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教学案).docx(1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8文言文阅读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 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 文中所起的作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 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 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近几年许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由此 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 查,因
2、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一、粗读,明白文章大意针对文言文阅读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考生在第一遍整体阅读原文的时候,要 找出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相关的地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呼;主角是谁, 与他人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品质,行为有哪些特征;事有几件,由谁所为; 事与事有何关联,有什么思想意义。粗读时,对其中的某些细节,此时只要能“以意会之, 看懂七八成就可以了。粗读文章,可采用以下技法:1 .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古人写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 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所以
3、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 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2 .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古代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在记述 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或贬为某某官职止。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格式:形+于+宾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大。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5 .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 文中,除此之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 的形式
4、。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格式: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
5、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 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 辍其梯,轴粘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 攀条法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 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M蓑尚不敢不勤。”文洁日:“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日:“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
6、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膏,下帏静坐者三月。友 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 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 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 ”公一见,抚掌称 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窠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 为纨挎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
7、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 ”遂与大父定交,称莫 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藤 蓑:耕耘。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病目着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 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 了
8、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瞋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 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 为奇才。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9 .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答案】. B6 . D. (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住先人的事业。(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 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7 .考生
9、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 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解析】6.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存代入原文语境,考查其是否同语境吻合。B项的,病” 一词多义,其本义是指不健康的现象。该选项把它解释为,枝童,而“目青”是眼睛害病之意,若将此解释代 入原文,则文理不通,故选B为正确答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8 题中同D选项相关的内容是: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
10、就 并没与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 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 系,并成为莫逆之交。据此可知该项错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9 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 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 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 文从字顺。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 “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
11、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先辈的事业。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以经书中的考题”;“相商唧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 “言及者”指谈到此(指考题) 的人。【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0 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 响”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考题出自经书”这个特点;根据 “遂输粟入太学”一语,可知“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 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考官的喜 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这个特点。【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
12、信息。能力层级为C。【参考译文】我祖父的名字叫张汝霖,号名叫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 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的书法,因此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 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的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 去世后,家境一天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的梯子,用吊车 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 曾祖父坟旁的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 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的坏话,说我的 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
13、气。那 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你能 保住你先人的事业。”祖父哭着说:“我的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 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的。”邓文洁说:“有这种情形吗?我将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拈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洁又惊又喜,鼓掌说:“你的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还没死吧! ”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 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 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
14、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 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的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 谕的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的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 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又不是好的文章,以致送了三四次, 试卷差不多快要送完了。老教谕七分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分, 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的试卷拿来! ”李先生一见我祖父的 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 的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的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乙未年,祖父
15、考为进士,被授以清江县令,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的人。 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绮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 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 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 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与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 案子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 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三、【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景公问晏子日:“吾欲服
