题题型,让学生多见新题型。2、从试题难度方面:诗歌总体呈现分值降低,难度降低的趋势。备考时不宜投 入过多的精力。3、在训练题选用方面:建议以唐宋诗词为主,适当兼顾其它朝代。4、在题型方面:除了主流的选择题、简答题之外,要关注地方卷的填空题。5、在考点覆盖方面:诗歌理解(翻译)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始终,构建四大考点 (感情、语言、手法、形象)知识体系。6、答题技巧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选择题的辅助理解功能。更加关注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诗词,题赠诗、酬和诗

2、依然 是备考的热点,同时也应该关注和课内诗词进行比拟的命题形式。真题回顾(2022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拟困难。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那么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所以,诗人恰 恰认为要追攀屈原、宋玉的精神品格和才情,否那么才会“文风浮华

3、,步齐、梁的后尘”。故答案为:Co 2.首联意为: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据此得到启示:要用开展的眼光评价作家作品,如看庾信的文章,要看到他老年时的风格更加苍劲浑 成。颔联意为: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 可畏了。据此得到启示:不要自以为是,随便去嗤笑、点评别人的作品,不能效仿其一中的“今人 颈联意为: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 调。据此得到启示:兼收并蓄,爱古而不薄今,崇尚古调,也要兼取新声。尾联意为:如果你们要 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

4、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那么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 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据此得到启示:相较于作品的形式,内容充实更重要。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野人送朱樱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注释】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 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 历的时空变

5、化。B. “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 了一丝哀愁。C. “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 让人惊叹。D.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一“今日”,第三联一 “当年”,第四联“今日”。2 .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答案】1. B2.“金盘玉箸无消息”承预联对当年皇帝赐樱桃的回忆,表达此时远离朝廷的伤感与思念,表现诗人 对皇朝的忠心。“尝新”呼应首联今日村民赠樱桃一事,表达诗人尝樱的喜悦和对村民的感激之情。 “任转蓬”表达此刻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之

6、情,暗含忧时伤乱之感。【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 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 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 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 象所表达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 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表达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1 .此题考

7、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B.”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错误,此处表 现的诗人情感不是哀愁,而是对如此娇嫩的樱桃的珍爱。故答案为:Bo.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意为:金盘玉箸早已 相隔遥远,今日尝新之时,我已漂泊天涯如同转蓬。“金盘玉箸无消息”是运用借代的手法,借用“金盘玉箸”指朝廷,期盼着朝廷能有消息到来,表现了对朝 廷任用自己的期盼和对朝廷的忠心。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诗人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尝新”勾起了 回忆,“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

8、。 这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次日”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 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转蓬”是诗人以蓬草自比,辗转漂泊如蓬草般居无定所,“任”字说明了 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补落花诗(其一)王夫之记得开时事已非,迷香逞艳炫春肥。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姊归。桃李畦争分咫尺,松杉云冷避芳菲。留春不稳销尘土,今日空沾客子衣。【注释】明亡后,福王朱由赛在南京即位,称南明政权。他沉迷声色,阉党余孽把持朝政。一年 后清军破城,政权灭亡。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以回忆入题,描写花开时节

9、,春肥香艳,比喻南明政权的蓬勃生机,寄予了作者对美好未 来的期盼。B.颔联写繁花一味招引蝴蝶,却对子规的啼叫充耳不闻,在含而不露中,表达对福王政权言路堵 塞的悲哀。C.颈联写桃李为些微权利争斗不休,松树杉树对它们避而远之,在对当局者的心灰意冷中流露出 故国之忧。D.尾联照应第一句,花生长不稳,留不住春天,不久就凋零化为尘土,从遥远的过去自然回到眼 前的现实。2 .古人说:“咏物故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结合文本,谈谈这首诗的神胜之处。 【答案】1. A.首联中“迷”“逞”“炫”三字,写出“花”卖弄风姿、一味争春的神态。极不正常的花开情形,蕴含着 丰富意味,让人自然联想到南明小王

10、朝必不长久的宿命。颔联中“尽情扑翅写出了在春花招引下, 蝴蝶恣意纷飞的神态;“塞耳当头运用拟人手法,描摹出春花对杜鹃的啼叫塞耳不听、无动于衷的神 态,让人自然联想到南明王朝因亲小人、远贤臣而言路堵塞的现实。颈联上句用“争”“咫尺”活化了 春花为各自的界限争斗不休的卑劣神态,暗示南明政权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的丑态。尾联用“销尘土” 写出了春花难以站稳枝头,很快凋落的结局,暗示了南明政权的覆灭。【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 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 句,看所给选项的内

