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600052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默写1 .按要求填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零,咏而归。(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 洵六国论)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极写阿房宫的 占地广且巍峨高大。二、名著阅读.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回目中将探春称为“敏探春”。结合小说第五十 五回或第五十六回的内容,简要阐释敏的内涵。(分析其中一回内容 即可)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三、文言文阅读圈层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互联网世界中的海量内容,人们需要高 效地筛选

2、出有效信息,因此形成对特定信息源的偏好和依赖。另外,当 前文艺类型和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细分,无论个人爱好多 么小众,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然而这一过程也容易造成“信息茧房”,圈层内部与外界相隔膜,人的注意力和兴 趣被限定在特定领域,缺乏对社会文化的整体关注和认识。有鉴于此,我们需要清楚认知群众文化圈层化的成因,认识到是技术 的迭代和青年文化寻求个性标识的诉求彼此呼应,形成了今天的圈层化。 另一方面,要从群众文化圈层化现象中,获取推动社会文化生产的有益 启示。对身处文化圈层中的个体来说,那么可将圈层文化中的局部要素为 时代和社会共享,积极促进圈层文化与社会文化整体的互动互

3、通,实现 圈层文化的“破壁” “出圈”。【材料二】圈层文化之间存在壁垒,但这并不代表圈层之间不能发生传播交流。 无论从维护社会稳定开展角度,还是从培养时代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 实力等方面考虑,打破圈层间的阻隔,建立共同体意识都十分重要。想要打破圈层文化间的壁垒,必须o 2020年2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布了团属虚拟偶像“江山娇”与“红旗舰”,号召大家给 这两位团属爱豆打 call,试图以动漫形象拉进与年轻群体的距离,以更好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价值观。但这一初衷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甚 至还引发了差评。从跨圈层传播的角度来看,其原因便在于没有精准把 握和正确解读“二次元文化” “粉丝文化”的内核。

4、政务媒体以虚拟偶 像“营业”,使公众联想到某些情绪化、非理智的饭圈行为,导致了误 读。不同圈层之间的文化虽然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意味着完全 没有相通之处。只要把握它们的相通点,灵活转换传播形式,某个圈层 的文化样式流通到另一个圈层,是可以被消化、重塑,以全新的、便于 被接受的形象展现的,同样能够到达传播效果。16 .将以下编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一第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 是()同好之人可以在圈层内一起探讨,共同深耕年轻人对独特性的追求加固了圈层特定的文化圈层一经形成各种应用通过精准推送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创造和沟通的模式便随之诞生A.B.C.D.根据上下文,在材料二第段画线处填入恰当

5、的语句。17 .以下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段观点的是()A.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主流文化内 容,都是在B站、豆瓣等二次元文化的聚集地率先走红。B.网络综艺声入人心以小众文化为切入点,将曲高和寡的歌剧、音 乐剧进行流行化展示,让更多的受众领略高雅艺术之美。C.光明日报、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联合B站发布视频后浪, 视频播放量迅速过千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过亿,传播效果显著。D.大江大河我和我的祖国等影视作品将视角从伟人、英雄转 移到到普通人,以平凡的人、事反映时代,引发集体共情。19 .结合材料一,解释“圈层化”的含义。20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6、()A.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时空限制,人们不再局限于“血缘”“地缘”圈层内的 信息互动,可以自由探索和选择自己的关注方向和投入空间。B.圈层化使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也使个人的社交 关系和信息交互更广泛、更复杂,强化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连接。C.主流媒体要从用户思维出发,把握圈层中群体的情感需求与自我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和传播,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D.进行跨圈层文化传播假设能打破圈层壁垒,找到不同圈层文化的交集, 并运用有针对性的传播形式,激起共鸣,也能有很好的传播效果。五、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祝福节选,完成各题。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7、那是下午,我 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 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 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 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 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 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清楚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你回来了? ”她先这样问。“是的。”“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一 一”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

8、然发光了。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惊讶的站着。“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 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 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 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 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 ”“啊!地狱? 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

