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短文两篇一、填空题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晓雾将歇 水中藻 存 交横 O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答谢中书书(2)古来共谈(3)五色交辉 (4)四时俱备(5)晓雾将歇 (6)夕日欲颓(7)沉鳞竞跃(8)念无与为乐者(9)庭下如积水空明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根据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内容填空。(1)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有“之称。题 目的意思是 O(2)苏轼,字,号, (朝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以及唐代的、O(3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
2、 是:。(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色的句子是:二、选择题.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答案:(1)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2)全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 儿;这些景物在描写上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乱”字描绘出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4)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用:说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 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
3、 感。【点评】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那么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 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 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那么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 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存原 样,不用翻译。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
4、词语应删去。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 适当的调整。是所翻译的句子假设是省略句,那么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 准确率一般会比拟高。10.【分析】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 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 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
5、我们 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苻 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 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 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 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解答】(1)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此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 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
6、.句意为: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欲,想要。B.句意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中庭,院子。C.句意为: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止通只。D.句意为:哪能和俗人说呢!安,哪能。(2)此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 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 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 调整,到达词达句顺。工,美。皆,者E。未,还没有。故译为:其实湖水 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未落 山之际。(3)此题考
7、查赏析句子。赏析语句时,如果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可以按照 “修辞手法+内容+作用”的格式来完成即可;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月 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存”,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此题考查文章主旨和阅读启示。结合甲文内容,结合重点语句“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可以得出作者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寂寞、自我排 遣的旷达;结合乙文的内容,结合重点语句“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 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以得出作者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 从而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台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联系生活 经历,来谈他们积极的人生
8、态度对自己对影响即可。答案:(1) A.想要B.院子C.通只D.哪能(2)其实湖水被染成绿色之美,山岚被笼上暮色之妙,都出现在朝日初升,夕阳还 未落山之际。(3)用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 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苏轼借月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 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达了独到的审美情趣,从而表 达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例如:生活中遇到困难、失 意时要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言之有理即可)【点评】“道”的解释:1 .
9、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道理(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 .道义。(伐无道,诛暴秦).学说,思想(益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升序)3 .说,讲。(缺乏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 5 .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综合性学习6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士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皎洁与圆缺给了他们很多 人生启迪。现在八年级准备举办以“月”为主题
10、的读书交流会,请你一起参加。(1)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2)写出两个与“月”相关的故事。(写出故事名称即可)(3)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的读书交流会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四、阅读题.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 .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中“闲人”的含义?8 .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
11、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3)说说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猿鸟乱鸣沉鳞竞跃(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9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 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
12、月记)【注释】染:染成。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夕舂(chOng):夕 阳。(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A.解衣欲唾B.相与步于中庭 C.止午、未、申三时D.安可为俗士道哉(2)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3)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的妙处。(4)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11.短文两篇一、填空题.【分析】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 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解答】答案:t
13、ui yu xie zoo xing heng【点评】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而且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又易读错的基础字,要重点识记、 积累。1 .【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解答】(1)句意为: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书:书信。(2)句意为: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共:共同。(3)句意为: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交辉:交相辉映。(4)句意为:四季常存;俱:全,者院(5)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将:将要,即将。(6)句意为: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颓:坠落。(7)句意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竞:竞相,
14、争相。(8)句意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9)句意为: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 澈。(10)句意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闲人:清闲的人。答案:(1)书信;(2)共同;(3)交相辉映;(4)全,者上(5)将要,即将;(6)坠 落;(7)竞相,争相;(8)考虑,想到;(9)形容水的澄澈;(10)清闲的 人。【点评】将:1、扶将(出郭相扶将)2、带着(其马将胡马而归)3、将军(将军百战死)4、拿起(自将磨洗认前朝)5、将要(必将盗)6、打算(将登太行雪满山)7、带(兵)(上使外将兵)8、将领(项燕为楚将)2 .【分析】此题为名篇名
15、句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 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解答】(1)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山中宰相”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重点字: 陶)(2) 的,东坡居士,北宋 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欧阳修,韩愈、 柳宗元。(重点字:瞻洵)(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重点字:藻苻)【点评】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 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 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答完题,一定
16、 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 般可以发现并纠正。二、选择题4.【分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 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解答】A.原来是;B.同,一起;C. 只是;D.将要/欲望。应选:Do【点评】做此题时注意结合语境。5.【分析】此题考查划分句子停顿。作答此类问题,要在正确理解句意的前提下,分析各个词语之间的语意远近,才可正确划分。【解答】A.正确;.正确;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正确。应选:C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
17、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 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三、综合性学习.【分析】第一小题考查古诗积累。第二小题考查故事积累。第三小题考查拟写开场白。【解答】(1)此题考查古诗积累。此类题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 的要求即可。作答此题时,写出两句与月有关的古诗句,并写明出处和作者 即可。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2)此题考查语文积累,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写出两个与月有关的故事名称即 可,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3)此题考查拟写开场白,拟写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有时也可 省略,然后介绍活动的内容或童心我,最后宣布
18、开始即可。拟写时,文字 要有文采,语意清晰,语合理,有感染力和号召性即可。答案:(1)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2)例如:嫦娥奔月;萧何月下追韩信。(3)例如:有人说,月亮像小船,在灰黑色的水里飘荡;有人说,月亮像眼睛,在 天上看我们生机勃勃的大地;有人说,月亮像明亮的灯,用她那淡雅清纯的月 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尽情地交流,共同领略 “月”的魅力!【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 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表达。所以,我们应该
19、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四、阅读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解答】(1)重点词:歇:消散。句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 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重点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奇丽。句意为:自从南朝的谢灵运 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3)重点词: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句意为:月光照在院中,如 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行。(4)重点词:但:只是;闲:清闲。句意为:哪一夜没有月光?哪
20、里没有竹子 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啊。答案:(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3)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4)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啊。【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 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册,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
21、文言虚 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 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那么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但凡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 序局部加以调整。留,即保存法。但凡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 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8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能力。结合写作背景来回答即可。【解答】结合
22、写作背景来回答“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 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答案:“闲人”本指闲情雅致的人。作者把自己列为“闲人”,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 有远大抱负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是闲人而可赏月,又表达了作者的安闲自适的 心境。【点评】回答此题,注意结合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感情,注意字词的准确运用。9 【分析】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 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 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 要落山
23、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 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解答】(1)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知, 本文主要描写了自然山川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本文 第一句话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描写和议论。(2)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第一小题的分析可知,本文第一 句为中心句,全文都是围绕第一句中的“美”展开的。写了山峰、河流、 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儿;这些景物在描写上的特点是有静 有动、有声有色。(3)此题考查赏析字词。作答时,需先正确翻译指定句子,然后结合具体的语 境和文章主旨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句意为: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一个乱字描绘出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句意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一个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 相喋水的活跃场景。(4)此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掌握。一般情况下,文章的最后一段会用议论 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本文的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为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