11、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 正确。(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比喻南明政权的蓬勃生机,寄予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说法错误,结合注释可知应是揭示南明 政权在建立之初就是病态的,不是寄予自己对未来的期盼。故答案为:A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首句“记得”二字,是表示对往事的追忆,从时间上把读者从眼前带到了遥远的过去,暗含着一种追溯 往事时的如烟如梦、迷离怅惘之情。接

12、着就写“开时”,这里外表是指花开,而实际是指南明福王政权 的建立,但刚刚建立之时就极不正常,露出了明显的败兆,故曰事已非”,这也就暗示它的必然很快 零落。第一句看来是遥遥着笔,而实际上却在非常委婉地切题,显出作者构思时,深刻的用心。第二 句紧接第一句的“开时事已非”,写出花开情形:“迷香逞艳炫春肥。”其中“迷”、“逞”、“炫”三字,说 明这“花”是为了争春,为了故意卖弄而开,而“香”、“艳”、“肥”三字,更婉曲地表示出,像这样脆弱的 花,是经不起风雨的。首联这两句,比喻福王政权建立时朝局已非,君臣昏庸,沉迷声色,以为小朝 廷可以偷安。全诗一开始,就极富包容性,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从中领悟到丰

13、富的内涵。在遣词 用字上,十分准确、生动,富于弦外之音,耐人咀嚼。然后,作者接着进一步写花开后亦即福王政权 建立后的情形。第二联说,春花在尽情地招引蝴蝶,而对“姊归”的鸣叫,却充耳不闻。其中“蝴蝶”,是比喻那些风 流轻薄之徒。“姊归即子规,又叫杜鹃,这里用来比喻忠贞正直、敢于谏净之士。这杜鹃就在“花”的头 上不停地啼叫,而“花”却塞耳不听,无动于衷。诗句中表现出作者对福王君臣的极大愤慨,以及对言 路堵塞的悲哀,在含而不露中,蕴藏着极为强烈的感情。第三联的意思是,在春天,自恃邀宠的桃李为各自的界限争斗不休,那看来不合时宜的松杉之树, 只好避开它们,到偏僻冷落的地方去生长了。两句比喻小朝廷诸臣钩心

14、斗角、争权夺利,正直之士只 好高举远引、洁身而退了。前一句中“咫尺”,说明争斗的短兵相接,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充满着极 其厌恶之情;后一句中冷字,既说明了松杉所处的地位,也表示出正直之士看到朝局日非、君臣沉 迷不醒的情形,内心的焦虑不安和对于前途的心灰意冷。诗的最后一联,远接第一句,水到渠成,于是写了花的凋零:它在枝头生长不稳,留不住春天, 不久就飘落到地上化为尘土,比喻福王政权很快就倾覆了。如今想到这些事情来,使我这个到处飘流 的“客子”,忍不住泪下沾衣,悲哀不已。今日与“记得”相呼应,经过中间的路转峰回,曲折变化,读 者从遥远的过去自然地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如今,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作者自己

15、也难有栖身之地, 其中充满着多么悲哀的孤臣血泪!诗歌以其深沉悲哀的感情,激荡回旋,形成了动人心魄的力量,感 染着无尽的读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忆平泉杂咏忆春耕李德裕郊外杏花诉,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暖春时节,郊外的杏花璀璨绽放,林间的布谷鸟欢快鸣叫,一派欣欣向荣。8. 一场春雨滋润了原野上的农田,一夕过后溪水上涨,水面快要与河岸相平。C.诗人自称“野老”,他披着蓑衣,冒着细雨,也深入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D.结尾用典,照应题目,表达了作者虽身在朝廷却心系山居,羡慕归