9、?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o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 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害怕起来了,便想全翻 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 魂灵,我也说不清。”.小说采用倒叙方式,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放在开头,作用是 o21 .赏析节选局部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22 .参考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局部,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有何意义。“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 一人称表达。祥林嫂或者孔乙己或者闰士,在他们的故事中他们是活动 者,却未必是自觉者;

10、而“我”把他们的一生只取一局部作为记忆或者 是表达的内容,就决定了 “我”选择的重点是经过自觉考虑的,他们作 为“我”的思考材料,所能呈现的意义就是被“我”观察,被众人阅读。六、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苏轼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23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 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B.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11、C. “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 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D.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至人 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25 .请从景情关系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命题作文.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我,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 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 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 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

12、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 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参考答案:1 .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 日【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莫、既、覆。2 .探春的“敏”在于思维敏捷锐利,在敏捷的思维下,言谈举止敏捷利落, 口才了得,见解非凡。在第五十六回中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贾府多年积 累的弊端,也只有探春这样聪敏锐利的女孩子才可以指出来并能实施改 正。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一巴掌怒扇刁奴,更尖锐地指出:“大族人家,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的敏锐就是那么清楚 地看透事情本质

13、,一剑封喉。3 . (DD(2)C(3)A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把;介词,因为。句意: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 对付秦国的计策;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B.介词,同、和;介词,比。句意: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他们的 势力比秦国弱。C.助词,的;助词,取独。句意:这是用兵抗秦的结果;从师(学习) 的风气不流传已经很久了。D.都是连词,表转折,去几句意: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却 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应选D。(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却”使动,使退却。句意: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 接

14、连打退秦国的进攻。A.名词作动词,礼遇。句意: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B.意动,以为师。句意: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应该)跟从 (他)把他当作老师。C.使动,使减少。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D.名词作状语,当面。句意: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 晋贝O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好事者”是“少年”后置定语。A.定语后置,“二十”数量词作定语,后置。句意:兼并了二十个国家。B.省略句,“不饰(于)朝廷”。句意: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 饰。3.按要求选择。Q)以下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5、相同的一组是()洎牧以谗诛其势弱于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洎牧以谗诛其势弱于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A.至丹以荆卿为计B.赵尝五战于秦C.斯用兵之效也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2)以下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与“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并国二十B.夜光之璧不饰朝廷C.覆之以掌,虚假设无物D.某那么以谓受命于人主以下说法,不符合苏洵的六国论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C.

16、状语后置,“以掌”是后置状语。句意: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 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D.状语后置,“于人主”是后置状语。句意:我却认为从皇上接受旨令。应选Ao4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错,文末是借古讽今,“天下之大”指北宋的 势力大。应选D。5 .主持,掌管6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7 .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8 . B9 . B总结历史经验,通过历史上君王们前后做法的比照,从创业、守成的 角度借古讽今,讽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善终”。【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

17、力。人君当神器之重:国君掌握着帝位的重权。当,主持,掌管。所言信矣:所言确实不错呀!信,确实。4.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得分点:“善始”,开头做得好;“克”,能够;“盖”,表推测语气,大概;“岂乎”,难道吗?5.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 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出言而莫己逆”是宾语前置句,应是“出言而莫逆己”,应在“逆”后断句;“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句式相同,所以“公道溺于私情”前后 均断句。6.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之,助

18、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之,代词,代前代君 王成功治理之路。7. 句意: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长得茂盛。以,连词,表目的。句意: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以,连词,表目的。C.句意:微臣虽然愚笨。虽,连词,虽然。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虽,连词,即使。D.句意: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而,连词,表递进。句意: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而,连词,表并列。应选Bo8.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必固其根本: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固”,使动用法,使牢固。A.句意: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远,形容词作

19、动词, 流得远。B.句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 切戒慎的。覆,使动用法,使翻,颠覆。C.句意: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重,意动用法,以 为重,重视。D.句意:委屈自己,尽量采用并发挥他们(别人所举荐的人)的特长, 还恐怕没有完全做到这样。从,依顺,无活用。参考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 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 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 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 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

20、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 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 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 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 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 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 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 能缺乏,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 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

21、越之 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 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 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外表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 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用腐烂的 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位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 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 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气那么会摒弃奢侈、 靡费而倡导节俭