16、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日:“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 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 者尝有处槽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 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槽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 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 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
17、王之服,不法其 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 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 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禀邑。晏子辞日:“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 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 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日:“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日:“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9与贵也! ” 公日:“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
18、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 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槽(ze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19、.如此,则诸侯其至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D.关市讥而不征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
20、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 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 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 穷奢极欲与穷兵黑卖武的危害性。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 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不为槽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4分)(2)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3分)(3)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3分)【答案】B
21、9. DA10. B(1)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2)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话错了。(3)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解析】9.文:动词,装饰花纹。“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和,镂号目对,词性应该 相同,课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W应为动词,据此可推断出文:也应是动词。【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瓦. D表转折,但、却。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介词,对于/介词,从;C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
22、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0 .画线句子中“冠足以修敬”“衣足以掩形御寒”结构相似,“不务其饰”“不务其美”结构相同,“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结构相同,据此即可正确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 .“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错解文意。从选文内容来看,晏子认 为要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古圣王的穿着和居室这些形式 上的内容,而是效法他们节俭的风尚,学习他们行仁政的做法。【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其”,他们;“
23、为”,动词,可译为“搭建”;“以”介词,因为、为了。(2)句中“致”, 使动用法,让(使)来归附;“过”,错误。(3)句中,“是”,这样;“虽”,虽然;“然”,这样;“独”,难道。【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 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 人民,果断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 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
24、示恭敬就行了, 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做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 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格式:中心词+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词+数量定语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
25、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6 .省略句主语的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 为(之)具言所闻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一个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主 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另外,词类活用还包括词语的使动用法、 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
26、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 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足以表 示敬肃,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 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 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 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 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制。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 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 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
27、是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 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有成就治理,希望还是有 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 镂雕花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看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就像我的忧 虑,恐怕国家的危险,而主公您也不平安呀。您却还想让诸侯来归附,不是很难 吗?您的话错了。”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泉邑。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 十分疲困了;又喜欢游乐与珍宝,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 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境,下面 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这就是我
28、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难道您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重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 ”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 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 款,如果是该罚款的就免了。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 国,小国之君说:“齐不会侵凌我们了。
29、”四、【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8分)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 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 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 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 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 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栗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 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
30、谢之,此后稀出矣。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谴诈之策者,辄饮以醇 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 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 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 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日:“羊祜岂鸩人者?”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日:“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诡计:奇计
31、。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 17.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皆计所侵,送绢偿之()A.侵占B.侵犯C.侵害D.侵袭(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 A.结交B.连接C.往来 D.沟通1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今君乃亡赵走燕 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中矣19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调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