16、隐之情。2 .巴蜀中学“橙子辅导”兴趣小组针对唐代高官多有别业的事实,引用刘禹锡诗:“人皆置庄身不到, 富贵难于逍遥兼。”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刘禹锡所持观点的理解。【答案】1. C.刘禹锡认为,许多官僚有园空置、有庄难归,大富大贵始终无法和逍遥自在兼得。本诗作者 也面临仕途和田园生活矛盾,诗人在经历一番痛苦的抉择之后,最终倾倒于后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 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17、,再对照选项一 一确认,得出答案。(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观点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 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 歌的内容解说。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诗人自称,野老,”说法错误。诗中的“野老”是指一 位老农民,并非作者。同时“冒着细雨”也不正确,诗中明确说是“春雨后 故答案为:Co.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观点的能力。刘禹锡的诗句“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于逍遥兼 意思为:官员们几乎都置有庄园,但因为政务繁忙而没有时间到庄园居住,富贵无法和逍遥自在兼得。 这里

18、含有作者对官员们的挖苦之情。回顾本诗,诗的尾联“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的意思是:自己也想和桀溺、长沮一样,隐居田间, 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李德裕作为当时的宰相,平时应该是政务非常繁忙的,而其对田园生活非常 喜爱,所以也面临仕途和田园生活之间选择上的矛盾。诗的最后一联用“桀溺、长沮的典故,说明作 者在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终于选择田园生活作为自己最后的生活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春宫怨唐杜荀鹤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假设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注释】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却未授官,乃返乡闲居。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

19、,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中“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 人,又不免迟疑起来。B.颔联上下句文意相续,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C.颈联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宫女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 的景象。D.尾联写眼前的景象使宫女想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表现了宫女内心的 欣喜之情。2.从诗的意境来看,这首诗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请联系作者生平和 诗歌内容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 D2.人臣得重用不依仗才学,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

20、杂与仕途的艰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回忆以前采莲的 情景又别无二致。诗歌不仅描写了宫女的怨情,还隐喻了当时的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害。【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正确”或“错误”,其次结合课下注释 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比照每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看题目,明确诗歌的内容,能够分析出 感情最好,其次逐句分析每句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一首诗歌中可能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感情,分析感情 时还要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1 .“表现了宫女内心的欣喜之情”错误,诗人写宫女想起以前

21、采莲的场景,是将以往日的欢乐衬托今日 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故答案为:D.“承恩不在貌,教妾假设为容”,意思为“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 什么用呢? 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外表上是在写宫女“承恩不在貌”,其实也在写人臣 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如果凭仗才学,诗人也早就得到重用了。“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眼 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 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作者外表 在写宫女回忆以前采莲的情景,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

22、的生活,结合作者“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却 未授官,乃返乡闲居的经历可知实际上也在借此表现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艰险。所以它不仅是宫 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江上李商隐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注释】梁苑,一名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刺字,刺于名帖上的 字(官职、姓字)。后汉书祢衡传:“祢衡避难荆州,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起句以“万里”二字落笔,境界阔大;

23、“风”渲染出凄冷气氛,奠定情感基调。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云彩浮动,飘向梁园;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C.第六句中的“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与兼葭中“道阻且长”意思相同。D.全诗前半局部写景,后半局部抒情,感叹遭遇,悲凉之中又包含着些许愤慨。1 .请简要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1. B2.诗人借云寄意,望月怀乡,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抒发仕 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尾联写前程似“烟水”般渺茫,诗人无奈滞留他乡,抒发前途迷茫之感。【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正确或错误”, 其次结合课下注释充分理

24、解诗歌的内容与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比照每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看题目,明确诗歌的内容,能够分析出 感情最好,其次逐句分析每句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一首诗歌中可能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感情,分析感情 时还要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1 .“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云彩浮动,飘向梁园”错误,“云通梁苑路”并不是写诗人眼前所见,“梁 苑路”指的是故乡远在天边,是诗人的想象。故答案为:B.结合诗句“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可知,诗人写云飘香故乡的方向,月亮照着楚地。借云寄意, 望月怀乡,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结合诗句“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可

25、知,运用典故, 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通过“阻”字,抒发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结合诗句“前程更烟水, 吾道岂淹留”可知,通过写前程似“烟水”般渺茫,诗人无奈滞留他乡,抒发前途迷茫之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寒食上冢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去上坟的途中,路窄桥险,既写出逝者葬地偏远,也烘托出诗人祭奠的伤感。B.颔联由远及近,写枫树外远山朦胧,麦田边破屋孤立,寂静之景寄寓诗人沉郁之情。C.颈联化用“春风吹又生”,但宿草依旧,路却是新开,暗示