22、、简约,谈及物产那么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 之物。然而受命登极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 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岂不是以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 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所掩,礼仪、气节被个 人嗜好所损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 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1)何不;(2)至h往。10. C(1)第一句针对第一段孔子所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提出的质 疑;第二、三句对于伯夷叔齐是良善之人却被饿死首阳山提出质疑。(

23、2) 用反问表达加强语气,且连用三个反问强化质疑,从而揭露了天道与人 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 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论的观点。【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盍:何不。句意: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2)适:至I)、往。句意:我辈今日归向何方?10.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是说伯夷、叔齐不记仇;是说伯夷、叔齐以西伯昌为贤,准备投往;是说伯夷、叔齐进谏。这些都不能表达他们的“淡泊名利,坚持操守”。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意思是,从这些记载

24、来看,伯夷、叔齐是怨呢, 还是不怨呢?此句是针对第一段孔子所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而提 出的质疑;“假设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意思是,像伯夷、叔齐,总可以 算得上是善良的人了吧?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意思是天对于 好人的报偿,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两句对于伯夷叔齐是良善之人却被 饿死首阳山提出质疑。这三个句子用反问表达加强语气,且连用三个反问强化质疑,从而揭露 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 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 神论的观点。参考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是老记着人家以前的过错,因此怨恨他们的

25、 人就少。” “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我对伯夷 兄弟的用意深感悲哀,但看到那些逸诗又感到惊讶。他们的传记说道: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到了父亲去 世以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啊! ”于是便 逃走了。叔齐也不肯即位而逃走。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王。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关心老人,抚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 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达那里,西伯已去世了。武王用车载着西伯的 神主,追谥为文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 谏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 身为臣子,却要去杀

26、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做仁德吗? ”周王左右的人 准备杀掉他们,太公说:“他们是义人啊! ”扶着他们离开了。武王摧 毁了殷商的暴虐统治,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 可耻的事,为了表示对殷商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那西山啊,采些那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道 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 我辈今日归向何方?啊,别啦,永别啦!命运衰薄令人哀伤! ”终于饿 死在首阳山中。从这些记载来看,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有人说:“天道并不对谁特别偏爱,但通常是帮助

27、善良人的。”像伯夷、 叔齐,总可以算得上是善良的人了吧?他们行善积仁,修养品行,这样 的好人竟然给饿死了!上天对于好人的报偿,到底是怎样的呢?11. D第一段开宗明义,指出鉴别人才与百业兴旺息息相关,总领下文关 于辨识人才、使用人才的议论。12. C【解析】1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没有超过耳聪目明的(或首先在于耳聪目明)。“乎”,介词,相当于“于”,比。句意: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乎”,句末语气词,吗。B.句意:因此帝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以“,介词,凭借。句意:每个人都恭敬地站着听。“以”,连词,相当

28、于“而”,表修饰。C.句意: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而”,连词,表结果。句意: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而”,连词,表转折。D.句意:能了解人是否老实、是否有智慧,就能使各种人才各有适当 位置。“那么”,就,表承接。句意:每次听到音乐响起,就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那么”,就,表 承接。参考译文:圣贤之美德,首先在于耳聪目明;耳聪目明之最可贵者,首先在于对人 的了解。能了解人是否老实、是否有智慧,那么能使各种人才各有适当位 置,从而各种业绩即可振兴。因此圣人设立卦爻、卦象,便编订下区分君子与小人之言辞;阐发诗 经之情志,便分别出风俗雅正之事业;制订表达秩序与和谐的礼、乐制度,便

29、考订出六经中可资应用而恒常不变之道理;身为君王,A.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批评燕用刺客计,赵错杀良将。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 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C. “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 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 以战而胜之,防止相继灭亡的命运。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

30、不厚而思国之 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 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 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缺乏, 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竭诚那么吴越 为一体,傲物那么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 便须选用杰出而清逸之辅佐人材。此皆为用来使各位贤德之材得以畅达 而且完成上天之功业。上天之功业完成之后,便能同受应得之名与恰当 之荣誉。因此帝