32、使不得言。20 .第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2分)21 .依据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答案】相关事迹羊祜的品质安边垦田(1)徐胤当门(2) 邓香归降(3) 陆抗服药(4) 16. (1)连缀,写作(2)安抚17. (1) A (2) C18. C19. 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喝,使他说不出口。20. 不谋权私(1)足智多谋(2)闻过能改(3)宽厚待人(4)坦荡磊落【解析】16. (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
33、可知怪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7 . (1)句根据文意“割谷为军粮,都按照所割的数量”译为侵占;(2)句结合语境“羊祜和(吴国)陆抗两军对峙,互通使者往来”可知,选项C正确。【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8 . A项译为才;“乃”字是语气助词,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B项结构助词,不译;宾语前置句的标志,不译。C项“所”,译为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项译为就;已经。【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9 .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克”译为“约定”
34、,“为”译为动词,做,“将帅有欲进瑞诈之策者”定语后置句,“辄”译为“就”,需要补充主语“羊祜,【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20 .本题考查第段中“此意”指的是内容,结合题干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结合“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可知,应该指不树私背公,自守卫疆界,不要 贪求小利。此意为不谋权私。【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21 .考查二、三两节的内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根据不同的事迹,抓住关键内容分析人物品质J安边 垦田于是成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可见他足智多谋:徐胤当门根据徐胤说的那番话, 可知他闻过能改;“邓香归降话艮据他从不偷袭,:否
35、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可知他做人宽厚待人;陆抗服 药*艮据文意: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可知他做人能够坦荡磊落。【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须眉秀美,善于论辩,同郡 的夏侯威认为他很不一般,将兄弟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羊祜被荐举为上 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但羊祜都拒绝就职。夏侯霸投降了蜀汉。其亲属 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 恩礼,超过常日。司马炎称帝后,有吞灭吴国的志向,任命羊祜为荆州诸军的都督,镇守南夏,(羊 祜的政绩)深得江汉地区百姓的欢心。吴
36、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常常侵扰 边境。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暖的皮裘,系着宽缓的衣带,不穿铠甲。铃阁之下, 应命侍卫的士卒也不过十几个人。并且,喜欢打猎钓鱼,常常因此荒废公务。有 一天夜晚,他想出营,军司马徐胤手持柴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 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 开。”羊祜正色改容,连连道歉,从此很少外出。每次于吴人交战,约定好日期才出战,不用偷袭的方法。将帅中有想进献诡诈计 谋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让他(们)喝,使他(们)说不出口。吴将邓香到 夏口抢掠,羊祜悬赏活捉邓香,邓香押来以后,羊祜宽容他,放他回去。邓香感 激羊祜不杀之恩
37、,便率亲兵来降。羊祜率军走到吴国境内,割田里的谷子作军粮, 每次都计算所割谷物的数量,然后送去丝绢作赔偿。每次会集众人在长江沔水一 带打猎,都不越过晋的边界。如果猎物先被吴人射中却被晋兵获得,都原封不动交还吴国人。于是吴国人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而不称他的名字。羊祜与 陆抗两军对垒,双方使者来往沟通。陆抗称赞羊祜德高望重,即使乐毅、诸葛亮 也不能超过。陆抗曾经患病,羊祜送了一服药给他,陆抗毫无疑心地服用了。许 多人劝陆抗不要服这服药,陆抗说:“羊祜怎么会用毒药害人呢? ”羊祜的女婿劝羊祜说:“购置些田产家业,也好卸官后有所归宿,后事有所依托, 这样不是很好吗?”羊祜当时没有答话,事后告诉
38、子女们说:“作为人臣,经营私 业就违背公事,这是很糊涂的做法,你们应记住我这些话。”五、【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勿斋记(明)朱舜水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 里已。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聪明睿知莫过于颜渊,及其问仁也。夫子宣 告之以精微之妙理,方为圣贤传心之秘,何独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夫视听言动者,耳目口体之常事,礼与非礼者,中智之衡量, 而“勿”者下学之持守,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 为妙、鹫高鹫远哉?而遇生民未有之孔子,其所以授受者,止于日用之能事,
39、下 学之工夫,其少有不及于颜渊者,从可知矣,故知道之至极者,在此而不在彼也。藤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因号“勿斋”,初见于太史所。士大 夫之初遇,自有礼矣,不得轻有所请谒也,奈何以“勿斋”请余为之记也?余未知 其人,亦何得轻为搦管,如贾人之炫其玉而求售也?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 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 “先民有言, 询于刍莞,勿斋有之矣! “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余亦有之矣!注传心:传授道统。刍莞:指割草砍柴的人。22 .概括第段的意思。(2分).第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40、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23 .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 (2分).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狂夫”借指作者,表达谦逊之意。B. “圣人”借指藤君,表达感激之情。C.作者认为自己境界与圣人相距甚远。D.作者为藤君向自己求文而感到庆幸。24 .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答案】.答案示例:世人学习圣人不得要领。25 . D.答案示例:藤君勿斋的名称来源于“四勿”,这与作者的修身理念十分契合,所以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26 . A.答案示例:
41、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 于圣人之道。【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意的能力。第一段的意思是,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 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离至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依据意思可以概括为:世人学习圣人不得要 领,【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材料的能力。D项,“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有误,文章第二段说“岂夫子不能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哉?抑颜渊之才不能为玄为妙、鹫高鹫远哉”,可见圣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8 .题干问的是
42、“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答题的区域在第三段。考生可以找至腾君素好学,有志于四勿也,以名其斋”“抑其心久厌夫高远玄虚之故习,茫如捕风,一旦幡然,欲得余言以证其生平之志,中庸之德乎” 这些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9 .题干问的是“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首先找到第三段的画线句, 先理解该句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具体所指。A项,“狂夫借指藤君” 错,“狂夫”应指自己;B项“表达感激之情”有误;D项,“感到庆幸”有误。【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0 .题干问的是“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要
43、求“用自己的话作答”。首先应找出能 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再进行概括。第二段借用孔子和颜渊的例子来说明圣 人之道并非玄妙高远,由此说明自己的修身之道,即修身应注重日常的人情事理, 在视听言动之间下功夫,从而臻于圣人之道;第三段借对藤君追求“四勿”的分析 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译文:世上学习圣人之道的人,把圣人看得太高,而且对圣人的要求也太精细,最终距 离圣人之道不知有几万里。古今能称得上圣人的没有比孔子伟大的,聪明睿智没有超过颜渊的。等到颜渊向 孔子询问仁的时候,孔夫子用精微妙理给他解答,这正是圣贤之人传授道统的秘 诀,为什么独独说
4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些看、听、 说、动的事,是耳目口体的功能,是否符合礼教,需要内心的智慧去衡量,“勿” 是学习人情事理基本常识的最基本要求,难道夫子不能说玄妙高远的话?还是颜 渊的才能不能追求玄妙高远的志向?他们用来传授的东西,只不过是日常之所擅 长之事,人情事理最基本的常识,他们很少有比不上颜渊的,由此可以知道了。 所以那些懂得道义精妙的人,是在这些方面而不是在那些方面。意动用法,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或意动用法等。1 .名词作状语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
45、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 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 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土哉(仇:报复) 大
46、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日将暮,取儿稿葬(暮:落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3.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中的臣,就是使臣服的意思。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藤君向来喜好学习,有志于追求“四勿”之境界,用它给自己的书斋命名。因此称 为“勿斋”。初次在太史所见面。土大夫初遇的时候,都自有礼节,不会轻易有所 请求之事,为什么拿“勿斋”来请我给它做记呢?我不了解这个人,又为什么轻易 为
47、他执笔为文,就好比商人炫耀他的玉想求得出售呢?或者是他内心久已厌恶那 些高远玄虚的旧习,茫茫然就好比捉风一样,一旦醒悟,想要得到我的话来证实 他的生平之志,中庸的品德吗?“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 教”,勿斋有啊! “(即使是)狂妄之人的言语,圣人也会选择性的听取”,我也被 听取了啊!六、【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李台州传宋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 日:“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 ”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 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日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 必宽譬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 日旦夕号呼,隘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日:“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日:“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