26、又添新坟,读之倍觉凄凉。D.尾联中的“自”与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句中的“自”诗意有同工之妙。2 .诗人为何说“时节只愁子”呢?请简要作答。【答案】1. A2.这清明时节只使我愁情满怀。时节使春草转青,梨花绽放,万物都勃勃生机,只有我愁情满 怀。诗人以花草之无情反衬自己内心思念逝者的感伤。【解析】(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正确”或“错误”,其次结合课下注释 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比照每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此题考查学生对某句诗句手法的赏析。分析其中一联时也离不开其他诗句,首先浏览全诗,明 确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27、,其次,精读需要分析的诗句,了解大意,明确手法, 结合手法分析作者的感情。1 .“路窄桥险”错误,“桥危可免扶”中“危”是指高度。故答案为:A.结合诗句“梨花自寒食”可知,下一句中的“时节”指的是清明节,作者在清明节愁绪满怀,用梨花, 新草的无情反衬自己内心思念逝者的感伤。结合诗句“宿草春风又”“梨花自寒食”可知,作者在诗中用新 草长出,梨花开放等生机勃勃的事物来突出只有他在这样的时节愁绪满怀。古代诗歌阅读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28、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韦诗首句实写寒食禁火的萧索景象,与尾句杜陵青草实虚相生,互为呼应,照应主题。B.韦诗第二句意蕴丰富,诗人面对春江,又听莺鸣,却着一“独”字,更显寂寥与惆怅。C.韦诗由花及人,与“泪眼问花花不语”异曲同工;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韦诗以景结情,藏深情于行间,情深意远;孟诗末句运用典故,寄托深情,耐人寻味。2.两首诗均是诗人遇寒食节即兴之作,但所表达的情感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 C2.韦诗写诗人单独坐听江上的莺鸣,品酒赏花时想念诸弟,表达诗人孤独寂寞,思乡怀人之情; 孟诗写寒食“无烟火”是为贫居所迫,不仅仅是纪念介子推,写出了寒士的辛酸

29、,表达作者深切的不 平之情。【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正确或错误”, 其次结合课下注释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感情,最后结合自己的理解比照每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2)此题考查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看题目,明确诗歌的内容,能够分析出 感情最好,其次逐句分析每句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一首诗歌中可能包含了多种不同的感情,分析感情 时还要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1 .“孟诗借繁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错误,孟诗在开头写繁花开满枝头,是为了与后文自己独过寒 食节的悲凉形成比照。故答案为:C.结合诗句“江上流莺独坐听”可知,作者单独坐听江上黄

30、莺的鸣叫,用“独”字,更表达了诗人在外 漂泊的孤独寂寞。结合诗句“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可知,作者在寒食节端着酒杯赏花时 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由此表达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结 合诗句“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可知,作者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 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写出了寒士的辛酸,表达作者深切的不平 之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秋兴何景明高楼一上思堪哀,水尽山空雁独回。万里关河迷北望,无边风雨入秋来。故人尺素年年隔,薄暮清砧处处催。徒有寒樽对花发,病怀愁绝共谁开。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31、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句写诗人登上高楼思绪感伤,难以忍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B.诗歌第二句以“雁独回”,融情于景,流露出了诗人不能归乡的孤独感。C.诗歌颈联直抒胸臆,以“年年”表达离乡之久,“催”字流露出归乡之切。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答案分析A分析A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拟困难”分析错误,诗中“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人情”应是 寻春的执着之情,交代了 “南山觅”的原因,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

32、是春光优美之处。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分析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 执着追求。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产的重要表 现。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间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 安其所,安守本业,自食其力。分析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嫡 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

33、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 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 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 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那么主一年 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孟,春时节尽是春色,可还是要寻春,觅春,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执着追求。“行商坐贾”泛指商人,四处行走的是“商”,坐店经营的是“贾”,耕织的是“农”,活动特征明 显。D.全诗情感沉郁,诗人滞留异乡,悲愁哀伤,且无可奈何,极尽羁旅之愁。2 .诗歌颔联意境特别且意蕴丰富,请结

34、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 C2.这两句描写关河北望,深秋疾风骤雨猛烈吹打的景象。“关河,与“万里,指的是边塞苦寒之地,表现出对身处此地的无奈。“风雨”“秋”那么暗含诗人心中的惆怅,为下文写思念家乡做铺垫。【解析】(1)此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此题考查鉴赏古诗词意境内涵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