31、尧凭借能够明晓俊杰之德而著称,帝舜凭借升用十六贤 材而建功,商汤凭借选拔有莘氏的贤人伊尹而闻名,周文王凭借任用垂 钓渭水之姜尚受到人们尊重。由此论之,圣人振兴道德,谁不是在寻求贤人方面用其耳耳心思?谁不 是从任用贤人获得安宁闲逸!因此,孔圣仲尼无应试机会而无门路可以 攀援升用,尚且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排定门人弟子,广泛议论 各种人材而区别为三等。又赞叹中庸,以突出圣人之德行,崇尚据于德 行以勉励达道之论。训示六种受蒙蔽之害,以防范偏至之材的过失;思 考率性而为的狂者与有所不为的狷者,以通晓不及与过分之材。疾恨憨 厚却不老实,以晓明似是而非之难以确保。又说:察明人所安心之地, 观察人做事之

32、途径,以了解其平时立身处世之品行。对观察人物,如此详备。因此,斗胆依照圣人教训,记述论定各种人物, 希望借此弥补遗失,连缀易忘之理,但愿识见广博之君子,剪裁审视其 中之义理。16 . C.抓住和理解其本质性,仅效仿外在形式而盲目“讨好”往往不得效果甚至踩雷。18. B.“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根据用户偏好、需求等因素, 将互联网使用者划定为假设干个群组,“精准”推送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 产品,人们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找到同好进行沟通和创造,由此产生特 定文化圈层,形成群众文化圈层化。19 . B【解析】16.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此段探讨文化圈层形成的原因和利弊。前面

33、说“无论个人爱好多么小众, 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都能找到同好”,下面应当说这个圈层的好处,分 析可知,(1) (3) (5)说的是这方面内容,其中(3)是前提,放在 第一位,然后是(5),而(1)是对(5)中“创造和沟通的模式”的具体 解释;是说圈层的加固,这层意思与后面的“信息茧房”相照应,应 放在后面。整个排序为(3) (5) (1) (2) (4)。应选Co17.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句是第段的总领句,是打破圈层文化间壁垒的做法。根据后面的例 子可知,共青团中央想通过虚拟偶像“江山娇”与“红旗舰来拉近与年轻 群体的距离,以更好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价值观”,结果却因为“没有 精

34、准把握和正确解读二次元文化粉丝文化的内核”“以虚拟偶像“营业”, 使公众联想到某些情绪化、非理智的饭圈行为,导致了误读”,从而没有 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引发了差评。由此可见,想要打破圈层文化间的壁垒,必须抓住和理解其本质性,仅 效仿外在形式而盲目“讨好”往往不得效果甚至踩雷。18.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第段观点是“只要把握它们的相通点,灵活转换传播形式,某个 圈层的文化样式流通到另一个圈层,是可以被消化、重塑,以全新的、 便于被接受的形象展现的,同样能够到达传播效果”。A.是说主流文化可以得到年轻人的追捧,但并未谈到具体原因,不适合做论据;B.“将曲高和寡的歌剧

35、、音乐剧进行流行化展示,让更多的受众领略高 雅艺术之美”,属于打破“小众文化”与普通受众的壁垒,采取灵活的形式 到达很好的传播效果,符合材料二第段观点,能够做论据;C.只是说后浪播放量、话题量大,并未说到原因,不适合做论据;D.是影视作品作出的改变,没有谈到打破圈层壁垒的问题,不适合做论 据。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结合“群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大数据技术 基于用户分析,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和精准推送,帮助用户构建起具 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互联网平台使人们不再从同样的渠道接收 相同的资讯,也更方便人们依据自身的偏好、需求等因素,建立起各种 网络社交

36、关系,获得存在感、归属感,实现审美共情、情感共通”分析, 可见“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根据用户偏好、需求等因素, 将互联网使用者划定为假设干个群组,“精准”推送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 产品,人们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找到同好进行沟通和创造,由此产生特 定文化圈层,形成群众文化圈层化。20.此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拟、辨析的能力。B.也使个人的社交关系和信息交互更广泛、更复杂,强化了人与人、 人与世界的连接”错。材料一说“然而这一过程也容易造成信息茧房,圈 层内部与外界相隔膜,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限定在特定领域,缺乏对社 会文化的整体关注和认识”,可见“圈层化”使个人的社交关系简单化,弱

