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律思想史(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法律思想史-第 4 页中国法律思想史本科网上考查课作业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隆礼重法答:“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要发挥“礼义”的教化作用,借以改造生来不良的人性,同时还要并用刑罚制服性情顽劣之人。2.礼法之争答: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3.学校议政答:学校议政思想可以概括为:学校反映民意,参与决策,舆论监督限制皇权、官权。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答:一、“礼治”与“法治”相结
2、合的法律传统二、“德政”与刑罚相结合的治国方策三、“人”与“法”相结合的法体理论2.董仲舒的春秋法统说的主要内容。答:董仲舒认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为后王立法,将春秋推祟倍至,视其为治国理民的法典,依照春秋的理论和精神解决政治法律疑难问题。其春秋法统说有以下内容:春秋大一统思想。“大一统”主要指要求统一,并以君主为绝对权威。从秦弊政中吸取教训,提出“更化论”。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调整治国策略,进行“更化”,制定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长远利益的政策。“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总的说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2、试论述明法之际启蒙思想家黄
3、宗羲的法治理论3.沈家本“法贵得人”的主张。答:沈家本认为“善法”和法的执法之人史实行法制的重要条件。他指出。如果执法者选用恰当,即使法令较严也能在执法中体现仁义的精神。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善,即使法令宽缓也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为此,他提出了“法贵得人”的主张,具体方法是:(1) 所有的国家官史,上至中枢长官,下至百里长吏,皆宜知法(2) 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知识(3) 设置吕学博士教授法学;设置培养法学人才的专门学校三、论述题(25分)试述先秦礼法之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异同。答:(1)二者的阶级本质不同。先秦礼法之争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代表着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礼治与代表新兴地主
4、阶级的法治之争。先秦儒家代表新老贵族,维护礼治;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法治。近代礼法之争是在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法治观与资产阶级法治观之间的冲突。礼教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法理派代表资产阶级,礼法之争是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要求制定什么样的法律的争论。(2)争论的焦点不同。先秦礼法之争是“儒法之争”,两派争论的焦点是究竞应该以奴隶主贵族的传统的“礼治”来治理国家,还是以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来治理国家。近代礼法之争是修订法律,即立法中的争论,实际上是“法法”之争,礼教派和法理派都主张制定新律,但在立法的指导方针上有重大分歧。礼教派主张以“礼”为指导的封建法律思想来指导立
5、法,法理派主张以资产阶级法理来指导立法。“礼”是法典化的礼,是写入封建法典中的,维护宗法家族制度的礼法;法是资产阶级的法理。两派争论的焦点是用封建礼教,还是用资产阶级法理指导立法。(3)先秦法家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来反对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儒家的“礼治”、“德治”和“人治”。清末法理派用资产阶级的法理反对封建法典的纲常名教立法宗旨。(4)斗争的结果不同。先秦礼法之争的结果是法治理论暂时取得了胜利,秦国以法家的法治理论为指导建立起强大的秦王朝,统一了中国;近代礼法之争的结果是以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而告终,新律中不断加入了有关纲常名教的条文。(5)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清末法典化的礼是从先秦传统的礼发展而来的。因此,两次礼法之争中的礼是一脉相承的。两次礼法之争都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先秦礼法之争导致了秦王朝统一中国;近代礼法之争导致了中华法系的瓦解。