35、及情感等角度进 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赏析句子之前, 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所写的景、物、人和事,分析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所抒发 的思想情感。1 . C项“诗歌颈联直抒胸臆赏析错误。颈联“故人尺素年年隔,薄暮清砧处处催”写的是老朋友的 书信年年被隔断,黄昏的捣衣声催促自己又到了回家乡的时候,这里面作者借“尺素”“清砧”来表现作者 离家在外,归乡心切的情感,属于侧面描写,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2 .此题要求分析颔联的意境,需结合颔联的叙写具体事物展开分析:字面上,颔联“万里关河迷北望,无边风雨入秋来”写到作者登上高楼,向北眺

36、望,看到万里江山 处在一片迷蒙当中,无边的风雨随秋天的到来而来。意象选取上,作者通过“关河”“风雨”这两个意象,并且作者用“万里”来修饰“关河”,用“无边”来修饰 “风雨”,从而营造了萧瑟苍茫的意境。情感上,作者登上高楼,看到万里江山处在一片凄寒的秋雨之中,一片迷茫,所以本处的“风雨”首 先指的是自然界的风雨,“迷”指的是风雨的迷茫,所以表达作者处在无边秋雨中的孤独迷茫。其次,“风 雨”还可以指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迷指的是国家前途命运的迷蒙,所以表达的是作者对国家命运 的担忧和迷茫。(2021年)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

37、诗岁晏禹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 佛教讲经的集会。15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拟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假设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15. B16.第二句

38、“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 ” 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 厌弃官场的情绪。尾联中“莫谩”“青云依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 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39、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 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 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句子含义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 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 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 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15 . B项,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流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

40、朋友间“天涯 假设比令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故答案为:Bo.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 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表达劝 告之意的是“惠远东林住得无? ”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 者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2020年)古代诗歌阅读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觇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帆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41、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 阳高士。(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拟典型地表达了杜甫诗的风格。(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蜕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 B(2)峨眉山位于蜀地,晚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 不舍之情见于言外。【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

42、目【解析】【分析】(D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 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 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应选B。“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觇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 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 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 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帆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

43、远的孤 独寂寞之情故答案为:B;峨眉山位于蜀地,帆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 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 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

44、了什么抒情技巧的, 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技巧指导突破“读不懂”的障碍1、揣摩诗歌的题目古诗的题目包含诸多信息,为我们翻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2、寻找表达诗人情感的关键词,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表达诗人 情感的词语,就等于读懂了诗。3、挖掘题目提供的信息突破不会表达的障碍1、搜索鉴赏的对应术语鉴赏术语内容庞杂,如果平时注意搜索,注意整理归纳,临场就能翻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 语的通道。2、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题干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艺术手法,答题内容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 明。3、活用一些答题格式这些答题格式适用于主观性较强的题,如先观点后理

45、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 点作答式等。4、利用“三句到位法”“三句到位法”的基本答题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 类活用等),第三句说出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突破“答题不规范”的障碍分析意境(描图景+点气氛+析情感)分析技巧(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分析语言(明特色+列例证+析感情)炼字赏析(释含义+描景象+点感情)词句统领(思结构+虑主旨)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生动形象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运用多种辞格,新 鲜活泼;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朴素自然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

46、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 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含蓄蕴藉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话中话,深沉厚重,深蕴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 物本质,富于挖苦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庄重典雅语言平实沉稳,严肃郑重,采用典范书面语,拒绝俚词俗语;常用古语词、成语;多用专 有名词、术语;多长句、复句。庄重严肃,堂皇正大,深沉厚实,义正辞严清晰明快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语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47、,斩钉截铁,单刀直入,一语中的, 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赏。绚丽华美语言酣畅淋漓,辞藻华丽,注重修饰,表意细腻,体物入微,穷形尽相,多用辞格,讲究 技巧,富于联想、想象,纵笔泼墨,气势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音律和谐语言具有音乐美,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多用叠词象声 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整散结合整句(对偶、比照、排比、反复、顶真等)与散句错杂,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 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文采富赡,文气十足,情浓意满,酣畅淋漓, 引出整句,分析其语言美感,略说整散结合之妙其他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 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那么,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变式训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念奴娇登多景楼南宋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