37、化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连接。应选Bo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的原委,有引人入胜的力量。 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1. (1)“瞪着的眼睛”,写出祥林嫂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希望死前得到 解惑的坚决心态。(2) “那眼珠间或一轮”,写出她的精神已完全麻木了, 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身心俱毁,濒临死亡边缘。(3) “那没有精采的眼 睛突然发光了”写出她对魂灵的怀疑而萌发的一丝希望。(4) “她的眼钉 着我的”,写出她希望从“我”这里得到答案的迫切。总之,通过“画眼睛”, 鲁迅先生生动地刻画出祥林嫂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命运,揭露了封建 礼教吃人的本质。22. 从情节角度看,文中的

38、“我”是一个线索人物,是祥林嫂悲剧的见 证者。全文先写“我回到故乡遇到祥林嫂,得知她的死讯,然后通过回 忆截取了祥林嫂一生事迹的几个片段,来展现祥林嫂一生的悲剧命运, 以旁观者的视角冷峻审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从而对这类事件和人物进 行反思,得到更深刻的思想意义。从主题角度看,“我”是一个批判性 人物,“我”对祥林嫂的痛苦和疑惑无能为力,甚至采取逃避态度。这体 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批判和劝谕,也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中 显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3. D“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 生短暂而叹息”错。作品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结尾两句写溪 水西流

39、的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 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24. (1)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 自然的喜爱之情。(2)下片借“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在即景 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表达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 观的性格。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 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 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 佞;言制度也,那么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那么重谷帛而贱珍奇。然 受

40、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 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 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 难。”所言信矣。(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受图定鼎:受天命,定首都。岩廊:比喻朝廷。4 .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人君当神器之重所言信矣.把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5 .为十渐不克终疏画线局部断句(限三处)。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 故也?7.A.臣闻求木之长者多反之而败俗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C.臣虽下愚

41、虽董之以严刑D.而况于明哲乎必先淳朴而抑浮华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必固其根本”的“固”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B.载舟覆舟,所宜深慎C.那么重谷帛而贱珍奇D.屈己从人,恒假设缺乏8 .上面语段中,魏征都以历史上的君王为例展开说理,请辨析其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孔子日:“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 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日: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 夷日:“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 是伯夷、叔齐闻西伯

42、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 ,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 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栗,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日:“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闲 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假设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 仁洁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是用:因此。希:稀少。

43、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木主:牌 位。上书死者姓名,以供祭祀。于嗟:叹词,表悲叹。徂:通“殂”, 死亡。9 .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盍往归焉我安闲归矣10 .伯夷、叔齐淡泊名利,坚持操守的表现有()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A.B.C.D.11 .选文末尾三个问句连用,试分析其在表达上的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 那么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是以圣人著爻象那么立君子小人之辞

44、;叙诗志那么别风俗雅正之业; 制礼、乐,那么考六艺祗庸之德;躬南面,那么援俊逸辅相之 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天功既成,那么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 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是故 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 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 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惶惶而不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日:察其所安, 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 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刘劭人物志序)【

45、注】庶绩:各种事功。爻象: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祗庸: 恭敬恒常。南面:指帝王之位。二八:指八恺、八元,高阳氏和高 辛氏时期德才兼备的人。不试:不被任用。为:同“伪”。12 .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莫美乎聪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 各各竦立以听C.而庶绩之业兴矣C.而庶绩之业兴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知人诚智,那么众材得其序每闻琴瑟之声,那么应节而舞14 .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15 .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动机可以推测其日常行为。B. 了解他人内心可观察其与人的交往、行事态度等外在行为。C.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目的可以判定其德性品行。D. 了解他人品行可观察其选择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等方面。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群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大数据技术基 于用户分析,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和精准推送,帮助用户构建起具有 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互联网平台使人们不再从同样的渠道接收相 同的资讯,也更方便人们依据自身的偏好、需求等因素,建立起各种网 络社交关系,获得存在感、归属感,实现审美共情、情感共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